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杂交稻组合米质指标变异度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84个杂交籼稻组合各项米质指标的变异度及其指标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米质指标在不同组合间的变幅存在很大差异,以外观品质的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变幅最大,较难达到优质标准,是影响杂交稻米质的主要限制性指标。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可以通过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来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从而使整精米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对四川省2001~2010年通过审定的147个中籼迟熟组杂交稻的米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各米质指标在不同组合间的变幅存在很大差异,以垩白度和垩白粒率的变异度为最大,优质达标率最低,说明他们是四川省稻米品质的主要限制因素。(2)籽粒细长的品种垩白率和垩白度低,外观品质较佳,但整精米率不高;直链淀粉含量越小,胶稠度越高。(3)外观因子、蛋白质含量因子、糙米率因子、胶稠度因子和整精米率因子是构成四川杂交水稻品质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新育成水稻品种米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广东省2000~2002年育成的140个水稻品种(组合)的米质分析样本,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优质稻谷(GB/T17891-1999)》检验方法,测定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粒型、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等7项指标,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米质性状优质达标率的高低顺序为糙米率>粒型>垩白粒率>整精米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垩白度,垩白度大、直链淀粉含量达标率低是制约我省稻米品质全面提高的瓶颈;整精米率早、晚稻品种差别最大,提高整精米率是从整体上提高早稻品种米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两系杂交水稻稻米品质性状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选用8个两用核不育系作母本,30个恢复系作父本,共配制两系杂交组合147个,分析了所有杂种一代植株上的F2种子10个品质性状的表现和相关性.结果表明:两系杂交水稻优质率低,10项指标同时达到三等优质稻米标准的组合有16个,占10.2%,同时达到二等优质稻米标准的组合有1个,占0.68%,没有1个组合10项指标同时达到一等优质稻米标准.各品质性状中,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两项指标达到优质标准比例最低,达到三等优质稻米标准的组合分别占21.09%和18.37%,达二等优质稻米标准组合比例仅为12.24%和12.24%,达一等优质稻米标准的组合仅为4.08%和4.76%.两系杂交水稻品质性状之问存在相关性,出糙率与精米率、垩白粒率、垩自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317,0.3414,0.3060;精米率与胶稠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048;垩白粒率与直链淀粉含量、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705和0.3267;垩白度与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081;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和千粒重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217和0.3216.  相似文献   

5.
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稻米品质性状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年7个生态点组成的30个种植试验结果表明,两优培九稻米各项品质指标均可在国标三级标准以上(2006年垩白粒率除外)。其中,碱消值、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4个性状2y均达到一级;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透明度均在二级以上。2年变异系数均小于0.05的性状有糙米率、精米率、粒长、长宽比和直链淀粉含量,变异系数均大于0.10的性状有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透明度。2年间,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而垩白粒率、垩白度及胶稠度达极显著水平。糙米率、精米率、粒长、长宽比、透明度、碱消值、蛋白质含量年间无显著差异。,两优培九作晚稻总体米质好于作早稻,整精米率显著高8.19%,在米质标准上高1个等级;碱消值也显著高1个等级;垩白粒率、垩白度极显著低于早稻;透明度极显著好于早稻。  相似文献   

6.
籼型杂交水稻主要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江西省2005年主推的22个水稻品种的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主要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22个组合中只有4个组合的垩白粒率达到部颁优质米(NY/T593-2002)二级标准,垩白度和胶稠度达到一级标准的组合比例很少;垩白粒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粒率和胶稠度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表明降低垩白粒率与垩白度、提高胶稠度是改良杂交水稻品质的主要目标。结实率与垩白度和出糙率之间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认为要兼顾杂交水稻的品质改良与产量的提高,可适当增加千粒重,同时必须根据各性状的相关性,在选配亲本时要全面考虑各性状的关系,特别是产量构成因素和主要品质性状间的搭配。  相似文献   

7.
伊犁地区是新疆稻米主产区之一,为了解该区域稻米品质现状,对新疆伊犁地区种植的19个水稻品种的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粒长、粒长宽比、垩白度、垩白粒率、碱消值级、胶稠度、直链淀粉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垩白度、垩白粒率性状在品种间的变异系数较大。利用SPSS进行主成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伊犁水稻碾磨品质、蒸煮食味品质相对较好;但垩白度和垩白粒率较高,垩白度、垩白粒率是影响伊犁地区稻米品质的主要限制因子,建议把降低垩白度和垩白粒率作为伊犁地区今后水稻品质改良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8.
不同水稻品种(系)稻米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不同水稻品种(系)稻米品质差异,改良稻米品质,以吉林省近年育成的水稻品种(系)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品种类型间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糙米率与精米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968**);长宽比与整精米率、粒长呈显著正相关(r=0.643*、r=0.699*);垩白粒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869**)。垩白率、垩白度、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及胶稠度为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因子,其对稻米品质的累积贡献率为86.977%,应重视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碾磨品质的关系,以达到有效地改善稻米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杂交水稻区试品种品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近5年来参加贵州省区试的103个杂交籼稻组合主要品质性状的统计分析表明:贵州近年在水稻优质育种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出糙率、直链淀粉、胶稠度、垩白度等指标,约90%参试品种达标;长宽比指标,68%参试品种达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等指标,约50%参试品种达标.表明,提高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难度较大.因此,进一步抓好贵州水稻优质育种,重点是提高杂交水稻新组合整精米率和降低垩白率.  相似文献   

10.
以湖南、四川、广西、浙江等省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组合进行米质状况分析表明,当前三系杂交水稻的米质问题主要表现在整精米率低、垩白粒率高、垩白度大和胶稠度低。在杂交稻育种中,我们根据多年实践总结。提出了降低杂交稻垩白,提高胶稠度的新理论、新方法,并提出了具体的育种思路,以提高杂交稻整体品质水平。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一年两地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水稻秸秆还田对下茬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水平下,水稻秸秆低留茬还田量不超过200 kg/666.7 m2,能提高水稻产量;水稻秸秆高留茬还田量以300~450 kg/666.7 m2为宜,超过450 kg/666.7 m2会影响下茬水稻苗期生长,容易造成水稻减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杂草稻在稻田呈蔓延趋势,稻田中杂草稻的大量存在对栽培稻产量及品质造成危害,进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指导农民区分杂草稻与栽培稻并及时防治,文章对杂草稻的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草稻不完全叶长于松粳系列品种的栽培稻,与龙稻系列和东农系列的栽培稻无差异;有叶舌、叶耳及叶毛,与栽培稻无差异;杂草稻有芒,呈褐色、黄色、紫色,长26~79 mm,栽培稻无芒或芒很短;杂草稻的颖壳色有褐色、稻草色、黄带黑斑等多种颜色,栽培稻的颖壳呈黄色;千粒重较栽培稻轻  相似文献   

13.
野生稻对潜根线虫的抗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水稻分蘖期和乳熟期,调查了9份野生稻及4份栽培稻对潜根线虫的田间抗性,结果表明:根内线虫量栽培稻大于野生稻,普通野生稻大于其他类型野生稻;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受多种潜根线虫侵染,药用野生稻、南方野生稻和尼瓦拉野生稻上仅发现水稻潜根线虫(Hirschnanniella oryzae),表明野生稻对潜根线虫种间存在选择抗性.  相似文献   

14.
15.
稻草还田量对土壤肥力和水稻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娄底市娄星区水田稻草覆盖还田用量对土壤肥力状况和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公顷稻草还田量在2250-9000kg(风干重)的范围内,土壤有机质与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随稻草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容重随稻草还田量的增加而下降,水稻有效穗和稻谷产量随稻草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试验还得出,每公顷施稻草6750-9000kg,基本上能满足水稻生产对钾素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试验结果表明,缺Zn水稻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明显降低,蛋白质合成受阻.施Zn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的品质.水稻叶片RNase活性与稻株Zn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其变化早于缺Zn症状的出现及叶片含Zn量的明显变化,可用作水稻潜在性缺Zn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美国主要水稻品种的米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美国稻进行米质分析和粒型分类的基础上,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27个美国长粒型水稻品种进行品质评价,并对品质指标间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阐述了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筛选出影响品质得分最大的空白因子和透明度因子,求出了米质总分与品质指标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8.
水稻专用配方肥的肥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大配方,小调整”策略,采用区域总量控制、分期调控技术,根据磷钾肥衡量监控技术原理,通过不同农户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大配方、小调整和农户习惯处理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比较,大配方和小调整处理提高了水稻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平均产量分别增加了4.67%和11.85%,平均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33.45%和42.62%.大配方和小调整处理可以使水稻达到增产、节本、增效的目的,而小调整处理效果优于大配方处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改善农业牛态环境,加速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是新阶段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云南农业与全国相比,基础比较薄弱,生产水平落后,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在粳稻育种和生产上面临两大问题。一是随着品质较好的东北  相似文献   

20.
一季中晚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8年5~10月以黄华占为试材,在博罗县麻陂镇乾兴农场进行了一季中晚稻-再生稻的不同施氮水平(再生稻每667m2促芽肥设纯N 0、5、7、和9 kg)与留桩高度(离地面20、30、40 cm)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的再生稻促芽肥对头季稻(一季中晚稻)和再生稻的穗粒结构和产量没有明显影响;留桩高度对再生稻的产量具有极显著影响,留桩高度40 cm具有极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原因是其较高节位(第3、4节)的穗数和有效穗数较多、结实率较高、千粒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