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华安茶产业比较优势显现,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如何发挥优势,克服制约的因素,找准发展对策推进华安茶产业发展,实现优势与产业经济协调发展,推进一方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地方经济发挥具深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数字经济与茶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提升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实现高质量全面发展的基本方式。茶产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对于茶产业促进自身产业结构优化,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把握产业发展制高点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在理论层面进行了茶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背景和内在机制的分析,之后结合安庆茶产业发展的困境和影响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因素,分析得出了应在建设标准化体系、完善管理服务系统和顺应数字经济新业态三方面促进茶产业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对策。以期为提高安庆茶产业发展质量效益提供一定的理论探索,也为其他地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相关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分析奥运经济与荼产业的联系入手,结合漳平茶业的发展特点,在奥运经济背景下,提出通过实施文化营销、绿色营销战略、比较优势战略和品牌战略来加快漳平茶产业的发展,旨在为加快漳平茶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将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略,为我国农业和茶产业创造有利的外部坏境。河南省茶产业作为传统特色的产业,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优势,应以实现产业协调发展为目标,在优化产业布局和促进产业升级中,以开放的态度促进融合,以共享的理念来树立良好的茶品牌形象,为河南茶产业高水平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动能,保障产业形成良好发展势头,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树最早的国家,茶产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是茶树的原产地。但是当前我国茶业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我国茶产业发展将受到市场需求与生产要素的双重制约,我们应当推动持续发展,培育产业后劲,促进增量提质,加快转型升级,优化调整结构,积极应对挑战,以求充分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6.
宜昌茶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茶业是宜昌市重点发展的农业六大特色产业之一,也是宜昌市农村经济中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茶叶是宜昌农业结构调整中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产品,也是具有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特别是库区移民安置就业人口多、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在增加农民收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茶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宜昌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婺源是我国的绿茶大县,婺绿也是优质绿茶产品。本文在分析婺源茶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婺源茶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产业优势和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婺源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茶业作为宁洱县的主要支柱产业,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本文围绕宁洱县茶产业区域优势,以及当前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寻求茶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华安县是铁观音茶叶的主产区.为了确保茶产品质量安全,保持茶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华安县在发展有机茶园高效栽培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为全面提高华安铁观音品质起了积极的作用,对于做大做强华安茶叶产业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漳州光照人茶业有限公司有机茶园为例,总结出高效栽培管理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华安茶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清香型铁观音"曾是华安茶的特色主打产品,随着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和茶市新趋向,本文经过调查探索,提出"浓香型"华安铁观音的的品质,在产品结构上实现优势互补,推进华安茶产业转型升级,并提出探讨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杨清  李应祥  陈跃华 《茶叶通讯》2012,(3):47-49,52
黔南州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所产都匀毛尖茶是贵州省唯一的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中华老字号品牌.茶产业在全州农业结构调整中具有较强的区域优势和经济优势,茶产业的发展对促进黔南州区域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黔南州2008年以来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对下一步茶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英德市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茶产业已成为英德市的特色产业,发展优势明显。本文在介绍了英德市茶产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茶叶产量持续增加、茶叶产值持续增长的发展现状基础上,分析了英德市茶产业存在茶叶单产较低、品牌价值不高和茶叶加工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科学制定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红茶产业、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品牌价值和加大科技投入,延伸产业链条等发展对策,以促进英德市茶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孟涛  邹勋 《茶叶通讯》2011,38(1):17-20
安化黑茶,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在分析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安化黑茶发展的良好机遇、产业优势和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对策来做大做强安化黑茶产业,促进安化黑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茶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产业集聚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空间聚集和地方专业化的经济现象。利用区位商LQ系数和产业地理集中指数对安徽省茶产业2002~2006年的集聚情况进行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安徽茶产业具有明显的产业集聚现象,且主要集中在皖南和皖西地区,并通过其回归分析模型验证了茶产业的集聚水平与产业的发展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正>茶叶是宁海的重要经济作物,其生产和消费事关千家万户。近年来,浙江宁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茶叶生产规模稳步扩大,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明显提高,茶产业已然成为宁海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成为扩大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的民生产业,成为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两美"宁海的绿色产业。"十三五"时期是发展提升宁海茶产业的重要时期,必须研究思考茶产业发展策略,从目标定位、品质提升、主体培育、品牌引领、市场引导、科技支撑、文化促进和政策扶持等多个方面统筹谋划,努力促进宁海茶产业、茶生态、茶经济和茶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茶产业从粗放到精细、高效的发展过程离不开机械化,茶业机械化克服了限制茶产业规模发展的诸多制约因素,促进了茶产业创新和发展,延伸了茶产业链,促进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了产业效能,促进了产业规模化发展,推动了茶产业的转型升级。茶机产业之于茶产业,如"发动机之于汽车",伴随着茶产业的发展,茶机行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一、安溪茶叶加工机械现状与存在问题1.安溪茶叶加工机械发展现状(1)加工机械企业现状  相似文献   

17.
张思芊 《福建茶叶》2024,(3):130-132
茶,作为风靡世界的一大物产,不仅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代表性文化符号,也被称为绿色黄金,在全球经济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对茶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影响。高等教育机构作为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先行者,对促进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理念革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茶产业经济中,其作用和潜力还未被充分挖掘和应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高等教育在茶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功能和策略,为高等教育实现引领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三者之间的平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大田县立足高山生态资源和茶产业发展优势,持续推进茶旅融合发展,成功创建涉茶4A景区1个、3A景区2个,有力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对于增加茶农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大田县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及现状,针对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现处于初级阶段、产品特色不足、发展缺乏科学规划等问题,从增强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统筹茶园景区建设、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强化知名品牌塑造、加快品牌宣传推广6方面提出发展措施,以期为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中文文献数据库收录的文献为依据,对我国近百年来的茶产业经济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回顾.研究发现,我国茶产业经济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日益丰富,新的研究方法被不断引入.但是,茶产业经济研究在研究深度上仍与主流农业或产业经济研究有明显差距.在对已有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当前我国茶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促进乡村经济水平提高、加快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具有独特自然地理优势和璀璨历史文化底蕴的泾阳茯茶亟需借此东风,做亮这张地理标志品牌名片,以顺应国茶振兴潮流,抢抓陕茶振兴机遇,复兴陕西茯茶产业。文章基于泾阳茯茶发展现状,分析制约该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发展的因素,提出了赋能乡村振兴、提升泾阳茯茶品牌的建议,以此促进泾阳茯茶产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