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农业科学》2014,(3):14-17
以两个苦荞品种川荞3号和川荞4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荞麦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50 mmol/L)NaCl胁迫下,川荞3号叶片质膜透性即显著增加,而川荞4号无显著变化,川荞4号叶片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说明低盐度对川荞4号叶片SOD活性有促进作用;在高浓度(150mmol/L)NaCl胁迫下,两个苦荞品种叶片质膜透性和MDA含量均显著增加,川荞3号增加幅度较大,两个苦荞品种根系活力、叶片SOD和APX活性均显著降低,川荞3号降低幅度较大。说明川荞4号的耐盐性明显大于川荞3号。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海拔2600、2300、2000和1600 m不同生态环境对苦荞米荞一号的株高、分枝数、株粒数、株粒重、千粒重、出米率、籽粒中黄酮(芦丁)含量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米荞一号在西昌市1600 m生态环境下其株粒数、株粒重、千粒重、出米率等显著高于海拔2600、2300、2000 m生态环境的相关指标;在布拖县海拔2300 m生态环境下,米荞一号茎秆和叶片干物质的累积数量显著高于其它生态区域的累积数量;不同生态区域,米荞一号茎、叶、花、果中黄酮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美姑县2600 m的生态区域,米荞一号茎、叶、花和果在不同生育时期的黄酮(芦丁)含量最高,且黄酮(芦丁)含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以苦荞品种‘昭苦2号’籽粒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化学技术研究苦荞芽菜形成过程中多酚物质的含量、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为苦荞芽菜的深度加工提供可靠依据。结果表明,苦荞籽粒萌发到芽菜形成过程中,多酚和黄酮的含量显著升高,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在萌发2~6 d快速提高,在第6天分别达到109.27 mg/g和137.73 mg/g。游离酚和游离黄酮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总酚和总黄酮一致,萌发至第6天分别是萌发前苦荞籽粒的4.08 倍和4.53倍。芽菜形成过程中,结合酚和结合黄酮的含量显著提高,但与总酚和总黄酮的比值较小。在苦荞籽粒萌发前后提取物中鉴定出6种黄酮单体,分别为芦丁、槲皮素、表儿茶素、山奈酚、山奈酚-3-芸香糖苷和槲皮素-3-O-芸香糖苷-3′-O-吡喃葡萄糖苷。游离态提取物中主要的黄酮类物质是芦丁和槲皮素,其中芦丁的含量在萌发6~7 d增加缓慢,第6 天达到50.80 mg/g,而槲皮素的含量在萌发1 d后不断降低。结合态提取物中主要的黄酮类物质是表儿茶素和芦丁。利用DPPH自由基法、ABTS自由基法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法(FRAP)综合评价不同萌发期苦荞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发现苦荞籽粒萌发后游离、结合及总抗氧化活性均显著提高。表明萌发至第6 天的苦荞芽菜具有更广的市场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稀土浸种对不同水分条件下苦荞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黑丰一号"苦荞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实验培养幼苗,取样测定各项指标。[结果]①在正常水分条件下,适宜浓度的稀土浸种能够提高苦荞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萌发指数;同时苦荞幼苗的叶面积、茎粗、总根长、根重、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和POD活性以及根系活力均显著高出对照(蒸馏水浸种),而叶片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明显下降;②与正常灌水相比较,当苦荞遭受干旱胁迫后,其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萌发指数以及幼苗的叶面积、茎粗、总根长、根重、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和POD活性、根系活力均有所下降,而叶片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有所提高,而且胁迫越深,其变化幅度越大但是在同一水分梯度下,采用不同的浸种物质浸种,其变化幅度有所不同,稀土浸种能降低其变化幅度。③在干旱条件下,采用200 mg/L的稀土浸种与蒸馏水浸种能够极显著提高苦荞幼苗的SOD、POD活性、叶面积、总根长、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在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下分别可使叶片相对含水量提高8.9%和10.8%,脯氨酸含量提高7.5%和8.2%,根系活力提高13.8%和16.7%,可溶性糖含量提高10.4%和7.9%。[结论]200 mg/L的稀土为最佳的浸种浓度。  相似文献   

5.
水分胁迫对苦荞幼苗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苦荞"榆6-21"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水分胁迫下的苦荞芽菜总黄酮、芦丁和槲皮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荞麦芽菜中,槲皮素的含量甚微。水分胁迫可以增加荞麦总黄酮和芦丁含量。复水以后,水分胁迫处理的幼苗总黄酮和芦丁含量仍高于对照。荞麦幼苗的黄酮和芦丁含量同样受发育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苦荞品系定苦荞2号是从镇巴苦荞中系统选育而成.在2016—2018年多点区域试验中,定苦荞2号3 a 15点(次)折合平均产量2693.40 kg/hm2,比对照品种川荞1号增产10.57%.该品系中早熟,生育期97 d.株高121.7 cm,主茎分枝6.1个,主茎节数16.3节,株型紧凑.籽粒长锥形、灰黑色,单株粒重...  相似文献   

7.
施氮量对苦荞麦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川荞2号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苦荞麦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促进苦荞麦植株的生长发育,地上部显著增加植株的高度、茎粗和分枝数,地下部可使主根增长、一级侧根数增多,根体积和根粗增大,均以施肥N40 kg/hm2处理最高,显著高于不施氮对照.单株粒数、粒重、千粒重和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以施N80 kg/hm2处理最高,产量为2 008.5 kg/hm2,显著高于对照和施肥N120 kg/hm2处理,比其分别高63.4%和34.1%.施氮显著提高了荞麦的蛋白和脂肪含量,但芦丁含量则呈显著的下降趋势,槲皮素含量无明显变化.在试验条件下,合理的氮肥水平(80~120 kg/hm2)能提高苦荞麦的产量和品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栽培方法对苦荞内源激素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不同苦荞品种成熟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差异及其与苦荞产量和品质的关系,以四川本地4种苦荞品种西荞1号、米荞1号、川荞1号和川荞2号为试验材料,对比2种栽培方法下4种苦荞的内源激素含量、产量和营养品质;测定其在常规栽培方法和新型栽培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号201610057193.3,公开号105660133A)下苦荞的单株粒重、千粒重、产量、膳食纤维、蛋白质、黄酮和淀粉的含量,以及其成熟期茎、叶、根中脱落酸(ABA)、玉米素+玉米素核苷、生长素(IAA)、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和多胺(腐胺、亚精胺、精胺)等内源激素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4种苦荞的膳食纤维、蛋白质、黄酮及淀粉含量与苦荞叶中的AB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叶、根中的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及IAA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黄酮含量与叶中的IAA、ACC和多胺的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明苦荞的产量和品质与其不同部位间的内源激素含量有密切关系,并且可以通过新型栽培技术调节其内源激素含量,以达到改善苦荞品质和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苦荞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通过对引进的8个苦荞品种进行连续两年的产量比较试验,并对主要农艺性状、生长整齐度和抗性、产量诸方面与当地的品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晋荞2号、镇巴苦荞和黔威12号、九江苦荞产量明显优于广灵苦荞1号。晋荞2号、镇巴苦荞可在无霜期120d以上的地区推广种植,四荞1号可在无霜期110d左右的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苦荞是凉山州传统种植作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同时也是彝族同胞的主食之一[1]。通将“川荞2号”的自然变异单株,通过连续7年的系谱选育,培育出适宜凉山地区种植的高产大粒苦荞新品种“川荞8号”。该品种春播、秋播出苗率远可达91%。形态特征为幼茎绿色,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花绿白色,无香味。主茎节数11.5节,株高100~110cm,有效分枝2~5个,花序柄短,结籽集中,籽粒饱满、长锥、暗灰色,株型紧凑,结实率高,平均单株粒重2.5~4.5g,千粒重22~24g。生育日数81d左右,平均产量178.37kg/667m2。2022年1月通过四川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川认杂粮2022001)。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不同光周期处理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及光敏性,以国外2号、闽薯1号和青薯9号3个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设定3种不同光周期分别为8、12、16 h/d,通过分析马铃薯的表型性状(株高、茎粗、茎节数、叶片数、根长、根数、鲜质量、干质量)和生理生化指标(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筛选出能够反映马铃薯光周期敏感性的指标性状,对3个马铃薯品种的光周期相对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马铃薯品种表型性状鲜质量、干质量、茎粗和根长均随光照时数的延长而增加。方差分析表明,光周期对马铃薯的干质量、根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鲜质量以及总根长有显著影响(P0.05);品种对株高和根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光周期与品种互作效应对茎粗、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脯氨酸(Pro)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筛选干质量、鲜质量、根数和根长4个表型性状作为光周期相对敏感度指标,计算得出青薯9号相比闽薯1号和国外2号为光周期不敏感材料。  相似文献   

12.
以"黑丰一号"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40、80和120mg/kg)烯效唑浸种,探讨不同水分条件(正常供水、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下烯效唑浸种对苦荞生长的抗旱效应。结果表明,烯效唑浸种降低了苗高,提高了苦荞的茎粗、叶面积、最大根长和根冠比;同时还提高了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根系活力。烯效唑处理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从而降低了膜脂过氧化程度,提高了保护酶活性。采用80 mg/kg烯效唑浸种,在正常供水、中度干旱胁迫及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苦荞株穗数、株粒数、百粒重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由此可见,80 mg/kg的烯效唑浸种可以提高苦荞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氮肥用量与苦荞内源激素、产量和品质的关系。【方法】以苦荞品种黔苦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氮(CK)、低氮(LN,施氮量50 kg·hm~(-2))、中氮(MN,施氮量100 kg·hm~(-2))、高氮(HN,施氮量150 kg·hm~(-2))处理,研究其对苦荞根际土壤、根系形态、叶片内源激素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苦荞根际土壤中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苦荞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随施氮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以MN处理最大,CK处理最小,氮肥对苦荞根系平均直径影响不大;苦荞叶片中的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生长素(IAA)、玉米素(Z)+玉米素核苷(ZR)和多胺含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脱落酸(ABA)含量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苦荞的株高、主茎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和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氮肥对苦荞主茎节数影响不大;苦荞籽粒中的蛋白质、总膳食纤维、芦丁、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黄酮含量以CK处理最高、HN处理最低。【结论】苦荞的适宜氮肥用量为100 kg·hm~(-2),氮肥过量或不足,均会导致最终产量和品质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外源γ-氨基丁酸(GABA)对苦荞生长、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昭苦2号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在苦荞现蕾时叶面喷施4个浓度(0、0.6、1.2、2.4 mmol/L)的GABA,研究GABA对荞麦的农艺性状(株高、茎粗、主茎节数和有效分枝数)、生理生化(叶绿素、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产量(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和千粒质量)和籽粒品质指标(可溶性蛋白、还原糖、可溶性糖、黄酮和游离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喷施GABA可以有效减缓荞麦叶绿素含量的降低,减少丙二醛的积累,但会造成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0.6 mmol/L GABA处理能显著提高荞麦茎粗和籽粒中可溶性糖、还原糖、可溶性蛋白含量,1.2 mmol/L GABA处理可使荞麦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千粒质量和籽粒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但1.2、2.4 mmol/L GABA处理会造成荞麦籽粒游离总氨基酸和黄酮含量显著降低。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荞麦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和产量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0、0.6、1.2、2.4 mmol/L GABA处理的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481 6、0.509 9、0.501 5、0....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选用苦荞品种"川荞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硼(硼砂)分别为:0%、0.06%、0.12%、0.24%、0.48%;磷酸二氢钾分别为:0%、0.1%、0.2%、0.4%、0.8%;钼酸铵分别为:0%、0.05%、0.1%、0.2%、0.4%,在现蕾开花期和开花结实期2次叶面喷施,2012和2013连续2年在秋荞上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硼砂、磷酸二氢钾、钼酸铵对川荞1号籽粒产量有一定影响,但未达到5%显著水平。喷施3种微量元素肥料可以增加川荞1号籽粒黄酮含量,3种微量元素处理间均达到1%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盆栽人工控水方法,选择西北地区7份蚕豆主栽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水分胁迫(轻度LS和重度WS)下蚕豆苗期地上部、地下部及叶片生理生化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蚕豆幼苗地上、地下部分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侧根数量及蚕豆主根长度生长受到抑制,且随干旱胁迫程度加剧,抑制作用明显(P0.05),临蚕9号株高、茎粗、叶面积、主根长度均表现显著抑制作用,为干旱敏感性蚕豆品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Chl)在水分胁迫下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青海13号SOD活性上升幅度较大,抗旱性较强。叶片可溶性糖含量(WSS)和细胞质膜相对透性(REC)随干旱胁迫加重均有明显增加,WSS增加越快,抗旱性越强,REC则相反,抗旱性越强的品种,细胞质膜透性增加越少,而蚕豆叶片组织相对含水率(RWC)比正常供水的下降明显,且下降幅度小的品种抗旱性越强;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苗期抗旱性大小为:青海13号临蚕6号青蚕14号青海12号马牙临蚕9号临蚕8号;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筛选出WSS、REC、RWC、SOD等生理指标和株高、叶面积、根长等形态指标,可作为蚕豆品种苗期抗旱能力评价必不可少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以玉米品种天紫23号、黄天脆1号、白甜糯1号、早鲜黄甜脆1号幼苗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停止浇水)、干旱胁迫时间(1、2、3、4、5 d)、干旱胁迫5 d后恢复7 d正常灌溉3个处理下叶片中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与常规水分管理对照相比,4个玉米品种幼苗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均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干旱胁迫解除后,恢复7 d正常灌溉,4个玉米品种幼苗叶片脯氨酸含量均降低,但还是略高于对照。干旱胁迫下,与对照相比,4个玉米品种幼苗叶片中MDA含量均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干旱胁迫解除后,恢复7 d正常灌溉,4个玉米品种幼苗叶片中MDA含量均降低,但还是略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8.
干旱胁迫对白菜型冬油菜幼苗生理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通过旱棚盆栽试验,以4个抗旱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陇油6号、陇油7号、天油2号、天油4号为材料,用人工控制浇水的方法模拟干旱环境,测定干旱胁迫对其生理生化指标、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4个油菜品种的幼苗叶片叶绿素质量浓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相对电导率增大,根系的主根长、侧根数、根系干重、根冠比上升,根系活力下降。干旱胁迫后,抗旱性强的冬油菜品种陇油7号主根长,侧根数多,根干重较重,根冠比大,根系活力稳定;弱抗旱冬油菜品种天油2号主根较短,侧根数少,根干重轻,根冠比小,根系活力变化幅度较大;中抗旱冬油菜品种陇油6号、天油4号各指标居于陇油7号和天油2号之间。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烤烟品种在干旱胁迫下钾的吸收和累积特点,采用盆栽试验,模拟自然干旱条件,比较2个烤烟品种豫烟13号和中烟100钾含量和积累量差异。结果表明,2个烤烟品种根、茎、叶钾含量在旺长期最高,随生物量增加而降低,成熟期根系钾所占比例增加,叶片所占比例降低。成熟期豫烟13号叶片和茎钾含量和积累量均高于中烟100;中度干旱条件下,豫烟13号和中烟100叶片钾含量高于对照,钾积累量低于对照;重度干旱条件下,豫烟13号茎和叶片钾含量和积累量均高于对照,中烟100则低于对照;干旱条件下,中烟100在根系和茎中钾分配比例增加,在叶片中分配比例减少。干旱胁迫对豫烟13号钾吸收和在根茎叶中的分配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以2份玉米自交系经3-1、05Ny-10为材料,设计4个不同强度的干旱胁迫,研究干旱胁迫对不同耐盐性玉米自交系苗期形态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干旱胁迫下,2份玉米自交系幼苗的根粗、根长、须根数、株高、茎粗、叶宽、叶长、含水量、色素含量基本呈递减趋势;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等抗逆性物质含量呈递增趋势;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均递增。综合形态及生理生化指标,不耐盐的自交系经3-1的耐旱性优于05Ny-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