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现状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具有一系列显著特点,诸如潜在威胁大、监测防控难、流行扩散快等。一旦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会给水稻种植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甚至会绝收,严重威胁到水稻生产。本文分析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现状,阐述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为害水稻症状,同时,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对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近年来在我省新发现的由白背飞虱传播的水稻病毒病,其具范围广、突发和暴发性强、扩散蔓延快、为害隐蔽等特点。2010年全省中、晚稻大面积暴发为害。由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面积大、分布广、为害重、损失大,已成为水稻重要病害。一、症状识别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典型症状为,病株分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西南部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越冬调查初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摸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原越冬情况,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2013年3—4月采用普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地处广东省西南部的化州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原越冬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化州市存在大面积、高密度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越冬区域,越冬面积0.37万hm2,平均病丛率13.3%,最高达68.3%。初步分析出该年度再生稻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与气候条件和上年田间病毒源有关。明确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化州地区冬季再生稻可顺利越冬,研究结果可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有效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严重为害水稻生产的病毒病,主要由白背飞虱传播,目前尚没有十分有效的防控措施,特别是对已经大面积暴发成灾的大田期水稻。近年来,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德宏州发生越来越严重,已对水稻生产构成威胁。通过田间调查,阐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发生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粤西地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流行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为白背飞虱传播的一种毁灭性的水稻病毒病。文章根据2009~2016年化州地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和危害情况,通过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害症状和介体昆虫的认识,分析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的轻重与介体数量、毒源量、水稻品种、种植方式、水稻播期、秧田位置及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提出全面实施“防控技术前移,切断毒源,治虫防病”的防治策略;形成适合粤西稻区特点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控的技术体系,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有效预防控制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流行危害,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特点及危害情况,分析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原因,并提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dwaffvims)是一种新的水稻病毒病,以迁飞性白背飞虱为辜要传毒媒介。通过对横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原因,发生特点,为害症状,病原及传播途径,提出了防控该病的一系列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一、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现状第一次发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在2001年,发生在我国的广东省地区。2008年,国家农业部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列为新种病毒。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也成为了越南水稻种植过程中的主要病害。据相关报告统计,在2015年,我国南方有33万公顷的水稻出现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其中6000多公顷基本失收。因此,其流行扩散范围广、监控难以及威胁大的特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对  相似文献   

9.
对海南岛南部三亚、琼海、陵水等南繁水稻产区市县的病毒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同时根据国内外已报道的10种主要水稻病毒设计特异PCR检测引物,对23个疑似水稻病毒样品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海南南繁区水稻病毒病主要有2种,即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引起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由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V)引起的水稻齿叶矮缩病;经分子检测鉴定了6例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样品和14例水稻齿叶矮缩病样品,检出2个交叉复合感染的样品,2种病样的检出率分别为26.09%和60.87%,其余8种水稻病毒均未检测到。研究结果表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水稻齿叶矮缩病毒是南繁水稻种植区域需重点防治的病害对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为害日趋频繁,特别是近年来传毒媒介带毒白背飞虱的大量迁入,导致该病在本区普遍发生。白背飞虱一旦获毒便可终身带毒,若虫、成虫均能传毒且传毒效率极高。白背飞虱持久性传毒且水稻各生育期均能感病。经过几年来的探索,结合本区南方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及特点,并结合当地气候特征,提出该病的防控对策,以期为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14年顺昌县开展不同措施全程防控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秧田期30目防虫网覆盖育秧、秧苗移栽前3 d和插秧后10 d每667 m2喷施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60 g+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4 g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效果最好,防效达90.48%,水稻增产率达25.75%。该防控措施可在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摸清广东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流行规律,研究防治对策,2010—2014年广东省开展该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调查研究,初步了解了该病毒病的发生情况、流行规律以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广东省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扩散为害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不同防控措施的防效及效益,为生产上提供经济有效的防控技术参考。[方法]通过大田试验比较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不同防控措施的防效及效益。[结果]不同防控措施试验表明,秧田期全程覆盖防虫网育秧,本田关键期及时防控白背飞虱,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高达94.13%,防控效果和稻谷产量与其他防控措施相比差异显著,可提高种粮效益,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农田生态,是有效防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危害经济有效的防控措施组合。[结论]在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措施上要秧田和本田防控并重,应采取"治虫防病,防前控后,治秧田保大田"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4.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传毒媒介白背飞虱传播所致,目前治虱防矮是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重要手段。为寻找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有效方法,研究了不同药剂拌种、秧田期及本田初期喷雾并施用氨基酸肥料等田间防病效果。结果表明,使用70%噻虫嗪种子包衣(2 g/kg)于一叶一心期、移栽前2 d、移栽后7 d、移栽后22 d各喷雾1次后,水稻生长期内秧苗粗壮、叶色浓绿、分蘖增多。该施药方案对白背飞虱防效达77.41%,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达91.44%,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在四川和海南初步鉴定了籼稻泸恢317对二(三)化螟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田间抗性。结果表明:二化螟对泸恢317的田间为害率与抗虫对照A232差异不显著,但极显著低于感虫对照F77的;二化螟对泸恢317的为害指数在3个试点均小于40%,其抗性达中抗水平;2014年及2016年三化螟对泸恢317造成的枯心率极显著低于F77的;泸恢317两年的枯心指数分别为39.7%和29.8%,均小于40%,其对三化螟的抗性达中抗水平;2016年泸恢317的田间白穗率为3.1%,与A232差异不显著(2.9%),而与F77达1%显著差异(8.5%);泸恢317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为害后的病情指数为6.3%,达抗级水平。因此,泸恢317具有中抗二化螟和三化螟,以及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特性,可作为多抗抗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6.
黑条矮缩病是水稻常见病害之一,其病能够对水稻生长产生较大影响。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具有显著的特点及原因,这也为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本文分析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的特点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之上,从落实农业措施、强化白背飞虱防治等方面,阐述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措施,从而实现科学种植。  相似文献   

17.
介绍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的发病症状及发生特点,并提出综合防控技术,以为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四川和海南初步鉴定了籼稻泸恢317对二(三)化螟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田间抗性。结果表明:二化螟对泸恢317的田间为害率与抗虫对照A232差异不显著,但极显著低于感虫对照F77的;二化螟对泸恢317的为害指数在3个试点均小于40%,其抗性达中抗水平;2014年及2016年三化螟对泸恢317造成的枯心率极显著低于F77的;泸恢317两年的枯心指数分别为39.7%和29.8%,均小于40%,其对三化螟的抗性达中抗水平;2016年泸恢317的田间白穗率为3.1%,与A232差异不显著(2.9%),而与F77达1%显著差异(8.5%);泸恢317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为害后的病情指数为6.3%,达抗级水平。因此,泸恢317具有中抗二化螟和三化螟,以及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特性,可作为多抗抗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已成为近年来危害中国南方稻区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由于该病害的发现时间较短,目前对该病害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简述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症状、病原及病原介体、发病特点、流行原因及防治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概况,为今后有效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特点、扩散趋势及其防控措施,并对上海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