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银合欢叶粉中含羞草素在牛瘤胃内代谢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6头从未接触过银合欢叶粉饲料的杂交黄牛被用于研究含羞草素在瘤胃中的代谢降解,试验牛第1~26天日采食2kg银合欢叶粉,27-29天增加到4kg,30天以后日采食量达7kg。试验第1、8、15、22、28和31天为瘤胃液采样日期,采样日期投喂银合欢叶粉后第0、2、4、6、8、12和24小时为采样时间。瘤胃液样本经处理后测定含羞草素、总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浓度以及各种挥发性脂肪酸的比例。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牛瘤胃微生物开始接触银合欢叶粉不久即具有降解含羞草素的能力,喂后1小时瘤胃中含羞草素达到峰值浓度,喂后2小时即下降60%以上,含羞草素并不影响瘤胃发酵程度和发酵类型。  相似文献   

2.
银合欢中的含羞草素(mimosine)和它的代谢产物3-羟基-4(1氢)毗啶酮(3-hyd-foxy-4(1H)Pyridone,DHP)引起的毒性是不同的。含羞草素对家畜直接有毒,而 DHP 只是通过它的致甲状腺肿作用间接产生毒性.因此能将含羞草素降解成 DHP 的家畜比不能降解的家畜采食的银合欢多,而能将DHP 进一步降解的家畜采食银合欢量更高,甚至可以全喂银合欢.转化含羞草素为 DHP 的酶存在于某些种类(并非全部)含有含羞草素的银合欢植物细胞中.酶和底物接触例如浸泡时即出现上述转变.这种酶当 pH 值低于4时,急剧升温到70℃以上和干燥时便失去活性。这些发现对深入研究银合欢的脱毒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家畜咀嚼,可以加速含羞草素转化为DHP.这种转化在反刍动物瘤胃中可以达到几乎完全的程度,但在单胃动物中,由于胃酸的作用,到了胃里这种转化就中止了。晾晒或快速干燥的叶粉中含羞草素的含量实际上没有变化,只是其中的酶变性了.装在塑料袋中曝晒或在潮湿条件下堆放变质的叶粉中大部分含羞草素转化成 DHP.这种变化可用以解释银合欢引起家畜中毒的许多互相矛盾的报导。限制银合欢用作家畜饲料的主要因素是其中含有的有毒非蛋白质氨基酸含羞草素.在某些条件下,含羞草素很容易转化为 DHP.含羞草素和 DHP 的毒性作用很不同,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现总结有关银合欢毒性方面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试验对新银合欢枝叶、种子和荚的常规营养成分和含羞草素含量进行了测定;以及氨化对新银合欢养分和含羞草素含量的影响。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处理1为氨化新银合欢;处理2为氨化新银合欢+玉米;处理3为未氨化新银合欢;处理4为未氨化新银合欢+玉米),结合双外流连续培养系统研究了新银合欢的发酵特点。结果表明:新银合欢枝叶、种子和荚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7.33%、27.37%、6.02%,粗纤维含量分别为16.9%、12.85%、47.59%,含羞草素含量分别为2.75%、4.5%、0.22%。新银合欢枝叶氨化后粗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含羞草素、粗脂肪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氨化处理新银合欢对瘤胃pH有明显影响,提高了氨释放速度;添加玉米共同发酵有利于维持瘤胃稳定和提高对氨氮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采用体外产气技术,研究不同比例的玉米、稻草、银合欢组合的96 h产气,每个处理6个重复,探讨合理利用银合欢、稻草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12 h后各组合的累积产气量随精料水平和玉米比例的升高而升高(除组合5的大于组合6)。精粗比为45∶55和55∶45,各组合效应值在24 h时最大,精粗比为65∶35时在24 h之后。各组合正组合效应出现的时间点不同。精粗比65∶35内缓慢产气部分b和潜在产气量(a+b)随银合欢比例的增加极显著降低(P0.01)。含羞草素的降解受精粗比间和精粗比内影响都较大。精粗比为55:45,玉米/银合欢比为1∶1.6时;精粗比为65:35,玉米与银合欢比为1∶1.6和1∶0.8搭配,即NDF/CP比在3.5~4.3时的组合优于其他组合,但此时含羞草素的降解率不是最高。饲料的组合影响银合欢中含羞草素的降解。  相似文献   

5.
银合欢枝叶的饲用价值、毒性和微生物脱毒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热带、亚热带木本豆科饲料银合欢枝叶的饲用价值、毒性和微生物脱毒利用的技术及其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银合欢枝叶干物质粗蛋白质含量约为21%,有毒氨基酸含羞草素含量约为3%。含羞草素可在反刍家畜瘤胃内转变为另一毒素3-羟基-4(1氢)吡啶酮(DHP)。我国南方内陆地区反刍家畜瘤胃内不存在可使DHP降解的细菌,故采食银合欢出现中毒反应,并使日增重和饲料报酬下降。将澳大利亚DHP-降解细菌接种到我国内陆地区黄牛瘤胃内,可使黄牛取得对DHP的脱毒能力。作者发现我国广西北海市一小岛——涠洲岛的黄牛和山羊瘤胃内也存在某种DHP-降解细菌,将其接种转移到我国内陆地区乳牛瘤胃内,乳牛成功地取得了对DHP的脱毒能力。用涠洲DHP-降解细菌脱毒银合欢枝叶饲养乳牛取得了良好的饲养效果。  相似文献   

6.
银合欢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银合欢营养价值很高,蛋白质含量丰富,是一种优质的饲料,但它含有含羞草素抗营养因子,对家畜有毒性。本文主要叙述了银合欢的脱毒处理及含羞草素在动物体内的降解。1营养价值1.1银合欢的营养成分(见表1)银合欢是豆科银合欢属植物,是一种多年生、耐干旱、枝叶繁茂、四季常绿的灌木或乔木。它的适口性好并且蛋白质含量丰富还富含胡萝卜素和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及微量元素,是一种速生高产豆科木本饲料;它的嫩茎叶粗蛋白含量占千物质的22%~30%,种子含有合欢氨基酸及半胱氨酸等营养成分。银合欢在土壤贫瘠的热带地区也能长得很表1银合欢干…  相似文献   

7.
银合欢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合欢营养价值很高,蛋白质含量丰富,是一种优质的饲料,但它含有含羞草素抗营养因子,对家畜有毒性。下面浅述银合欢的脱毒处理及含羞草素在体内的降解。1 营养价值1.1 银合欢的营养成分 银合欢是豆科银合欢属植物,是多年生、耐干旱、枝叶繁茂、四秀常绿的灌木或乔木。它的适口性好并且蛋白质含量丰富,还富含胡萝卜素和多种维  相似文献   

8.
1银合欢概况银合欢原产于墨西哥和中美洲,属含羞草亚科银合欢属,是一种常绿小乔木。它具有速生、耐砍伐、宿根性、萌芽再生力强及蛋白含量高等优良特性。主要用途有:作绿肥、防风、荫庭院、作燃料、作脱毛剂、人造纤维、水土保持及作蔬菜,但大多数用作畜禽特别是反刍动物的蛋白饲料。银合欢含有含羞草素,其在动物体内转化为3-羟基-4(1氢)吡啶酮(DHP),畜禽过量食入会发生中毒。目前发现的银合欢去毒方法有:(1)用水浸泡;(2)发酵;(3)青贮;(4)接种脱毒细菌。2马山县开发利用银合欢现状马山县最早是在1984年从区畜牧研究…  相似文献   

9.
优质木本饲料银合欢的营养成份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合欢以其速生高产、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而成为家畜和家禽的优质饲料。但因其含有含羞草素及其在反刍动物瘤胃中的降解产物3,4—DHP而引起家畜中毒。采用接种非中毒地区家畜瘤胃中的3,4—DHP降解菌或其培养物可成功解决银合欢作为饲料利用的中毒问题,从而使银合欢的利用不再受地域限制。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的目的是确定饲粮中青贮银合欢添加水平对奶牛瘤胃微生物种群、氮平衡和微生物蛋白合成的影响。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选择12头初始体重为163±16 kg、带有瘤胃瘘管的奶牛,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基础日粮以100%的水稻秸秆为原料,处理组分别用30%、60%和100%的青贮银合欢替代水稻秸秆,奶牛自由采食水稻秸秆和青贮银合欢,每天按照体重的0.2%补充浓缩料。结果表明,用60%青贮银合欢替代水稻秸秆组奶牛瘤胃微生物群,尤其是纤维素分解菌、蛋白分解菌和厌氧真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各组对淀粉分解菌群无显著影响(P>0.05)。原生动物种群数量随日粮青贮银合欢添加水平的增加呈线性下降(P<0.05)(P<0.05)。此外,氮平衡和微生物蛋白合成均随着日粮青贮银合欢添加水平的升高而升高(P<0.05),其中以60%青贮银合欢组最高。结论:在本试验基础上,用60%青贮银合欢替代水稻秸秆可以显著提高奶牛体内的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规模化奶牛场粪污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奶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将牛粪作为奶牛卧床垫料,是实现牛场粪污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方法]对不同干物质含量(30%~35%,35%~40%,40%~50%)的固体牛粪进行堆垛发酵,通过对比不同干物质牛粪垛的温度、有害微生物的变化趋势及堆垛完成后理化性质,建立起最优的牛粪卧床垫料安全制备流程,并评估其对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结果]35%~40%干物质含量牛粪堆垛成高1.2 m,底宽1.5~2.0 m,顶宽1.2 m,长20~30 m的梯形发酵垛,发酵第4天后,发酵垛表层、中层温度达60 ℃以上;发酵温度60 ℃以上保持24 h,可以将乳房炎致病微生物100%灭杀;发酵后的牛粪经过晾晒,使其干物质含量达到45%~50%后,拌0.1%~0.2%的生石灰可用作卧床垫料。[结论]35%~40%干物质含量牛粪经过发酵,发酵温度60 ℃以上保持24 h,可将乳房炎致病微生物100%灭杀,发酵后经过晾晒使其干物质达到45%~50%后,拌0.1%~0.2%的生石灰可用作卧床垫料,牛粪垫料制备时间最短,使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离微生物发酵菌液中耐热的芽孢杆菌,并分析几种常用消毒技术对环状芽孢杆菌的效果评价。[方法]通过100 ℃热处理30 min的方法从微生物发酵菌液中筛选耐热菌株,采用观察菌落形态与培养性状、革兰染色、生化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等技术对其进行鉴定,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并采用热空气处理、紫外线照射、过氧乙酸消毒技术对其进行消毒处理。[结果]从微生物发酵菌液中分离筛选出1株耐热细菌,经鉴定该菌株为环状芽孢杆菌;比较不同消毒技术对微生态制剂中环状芽孢杆菌的消毒效果发现,120 ℃干热条件下处理菌液60 min,120 ℃湿热条件处理菌液10 min,紫外线(辐射强度达到110 μW/cm2)照射时间超过140 min,过氧乙酸体积分数大于2.75%的情况下,均可有效抑制环状芽孢杆菌生长。[结论]从微生物发酵菌液中成功分离到环状芽孢杆菌,其消毒效果试验为后续安全生产微生态制剂、优化菌种发酵条件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3.
Ruminal microorganisms in cattle at a Florida agriculture research station did not have the ability to detoxify leucaena by degradation of 3-hydroxy-4(1H)-pyridone (3,4,-DHP), but a DHP isomer (2,3-DHP) was degraded in some cattle. Cattle with microorganisms that degraded 2,3-DHP were mostly Senepol cattle imported from St. Croix, US Virgin Islands, where leucaena is an indigenous species. Hereford cattle at the research station in Florida generally did not degrade 3,4-DHP or 2,3-DHP.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which a pure culture of 3,4-DHP-degrading bacteria was inoculated into Hereford cattle (with ruminal fistula) grazing leucaena. The bacteria successfully colonized the rumen of recipient cattle and persisted through the following winter when there was no leucaena in the diet.  相似文献   

14.
利用枯草芽孢菌(Bacillus subtilis NDX6)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BLLP)对棉粕、豆粕不同比例混合样品进行有氧和无氧联合发酵试验,并用纯棉粕进行联合发酵生长曲线研究,探讨固体联合发酵对棉粕发酵产物中富肽蛋白含量及脱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配方中纯棉粕发酵降解有毒物质游离棉酚含量最高约81%,游离氨基酸及小肽的含量提高约6.5倍(P<0.05),饲料pH由原来的6.20以上降低到5.12以下,有益菌活菌数提高约10倍;纯棉籽粕有氧发酵时间为38 h,无氧发酵时间60~66 h,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约7.54倍,游离棉酚降低约89%.用棉粕固体联合发酵可以脱毒,降解蛋白提高饲料吸收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就2种菌组合协同固态发酵生产功能大豆寡肽蛋白饲料工艺参数优化的工业化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其模式为:2种菌组合→液态接种→发酵池封闭式发酵。筛选菌种:枯草芽胞杆菌和乳酸杆菌。经优化后发酵工艺参数:时间38h;pH值为7~8;初始培养温度(37±1)℃;芽胞杆菌菌液接种量2%,乳酸菌接种量为3%;料水比为2∶1;底物组成:豆粕90%、麸皮7%、玉米粉3%。  相似文献   

16.
以亚麻籽粕为原料,利用微波法进行脱毒,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考察微波时间、微波功率和微波温度对亚麻籽粕微波脱毒效果的影响。用脱毒后的亚麻籽粕制作酸乳,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考察发酵时间、发酵剂添加量、发酵温度对亚麻籽粕酸乳中氰化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麻籽粕最佳脱毒工艺为微波时间60 s、微波功率640 W、微波温度70 ℃,该条件下微波脱毒后亚麻籽粕氰化物含量最低,为14.02 mg/kg;亚麻籽粕酸乳发酵最佳工艺为发酵时间9 h、发酵剂添加量1.50 g/100 mL、发酵温度41 ℃,该条件下亚麻籽粕酸乳氰化物含量最低,为8.45 mg/kg;通过酸乳发酵可以降低亚麻籽粕中氰化物含量。  相似文献   

17.
复合菌固态发酵棉籽粕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以枯草芽孢杆菌属、酵母菌属和乳酸菌属的6株菌为出发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6株菌复合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糖蜜40 g/l、蛋白胨10 g/l、葡萄糖1 g/l、磷酸氢二钾0.5 g/l;并对复合菌固态发酵棉籽粕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复合菌固态发酵棉籽粕的最适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0.8,接种量为3%,发酵温度为30℃p,H值自然,发酵时间为48 h。在以上条件下,棉籽粕经过复合菌固态发酵后,物料的pH值降低到4.5以下,有益菌总数达到6.2×108 cfu/g,粗蛋白含量提高了1.76%,游离棉酚含量从618.52 mg/kg降低到274.16 mg/kg,降低了55.7%。  相似文献   

18.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intake, digestibility and nitrogen balance of diets for finishing sheep, containing leucaena hay as a source of effective fibre and forage palm. Twenty-one male sheep were used in a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with three treatments, represented by total diets, where the forage was leucaena hay and forage palm in natura in proportions 350:650, 450:550 and 550:450 g/kg respectively. For the pH and NH3-N in the ruminal fluid, and urea in the blood serum, plots split in time were adopted. Dry matter and nutrient digestibility, and the nitrogen balance were not influenced (p > .05) by the diets. The neutral detergent fibre digestibility decreased (p < .05) as the proportions of leucaena hay in the diets increased. The pH and NH3-N were suitable for ruminal fermentation, and blood urea was maintained under normal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for sheep. Combining 350 to 550 g/kg of leucaena hay with 450 to 650 g/kg of forage palm in total diets with a forage:concentrate ratio of 60:40 in late-maturing sheep meets the nutritional requirements for daily gain 200 g, characterizing leucaena hay as important source of effective fibre and nutrients in diets.  相似文献   

19.
利用DNS法对乳酸菌发酵豆粕、菜籽粕和棉籽粕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进行测定,研究了不同发酵时间这3种粕类饲料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得出乳酸菌具有较强的-半乳糖苷酶活性,能够降解总糖使得还原糖含量增加,发酵72h时,总糖的含量分别下降了17.4%、33.26%和27.35%,而还原糖含量增加了6.47倍、10.15倍和1.73倍。  相似文献   

20.
畜禽场粪便污染已日益严重,如何利用这些废弃物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以牛粪和鸡粪为主要原料,经过接种EM活性菌在有氧条件下发酵腐熟,以缩短发酵时间为目的,分别对原料的含水量、原料翻堆次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原料含水量在60%~65%,翻堆时间以45min/次为宜。发酵的腐熟度指标变化:(1)原料体积和重量减少1/3~1/2;(2)质感松软,颜色为暗棕黑色,无不良气味;(3)微细颗粒小于0.25mm,符合有机肥生产标准;(4)发酵自然温度稳定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