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连续3年在临泽县黄斑星天牛危害区开展树干注药防治试验研究,筛选适合当地的防治方法、防治药剂、防治时间等。结果表明,5月上旬至6月上旬幼虫危害期,采用40%氧化乐果、保树灵、4.5%高效氯氰菊酯、2.8%阿维·高氯进行注药或树干插药剂瓶注药防治黄斑星天牛幼虫,用药量为1.0~1.5 m L/cm胸径时防治效果均较好,其中,40%氧化乐果和保树灵的防效明显高于其他2种药剂。  相似文献   

2.
注孔法防治杨树天牛幼虫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内吸剂以注孔法防治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幼虫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筛选出可获得杀虫效果达90%以上的药剂、剂量和技术。为防治危害树干上部的蛀干害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树干打孔注药法防治黄斑星天牛幼虫,是一种行之有效省工、省时、省钱的技术,同时还有效地兼防了枝叶害虫,对环境无污染,对树木产生的药害也很轻微,具有高效、长效、稳定的特点。农药选用具有很强内吸输导作用、浓度为40%的氧化乐果,防治黄斑星天牛的最适时期为5月份,其次为9月底至11月初。  相似文献   

4.
采用树干打孔注药法防治黄斑星天牛幼虫,是一种行之有效省工、省时、省钱的技术,同时还有效地兼防了枝叶害虫,对环境无污染,对树木产生的药害也很轻微,具有高效、长效、稳定的特点。农药选用具有很强内吸输导作用、浓度为40%的氧化乐果,防治黄斑星天牛的最适时期为5月份,其次为9月底至11月初。  相似文献   

5.
应用40%氧化乐果和辟虱蚜原液进行1次性打孔注射和2次注药防治危害杨树的黄斑星天牛,1次注药与2次注药害虫的死亡率差异极显著,1次注药死亡率达40%,2次注药后死亡率达到85%,使用氧化乐果的效果高于辟虱蚜。  相似文献   

6.
14%吡虫啉·敌敌畏注干液剂防治柳树天牛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4%吡虫啉.敌敌畏注干液剂、4.15%吡虫啉.阿维菌素注干液剂、4.5%吡虫啉注干液剂、10%啶虫脒注干液剂和30%敌畏.氧乐注干液剂等5种药剂进行了树干注射防治危害柳树的光肩星天牛(Anop lophora g labrip enn is(M otschu lsky))试验,并研究了14%吡虫啉.敌敌畏注干液剂田间防治光肩星天牛的使用技术。结果表明,供试的5种注干药剂对光肩星天牛幼虫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中14%吡虫啉.敌敌畏注干液剂防效最好。14%吡虫啉.敌敌畏注干液剂以1.0 mL/cm树干胸径注药量对天牛幼虫的防效可达90.7%,优于对照药剂30%敌畏.氧乐注干液剂。利用14%吡虫啉.敌敌畏注干液剂林间防治天牛时,当幼虫虫口密度低于1.15头/株时,1年注药1次;虫口密度约为5头/株时,1年注药2次;虫口密度约为12头/株时,两年注药3次,可将虫口密度控制到0.15头/株以下,有效控制天牛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古浪县农田防护林及其生态地位和黄斑星天牛传播危害调查,阐述了黄斑星天牛发生、传播、危害现状,分析了成因并提出了可持续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黄斑星天牛Anoplophora nobilis Ganglbauer 是我国林业上的一种毁灭性蛀干害虫,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补充的森林植物检疫对象.以幼虫在树干内蛀食危害,成虫在树干和枝条上刻槽产卵造成破伤口导致树木干枯.危害轻者使树木枝枯叶黄,生长衰弱;重者大面积整株死亡并降低用材价值,对新疆的绿洲生态安全和林业发展都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为了掌握该天牛的防治最佳时机进行有效控制,对其主要习性和发生规律进行系统的观测.[方法]从2006~2009年采用物候、期距、形态特征和有效积温预测法,对黄斑星天牛发生期预测预报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对该天牛的成虫、蛹、幼虫和卵的发生期预测预报方法.[结论]制定了黄斑星天牛发生期预测预报方法,为准确预报该天牛各虫期出现时间提出了科学的方法,并为选择最佳防治时机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黄斑星天牛的危害现状,针对黄斑星天牛的生活习性,提出适合于青海省循化县实际的几种治理黄斑星天牛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自流式树干注药防治杨树光肩星天牛幼虫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自流式树干注药技术防治杨树光肩星天牛幼虫。结果表明 :在同种剂量下 ,同种药剂以一次性注药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两次性注药的防治效果。对供试的 4种药剂进行防治效果比较 ,以天牛敌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防效最高。并对天牛敌以不同的注药剂量对杨树光肩星天牛幼虫的防效进行分析 ,得出其防效与单位胸断面积注药量呈对数关系。回归方程为 :P=1 .0 4 65 0 .3 952 lnx。施药剂量 0 .5ml/cm2~ 0 .7ml/cm2 为佳。  相似文献   

11.
新疆黄斑星天牛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黄斑星天牛Anoplophora nobilis Ganglbauerdou和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是2002年前后从外省传入新疆林业上的一种毁灭性蛀干害虫,摸清它们在新疆的发生发展规律,抓住其生活习性中的薄弱环节,为开展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06~2009年通过林间调查和室内试验对该天牛生物学特性进行较为系统的观察研究.[结果]黄斑星天牛和光肩星天牛的生活习性极其相似,在外部形态上除了卵和蛹外,其幼虫和成虫有些差异,据国内有关专家用分子遗传标记(RAPD)等技术分析鉴定后认为它们是同一个种类[1]统称为黄斑星天牛.据调查在新疆光肩星天牛多于黄斑星天牛.它们在新疆都是1年发生1代,大多以卵和幼虫越冬,在焉耆县翌年5月上旬化蛹,成虫于6月初出现,成虫羽化盛期在7月初~7月底.雄成虫寿命为8~65 d(平均32 d),雌成虫寿命为6~67 d(平均34 d).由于新疆南北的气候差异,南北疆成虫发生期也有差异,伊宁市比焉耆县提前半个月左右.它们在新疆主要危害杨、柳、榆、槭等15种树木,危害树木的主干和直径粗3 cm以上的枝干.[结论]基本掌握了黄斑星天牛的生物学特性,为防治该天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树木对蛀干害虫的抗性序列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21种阔叶树和54个杨树品种对黄斑星天牛、光肩星天牛、云斑天牛、桑天牛、青杨楔天牛、杨干透翅蛾和白杨透翅蛾的抗性,得出树木对害虫的相对抗性观点。提出要辩证地运用树木抗虫序列的研究资料进行防治,才能收到更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选择诱杀树种防治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光肩星天牛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 Motsch .) 和黄斑星天牛A.nobilis Ganglbauer 是严重危害许多树木的蛀干害虫.根据调查,已发现在宁夏被危害的树种有10 科14 属34 种.在防治研究中,该文以生物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理论为依据,采用调查研究和对比试验方法,总结出了树种抗虫性新概念,选出了以沙枣 Elaeagxus angustifolia L.为主的4 种诱杀树种,进行了诱杀树种和诱饵树种防治天牛危害效果试验,效益显著.从而探索出了一条用诱杀树种有效防治天牛危害的新途径,并为多树种合理混交造林防治天牛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宁夏防护林天牛危害调查及林分结构配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调查了宁夏自治区防护林19种主栽树种的生长表现和对天牛的抗性表现,表明:主栽树种在各地生长状况均良好,但对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的抗性差异显著。聚类分析列出了各树种抗性序列。提出在宁夏营建抗天牛防护林的设计原则和树种选择配置的构思。  相似文献   

15.
混交林对黄斑星天牛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提高杨树林的经济效益,在摸清杨树抗虫性序列的基础上,对不同杨树混交、杨树与其它主要造林树种混交的林分抗性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杨树混交林比纯林抗性强;杨树与其它树种的混交林抗虫性也有明显的差异。因此通过营造混交林,不仅可以提高杨树群体的抗性,而且能增进整个林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两种星天牛幼虫对不同树种的食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23种杨树(含品系)和24种其他常见树种,对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幼虫进行饲养观察。参试的47种树种均可被取食。天牛幼虫对各树种树皮、木质部的取食量差异明显,对不少树种表现为被迫取食。不同树种对天牛幼虫的生长发育影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7.
依据黄斑星天牛生态和生物两大因素下的聚类分析,将西北地区黄斑星天牛的分布发生区域分为三类──大发生区、适宜发生区和不适发生区。其中陕西省的府谷、绥德、宝鸡和陇县,甘肃省的定西、武山和平凉,宁夏自治区的固原地区为黄斑星天牛的大发生区(原发区),以此向其它地区扩散,青藏高原为黄斑星天牛不适发生区。分析预测结果符合黄斑星天牛分布发生的实际。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高效低毒杀虫药剂,防治光肩星天牛幼虫,本次试验选用的被害树种为馒头柳,采用树干输液法,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和吡虫啉3种内吸性杀虫剂进行林间防治试验。3种杀虫剂的质量浓度分别设为:氯虫苯甲酰胺2、4、8 g/L,氟虫双酰胺0.6、1.2、2.4 g/L,吡虫啉2.8、5.6、11.2 g/L。结果发现,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和吡虫啉对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7.7%~54.5%、41.9%~66.0%和59.1%~86.4%。防治后,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双酰胺处理组的树干上无新产卵刻痕,吡虫啉处理组的树干上,有新产卵刻痕的株数占总株数的1/7,产卵刻痕密度为0.57个/株;对照组树干中,有新产卵刻痕的株数占总株数的50%~60%,产卵刻痕密度为2.0~2.2个/株。说明这3种杀虫剂对光肩星天成虫产卵行为具有不同程度的驱避作用。因此,这3种内吸性杀虫剂对光肩星天牛虫口密度的有效控制及降低其对林木的危害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新疆林木外来有害生物种类记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林木外来有害生物对新疆林业和林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对苹果棉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苹果小吉丁Agrilus mali Matsumura、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枣实蝇Carpomya vesnviana Costa、枣球坚蜡蚧Eulecanium gigantea(Shinji)、黄斑星天牛Anoplophora nobilis Ganglbauer、茶子透翅蛾Synanthedon tipuliformis Clerk、果树冠瘿病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Smith and Townsend)Conn.等8种新疆林木外来有害生物种类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在新疆的分布等进行了记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