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江苏省某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丹系大白母猪各胎次的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及初生窝重、断奶窝重等繁殖性状进行了比较和相关性分析,旨在进一步了解丹系大白猪的繁殖性能,为后备母猪的选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丹系大白母猪第1、2胎产仔数较少,至第3胎达到最高为10.39头,后趋于稳定。不同胎次对产活仔数与断奶仔猪数的影响与产仔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胎次的仔猪初生窝重基本持平,并以第3胎最高为14.81 kg。各胎次断奶窝重基本稳定。相关性分析表明,丹系大白母猪第3胎与第4胎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呈显著正相关,第2胎与第5胎的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间均呈显著负相关。第4胎与第5胎断奶仔猪数有显著负相关。第4胎和第5胎的断奶窝重有显著正相关。第3胎繁殖性能相对稳定,可以反映母猪繁殖性能,因此丹系大白母猪第3胎次的繁殖性能可作为选育后备母猪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胎次对杂交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整理沈阳农业大学科研种猪场595窝长大二元杂交母猪的繁殖记录,研究了母猪胎次对繁殖性能的影响,并回归拟合了胎次和繁殖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母猪胎次对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断奶窝重和断奶存活率都有显著影响。第4胎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多(10.92头和9.92头),第1胎总产仔数最少(9.12头),第1胎和第8胎产活仔数最低(8.46头和8.63头)。第1胎初生窝重最低,只有12.98kg,以后随胎次增加而提高,至第4胎达到峰值(15.73kg),以后又随胎次下降。在断奶窝重方面,第1胎最少(42.27kg),以后随胎次增加,至第5胎最多(69.53kg),然后又随胎次减少。另外第3胎的仔猪断奶存活率最低,只有78.48%,第5胎最高(93.95%),第1胎较低(78.88%)。这些结果表明3~5胎次为母猪的最佳繁殖胎次,第1和第8胎繁殖成绩显著降低,但第8胎尚优于第1胎。因此,应采取措施增加第2~6胎次的母猪数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胎次对杜洛克、长白和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根据江苏省某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2009-2011年出生的繁殖母猪资料,分别选取128头杜洛克、681头长白和610头大白母猪共7280窝生产数据,统计分析不同胎次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初生窝重及校正21日龄窝重。此外,依据胎次将母猪分为3个繁殖阶段(1~2胎、3~6胎及7~8胎)来探究品种差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母猪1~4胎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及初生窝重随胎次呈增加趋势,第4胎达到高峰,且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5);3~6胎繁殖性能较好,7胎之后出现迅速下降趋势;除在第4胎略有下降外,其他胎次的校正21日龄窝重随胎次递增。品种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显著(P<0.05),长白和大白母猪的繁殖性能均极显著高于杜洛克母猪(P<0.01);长白母猪的产活仔数和校正21日龄窝重显著高于大白母猪(P<0.05),2个品种其他繁殖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杜洛克、长白和大白母猪的最佳繁殖胎次为3~6胎,长白猪的繁殖性能总体上优于大白猪,就本试验所在的育种场而言,长白猪可能更适合作为二元母猪生产中的母本。  相似文献   

4.
胎次、配种季节对大约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胎次、配种季节对大约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运用SPSS 16.0软件对753窝大约克纯种母猪的产仔数、出生窝重和断奶窝重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产总仔数第8胎最高(15.25头),与第1胎差异显著(P<0.05),总的呈现随胎次增加而上升的趋势。大约克母猪春季和冬季配种产总仔数与秋季差异显著(P<0.05);冬季配种母猪的出生窝重、断奶均重、断奶窝重均高于其他三季。  相似文献   

5.
胎次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福建某种猪场的生产记录,应用SPSS软件对不同胎次的3588窝大白、长白和杜洛克纯种母猪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大白、长白和杜洛克纯种母猪中,胎次对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的影响极显著(P<0.01),平均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最高均为第6胎,分别为11.44和10.26头,最少均为第1胎,分别为9.49头和8.56头。  相似文献   

6.
选择了890窝长白纯种母猪,对其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窝异常产仔数等指标进行了分析,先测定这些性状或指标不同胎次的成绩,再对每个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长白母猪中,胎次对考察性状中的窝产仔数影响极显著(P〈0.01),平均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最高均为第6胎,分别为10.28和9.81头,最少均为第1胎,分别为8.43头和7.33头。胎次对母猪异常产仔数影响极显著(P〈0.01),窝均异常产仔数最高为第7胎,较少为第2,6,4胎,异常产仔数包括死胎数和木乃伊胎数2类。疾病与胎次也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母猪胎次对产仔性能的影响,收集福建某种猪场2008-2011年总计10482胎的分娩记录,应用Excel整理数据、SPSS17.0软件比较不同胎次的大约克、长白和杜洛克母猪窝产总仔数、窝产活仔数的差异。结果表明,胎次对大约克、长白和杜洛克母猪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的影响极显著(P<0.01),随着胎次的增加,母猪的窝产总仔数、窝产活仔数呈逐渐上升趋势,在第4胎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77头、10.54头。  相似文献   

8.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感染多种野生动物及家畜引起的急性、热性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为掌握PRV隐性感染对头胎母猪生产成绩的影响,本研究跟踪调查某一PRV野毒阳性稳定万头母猪场中野毒gE抗体阴性和阳性的头胎母猪总产仔数、健仔数、弱仔数、死胎数、木乃伊胎数、仔猪初生窝重以及断奶活仔数、断奶合格仔数、仔猪断奶重等不同生产成绩指标,探索相同饲养条件下伪狂犬病对头胎母猪各生产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每头PRV野毒gE抗体阴性头胎母猪每窝平均可产11.96头活仔猪,比gE抗体阳性母猪每胎次多产活仔0.63头,以及每胎次可多提供0.18头断奶活仔,每胎次多提供0.28头断奶合格仔。虽然PRV野毒gE抗体阳性母猪所产仔猪初生均重及断奶均重均高于gE抗体阴性母猪所产仔猪,但gE抗体阴性母猪所产仔猪断奶合格率高于gE抗体阳性母猪,表明其断奶活仔整齐度更高。综上,PRV野毒gE抗体阳性的头胎母猪生产成绩低于gE抗体阴性母猪,伪狂犬病的净化可为猪场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表明伪狂犬病的净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大白母猪哺乳期背膘损失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大白母猪1 178头,统计6个胎次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断奶窝重、断奶发情间隔、哺乳期背膘损失等性状,根据哺乳期的背膘损失情况将母猪分为6组:<0、0~1、1~2、3~4、5~6、>6 mm,以断奶窝重为协变量,利用最小二乘检验开展组间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断奶发情间隔等性状的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大白母猪6个胎次平均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断奶窝重、断奶发情间隔和哺乳期背膘损失分别为13.67头、11.51头、10.32头、65.90 kg、4.83 d和2.89 mm,大白母猪1~6胎产仔数在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合全部6个胎次的结果可知,第4、5、6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第1、2、3组(P<0.05);第4组总产仔数最高,达13.54头,比第1、2、3组分别高出1.90、2.29和1.63头(P<0.05)。虽然各胎次中各组间产活仔数和健仔数性状有时也出现显著差异,但综合分析6个胎次组间并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从断奶发情间隔性状来看,各组间均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大白猪生产中,将哺乳期母猪的背膘损失控制在3~4 mm可以获得更高的总产仔数。  相似文献   

10.
为了比较不同规模猪场不同胎次母猪繁殖力的高低,本研究采集了106家不同规模猪场母猪的详细生产数据。按母猪实际存栏头数将猪场划分为<1 000、1 000~5 000、5 000~10 000和≥10 000头4个规模,分析不同规模猪场母猪1~9胎次活仔率、健仔率、畸形仔率、死胎率、木乃伊率、断奶活仔率及窝均产总仔数、窝均产活仔数、窝均产健仔数、窝均产死胎数、窝均断奶活仔数、窝均出生个体重、窝均出生窝重等相关繁殖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胎次相同的情况下,猪场活仔率、健仔率和断奶活仔率随着饲养规模的扩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畸形仔率、死胎率和木乃伊率则呈相反趋势。母猪实际存栏头数≥10 000头的猪场1~7胎次(第4胎除外)的活仔率、健仔率和断奶活仔率均显著高于<1 000头猪场(P<0.05),而与其他两个规模猪场差异不显著(P>0.05)。母猪存栏数<1 000头的猪场1、2、3、5、7胎次的死胎率显著高于其他3个规模猪场(P<0.05)。各个胎次的窝均产总仔数、产活仔数、产健仔数、畸形仔数、死胎数、木乃伊数、出生窝重都随着猪场饲养规模的扩大呈逐渐降低的趋势。<1 000头的猪场第2、3胎的母猪窝均产总仔数、产活仔数、产死胎数、窝均断奶活仔数、窝均出生窝重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规模猪场(P<0.05)。综上,养殖规模对不同胎次母猪生产力均产生较大影响,中大规模猪场(≥1 000头)的母猪繁殖力整体上低于小规模猪场(<1 000头),但仔猪的体况和成活率要优于小规模猪场。  相似文献   

11.
从四川省的7个县共采集了29群东方蜜蜂的样本,每群测定分析15只工蜂,每只工蜂总共有38个测定的形态特征.对测定的性状特征数据进行主要成分分析、因素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四川省7个县的东方蜜蜂分为2个类群,位于四川盆地的东方蜜蜂为一个类群,位于川西高原的东方蜜蜂为另一个类群.  相似文献   

12.
犬慢性维生素A中毒多是由于长期大量地食入动物肝脏或长期应用维生素A制剂造成,最近临床上就诊1例此病例,现报道如下:一、病犬基本情况2006年12月7日一头德国牧羊犬(公、3岁)来我院就诊,犬主称,该犬平时以动物肝脏为主食至少已三年时间,半年前开始发病,  相似文献   

13.
The minimum vitamin A requirement of growing-finishing lambs was determined by depleting 24 Rambouillet lambs (15.0 +/- .59 kg) of their vitamin A stores and then feeding them for 16 wk one of six fixed intakes of vitamin A (2, 4, 8, 16, 32 or 64 micrograms retinol.kg live wt-1.d-1). Plasma retinol concentrations at the end of the depletion phase averaged 6.0 +/- .6 micrograms/d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tamin A intake (micrograms retinol.kg live wt-1.d-1, X) and plasma retinol concentration (micrograms/dl, Y) at the end of 16 wk of supplementation was Y = 1.40 + 2.08X-.015X2 (r = .9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tamin A intake (micrograms retinol.kg live wt-1.d-1, X) and liver retinol concentration (log10 micrograms/100 g wet wt, Y) was Y = 1.34 + .058X-.00044X2 (r = .90).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pressures were elevated in lambs fed the 2-, 4- and 8-micrograms levels of vitamin A intake. A broken-line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tamin A intakes and CSF pressures, and to define minimum vitamin A requirements. The equation obtained was Y = 2.206-.292 (X-1.146) theta, r = .95, where X = vitamin A intake (log10 micrograms retinol.kg live wt-1.d-1) and Y = CSF pressure (log10 mm saline). In this model theta = 1 when X less than or equal to 1.146 and theta = 0 when X greater than 1.146.(ABSTRACT TRUNCATED AT 250 WORDS)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从山东省某蛋鸡场发病鸡群中分离到一株细菌,经培养特性观察、生化试验、V因子生长试验、致病性试验和PCR试验,证实分离菌为一株致病性副鸡嗜血杆菌,血清型鉴定该菌为A型。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分离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丁胺卡那霉素高度敏感,对硫酸新霉素、强力霉素中度敏感,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耐药。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