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北方农牧交错区奶牛场舍内外温热环境指标的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择内蒙古西部农牧交错区某奶牛场作为试验地点,对泌乳牛舍一年四季空气温热环境指标进行了监测与评价,以供牛舍设计与管理者参考。测定结果显示,北方农牧交错地区建造封闭式牛舍,夏季应考虑增加通风降温措施,而冬季则应考虑如何解决保温与通风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奶牛高产的主要措施,除了抓饲养管理、繁殖管理和防疫灭病外,还特别注意了夏季的防暑降温和冬季的防寒保暖工作。安达市冬季气候寒冷,牛舍多为封闭式,通风性能差。笔者走访了多个奶牛大村的近百个养牛户,发现好多牛舍窄小,牛的密度大,还有的牛舍没进行改建,仍然用低矮的仓房养牛,  相似文献   

3.
1奶牛舍的建筑要求 奶牛舍建筑的总体要求为:牛舍要坐北朝南,并以南偏东15度为好,但均应依当地地势和主风向等因素而定。跨度一般为12m以内,净高3.5m,牛舍面积一般按每头5m。考虑,运动场按每头牛20m。考虑,环境要求牛舍内应干燥,夏季能隔热,冬季能保温。并应有一定数量的门窗和通风口,以满足牛只进出,牛舍采光和通风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1牛舍建设牛舍应选择建设在在地势高燥、通风干燥、排水畅通、避风向阳的地方,设计要利于夏季通风和冬季保暖,并充分考虑饮水条件。山区多选择半封闭式或封闭牛舍。牛舍高度为4.5~5.0m,根据饲养条件及规模设计长度,牛舍墙壁通常用水泥制成的大砖砌成,在墙壁上留有适量的能够启闭的窗户,窗台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0~1.2m,一般舍内后窗的高度较前窗高一些。牛床前高后低,有1.5%坡度,长为1.6~1.8m,宽为1.1~1.2m。排污沟设置在牛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5,(6):81-84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通风孔设施对南疆地区塑膜暖棚肉牛舍冬季舍内环境的影响。测定采用全封闭、南北半墙开通风孔、屋脊处和南北半墙同时开通风孔3种不同通风方式的牛舍内温度、相对湿度、CO2浓度、NH3浓度、H2S浓度等主要环境因素的数据,连续采集120 h,每30 min记录数据一次,结合肉牛舍内环境参数标准值,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通风孔对冬季舍内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北半墙开通风孔、屋脊处和南北半墙同时开通风孔的两种自然通风方式可以达到生产环境温度及CO2浓度要求;屋脊处和南北半墙同时开通风孔对舍内NH3排出效果显著,CO2与H2S气体的排出效果不显著,屋脊处和南北半墙同时开通风孔适合冬季温度不太低、舍内NH3较重的牛舍;冬季南疆地区塑膜暖棚肉牛舍内NH3、H2S气体均在肉牛舍冬季环境参数标准值以内,不是主要调控因素。  相似文献   

6.
奶牛舍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河南省郑州地区奶牛舍热工设计要求的冬季低限热阻、夏季低限热阻和低限总衰减度为评判依据,对河南农业大学乳牛舍外围护结构冬季总热阻、夏季总热阻、总衰减度和总延迟时间进行测算,评价了其保温隔热性能,认为在河南省及其气侯相似地区,有窗封闭式乳牛舍外围护结构的冬季保温性能足以达到奶牛的要求,而夏季的隔热性能却远远不能满足奶牛的需要.因此仅依靠改变外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难以使防寒和防暑兼顾,应该在基本符合冬季保温要求的前提下,增加畜舍的开放程度,保证夏季有足够的自然通风面积,同时降低建筑投资,才是乳牛舍设计和建筑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山东省某鸡场的鸡舍环境进行了卫生评价,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分别测定了鸡场空气环境中氨气浓度、细菌总数等。结果表明:鸡舍空气中的细菌总数冬季大于其他季节;氨气浓度夏季大于其他季节。鸡舍中央细菌总数、氨气浓度均大于门口。因此,标准化全封闭鸡舍,夏季应考虑增加通风降温措施,而冬季应考虑如何解决保温与通风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1要求牛舍方位。奶牛全年连续性生产,牛舍方位的设计应尽量做到冬暖夏凉。我国地处北纬20°~50°之间,太阳高度角冬季小、夏季大,牛舍在全国范围内均以南向为好。这样,冬季有利于太阳光照入舍内,提高牛舍温度;夏季阳光则照不到舍内,可尽量避免舍内温度升高。由于地区的差异,综合考虑当地地形、主风向以及其他条件,牛舍朝向可因地制宜向东或向西作15°左右的偏转。南方夏季炎热,以适当向东偏转为好。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寒冷地区有窗牛舍冬季舍内环境质量,避免自然通风口结冰导致牛舍通风不足,试验选择吉林省某牛场68头育肥牛有窗牛舍,根据试验舍实际情况结合现有国内外推荐的冬季通风量和计算方法计算出不同通风量,将试验分为5个试验阶段,每个试验阶段通风量分别为3 060.0、3 816.29、4 387.56、6 636.67 m~3/h,并对舍内环境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现有国内外推荐冬季通风量和计算方法所得到的通风量均不能使舍内环境指标满足国家牛舍环境标准;二氧化碳平衡更适合作为低温高湿牛舍通风计算依据,但热量单元hpu(动物在20℃时1 000 W总代谢热)的二氧化碳产生量系数取值0.185 m~3/(h·hpu)过小,推荐取0.20、0.22、0.24 m~3/(h·hpu);屋顶机械通风模式虽然没有显著改善舍内CO_2和NH_3浓度,但是加强了舍内地面的干燥程度,在00:30牛只躺卧比例随通风量的增加而增加,最大增加了90.2%(P0.05)。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舍饲散栏卷帘奶牛舍温热环境年动态变化,试验采用现场检测的方法,对奶牛舍连续12个月的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进行检测,分析各参数及其综合指数的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夏季(6—8月份)舍内气温最高,每天约有12 h气温高于25℃,温湿指数每天有8.5~15.5 h超过72,奶牛遭受轻度热应激;冬季(12—2月份)舍内气温最低,但相对湿度最高(可达64.5%~81.2%)。各季节舍内的平均气温分别为8.6~15.0℃(春季)、23.1~25.3℃(夏季)、6.9~16.5℃(秋季)和-2.9~0.6℃(冬季),春、夏、秋、冬季平均风速分别为0.10~0.13,0.46~0.80,0.05~0.14和0~0.01 m/s。说明卷帘奶牛舍夏季应加强防暑降温,冬季加强通风换气。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寒区奶牛舍温热环境的年动态变化,试验选择河北省承德市某规模化奶牛场一栋散栏有窗奶牛舍,连续12个月监测舍内外的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并分析其规律。结果表明,全年奶牛舍内、外气温均表现为中午高、早晚低的规律性变化,相对湿度则表现出相反的规律。夏季(6~8月)每天有7.5~10 h舍内气温高于25℃,且在6月出现了舍内气温高于舍外气温的现象。12月舍内风速几乎全天为0 m/s。从综合指数分析,夏季每天09∶30~19∶30(10 h)舍内温湿指数(THI)均超过72,奶牛处于轻度热应激状态;冬季的风寒温度(WCT)均未低于-10℃,奶牛不遭受冷应激。综合以上结果,对于寒区散栏有窗奶牛舍,夏季应加强防暑降温措施,冬季加强通风换气。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不同地区肉牛场的环境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了河北省4个地区6种有代表性建筑类型的肉牛舍,对夏季和冬季舍内外的环境因素(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光照和噪音)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夏季平原丘陵地区牛舍的温度均达到29℃以上,各地区牛舍内和牛舍外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冬季各牛舍的舍内平均温度显著高于舍外(P0.05)。冬季燕北山区牛舍的湿度较高,接近或超过80%,而平原丘陵地区的牛舍湿度只有59%,除敞棚式牛舍(沧州)均表现出差异显著(P0.05)。舍内光照和噪音基本符合我国的相关标准,但夏季舍内风速偏低。综合分析牛舍的各项环境参数,建议河北省肉牛舍夏季配置防暑降温设施,且冬季要尽量减少舍内的湿度。  相似文献   

13.
1建好牛舍 牛舍宜建在向阳、通风,地下水质较好,距主要交通要道和居民区尽量远一些的地方。夏季通风良好,舍温不超过22℃,冬季保暖,舍温在8~15%为宜。根据饲养规模的大小,可建成单列式、双列式,对头或对尾式饲养。  相似文献   

14.
1 要选购好的架子牛 1.1 购牛前的准备 购牛前一周,应将牛舍粪便清除,用水清洗后,用2%火碱溶液对牛舍地面、墙壁进行喷洒消毒,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对器具进行消毒,最后用清水清洗一次。如果是敞圈牛舍,冬季应扣塑膜暖棚,夏季应搭棚遮阴,通风良好,使其温度不低于5℃。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冬季屋顶机械负压通风方式对肉牛舍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试验在冬季大寒最冷时节,测定半开放式育肥牛舍在通风孔关闭、通风孔打开、通风孔打开并结合风机换气三种状态下牛舍中的温度、湿度、有害气体浓度等空气质量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牛舍在三种状态下,舍内温度、湿度均随舍外温度、湿度的变化而变化,整体变化趋势一致。牛舍内温度均在0℃以上,湿度在47%~100%之间。CO2浓度在不开启风机阶段,远远大于行业标准规定的牛舍内CO2浓度标准;打开牛舍南北半墙上通风孔时,牛舍内CO2浓度有所降低,但仍不达标;开启风机后每5 min监测1次,发现在15分钟左右CO2浓度降至最低,为1 552 mg/m3左右;风机继续工作,CO2浓度不再降低。牛舍内NH3、H2S的浓度范围远远低于行业标准中牛舍内环境对其的要求值。说明通过屋顶安装风机进行强制机械负压通风可作为牛舍环境调控的基本方法,原理可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正>建设牛场的目的是给牛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保证牛的健康成长。东北三省、内蒙古、青海等地牛舍设计主要是防寒,长江以南则以防暑为主。牛舍的形式依据饲养规模和饲养方式而定。牛舍的建造应便于饲养管理,便于采光,便于夏季防暑、冬季防寒,便于防疫。修建牛舍多栋时,应采取长轴平行配置,当牛舍超过4栋时,可以2行并列配置,前后对齐,相距10米以上。修建畜舍时,必须符合家畜对各种环境条件的要求,包括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空气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估北方农牧交错区奶牛舍的温热环境是否满足奶牛生产需要,试验对内蒙古西部农牧交错区一种大型双坡式奶牛舍内外夏冬两季空气温热环境指标进行了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所测奶牛舍夏季中午时段舍内温度较高,其他时间温热环境基本适宜;冬季舍内温度偏低。说明所监测奶牛舍夏季时温热环境基本满足奶牛生产需要,而冬季则应加强牛舍的封闭性以保证舍内温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我国冷热应激区域规模奶牛场牛舍建筑和设备的差异,本研究选取了20个存栏规模在400~15000头的奶牛场,对牛舍建筑形式、屋顶形式、屋面材料、环境调控设备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分析。结果表明,冷应激区域泌乳牛舍主要采用密闭或半开放建筑形式,屋面材料以保温性能较好的复合彩钢板为主;而热应激区域则多以开放式、屋顶采用钟楼或双坡形式为主。以单层彩钢板为屋面材料的牛舍,其热阻远远低于夏季低限热阻要求,十分不利于奶牛夏季生产。用于牛场缓解热应激的降温通风设备类别丰富,但通风降温方式的选择缺乏一定的科学性,调控效果差别较大。为提高牛舍夏季抗热应激水平,湿热地区应选用钟楼式屋顶,以有助于舍内通风,而干热地区则应选择双坡式屋顶,同时需要加强屋顶隔热设计。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圈舍优化设计及现有圈舍的通风系统改造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新疆常见的双坡式牛舍、塑膜暖棚牛舍、拱顶式牛舍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温度、湿度,有害气体H2S、NH3,温室气体CO2几个方面研究确定新疆不同牛舍冬季舍内环境影响因素。通过试验检测,比较和分析不同时间、舍内不同高度时,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温湿度、有害气体、温室气体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针对三种牛舍屋顶结构不同,所起到冬季保温效果不同,几种牛舍内以及牛舍外即养殖场CO2浓度差异较大、牛舍内不同高度温度、CO2浓度存在分层。舍内湿度与温度数值变化相反,温度越高,湿度越低。说明新疆三种典型牛舍内最低温度均在0℃以上,能够满足肉牛生产环境温度要求;针对试验用三种屋顶结构,牛舍屋顶结构不同,所起到冬季保温效果不同;牛舍内热量分布不均匀;新疆几种典型牛舍内湿度都较高,是环境调控核心问题;舍内湿度与温度数值变化相反,温度越高,湿度越低;牛舍内不同高度CO2浓度有所变化,但变化规律因牛舍屋顶结构和采用通风方式而异;三种牛舍内NH3、H2S气体浓度全天所有高度范围内数值远低于标准值,不是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环境调控时可以不进行考虑。新疆南北疆气候条件差别较大,使南北疆适用的  相似文献   

20.
1.犊牛舍要做到清洁卫生,通风干燥,冬暖夏凉,阳光充足,防败风,防潮湿。由于初生犊牛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低温或高温抵抗力都很弱,因此牛舍冬季要注意保暖防寒,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温防潮湿。牛舍最适温度为1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