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重金属Cd2+对冬小麦幼苗根际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盆栽试验进行了Cd2+(对照、5.0、10.0、20.0、50.0、70.0 mg/kg干土)对冬小麦幼苗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冬小麦出苗3周时,与对照相比,Cd2+对根际土壤细菌、真菌、自生固氮菌和亚硝化菌数量主要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P<0.05),而对放线菌数量表现为极显著促进作用(P<0.01),细菌数量在群落中所占比重降低,放线菌和真菌的比重增加,微生物总数减少,而多样性指数增加,真菌/细菌比值显著升高(P<0.05);出苗7周时,Cd2+对细菌和亚硝化菌数量表现出极显著促进作用(P<0.01),对真菌、放线菌和自生固氮菌数量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细菌在群落中所占比重增加,放线菌和真菌的比重降低,微生物总数增加,而多样性指数降低,真菌/细菌比值极显著降低(P<0.01);当12周时Cd2+处理下细菌和真菌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而放线菌、自生固氮菌和亚硝化菌数量主要表现为降低现象,细菌和真菌在群落中所占比重增加,放线菌所占的比重降低,微生物总数主要表现为增加,而多样性指数主要表现为降低,真菌/细菌比值变化出现了无规律现象。总体来讲,在整个幼苗初期,与对照相比,Cd2+处理下冬小麦根际微生物总数减少,多样性指数增加,而在幼苗生长后期微生物总数增加,多样性指数却减少。  相似文献   

2.
盐碱胁迫对芸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芸豆根际微生态环境对盐胁迫的响应机制,以HYD和JW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将2种碱性盐Na2CO3、Na HCO3按摩尔比1∶9混合,按混合后占土壤质量分数0(S0),0. 4%(S1),0. 8%(S2),1. 2%(S3)设计4个浓度梯度,研究不同程度盐碱胁迫对芸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碱胁迫下,HYD在株高、根长和地上、下生物量等优于JW。在盐碱胁迫处理下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差异显著,细菌数量高于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两芸豆品种根际土壤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均在S1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且差异显著。在相同处理下,HYD的株高、根长和地上、地下生物量等生长特性与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均显著高于JW。相关分析表明,脲酶活性与细菌数量、真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磷酸酶活性与放线菌数量、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真菌数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在盐碱胁迫条件下,p H值上升,微生物数量发生变化,导致酶活性改变,间接改变根际土壤微环境。一定量的盐碱胁迫有利于提高芸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促进芸豆生长。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色季拉山长鞭红景天与其生境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关系及根际微生物对其生长的影响,笔者对所选样地中长鞭红景天根际土壤及对照土样中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进行分离、计数,并对优势菌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长鞭红景天1 g根际土壤中含有1.5×106~2.5×108个细菌、2.3×104~1.4×105个放线菌、1.4×103~1.3×105个真菌。长鞭红景天根际微生物的根际效应非常显著,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根际效应最高分别为67.6、42.4、105.3,其根际土壤优势菌的多样性高于非根际土壤,且其根际微生物中存在多种植物根际促生菌。研究表明,长鞭红景天根际微生物显著的根际效应及根际促生菌的存在,有助于长鞭红景天对高原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玉米、林地和苜蓿地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及微生物量碳、量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数量,细菌〉放线菌〉地菌。细菌、真菌及土壤微生物的总量表现为:玉米地〉苜蓿地〉林地:对微生物量碳和量氮的影响表现为:玉米地〉苜蓿地〉林地和苜蓿地〉林地〉玉米地。  相似文献   

5.
百草枯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生态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除草剂百草枯在3种不同浓度下对土壤微生物的种群数量及其部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百草枯对土壤微生物有明显的影响。0.05~5mg/kg的百草枯在施药后30d内,真菌种群严重被抑制;硝化细菌种群和纤维素分解菌种群均呈刺激效应;低浓度的百草枯刺激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种群的生长,而高浓度的百草枯则抑制其生长。结果同时表明,百草枯对土壤硝化作用和纤维素分解强度的影响均表现为刺激效应。随着加药时间的延长,这种刺激或抑制作用又逐渐恢复或接近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6.
鲁东南杨树人工林根际微生物数量时空动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探讨杨树人工林根际微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对鲁东南杨树人工林根际微生物数量时空变化、根际效应及其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际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总数均呈“增—减—增—减”的季节变化模式,即春秋高,夏冬低。根际微生物数量以细菌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细菌、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总数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真菌数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减少。除0~10 cm外,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垂直分布总体上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少。杨树人工林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总数存在明显的根际效应,根际效应均呈显著的单峰季节变化,8月达到峰值。根际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数与根际土壤水解N、速效P均呈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呈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生物土壤添加剂减轻黄瓜连作障碍的微生物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防治土传病害,克服黄瓜连作障碍,探讨了土壤生物添加剂不同添加量对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添加剂施用后不同时期,土壤微生物总量增多,土壤细菌和放线菌变化较大,真菌变化不大.优势菌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木霉、青霉等一些有益菌数量明显增加,根际优势种的抑菌作用较强.施用添加剂后,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能够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比应用化学农药更具有生态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光合细菌在土壤中存活条件及其对微生物区系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秋菊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6):178-181
本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光合细菌在土壤中存活条件及施入光合细菌后土壤环境条件对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温度为7℃、淹水条件下、未施用有机质条件下,施入光合细菌菌液越多,光合细菌在土壤中存活量越多,短期有增长趋势,土壤水分是影响光合细菌存活的主要因素;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均随光合细菌施入及土壤处理时间的加长而下降,以处理在第10d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下降幅度最大,之后趋于稳定,在各处理因素中,土壤温度和光合细菌施入量对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影响较大,对真菌影响小。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草海缓冲区土壤微生物的变化,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可培养土壤微生物分布与土壤理化性质做相应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显著,白菜、芦苇细菌数量极显著低于其他3种,白菜地放线菌数量最高,玉米地的真菌数量最高,草地氨化细菌的数量最高,桃树固氮菌的数量最高,玉米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最高,白菜无机磷细菌的数量最高;(2)土壤理化性质对微生物的影响不同,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与真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和组成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和全氮却与放线菌和无机磷细菌的数量和组成呈显著负相关。综合考虑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营养状况,桃树更适宜于在草海黑色沼泽土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施有机肥(CK)为对照,研究了单施生物菌肥、单施化肥及化肥+生物菌肥混合施用等3种不同处理对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和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菌肥处理中,辣椒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较CK显著增加,增幅分别达到49.46%和40.25%,放线菌数量有所下降;菌肥+化肥处理中,细菌数量较CK增加了16.55%,放线菌和真菌数量有所减少;纯化肥处理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下降。施用菌肥后土壤过氧化氢酶、脉酶、蛋白酶和磷酸酶活性均较CK显著增加。其中单施菌肥处理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腥酶和蛋白酶活性均较CK大幅增加,分别增加了33.9%,396.4%和30.1%。施用生物菌肥可增加土壤微生物功能群数量,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和土壤氮素营养循环,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1.
4种熏蒸剂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研究1,3-二氯丙烯、二甲基二硫、威百亩、甲酸甲酯4种土壤熏蒸剂处理7天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通过室内培养试验,采用稀释平板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变化;熏蒸提取-茚三酮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直接吸收法测定土壤基底呼吸作用及基底诱导呼吸作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脱氢酶和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按照熏蒸剂与土壤质量比为25 mg/kg的浓度胁迫条件下,熏蒸结束7天后4种熏蒸剂均显著减少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以及微生物生物量氮,但对真菌影响效果不大;1,3-二氯丙烯和威百亩能显著抑制土壤基底呼吸作用;威百亩对土壤酶活的影响效果显著。由此得出4种熏蒸剂均会对土壤微生物特性产生一定影响,尤以威百亩效果最显著,其次为1,3-二氯丙烯,而甲酸甲酯和二甲基二硫在影响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生物量氮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石油降解混合菌剂的筛选及降解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获得石油高效降解混合菌剂及优化的降解条件,从油污土壤、含油废水及原油中经富集驯化分离得到细菌68株、真菌15株,放线菌6株;将所分离的菌株通过初筛、复筛及两两混合拮抗实验,筛选得到Y-4与Y-12及Y-4与Y-37两组石油高效降解混合菌剂,其对石油的降解率均超过60%。同时研究了不同的初始条件对各混合菌剂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Y-4与Y-12组合在初始pH 8.0、转速160 r/min、种子液以1:1接种0.5 mL、30~35℃培养7天,Y-4与Y-37组合在初始pH 7.5、转速130~160 r/min、种子液以1:1接种0.5 mL、35℃培养7天,加入的初始原油量越少,基质营养越丰富,其降解率越高。通过实验可知,在适宜的条件下2种混合菌剂的降解率均较高,并且混合菌剂对石油的降解率要高于单菌剂。  相似文献   

13.
B. S. Ahloowalia 《Euphytica》1982,31(3):755-759
Summary A procedure for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callus culture of potato, Solanum tuberosum L. is described. Calli were induced from 1–2 mm long shoot apices of potato cultivars Cara and A25/19 on half-strength Murashige and Skoog's medium (half-MS) supplemented with 3.2 mg IAA (indole-3-acetic acid), 1.0 mg kinetin (6-furfurylamino)purine], and 0.5 mg 2,4-D [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1. Sixty percent explants produced nodular calli on this medium within 30 days. Calli differentiated into shoot-primordia when subcultured on half-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0.5 mg 2,4-D and 1.0 mg zeatin [6-(4-hydroxy-3-methybut-2 enylamino)amino purine]/1. Differentiated calli on half-MS medium without growth hormones produced complete plantlets which were cloned on the same medium and transferred into soil.  相似文献   

14.
2,4-D、KT对棉花愈伤组织的诱导和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诱导棉花下胚轴切段形成愈伤组织需要外源2,4-D,加入激动素(KT)可以增进2,4-D的效果.愈伤组织形成胚性细胞和胚性细胞团的过程需要2,4-D和KT的共同作用.KT可以促进胚性细胞团分化出胚状体,加入2,4-D则会降低KT的效果.采用2,4-D(0.05mg/L)+KT(0.1mg/L)诱导愈伤组织,60天后转移到无激素的液体培养基上振荡培养,得到了大量的胚状体.  相似文献   

15.
不同土壤添加剂对番茄苗期土壤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将8种物质苜蓿汁、韭菜汁、木醋液、白菜汁、萝卜汁、葱汁、草木灰和蘑菇汁分别与有机肥以1:7的比例混合,制成土壤添加剂,然后再将配好的不同土壤添加剂分别按1:30的比例加入到土壤中,混合均匀,种植上番茄,设有机肥处理作为对照,待番茄苗出土后,每隔7d测定一次番茄土壤根际微生物数量(主要测定土壤细菌,土壤真菌和土壤放线菌的数量)。测定结果表明,在整个测定期间,与有机肥对照相比,苜蓿汁与有机肥、韭菜汁与有机肥和木醋液与有机肥配制的土壤添加剂对土壤中微生物数量都有增加趋势。木醋液与有机肥配制的土壤添加剂在加入土壤15d,土壤细菌、土壤放线菌和土壤真菌数量就增加到最大,分别为1131.94%、191.67%和348.19%。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三氯卡班(TCC)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2.5 mg/kg 三氯卡班(TCC)处理对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有激活作用,20.0 ~ 70.0 mg/kg的浓度对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持续时间较长.而对于真菌,2.5 ~ 20.0 mg/kg的浓度表现为激活作用,40.0 ~ 70.0 mg/kg的浓度开始阶段表现为激活作用,随时间推移,激活作用逐渐降低表现为抑制作用,随后又表现为激活作用且激活作用逐渐增强.各个浓度TCC处理对土壤中蛋白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亦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21 d时抑制作用最大,但最后又都表现为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生物有机肥与石灰对土壤肥力和木薯产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在3种石灰水平下,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含量、生物活性和木薯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比较,50%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速效K含量和转化酶活性分别提高12.5%、36.7%和26.8%;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21.4%、41.8%和48.4%;25%生物有机肥处理鲜薯产量提高18.4%,淀粉产量增加17.9%。这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K含量和微生物数量,增强土壤转化酶活性,并能提高鲜薯产量和淀粉产量。施用石灰能提高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但降低土壤有机质、速效N和速效K含量。  相似文献   

18.
氯嘧磺隆降解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大豆田除草剂氯嘧磺隆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的问题,为氯嘧磺隆污染的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菌源,利用富集培养技术,从多年使用氯嘧磺隆的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能以氯嘧磺隆作为唯一氮源生长的细菌,命名为SN10菌株。通过对该菌株的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SN10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以SN10菌体生长量、氯嘧磺隆降解率为指标,研究了(温度、pH、接菌量、培养时间)对SN10生长量和降解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SN10最佳生长量和降解条件为28℃,pH为7,培养时间4天,接菌量为7%,在此条件下,SN10菌株对氯嘧磺隆的降解率达到87.2%。通过氯嘧磺隆降解菌的修复效果评价试验,得出加菌加药处理组的玉米种子的发芽率、株高菌均高于仅加药的处理。SN10对土壤中氯嘧磺隆的降解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连作花生田主要微生物类群与土壤酶活性变化及其交互作用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通过连续5年盆栽试验,研究了花生不同连作年限对植株生育、土壤及根际微生物主要类群和主要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花生连作,主茎变矮,单株结果数减少,荚果变小,总生物产量和荚果产量降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和根际的真菌数量显著增加,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减少.土壤中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逐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