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氧氟沙星在禽病防治上的应用吴增坚,吴连清,朱琴亚(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210095)氧氟沙星(Ofloxacin)又称氟嗪酸(Tarivid“)是一种高效、广谱的喹诺酮类抗菌兽药,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肠道等器官的感染。作者曾以江苏昆山康壮...  相似文献   

2.
本文测定了氧氟沙星(OFL)、鱼腥草素钠(HOU)和复方氧氟沙星注射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伤寒沙门氏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以及氧氟沙星和鱼腥草素钠的联合抗菌作用,同时还进行了复方氧氟沙星注射液对试验性大肠杆菌感染小鼠的保护性试验。结果表明:复方氧氟沙星注射液抗菌力强于单用氧氟沙星或者鱼腥草素钠,氧氟沙星和鱼腥苹素钠联合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相加作用;复方氧氟沙星注射液对试验性大肠杆菌感染小鼠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P〈0.01)。  相似文献   

3.
左氧氟沙星系氧氟沙星的左旋异构体,其抗菌活性为氧氟沙星的2倍,尤其是对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的抗菌作用增强,消除半衰期约为5.1~7.1小时。本文就左氧氟沙星与几种药物配伍稳定性作一简述,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盐酸小檗碱与氧氟沙星联用的体外抗菌作用,我们进行了该项试验。方法:将菌液稀释成0.5号麦氏标准管浊度,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细菌对小檗碱和氧氟沙星的MIC;按棋盘法设计测定小檗碱和氧氟沙星联合抗菌的FIC。结果:小檗碱和氧氟沙星联合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FIC为0.375-0.5,对大肠杆菌为0.75-1。这说明两药联用对革兰氏阳性菌为协同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5.
氟喹诺酮类药物自 80年代后期发现以来发展极为迅速 ,目前已成为兽医临床上一类重要的抗菌药物 ,常用的主要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以及氧氟沙星等[1] 。它们对大多数病原微生物均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 ,但存在作用时间不够持久、一日需多次给药、生物利用度较差等。氟罗沙星 ( Fle  相似文献   

6.
《兽药市场指南》2006,(9):15-15
安普霉素(Apramycin)是美国于19世纪60年代研制出的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畜禽专用的一类抗生素,亦称阿泊拉霉素.它是由黑暗链霉菌族菌产生的一种氨基环醇类抗生素,主要通过干扰原核生物核蛋白质的合成而抑制细菌的繁殖,对畜禽感染的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抗菌活性,特别是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有强抗菌作用,且不易产生耐药性,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和需求。安普霉素存活体内外可有力阻止蛋白质合成的易位阶段,该化合物常以硫酸盐的形式在兽医上应用。  相似文献   

7.
新型喹诺酮抗菌药--T-3811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一种非氟喹诺酮抗菌新药-T-3811,综述了其体外抗菌活性,并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曲伐沙星进行了比较。此外,还提出了将其作为兽药开发应用的潜在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兽用喹诺酮类抗菌药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我国兽药厂家陆续推出了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洛美沙星、氧氟沙星、培氟沙星等喹诺酮类抗菌新药 ,据悉 ,此类药物的研制开发还在深入和扩展 ,新的品种将会不断问市。现特作简要综述 ,望能有所裨益。1 研究开发简况喹诺酮类药物是合成的抗菌药。它的研究开发自 1962年美国Sterling -winthrop研究所Lesher等人发现其中的第一个药物萘啶酸开始 ,之后许多国家的许多学者把研制和开发这类药物当成热点 ,致力从事 ,因而进展迅速并不断有新的药物合成。按开发年代 ,将此类药物分为三类 :( 1)第 1代喹诺酮…  相似文献   

9.
鸡群喹乙醇中毒现场观察与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群喹乙醇中毒现场观察与调查分析陈贵喜,杜立红,吴国卿(山西农大动医系,太谷030801)郑洛(山西畜牧局药检所)喹乙醇(Olaquindox)又名喹酰胺醇、快育灵,是一种新的理想的畜禽抗菌生长促进剂,开始合成于西德拜尔公司,1976年欧洲共同体批准...  相似文献   

10.
安普霉素(Apramycin)是美国于19世纪60年代研制出的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畜禽专用的一类抗生素,亦称阿泊拉霉素,它是由黑暗链霉菌族菌产生的一种氨基环醇类抗生素,主要通过干扰原核生物核蛋白质的合成而抑制细菌的繁殖,对畜禽感染的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抗菌活性,特别是对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有强抗菌作用,且不易产生耐药性,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和需求,国内先后有多家进行了研制。  相似文献   

11.
氧氟沙星(OFLX)是第3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由于其用量少、抗菌谱广、临床应用十分广泛。该类药物对多种致病菌,特别是肠道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随着该药物在临床中的大量应用,发现不少病原菌对其敏感性降低,甚至形成耐药。如何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是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含4一咬诺酮母核的合成抗菌药称峻诺酮类(Quinolones)(oNs),1992年Leshes等发表了第一个喷诺酮类抗菌药——第唤醒,随后恶隆酸也应用于临床,由于它们只对G一菌有诈用,对绿脓杆菌无诈用,在体内的分布范围有限,称第一地喷诺酮类。此后合成的吐皈酸作用增强称第二比*NS。到SO年代初期,在喳诺酿类结构改造上取得了新进展,合成了一系列6一氟、7一版酸的喷诺酮衍生物.称第三代QNs,也称氟喷诺酮类(Fluorequinolones)(FQN。),由于这类药物抗菌谱广、抗菌力强、吸收快、分布广泛,抗菌机制独特,与其他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EDTA对氧氟沙星抗鸡源大肠杆菌活性的影响,采用2倍稀释浓度琼脂平板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结果显示,加入EDTA后中心浓度由0.5 μg/ml变为0.125 μg/ml,最低检测限由0.125 μg/ml降到0.03125 μg/ml.表明EDTA增大了氧氟沙星抑制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能够增强氧氟沙星的抗菌活性,可以提高氧氟沙星在组织中检测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4.
<正> 自1962年开始到现在,喹诺酮类兽药逐渐发展并不断有新的药物合成,是目前合成抗菌药中最具发展前途的一类药物。按开发年代可将喹诺酮类的药物分为三类:1 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系1962年至1969年开发,主要药物有:萘啶酸、恶喹酸、吡咯酸,由于该类药物抗菌谱较窄,抗菌作用弱,且有明显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因此:临床上应用受到限制。2 第二代喹诺酮类药物系70年代开发,以吡哌酸为代表,该类药物在抗菌谱、抗菌作用、体内代谢等方面均优于第一代,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用于尿路及肠道感染。主要药物有:新恶酸、噻喹酸、吡喹酸、吡哌酸。3 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系70年代后期以来研制的一系列新型氟取代的喹诺酮类衍生物。该类药物的抗菌谱明显比第一、二代扩大,抗菌活性也显著增  相似文献   

15.
采用2倍稀释法测定氟苯尼考、氧氟沙星及TMP等3种抗菌药物对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再用棋盘法测定3种抗菌药物的两两联合对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试验结果显示:氟苯尼考、氧氟沙星、TMP对沙门氏菌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8μg/mL、1μg/mL、256μg/mL;氟苯尼考与TMP联合表现为协同作用,氟苯尼考与氧氟沙星为无关作用,氧氟沙星与TMP为拮抗作用,表明氟苯尼考和TMP可联合应用于治疗畜禽的沙门氏菌感染。  相似文献   

16.
1 品种   近年来,我国兽药厂家陆续推出了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洛美沙星、氧氟沙星、培氟沙星等喹诺酮类抗菌新药,据悉,此类药物的研制开发还在深入和扩展,新品种将会不断问市。……  相似文献   

17.
上述微生物的抗药性,完全是由抗生素抗菌药引起,也是菌对抗生素抗菌药的抵抗的生物应答特性。抗生素抗菌药的抗菌作用机理,主要是直接作用于菌体有关结构和代谢,进行干扰破坏,使菌不能生存和繁殖,而达抗杀目的。如青霉素、先锋霉素、杆菌肽等的抗菌,其机制为干扰菌胞壁合成;制霉素、多肽类(杆菌肽等)等的抗菌,是因它们损坏菌胞膜;卡那、庆大、氯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等的抗菌,是影响菌体内蛋白质合成;新生霉素、灰黄霉素和磺胺类抗菌药的抗菌,是改变菌体核酸代谢和二氢叶酸的合成,才达抗菌目的。  相似文献   

18.
左氧氟沙星系氧氟沙星的左旋异构体。其抗菌活性为氧氟沙星的2倍,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就其与种药物的配伍变化,亦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 1合理配伍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4毫升分别与5%葡萄糖(GS)、10%GS、5%葡萄糖氯化钠(GNS)、0.9%氯化钠(NS)、林格氏液250毫升,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兽医学报》2016,(5):804-808
虽然氧氟沙星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在人医及兽医临床上被广泛地应用,但是其生物半衰期短,给临床用药带来不便。为了开发长效氧氟沙星制剂,本研究以高比表面积、比孔容的MCM-41型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为载体,制得氧氟沙星纳米药物OFX@MSN。并分别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氮气吸附-脱附、傅里叶红外等手段对载药前后的纳米粒结构进行了结构确证,证明氧氟沙星载入到介孔二氧化硅的孔洞中形成平均直径约为100nm的分散球状粒子。体外试验显示氧氟沙星的释放时间可以持续3d之久,从而有效维持平稳的血药治疗浓度,减小注射次数。  相似文献   

20.
1特点与抗菌谱喹诺酮类药是较新的合成抗菌药,特点是作用于细菌的DNA,与其他抗微生物药之间无交叉耐药性,不受质粒传导耐药性影响。对多种耐药菌株有较强的敏感性,杀菌力强,吸收快,分布广,不良反应少。喹诺酮类药物分为四代,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为第三代,常用药物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