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从海南药用植物根际分离得到对淮山炭疽病具有拮抗活性的放线菌菌株,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鉴定。[方法]采用HV培养基从盾叶鸡蛋花根际土壤分离放线菌菌株;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和发酵代谢产物抑菌试验筛选活性放线菌;根据形态特征,结合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活性放线菌的分类地位。[结果]从盾叶鸡蛋花的根际土壤分离到12株放线菌,筛选到1株对淮山炭疽病菌具有良好拮抗活性的菌株51173,菌株51173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violaceusniger16S rRNA gene clade中的成员。[结论]放线菌菌株51173在淮山炭疽病菌的生物防治中将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耐盐菌在盐渍土壤中分布广泛,研究其分布特征可为下一步盐渍土改良和降低植物盐害工作提供有益参考。【方法】从深圳坝光和宝安填海区灌木根际采集10个土壤样品,利用不同浓度的NaCl培养基分离耐盐菌种,并通过电镜形态观察和基因组DNA扩增测序对其进行鉴定。【结果】从灌木根际土壤中分离出66株根际菌株,其中14株具有强耐盐能力,可在10%~14% NaCl浓度下生长。电镜结果和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深圳坝光和宝安填海区土壤耐盐菌种类丰富且形态差异明显,14株细菌中有13株来自芽孢杆菌属(Bacillus),1株来自溶杆菌属(Lysobacter)。此外,对其中3株耐盐菌的碳源利用能力分析结果表明,3株菌具有不同的碳源利用能力,NY12可利用的碳源种类最多。【结论】首次对灌木根际耐盐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14株强耐盐菌株,其形态和碳源利用能力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玉溪师范学院校园内土壤的放线菌资源,为云南放线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资料。[方法]从玉溪师范学院校园内采集10种植物根际土壤,采用涂布平板法分离,用高氏一号培养基培养,采用国内通用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不同植物根际分离到的放线菌数量不同;链霉菌占绝对优势。[结论]玉溪师院校园内土壤中放线菌资源丰富,链霉菌占绝对优势,主要为烬灰类群、灰褐类群。  相似文献   

4.
宁夏产枸杞根际固氮菌分离筛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从宁夏枸杞根际筛选出适合宁夏气候特点和固氮特性表现较好的有益工程菌株。[方法]采用NFM(无氮培养基)分离具有固氮能力的菌株,测定枸杞的根表、根表土壤、根际土壤的菌株分离及固氮菌株菌落生长情况。[结果]从根表分离出菌株的个数、生长速度、单个菌株增殖数量均比从根际土壤和根表土壤分离出的多。3个部位经纯化筛选后,共得到47株具有固氮能力的菌株,其中根表分离菌株最多。[结论]宁夏枸杞根表的菌株最多,根际土壤次之,根表土壤最少。  相似文献   

5.
银杏根际土壤中菌株的分离及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寻找高效的纤维素降解菌,结合运用纤维素刚果红水解圈测定和纤维素酶活力测定,从银杏根际腐殖土中分离纤维素降解菌。结果表明,从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到放线菌15种、细菌6种、真菌7种,放线菌为土壤中的优势菌;从分离的28种菌株中筛选出4株纤维素降解菌,初步鉴定出1株高产维素降解菌为青霉菌属,可用作进一步实际应用研究的试验菌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研究根际微生态。[方法]采取土壤分离培养分析了施用木霉菌制剂后甜瓜根际土壤中真菌、细菌、放线菌等在甜瓜生长不同时期的数量变化。[结果]接种木霉菌制剂后,甜瓜根际不同生长时期的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明显增多。[结论]施用木霉菌制剂,能提高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活性,提高甜瓜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旨在从根际筛选能够增强植物耐盐胁迫能力的优良菌种,研制盐碱地专用微生物肥料,减轻作物盐胁迫伤害,增加作物产量。[方法]利用稀释涂布方法从9个滨海盐碱地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快速生长的菌株,通过盐胁迫下玉米和小麦的盆栽试验筛选能增强植物耐盐胁迫的功能菌株,对其进行促生特性分析和16S rDNA系统鉴定,将菌剂与腐熟堆肥经二次发酵制成微生物有机肥,并在不同含盐量(3、4、5 g·L~(-1))的盐碱地上进行大田小区试验。[结果]从滩涂植物根际土壤分离筛选出2株能够增强玉米和小麦耐盐胁迫能力的根际促生菌T1-8和T4-9,接种菌株T1-8和T4-9可降低玉米叶片中可溶性总糖(TSS)、丙二醛(MDA)和全钠含量。系统鉴定结果显示:2株菌株皆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分别为副地衣芽胞杆菌和巨大芽胞杆菌。菌株T1-8和T4-9均具有产氨、产吲哚乙酸(IAA)、产嗜铁素、解无机磷等能力,其中菌株T4-9发酵液中IAA含量达到60.82 mg·L~(-1)。田间小区试验测产结果表明:与施用普通有机肥处理相比,施用含菌株T1-8和T4-9的微生物有机肥在3种含盐量土壤上均能显著增加玉米的产量,其中施加T1-8菌肥处理在含盐量为5 g·L~(-1)地块增产效果最佳,产量增加1 026.2 kg·hm~(-2),增幅为26.70%;施加T4-9菌肥处理在含盐量为4 g·L~(-1)地块效果最佳,产量增加703.6 kg·hm~(-2),增幅为17.04%。[结论]本研究筛选得到的根际促生芽胞杆菌T1-8和T4-9均能缓解植物盐胁迫伤害,研制的生物有机肥在盐碱地中能提高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采用平板稀释法对62份药用植物根际土壤中真菌优势属进行分析,初步明确了药用植物根际土壤中木霉菌、镰孢菌和青霉菌种类和数量差异。从62份药用植物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到木霉属真菌9种78株,镰孢菌10种95株,青霉菌6种73株,其中哈慈木霉,尖孢镰孢菌和微紫青霉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9.
梁丽莹  杨芝洁  张浩彬  梅云仙  张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591-6593,6596
[目的]为了分离鉴定吊兰附生甲基营养菌。[方法]通过微宇宙方法对吊兰进行甲醇和甲醛喷施和熏蒸30 d,采用水洗、过滤和离心从吊兰叶际和根际采样;优化的甲基营养菌无机盐筛选培养基中添加1%(V/V)甲醇和0.1%甲醛(V/V)混合液为仅有碳源,并添加50 mg/L放线菌酮抑制真菌生长;结合16S rDNA技术,鉴定菌株类型。[结果]分离鉴定12株甲基营养菌,其中叶际分离甲基营养菌属菌株和根际分离分支杆菌属菌株分别显示出叶、根代表性甲基营养菌特征,可分别耐受0.1%(V/V)和0.3%(V/V)的甲醛。[结论]该研究建立了吊兰附生甲基营养菌的一种有效分离和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河南省栾川县引种栽培大花黄牡丹(Paeonia ludlowii)植株地下0~10 cm与10~20 cm土层根际细菌、根际真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us,AMF)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探讨土壤理化性质与根际微生物群落相关性.结果表明,引种栽植地大花黄牡...  相似文献   

11.
吴廷娟  杜权  谢小龙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1):159-163,177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地黄品种根际土壤真菌的群落结构,以明确不同地黄品种的根际土壤中真菌的群落结构和组成是否具有差异,为优选抗病性地黄品种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通过采用传统的平板培养和分离方法,将吨王、北京3号、沁怀、金九、金状元、狮子头6个地黄品种土壤中的真菌先进行纯培养分离、鉴定和计数,然后提取初步分离得到的真菌菌株的DNA,采用基于ITS序列的一代测序技术,通过ITS序列扩增、测序比对,进一步鉴定真菌的种类,并进行聚类分析,分析真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结果]从6个地黄品种的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出34株真菌,分别通过形态、显微鉴定以及序列分析,最终归属于13属27种,主要属于青霉属、毛霉属、曲霉属、根霉属、酵母属、枝孢属、链格孢属等.其中沁怀中分离出来的真菌属于4属,狮子头3属,金九3属,金状元4属,吨王和北京3号均为5属.[结论]不同地黄品种根际土壤中真菌的群落结构具有一定差异,地黄根系对其根际土壤中的真菌数量、组成和种类具有一定的塑造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新疆五家渠市耐盐碱植物盐穗木根际土壤中分离出兼性耐盐菌B6,并对其分别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及16S rDNA鉴定。[方法]采用真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PCR扩增B6菌株的16S rDNA,使用NCBI-Blast软件在GenBank数据库中对其进行同源性检索,使用MEGA4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B6菌能在0~20%NaCl的条件下生长,为有芽孢的杆状菌;B6的16S rD-NA长度为1 446 bp,与多种地衣芽孢杆菌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高达99%。[结论]系统发育树表明B6菌株与地衣芽孢杆菌的亲缘关系最近,结合生理生化分析,可判断B6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具有生防潜力的蔬菜灰霉病拮抗菌,为灰霉病的生物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山东泰安和寿光蔬菜温棚采集根围土壤样本进行菌种的分离,采用生长对峙法筛选灰霉菌拮抗菌株,并测定菌株发酵液对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从土壤中分离得到11株拮抗效果较好的细菌,在细菌发酵液拮抗灰霉菌的研究中,筛选出了SG-8.5、SG-1.8和SG-8.3等3株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  相似文献   

14.
旨在了解瑞香狼毒根际疣孢青霉菌YL-52(Penicillium verruculosum YL-52)次生代谢产物的组成和结构。利用溶剂萃取、反复硅胶柱层析分离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纯化等方法从发酵液中分离出化合物,并采用IR、ESI-MS、1 H NMR、13 C NMR和DEPT等方法综合完成结构的分析鉴定。从发酵液乙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出5个化合物,化合物2和化合物3分别被鉴定为熊果酸和扁枝衣二酸,并首次证明瑞香狼毒根际微生物-疣孢青霉菌发酵液中存在熊果酸和扁枝衣二酸。  相似文献   

15.
海南野生阿宽蕉根际土壤产纤维素酶放线菌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从海南野生阿宽蕉居群根际土壤中筛选出具有较高酶活的产纤维素酶的放线菌,并对其进行分子鉴定,从而探索阿宽蕉居群根际土壤产纤维素酶的潜力。从海南不同的野生阿宽蕉居群采集7份根际土壤,采用GA培养基和HV培养基进行选择性分离放线菌,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对分离得到菌株进行产纤维素酶活性筛选,并对具有活性的菌株进行16S rRNA鉴定,以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从7份野生阿宽蕉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得到210株放线菌。其中, 55株菌具有纤维素酶活性, 12株菌表现出强活性。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属于放线菌纲下5个亚目6个科8个属,分别为链霉菌属、小单孢菌属、野野村氏菌属、疣孢菌属、戈登氏菌属、假诺卡氏菌属、拟诺卡氏菌属和球孢囊菌属,其中链霉菌属、小单菌属和野野村氏菌属为优势菌属。菌株X2303、 X2502和X2733与已知菌的序列相似率最高,分别为98.52%、 98.79%和99.11%,可能分别为链霉菌属、戈登氏菌属和疣孢菌属潜在的新分类单元。具有最高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X2407为链霉菌,其与Streptomyces iranensis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率最高,为99.64%,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所以,海南野生阿宽蕉根际土壤中存在产纤维素酶的放线菌资源,主要以链霉菌为主。阿宽蕉根际土壤中存在一些新的放线菌分类单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黄瓜根际促生真菌,并探索其促生效应。[方法]以解磷、产IAA和拮抗黄瓜枯萎病菌能力为筛选标准测定初筛菌株的多项促生能力;通过种子萌发和盆栽试验测定菌株对黄瓜的促生效应;通过形态鉴定和r DNA-ITS序列分析对促生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结果]从连作黄瓜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株同时具解磷、产IAA和拮抗黄瓜枯萎的真菌,该菌株孢子悬浮液能有效促进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形态学和分类学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结论]所筛选的促生真菌能有效改善黄瓜连作障碍,为开发研制黄瓜专型促生制剂提供良好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农业科技》2015,(20):157-159
[目的]从陕西定边盐湖高渗极端环境中筛选分离获得嗜盐微生物,并对筛选获得的微生物进行种属鉴定。[方法]通过高盐选择性培养基平板分离法,从陕西定边盐湖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获得极端嗜盐菌株,该菌最适生长温度35℃,最适p H值8.0。通过传统的表型特征(包括形态学观察、生长因子试验、生理生化特征)和系统发育学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嗜盐菌株的分类学地位。[结果]获得一株最适生长盐浓度在10%~20%的细菌菌株A426,初步鉴定其为盐单胞菌科(Halomonadaceae)盐单胞菌属(Halomonas)菌株。[结论]成功获得定边盐湖地区中度嗜盐菌株A426。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黑龙江省大庆地区盐碱土壤进行嗜(耐)盐碱菌的筛选。[方法]采用不同Na Cl浓度梯度的Sehgal-Gibbons平板筛选,利用琼脂块法获得对人参锈腐病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嗜(耐)盐碱菌株,并将传统的形态学观察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对其进行鉴定。[结果]从大庆地区盐碱土壤中共分离出48株细菌,其中60.4%的菌株为耐盐菌,其余为中度嗜盐菌。所有菌株的耐碱能力在pH 8.0~11.0,其中64.6%的菌株耐碱能力高达pH 11.0,除2株为嗜碱菌,其余均为耐碱菌。人参锈腐病毁灭柱孢菌R2拮抗性筛选获得3株菌,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确定3株菌分别为Halomonas elongata、Halomonas xianhensis和Oceanobacillus iheyensis。[结论]从盐碱土中获得3株对人参锈腐病有拮抗作用的嗜(耐)盐碱菌,并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19.
利用ITS核酸序列分析鉴定海洋青霉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曲凌云  田黎  孙修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741-15742
[目的]利用ITS核酸序列对6株根据形态学特征初步鉴定为青霉菌的海洋真菌进行鉴定。[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6株样品的ITS序列进行克隆,并利用ClustalX1.83软件对结果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通过PCR克隆获得了6株样品的ITS序列,将结果与GenBank中已登陆的其他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了6株菌株均属于青霉菌属。[结论]该6株菌株均属于青霉菌属。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可应用于猕猴桃果实软腐病的高效生防菌株,为猕猴桃软腐病生防制剂研发提供菌种资源.[方法]采集有猕猴桃软腐病发生的猕猴桃种植园健康植株根际土壤,利用解磷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土壤中解磷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菌落直径法、继代培养及发酵液抑菌试验等从中筛选对猕猴桃软腐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拮抗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猕猴桃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35株解磷真菌菌株,通过对峙培养从中筛选出5株对猕猴桃软腐病菌具有拮抗作用且抑菌率超过50.00%的菌株,其中MHT0308菌株的抑菌效果最佳,对猕猴桃软腐病菌的抑菌率达87.71%,复筛抑菌圈也明显,抑菌直径达33.50 mm;MHT0308菌株的含菌发酵液和无菌发酵液均对靶标菌生长有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达88.13%和80.87%;猕猴桃果实经MHT0308菌株发酵液处理后对猕猴桃软腐病的离体防效达87.00%;根据MHT0308菌株形态学特征结合其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确定MHT0308菌株为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结论]MHT0308菌株对猕猴桃软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防菌资源用于猕猴桃软腐病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