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生态茶园的建设与管理是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建设好生态茶园以及更好的管理生态茶园是提高茶叶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泉州市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茶园建设是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因受现实条件限制,茶农认可和接受程度较低.整体推进速度缓慢。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茶园建设工作,出台规划、成立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计划用三年时间建设1-2万hm^2生态茶园。本文介绍生态茶园建设的必要性、意义、建设原则、主要技术措施和指标,为发展生态茶园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翁唐宾 《福建茶叶》2023,(10):19-21
茶是全球三大饮品之一,享誉国际。我国六大茶类中,福鼎白茶是白茶类中重要的一支,福鼎有机白茶又是其中高品质的一种,其外形银妆素裹,具有毫香蜜韵,兼具饮用与药用价值,因此受到了广大民众的青睐,所以,本篇将以本企业栽培实例为据,针对福鼎有机白茶园的栽培与管理和茶叶加工技艺展开介绍与剖析,期望能给有关人士带来一点有益的资讯。  相似文献   

4.
浅谈安溪县茶产业发展特点与生态茶园建设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茶树生长对外界生态环境的要求、安溪县茶产业发展特点、建设生态茶园可促进茶业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阐述生态茶园建设与茶业可持续良性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茶园是介于典型农业和林业之间的生态系统。茶产业兼具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积极开发建设生态低碳茶园是践行习总书记“三茶统筹发展”,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文章以茶园固碳减排为目标,围绕茶园生产管理,从茶园养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控等方面介绍降低茶园碳排放的技术措施,从茶园土壤管理和茶园植树种草等方面介绍茶园固碳技术措施,以期为生态低碳茶园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实现我国茶产业生态、低碳、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朱德顺 《中国茶叶》2006,28(6):23-23
高县地处四川省南缘,南有茶园7.42万亩,其中良种茶园2.72万亩,占36.66%。2005年生产各类茶叶3155吨,产值5659万元。茶业是高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县经认证的无公害茶园面积达2.35万亩,占31.67%,其中实施茶梨和茶林间作的无公害生态茶园2000亩,取得较好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有500亩,实践证明,实施茶果间作不仅能改善茶园生态环境,还能显著提高茶园经济效益,是一项符合经济、环境、生态可持续的生态茶园建设技术。  相似文献   

7.
论现代可持续茶园生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我国茶区大多分布在丘陵山区,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技术基础相对薄弱,且面临管理粗放、水土冲刷、肥力下降、生态失衡、农药污染和效益低下等多重压力,努力寻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发展的道路是非常迫切的,茶园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比较合适的发展观。从本质上来讲,生态茶园、无公害茶园、“两高一优”茶园等模式都是这一发展观的产物。1 现代可持续茶园生产的目标和内容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现代可持续茶园生产的目标可以归纳为:实现持续增长的生产率、持续增长的土壤肥力、持续协调…  相似文献   

8.
谭璐 《福建茶叶》2016,(7):15-16
目前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步加强,消费者对茶叶的品质及安全要求也逐步提高,纯天然的高品质绿色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提升茶叶质量、保证茶叶绿色安全的根本在于解决茶叶种植污染这一源头问题,由此看来,建设生态茶园是促进我国茶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法。本文结合生态茶园的具体含义、特点等理论概念,总结了生态茶园的建设规划内容,并对生态茶园的建设措施和要点进行了相关探讨归纳,提出相关解决方案,以期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我省茶农建设生态茶园的意愿,使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对安溪县181户茶农的调查结果发现,当地茶农茶园规模小而分散、生态建设跟不上、对生态茶园理解不够准确、建设能力不足,对生态茶园建设的决策谨慎,存在劳动力缺乏、资金不足等困难,进一步用logistic计量模型分析得知,生态茶园建设成本和生态茶园的收益对茶农生态茶园建设意愿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而生态茶园建设培训和生态茶园建设补贴力度对茶农生态茶园建设意愿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相邻茶园生态情况对茶农生态茶园建设意愿也有较大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加强茶园生态建设的培训与引导、组织连片建设与示范、优化补偿方式、提供专业服务以降低管理成本、以养代补提高收入预期等措施补偿生态茶园建设的外部性,激发茶农建设生态茶园的积极性,促进生态茶园的推广。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茶园的建设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种植单一物种,栽培中化肥污染、病虫害防治农药污染、有效利用率低,生态环境问题等,对此,采取一定的策略方案构建生态茶园有利于改善茶园生产情况.通过优化茶园内部物种结构,合理配置生态位、依靠科技创新建设智慧管理茶园、强化栽培技术研究,减少农药、化肥、病虫害污染等方案可对茶园的生态有长期稳...  相似文献   

11.
根据崂山茶区的生态环境和主要害虫的发生特点,本文提出一套适合本茶区应用的控制技术:在茶园间作紫花苜蓿、茶园周边种植防护林或留草等生态恢复技术,以改善茶园生态环境,蓄养天敌,发挥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加强对害虫发生情况的监测,结合采茶等农艺活动,对害虫实施点片防治或人工防治;秋茶结束后喷施化学农药,以消灭在茶园越冬的害虫,或用纱网覆盖茶蓬,阻止绿盲蝽回迁茶园产卵越冬。  相似文献   

12.
茶树生态栽培生理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粟本文 《茶叶通讯》1998,(3):29-33,36
本文主要综述了茶树生态栽培的环境,生理及增产增收效应,指出茶树生态栽培模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各类栽培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局限性。应加以选择应用,并不断探索新的生态栽培模式和茶园管理技术,促进我国茶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种群的生态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假眼小绿叶蝉是茶园里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影响了我省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对已在我省少部分茶园尝试应用的生态调控措施进行归纳,推介综合应用抗性品种、生物多样性管理、农业耕作、物理器械、天敌资源、生物资源等调控措施,盼能指引生产,改善茶园生境,充分保护和增加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从而持续有效地控制该主要害虫的猖獗为害,提升我省茶叶的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4.
“龙舌白”是一种造型工艺白茶,是柘荣高山白茶的一种创新产品,以香气高扬,滋味鲜甜醇爽而深受茶叶专家和广大消费者好评。本文从生态环境、基地建设、茶园种植管理、加工工艺等方面对该产品优异品质的成因进行分析,对茶园种植管理技术特别是近年来柘荣县茶叶企业推崇的单株种植、野放管理技术以及造型工艺茶的加工工艺进行总结,为茶园管理、白茶加工品质提升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生物多样性与茶园害虫控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当前茶园大量施用农药、化肥等导致农药残留超标、生物多样性下降问题,论述了生物多样性对农业生态系统中昆虫种群的影响以及茶园生物多样性与茶园昆虫群落的稳定性,提出以保护和提高茶园生物多样性为中心的茶园害虫生态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16.
建立生态茶园,实现茶树害虫的持续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一生物都以种群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它们的种群在自然界都占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在以茶树为中心的茶园生态系统中,茶树、病虫及其天敌等以茶树为中心形成一个复杂的生物群落,它们通过营养循环的形式同时存在,互为依存、互为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因此,茶园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与茶树病虫种群的稳定性密切相关。本文拟就建立生态茶园、提高茶园生物多样性,实现茶树害虫的持续控制谈点看法。1茶树害虫发生危害的成因与其它农田作物或果树的害虫一样,茶树害虫的发生发展必然也会受茶树品种、栽培管理技术、气候条件和天敌因素等…  相似文献   

17.
选择二处连续三年不喷化学农药治虫、防病除草的良种(福云6号)茶园,系统地调查食蚜瓢虫与茶蚜;茶园蜘蛛与假眼小绿叶蝉;害虫天敌总量与害虫总量的消长,分析了害虫与天敌的数量消长关系。提出了生态调控园的防治重点在上半年。探讨了茶园不喷化学农药配合修剪,扩大树冠,改变生态环境,勤采、勤查,抓住少、小为害初期,采用多种非化学药物防治的有效措施,对病、虫、草实行生态调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茶园蜘蛛与茶小绿叶蝉生态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茶叶》1994,16(5):21-22
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生态环境中所占据资源幅度的大小,是评价害虫与天敌的营养数量、时间、空间关系的一个综合指标,对于认识害虫与天敌的消长规律,评价天敌效能,找出优势天敌种群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自从Grill(1960年)首先提出生态位的概念以来,Levins(1968年)、Pianka(1976年)又在关于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然而.生态位理论在实践上的应用才刚刚起步,因此,本课题组结合茶园生物防治工作,对茶小绿叶蝉与茶园蜘蛛的生态位进行初步研究,现将结果作一简要报道.  相似文献   

19.
建立高标准生态茶园的必要性与技术要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们以前曾提出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党中央最近又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非常重要的新观点。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要把握它的主要内涵,处理好三方面关系:1、发展经济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关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2、法制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律保障;3、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建立高标准生态茶园的技术创新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政府考虑的事情,企业和个人也得考虑,就是说这是全社会都要共同考虑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福建省福鼎市不同海拔及管理模式茶园采制的白茶样内含物检测及感官审评结果,结合茶园土壤理化性质、有机碳组分和碳库管理指数测定结果,阐明了不同海拔及管理模式下土壤性质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高海拔茶园土壤持水能力和肥力均比低海拔茶园提高;对比普通管理模式,有机管理模式有更好的土壤条件供茶树生长;理化成分检测和感官审评结果显示,低海拔地区白茶多酚类物质较少,清香凸显;随海拔升高,白茶甜花香显,风味好;有机管理模式更是赋予了白茶浓郁的蜜韵。本研究为福鼎市茶树种植区域的高效利用和茶叶品质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