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茶园的茶叶商品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德臣 《中国茶叶》2010,32(5):44-46
宋代的茶园主要有小农茶园、专业户茶园、寺院茶园、国营茶园。这些茶园均程度不同地参与了茶叶的商品生产,或者为茶叶商品交换提供了货源。比较而言,民营茶园是茶叶商品的主要提供者,尤以专门从事茶业生产的园户为代表。小农茶园是宋代最主要的茶叶生产方式,其次才是专业户,寺院只向市场提供少量茶叶,国营茶园基本模式是自产自销。  相似文献   

2.
2009年8月6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兼宁德综合试验站长尤志明研究员、杨如兴副研究员、王庆森副研究员等一行4人参加省农业厅召开茶叶工作座谈会,就“我省生态茶园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开展生态茶园建设,有利于确保我省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更好地根据我省区域特点,为茶农、茶企提供切实可行的生态茶园建设技术,会议决定由我所起草福建省生态茶园建设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3月7日~11日,受低温霜冻天气影响,福建省茶园遭受前所未有的“倒春寒”灾害,茶园不同程度受冻,高海拔茶园受冻严重,直接影响春茶产量、品质和茶农收入。为了做好茶园的减灾工作,尽快恢复生产,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宁德综合试验站启动科技防冻减灾工作预案,由所长、站长尤志明研究员和刘寿国书记带队,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岗位专家陈常颂副研究员、张文锦研究员、杨如兴副研究员、王庆森副研究员、游小妹助理研究员、  相似文献   

4.
茶树害虫诱控技术取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月15~16日,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组织在浙江松阳举办了茶树害虫诱控技术现场会暨浙江省茶产业转化工程“现代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与示范”课题2014年工作会议,来自课题实施县市区的茶叶生产技术管理部门、重点茶叶生产企业及课题相关单位的代表共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茶叶》2011,(9):30-30
日前,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茶园机械田间作业试验与示范现场会”在安徽省郎溪县十字铺茶场举行。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杨亚军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陈宗懋研究员,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所长易中懿研究员等60多位来自国内的专家及茶园机械骨干企业的负责人观摩了现场演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地多年来,广大茶叶科技人员在茶叶市场经济逐步确立的过程中,为提高茶叶商品在饮料市场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而研究产并取得成果的一些茶园栽培管理措施如种植良处无性系,走生态茶园管理方法,早施基肥,休树修剪时间,茶园间作经济果林,茶园大棚技术以及机械化采茶等进行诌议,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茶园需要的是“你耗、高质、高效”的栽培理论的新措施。  相似文献   

7.
茶园施肥现状与无公害茶园高效施肥技术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韩文炎  李强 《中国茶叶》2002,24(6):29-31
施肥在茶叶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对世界主要产茶国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四国的调查表明,在1970-1992年间,肥料投入对茶叶增产的贡献率高达41%,超过土地(25%)和劳动力(8%)的贡献率。由于肥料在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中的特殊地位,施肥已成为茶园管理最重要的常规技术之一。为此,调查我国茶园施肥现状及存在问题,根据我国茶叶生产的发展方向,提出无公害茶园高效施肥技术,对于提高茶园施肥技术水平,促进我国茶叶生产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茶叶质量安全问题主要包括农药残留、有害微生物的存在、重金属残留等。研究表明,茶叶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与灌溉水、土壤、采摘部位、生长周期有密切的联系。本研究拟通过监测不同采摘季节茶叶中重金属的含量,结合茶园生产中灌溉水中重金属监测数据和茶园管理措施,分析茶叶中重金属含量的随同采摘季节变化规律,降低茶叶重金属污染,减少企业风险。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多年来广大茶叶科技人员在茶叶市场经济逐步确立的过程中,为提高茶叶商品在饮料市场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而研究并取得成果的一些茶园栽培管理新措施,如种植良种无必系,走生态茶园土壤管理方法,早施基肥,调形体树修复剪叶间,茶园间作经济果林,茶园大棚技术以及机械化采茶等进行诌议,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茶园需要的是“低耗、高质、高效”的栽培理论和新措施。  相似文献   

10.
段新友 《中国茶叶》2007,29(3):16-17
“十五”以来,是四川省茶叶产业历史上发展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的时期。全省现有产茶县(市)120多个,重点产茶县(市)30多个:2006年全省茶园面积15.53万公顷,无性系良种茶园比重提高到42%;茶叶总产量10.0万吨,其中名优茶产量3.98万吨;茶叶总产值18.0亿元,其中名优茶产值达到11.5亿元,全省茶叶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70%的投产茶园通过了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名山县、峨眉山市、洪雅县被列为全国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县;21家企业的79个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证书;33家企业的1667公顷茶园获得了有机茶认证:  相似文献   

11.
《中国茶叶》2011,(4):24-24
3月17日,湘西综合试验站技术人员一行3人受邀对龙鼻乡茶叶合作社茶农进行幼龄茶园春季管理培训。该合作社大部分茶农以前从未从事过茶叶生产,茶园为2010年新植,茶农们急需幼龄茶园培管方面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借庆祝福建省茶叶学会成立40周年之机,认真回顾40多年福建茶叶科技在老茶园、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新茶园垦辟技术,短穗扦插育苗技术,茶树种质资源与新品种选育,高产优质综合栽培技术,土壤改良与施肥技术,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名优特茶加工技术,高新技术的应用等11个方面取得的成就。纵观科技发展历程,茶叶科技已由单项技术向综合技术方面发展,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简单向复杂、经验性向科学性方向发展,由单学科向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方向发展,由纯技术向经济技术方向发展。总结茶叶科技发展的主要经验有:1.坚持党的领导和科…  相似文献   

13.
谈茶园微生物肥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有机茶、绿色食品茶等无公害茶叶的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之一——肥料问题倍受人们关注。在减少茶园化肥用量,克服有机肥肥效慢,易引发病害等不足的同时,微生物肥料成为当今茶叶生产的亮点。然而哪些微生物肥料适宜在茶园施用,怎样  相似文献   

14.
化学防治是当前茶树病虫害综合治理中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正确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是有效防治茶树病虫害、提高茶叶品质和增加茶园经济效益的关键。部分农药由于性质稳定、残留高,有的具有强烈异味,有的尚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在茶园施用将会严重影响到茶叶品质和出口贸易,还会污染环境并危及人体健康,这类农药不适合在茶园中施用,属于茶园禁用农药,为了引起广大茶叶生产者的重视,现根据有关资料将茶园禁用农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浅谈生态茶园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茶园的建立是根据生态学的原理,以茶树为主要作物,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使茶树在生长过程中与茶园中的各种生物和谐地共存,形成良性循环,维持茶园生态平衡的优良系统,使茶叶生产得到持续发展。建立生态茶园必须严格选址和采用良种,采用科学的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从而生产出富有营养品味好的茶叶,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同时也使茶叶企业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茶园中,大量施用化学肥料,造成土壤结构恶化,泥土板结,肥料大量流失,影响茶树的营养循环。在治虫上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导致虫体抗药性增强,茶叶毒性残留量增加,残杀无敌,引发了昆虫再猖撅,这样破坏了生态环境引起了大气的污染,水的污染,使现代茶园的优质高产无法持续下去。所以要建设优质高产茶园,首先要建立生态茶园。生态茶园就是用生态学的观点,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防止环境污染,维持茶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使茶园能达到持续的优质高产的目的。生态茶园实质是“有机茶叶”、“自然茶叶”、“再生茶叶”,…  相似文献   

17.
廖陈富  程义华  包佐淼 《茶叶》2011,37(4):249-251
浙江省景宁县农业部门为把茶叶产业做强做大做精,2009至2010年对全县茶叶进行地毯式的普查,全县有低产茶园533多hm^2,从本地实际出发,分析低产茶园形成六方面的主要原因,针对原因提出改造低产茶园的三大机制和五方面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茶叶质量、保证茶叶绿色安全,宁化县积极推进生态茶园建设项目,大力发展无公害、有机茶。根据宁化县生态茶园建设经验,总结了生态茶园建设的若干技术要点,为全面推进生态茶园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9.
40多年来福建茶叶科技在老茶园、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新茶园垦辟技术、短穗扦插育苗技术、茶树种质资源与新品种选育、高产优质综合栽培技术、土壤改良与施肥技术、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名优特茶加工技术、茶机研制与推广、茶及其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高新技术的应用等11个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总结科技发展的主要经验,展望21世纪茶叶科技发展方向,对依靠科技振兴闽茶,进一步探索新世纪福建茶业发展之路,有着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0.
如何控制好茶叶的农残,主要采取以下五条措施:坚决杜绝茶叶农残源头,禁用茶园不能使用的农药;茶园大力示范推广无农残的生物防治技术;实行科学用药,酌情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加强无公害茶叶、茶叶绿色食品、有机茶生产基地建设;强化茶叶农残检测监控.由茶叶生产与加工企业或政府质检部门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农残抽检,把好茶叶的进出厂关,突破"茶叶绿色技术壁垒",让消费者喝上放心的茶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