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吡虫啉在水稻及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吡虫啉在水稻及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吡虫啉在土壤、稻秆、糙米、米糠和田水中的添加回收率为71.66%~96.34%.吡虫啉在稻秆、田水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0.8~2.2 d,2.6~2.7 d和12.1~24.1d.糙米中吡虫啉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0.025 mg·kg-1.  相似文献   

2.
甲胺磷和三唑磷在稻田中的降解迁移及吸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及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甲胺磷和三唑磷在稻田中的降解迁移和吸附情况。结果表明,稻田喷施甲胺磷和三唑磷农药,其残留分布状况为:植株(90%以上)>土壤>田水。甲胺磷在植株、田水和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2~3.7、2.5~3.0、6.0~10.3d;三唑磷在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半衰期分别为4.1~4.2、6.1~9.1d,在田水中施药后7d已检不出残留。甲胺磷在0~70cm土层中施药后60d内均有残留检出,三唑磷在0~10cm土层中药后15d已检不出残留。在湿润土壤中,甲胺磷的残留降解半衰期为1.7~5.9d,三唑磷为5.~35.6d;在淹水土壤中,甲胺磷和三唑磷则分别为2.5~10.7和9.9~34.7d。在同一种土壤中,三唑磷的吸附率和吸附常数(K)均大于甲胺磷;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随有机质含量和K值的增大而增加,甲胺磷的吸附为粘壤土>沙壤土>壤粘土;三唑磷为沙壤土>壤粘土>粘壤土。  相似文献   

3.
阿维菌素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的残留分析及消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在稻田水、土壤、稻株和稻谷中阿维菌素残留量的测定方法,并试验了阿维菌素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量.样品采用甲醇提取,二氯甲烷萃取,经弗罗里硅土柱净化后,采取反相HPLC-UVD方法测定.该方法的添加回收率为收率83.25%~98.49%.变异系数为2.35%~4.81%,最低检出浓度为0.001 mg/kg,最低检出量为1.0×10-10g.残留动态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按推荐使用剂量(9 mg/kg)和2倍推荐使用剂量(18 mg/kg)施药,它在稻田水、土壤和稻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17~1.49 d、1.19~1.35 d和1.60~1.64 d.在推荐使用剂量和2倍推荐使用剂量施药3次的情况下,最后1次施药距收获间隔期14 d,阿维菌素在稻谷内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4.
利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了推荐剂量下30%莎稗磷乳油在福建稻田系统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莎稗磷在稻田水、土壤、稻叶以及稻茎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36、1.37、1.41和1.34 d;收获时在稻秆、稻米、稻壳、水中均未检测出莎稗磷,在稻田土壤中有痕量的莎稗磷被检出.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4%杀螟丹粒剂在水稻植株、稻米、稻壳、稻田水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采用石油醚提取,液液分配净化,气相色谱(GC-ECD)测定,结果表明:杀螟丹在稻田土壤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93.25%~106.85%,相对标准偏差为5.99%~8.17%;在水样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95.43%~103.68%,相对标准偏差为2.64%~8.48%;在稻杆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90.81%~100.8%,相对标准偏差为3.00%~6.89%;在稻壳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96.77%~101.09%,相对标准偏差2.75%~6.32%;在稻米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92.89%~97.71%,相对标准偏差为2.98%~8.09%.杀螟丹的最低检出量为1.0×10~(-11)g,土样、水样中杀螟丹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01 mg/kg和0.000 25 mg/L,在水稻稻杆、稻米和稻壳中的最低榆出浓度均为0.005 mg/kg.湖南长沙和云南昆明两地残留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杀螟丹在稻田土壤、水样和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6.8~9.9 d,7.4~7.8 d和7.6~8.9 d.  相似文献   

6.
对稻田土、稻田水、稻米、稻壳、稻秆中苄嘧磺隆残留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当添加浓度0.01~0.50 mg/kg时,回收率在80.91%~104.69%,变异系数在1.54%~9.36%,均在农药残留量分析与检测的技术要求和规范所允许范围内,说明所选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苄嘧磺隆在水稻上的残留分析与检测.  相似文献   

7.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5.0%锐劲特悬浮剂中氟虫腈在水稻及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氟虫腈在檀株、土壤、田水、糙米和米糠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2.15%~97.45%.氟虫腈在水稻植株中的半衰期为4.61-4.91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4.87-15.42 d,在稻田水中的半衰期为3.84~3.98 d,收获的水稻糙米和米糠中氟虫腈最终残留量为0.041 mg/kg和0.053 mg/kg.  相似文献   

8.
嘧菌酯在稻田水、土壤及水稻植株中的残留降解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湖南长沙、浙江杭州和广西南宁3地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嘧菌酯在稻田水、稻田土壤及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动态。结果表明: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的嘧菌酯残留,稻田水、稻田土壤、水稻植株等试验样品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2、0.02、0.08 mg/kg,添加回收率为77.46%~119.96%,相对标准偏差为1.16%~9.27%;从消解动力学方程可知,嘧菌酯在稻田水、稻田土壤及水稻植株中的平均消解半衰期分别为6.04、8.58(开始消解后算起)及6.21 d,均不超过10 d。这表明嘧菌酯属较易降解农药。  相似文献   

9.
异丙威和啶虫脒是防治稻飞虱和叶蝉等害虫的常用药剂,为明确其在稻田土壤及水稻中的残留动态,建立一种同时测定稻田土壤和水稻中异丙威和啶虫脒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法,并采用该方法研究贵州开阳、黄平、桐梓等3地异丙威和啶虫脒的残留动态和其在土壤中消解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0.50~20.00 mg/L范围内,异丙威和啶虫脒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8、0.999 4。在添加水平为0.1~1.0 mg/kg范围内,稻田土壤中异丙威和啶虫脒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8.35%~92.96%、86.82%~96.0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26%~1.74%、0.52%~1.62%;水稻中异丙威和啶虫脒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3.66%~99.45%、91.94%~98.40%,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02%~3.62%、0.52%~4.23%。在供试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异丙威和啶虫脒在土壤中的消解起着重要作用,2种药剂在灭菌土壤中的半衰期为未灭菌土壤的3.01、3.51倍;土壤温度和异丙威与啶虫脒混样浓度对其消解也有影响,土壤中异丙威和啶虫脒的消解速率随着土壤温度增加而加快,随着施药剂量的增加而减慢。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异丙威和啶虫脒在贵州开阳、黄平和桐梓等3地稻田土壤和水稻中的消解动态曲线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2种药剂在水稻植株中消解迅速,半衰期分别为2.08~2.29、2.58~4.24 d;在稻田土壤中的消解速率比植株中的慢,半衰期分别为4.13~5.83、3.64~4.13 d,属于易降解农药(t_(1/2)30 d)。  相似文献   

10.
为检测水稻中稻瘟酰胺残留及评价其在水稻上使用的安全性,建立了稻瘟酰胺在水稻植株、土壤和田水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采用乙酸乙酯提取,Florisil小柱净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测定。稻瘟酰胺在水稻植株、土壤和田水中的添加浓度为0.05~5.00 mg.kg-1时,平均回收率为74.98%~102.9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8%~8.07%。稻瘟酰胺在水稻植株、土壤和田水中的最低检测浓度(LOQ)均为0.05 mg.kg-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稻瘟酰胺在稻田样品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在水稻植株、土壤和田水的半衰期分别为3.62~5.51 d,3.60~24.32 d,2.29~26.66 d。稻瘟酰胺在水稻植株、土壤和田水中均属易降解农药。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烯效唑在稻田环境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在稻米上的残留,试验结果表明,烯效唑在稻田土壤中半衰期1. 8 d,7 d可降解85. 68%,稻田水中半衰期1. 1 d,7 d后浓度降解到0. 05 mg/kg,降解97. 5%;烯效唑于水稻分蘖期施用,未在稻米上检测到残留,但过高剂量会对水稻植株产生药害,建议生产中对烯效唑的安全使用进行监管。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添加稻草和选择性抑制剂下红壤旱地和淹水稻田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培养期间,旱地土壤中添加稻草(Str)处理细菌和真菌数量比对照(CK)分别增加271.4%~518.8%和2900%~3608%;添加稻草+放线菌酮(Str+Ac)处理土壤细菌数量比Str处理增加34.1%~81.4%;添加稻草+四环素+链霉素(Str+Sm+Tc)处理土壤细菌数量比Str处理下降14.3%~43.5%,而真菌增加17.1%~37.6%.淹水稻田土壤中,Str处理土壤细菌数量比CK增加115.3%~362.2%,而真菌数量下降5.8%~27.8%;Str+Ac处理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与Str处理基本相同;Str+Sm+Tc处理土壤细菌数量比Str处理下降39.0%~76.2%.旱地土壤中添加稻草使细菌与真菌(B/F)比率显著下降,而淹水稻田土壤中添加稻草使B/F比率明显升高.阐明旱土中添加稻草后细菌和真菌均参与其分解和转化,而真菌作用占主要,淹水稻田土壤中添加稻草的分解和转化主要为细菌.土壤水分对添加稻草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禾大壮在稻田木,土壤中的消失动态和水稻上的残留状况,结果表明:禾大壮在稻田水和土壤中消失很快。水中半衷明为4~5天。土壤中半衰期为10~12.5天。收获的稻米中禾大壮残留量低于0.005mg/kg。稻草和糠中均低于0.02mg/kg。禾大壮在稻米中的RML可定为0.1mg/kg。96%禾大壮乳油每亩150-250毫升在水稻移栽后5-14天拌砂撒施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用带FP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测定了必宁特可湿性粉剂中莎稗磷在稻株、稻田水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2年2地的试验结果表明,莎稗磷在稻株、稻田水和土壤中的消解都很快;莎稗磷在稻株、稻田水和土壤中的半衰期2分别为2 ̄3d、1 ̄2d和4 ̄5d。到水稻收割时,莎稗磷在2地水稻和北方土壤中均未检出残留,仅在南方高剂量施药区的土壤中检出了痕量的残留。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稻田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样品中氟环唑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为正确评价氟环唑在稻田环境中的残留情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了125 g/L氟环唑悬浮荆在水稻及其稻田环境中的消解动态情况.[结果]氟环唑的最小检出量为5.0×10-11 g,最低检测浓度田水为0.005 0 mg/kg、土壤为0.012 5 mg/kg、植株为0.025 0 mg/kg.当添加浓度在0.025 0~1.000 0 mg/kg时,氟环唑在不同样品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8.5% ~ 101.1%,标准偏差为2.0% ~9.0%.氟环唑在田水、稻田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消解遵循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平均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55、15.00、4.50 d.[结论]氟环唑在稻田田水、土壤、植株中消解均较快,属于易消解农药.  相似文献   

16.
20%甲氰菊酯乳油在大白菜上的残留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气相色谱仪检测甲氰菊酯在大白菜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利用该方法测定20%甲氰菊酯乳油有效成分在大白菜植株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结果表明: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0.0%~104.8%,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在2.2%~6.1%,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达到了农药残留试验准则规定,残留数据显示按推荐剂量100~150 g.a.i/hm2在大白菜上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不同土地利用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氯仿熏蒸提取法分析,研究了辽宁省旱地、稻田、湿地、草地、森林、果园6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共计35个样地表层土壤(0~10 cm、10~20 cm、20~30 cm)对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和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有显著影响,其中土壤微生物量碳依次为森林>湿地>稻田>旱地>果园>草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则为森林>旱地>稻田>果园>湿地>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表现为森林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湿地、稻田、旱地、果园高于草地.除旱地和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随土层加深含量递减;而土壤微生物量氮在6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均表现为随土层加深含量递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之间显著相关,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是可以表征土壤肥力的敏感因子.  相似文献   

18.
嘧霉胺在黄瓜及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徐浩  李振 《浙江农业学报》2005,17(6):380-383
文章提供了嘧霉胺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回收率为81.5%~99.3%,变异系数在1.4%~5.3%之间.嘧霉胺在黄瓜中的降解回归方程为Ct=0.9947e-0.1356t,r=0.9552,土壤中为Ct=0.7368e-0.1783t,r=0.9496.嘧霉胺在黄瓜中半衰期为5.11 d,土壤中为3.89 d.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苄嘧磺隆和苯噻酰草胺在稻田系统中的使用安全性,于2010、2011年在杭州、长沙和南宁进行田间试验,研究苄嘧磺隆·苯噻酰草胺0.42%颗粒剂在水稻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在稻田土壤、水、糙米、谷壳和水稻植株中添加的苄嘧磺隆和苯噻酰草胺的平均回收率为70.78%~ 116.0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1%~10.24%;苄嘧磺隆和苯噻酰草胺的检出限(LOD)均为0.02 mg/L,最小检出量均为4.0×10-9 g.在水稻移栽后5~7 d,采用直接撒施法在高剂量(270 kg/hm2,其中苄嘧磺隆有效成分为64.8 g/hm2,苯噻酰草胺有效成分为1 069.2 g/hm2)下施药1次的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苄嘧磺隆和苯噻酰草胺在稻田水、稻田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动态曲线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苄嘧磺隆在稻田水、稻田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平均消解半衰期分别为5.35,3.05和3.71 d,苯噻酰草胺在稻田水、稻田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平均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61,3.29和3.88 d.分别按低剂量(180 kg/hm2,其中苄嘧磺隆有效成分为43.2 g/hm2,苯噻酰草胺有效成分为712.8 g/hm2)和高剂量(270 kg/hm2)施药1次,在正常收获期采集的稻田土壤、稻杆、谷壳和糙米中均未检测出苄嘧磺隆和苯噻酰草胺.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2006-2007年湖南和浙江两地马拉硫磷在水稻植株、土壤以及水样中的残留动态.样品用丙酮提取,二氯甲烷萃取,气相色谱仪检测.结果表明:马拉硫磷在植株、土壤和水样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6.12%~107.3%、78.5%~91.7%和80.3%~96.5%;变异系数分另q为6.43%~8.71%、6.39%~9.15%和3.23%--6.76%.该方法对马拉硫磷的最小检测量为1.79x10-11g,,植株、土样、水样中的马拉硫磷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09、0.02、0.005 mg/kg.2006年马拉硫磷在湖南和浙江两地的稻田植株、土壤和水样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60~3.77天;3.76~3.97天;0.90~1.02天.2007年马拉硫磷在湖南和浙江两地的稻田植株、土壤和水样中的半衰期分别是2.87~3.04天;8.10~10.70天;0.46~1.07天.在中国自然环境条件下用3%克·马颗粒剂施药1次,收获的稻米未检出马拉硫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