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理血法"是通过调理血分治疗淤血内阻和各种出血的一种法则。又分活血祛瘀法和止血法两种。现结合临床应用病例介绍如下。1活血祛瘀法使用于血行不畅或淤血内阻所致的一类病证病例,例如产后胎衣不下等。2014年年5月3日,平襄镇康川村康某家牛因产后胎衣不下邀诊。诊见患畜消瘦,部分胎衣悬吊于阴门之外,拱腰努责,体温40℃,不食伴有腹泻。治宜补气养血,升阳益气,祛瘀降浊。方用加味生化汤:当归30g、川芎20、益母  相似文献   

2.
止血药能促进血液凝固而制止出血,常用于衄血、咯血、便血、尿血及外伤出血等各种出血证.由于出血性疾病的原因较多,且各种止血药的作用机理亦有所不同,因此,在兽医临床上使用止血药时,应根据各种不同的出血证及时合理地选用相应的止血药,才能收到既快疗效又高的止血效果.故如何选用针对性强的止血药,是临床上及时治疗出血证的关键.笔者就我校中草药标本园及附近野外采收的十味常用止血药进行了止血实验,并反复用于临床,结果不同的止血药不仅止血效果不同,而且临床治疗也有差异,现将止血实验及临床治疗结果介绍于后,以供同行在临床应用时及时有效地选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地上部分。夏、秋两季花开时采割全草,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本品味甘、苦,性凉,入心、肝二经。具有凉血止血、祛瘀消肿之功效。主治衄血、尿血、痈肿疮毒、外伤出血等。1配伍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引起的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证。配大蓟、侧柏叶、白茅根、栀子、茜草,治疗吐血效好。配生地黄、栀子、藕节、蒲黄,治疗尿血效佳。活血解毒。配川芎、郁金、姜黄,治疗疔毒疮肿初起及恶露不净等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理血法是用活血祛瘀或止血作用的药物,以治疗血分病证,有促进血液循环、消散瘀血及止血等作用。  相似文献   

5.
牛便血是兽医临床的一种常见多发病。一旦发病,如不及时治疗,轻者影响生长发育,危及健康;重者因此引起死亡而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笔者近年用加减九味止血汤治疗牛便血病12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理血法"是通过调理血分治疗淤血内阻和各种出血的一种法则。活血祛瘀法,使用于产后胎衣不下,2014年5月3日,平襄镇康川村康某家牛以产后胎衣不下邀诊。望诊病畜消瘦,部分胎衣悬吊于阴门之外,患畜拱腰怒责,体温40℃,不食伴有腹泻。治宜;补气养血,升阳益气,祛瘀降浊。方用;加味生化汤。当归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2002年3月至2007年5月期间,采用中药止血汤结合西药治疗牛便血47例,疗效颇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丹参作为传统的活血祛瘀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用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牛急性乳房炎11例,均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云南白药为多种中药精制而成的粉剂,具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消炎生肌、解毒消肿等作用。人医多用于刀枪跌打损伤、淤血疼痛、吐血、咳血、便血、尿血、痔血、溃疡出血以及皮肤感染等疾病的治疗,都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奶牛便血有肠管前段出血和后段出血之分。前段出血多以潜血为特征(粪便变黑),多是消化道出血;后段出血指结肠后部及直肠出血(粪便表面带有红色血液或凝血块),死亡率虽不高,但疗程较长。经笔者多年尝试性探讨,找到了一种直肠给药治疗奶牛后段肠道出血的方法,简便,疗效确实,且大大减少了治疗成本,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主要研究牛出血败症的特征,并根据疾病特征来找出针对性的治疗策略。方法:根据对牛养殖经验的分析,通过回顾参考性资料,来总结出牛出血败症的主要疾病特征。结果:根据病牛患病特征的不同,可将其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即:浮肿型、败血型和肺炎型。而患有牛出血败症的病牛常常表现出:食欲下降、腹痛、肿胀、呼吸困难以及咳嗽等症状,严重影响着牛的正常生长。而相应的治疗措施,不仅要从饲养环境和饲养材料方面进行改善,必要时还应给予一定的药物治疗,确保降低牛出血败症的患病几率。结论:做好对牛出血败症的有效预防,可有效的促进牛的健康生长,进而就能获得更多的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2.
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经.近几年来,我们应用大黄和复方大黄治疗家畜各种急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这方面的临床应用及其作用机理钱述如下.1临床应用1.1家畜消化道出血在兽医临床上,家畜的消化道出血.往往病情急,需要短时内止血.用单味大黄粉(片),每次猪15g/头,羊10g/只、牛50g/头,每日三次喂服.治疗176例消化道出血.其中166例达到止血效果并用单味大黄粉(片)治疗26例胃出血.治愈22例.用生大黄粉治疗胃、肠合并出血12例,也取得了满意疗效.临床应用表明.用大黄治疗这类病症具有疗效好、见效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兽医理血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血法是用具有活血祛瘀或止血作用的药物,以治疗血分病证的方法,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消散瘀血及制止出血等作用。   由于血分病证有血瘀、出血、血虚、血热等不同病因,所以理血法又分为活血化瘀法、止血法、补血法和清营凉血法,现试述如下: 1 活血化瘀法 血瘀是畜体某局部或某脏腑由于外伤、气滞、寒邪侵入血脉或热邪与血相搏等原因,使血行受阻、瘀积于经脉或器官之中,不能及时消散、排出所发生的病变。活血化瘀法是中兽医富有特色的一种治疗方法。“瘀血内阻则不循经”,“瘀则血溢”。所谓“活血”就是畅通血流,所谓“化瘀”,就是祛除瘀滞,活血化瘀法也就是使血脉畅通,瘀滞消散的一种治法。活血化瘀法适应范围很广,可用于气血瘀滞所致的蓄血、血瘀证,如痛证、产后血瘀、积聚、紫斑、肤肌创伤、不孕症、腰腿痛、关节炎、四肢痿软、瘫痪等。活血化瘀法在临床运用时应注意: 1.1 对瘀血症当选用既能止血,又能化瘀的药物,如三七、蒲黄,或用止血与活血、行气同用,方可取得满意的疗效。例如恶露不尽,用当归、川芎、桃仁、蒲黄、益母草等药可收良好的效果。如瘀血兼出血,单用大量收敛止血药虽能很快止血,但离经之血易于凝固,不被组织吸收,“恶血不去,好血难安”,所以应适用化瘀止血药。  相似文献   

14.
奶牛便血有肠管前段出血和后段出血之分。前段出血多以潜血为特征(粪便变黑),多示意消化道出血;后段出血指结肠后部及直肠出血(粪便表面带有红色血液或凝血块),死亡率虽不高,但病程较长。经笔者多年尝试性探讨,找到了一种直肠给药法治疗后段肠道出血,简便,疗效确实,且大大减少了治疗成本。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止血技术是针对各种出血所做的处理,是手术过程中自始至终经常碰到并需立即处理的基本操作,是衡量外科医生手术基本功熟练程度的标志之一.能否妥善止血,不仅是手术过程中保证显露、防止失血的重要措施,而且还是保证手术后动物的安全、切口的良好愈合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止血要求迅速可靠,尤其是对于重度出血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赤芍味苦,性微寒,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之功效,主治瘀血肿痛、疮癀肿痛,赤白痢疾。 1配伍 清热凉血。本品苦寒泻降,具有清热凉血之功。配水牛角、生地黄、牡丹皮,治疗温热病入营血的出血证。配夏枯草、菊花、青葙子,治疗肝火目赤。活血祛瘀。  相似文献   

17.
马、骡、驴、牛、羊、猪阉割后,由于实施手术操作过程中精索结扎不紧,或手术导致精索周围毛细血管损伤,均会造成阉割后出血不止,形成点滴状出血,如果再次掏出精索重新结扎或进行止血处理,这样反复操作极易造成阴囊感染、  相似文献   

18.
<正>便血是指消化道出血,排粪时粪中带血,或便前便后出血,是兽医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类症状。便血颜色呈鲜红色、暗红、黑红,柏油状,少量出血不造成粪便颜色的改变,肉眼观察不到血液,须用化学方法才能确定的,称为潜血。便血不会单独出现,而是伴随着很多其他的症状,从而构成动物临床上一种十分常见的综合症。1便血的病因与机理便血都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消化道出血,然后随着粪便从肛门排出。临床上常见的有以下  相似文献   

19.
奶牛蹄叉腐烂和外伤出血是南方地区兽医临床中常见的多发病,一般情况下多采用消炎、止血、缝合、外伤包扎等方法医治。近几年我们通过使用过氧化氢(双氧水)溶液、高锰酸钾粉医治蹄叉腐烂和外伤出血520例,均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1方法1·1治疗蹄叉腐烂先将患病蹄底在保  相似文献   

20.
正牛出血性肠炎又称牛便血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如不及时治疗会给养牛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我县为畜牧业大县,牛存栏量逐年增加,以规模养殖场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分散饲养的方式,来发展牛产业。但由于一些养殖户在疫病防治和饲养管理方面经验不足,加上自然因素,往往导致本病的发生。一般来说,血随粪便而出,在排粪前后出血或单纯性出血者均称为出血性肠炎。1病例介绍2018年5月26日养牛户李某饲养的一头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