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荷斯坦牛步态评分(locomotion score,LS)影响因素及其对生产性能和血常规指标的影响,本研究收集测定了北京地区2个规模化牧场1 486头泌乳牛的体况评分(body condition score,BCS)、LS和DHI(dairy herd improvement)数据,并测定了101头泌乳牛的血常规指标。采用固定模型分析了牧场、胎次和泌乳阶段对LS的影响,以及LS和BCS等因素对日产奶量、体细胞评分、乳成分和血常规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牛的胎次和泌乳阶段均对LS有极显著影响,LS随胎次的升高而增加,从1胎至5胎及以上,LS升高了0.71分;泌乳阶段Ⅲ(100~199 d)、Ⅵ(350 d以后)的LS均显著高于阶段Ⅱ(45~99 d)(P<0.05),且均高于2分。LS对日产奶量、乳成分和体细胞评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LS≥4分的奶牛日产奶量最低,较LS=1分的奶牛日产奶量降低了2.29 kg。各项血常规指标中,LS对奶牛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淋巴细胞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白细胞数无显著影响(P>0.05)。随LS升高,奶牛红细胞数、淋巴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LS较差的奶牛,其机体的免疫力和造血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规模化牧场中,定期评估牛群的LS能及时发现牛群肢蹄管理的问题,对减少因肢蹄问题引起的生产性能损失和过早淘汰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研究饲粮中添加屎肠球菌制剂对泌乳中期奶牛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将24头体重、胎次、泌乳量、泌乳期、体况等基本一致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试验预试期14 d,正试期28 d,每隔14 d于晨饲前尾静脉采集血样测定血常规、血液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等血常规组间无显著影响(P0.05),但低剂量组红细胞数量显著高于高剂量组(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总蛋白、血中尿素氮等指标组间无显著影响(P0.05),但高剂量组的乳酸脱氢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还原型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组间皆无显著影响(P0.05);另外,高剂量组肿瘤坏死因子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屎肠球菌提高了红细胞数量和抗肿瘤因子的浓度,降低了乳酸脱氢酶的浓度,利于免疫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及时发现饲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掌握奶牛的营养状况,本研究对呼图壁种牛场3个牧场的3 289头荷斯坦牛进行体况评分,对场、胎次、月龄嵌套胎次以及泌乳阶段等因素对奶牛体况评分的影响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场、月龄嵌套胎次、泌乳阶段对体况评分的影响极显著(P<0.01),胎次对体况评分影响显著(P<0.05)。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结合牛场本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奶牛的生理时期和泌乳阶段的体况评分来调整饲养管理水平,以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4.
线性模型对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主要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一般线性模型研究各种因素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牛场、胎次和产犊季节对奶牛产奶量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奶牛胎次的增加,奶牛产奶量增加;夏季产犊的奶牛产奶量最低,冬季产犊的最高;体细胞计数对奶牛产奶量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但随着体细胞数的增加,产奶量下降。牛场、胎次和体细胞计数对乳脂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第三牛场平均乳脂率为4.38%,显著高于其他三个牛场;随着胎次的增加,乳脂率有下降趋势;随体细胞数增加,乳脂率升高;产犊季节对奶牛乳脂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牛场、产犊季节和体细胞数对乳蛋白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体细胞数增加,乳蛋白率升高;夏季和秋季产犊的奶牛乳蛋白率较高,春季和冬季较低;胎次对乳蛋白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表型相关分析表明:SCC与产奶量呈显著负相关(r=-0.158,P0.05),SCS与产奶量相关性接近显著水平(r=-0.140,P=0.055)。SCC/SCS与乳脂率、乳蛋白率呈正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产犊季节、胎次及不同牛场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情况,以期为提高奶牛的泌乳性能及牛奶质量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3个千头以上奶牛场共8 872次相关信息,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产犊季节、胎次和牛场对泌乳天数、305d校正奶量、305d脂肪产量、305d蛋白产量和全泌乳期产奶量5个泌乳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不同产犊季节、胎次和牛场都极显著影响奶牛的5项泌乳性能(P<0.01)。夏季和秋季产犊奶牛的泌乳性能较为理想。夏季产犊奶牛的泌乳天数和全泌乳期产奶量最高,其他三个泌乳性能都位居第二;秋季产犊奶牛的305d校正奶量、脂肪产量和蛋白产量都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季节(P<0.05),泌乳天数和全泌乳期产奶量也仅次于夏季。头胎牛的各项泌乳性能都显著高于其他胎次的奶牛(P<0.05),其次为2胎产犊奶牛。随着胎次的增加,泌乳性能的各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除了泌乳天数之外,A牛场的各项泌乳性能都最佳,且显著高于B、C两个奶牛场(P<0.05)。[结论]在饲养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本研究中三个牛场的奶牛适宜在夏、秋两个季节产犊,此时泌乳性能较好;此外,头胎产犊奶牛的泌乳性能在各胎次中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β-胡萝卜素对奶牛泌乳高峰期产奶性能、血常规指标、血清生化与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用20头体况良好、平均体重为(550.00±32.71)kg、胎次为2~3胎的干奶期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600、1 200和1 800 mg/d β-胡萝卜素,试验从产犊前60 d至产犊后90 d,共150 d。试验期间测定奶牛产奶量、乳成分,试验结束时尾静脉采血,测定血常规,分离血清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β-胡萝卜素对奶牛泌乳高峰期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糖率影响不显著(P>0.05),添加600、1 200 mg/d β-胡萝卜素显著降低了牛乳中体细胞数(P<0.05);饲粮中添加β-胡萝卜素对奶牛血液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GB)和红细胞压积(HCT)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1 200、1 800 mg/d β-胡萝卜素显著提高了奶牛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P<0.05),...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产犊季节、测试季节、泌乳阶段和胎次对奶牛日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SCS)的影响,试验对南京市某牛场2015年、2016年5 993条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记录中日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季产犊的荷斯坦牛日产奶量较高,其SCS也相对较高,夏季产犊日产奶量较低;随泌乳阶段的延长荷斯坦牛产奶量逐渐降低,SCS略有升高;日产奶量在3胎时达到最高,然后逐渐降低,SCS随胎次增加而升高。说明在秋、冬季产犊最为理想,此时的日产奶量较高,可为牛场增加经济效益,而且秋季产犊时的SCS较低。  相似文献   

8.
《饲料工业》2017,(13):47-50
为了研究菊芋茎秆对荷斯坦奶牛泌乳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择泌乳期30周的经产荷斯坦奶牛90头,TMR日粮饲喂量3周后,日粮添加10%菊芋青贮茎秆,饲喂3周。菊芋饲喂第1 d和21 d,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液指标,7、14 d与21 d采集奶样,测定乳成分和乳抗氧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奶牛日粮添加10%菊芋青贮茎秆,不改变血液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总数,红细胞压积、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和血红蛋白浓度,以及淋巴细胞比率(P>0.05);不影响乳汁酸度、乳蛋白浓度、非脂固形物含量和冰点值。可以提高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随着饲喂时间延长,乳汁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1)线性增加。奶牛饲喂10%菊芋青贮茎秆3周,可使乳脂率提高7.7%(P<0.05),血清GSH-Px活性提高10.4%(P<0.05),乳汁中GSH-Px和SOD活性分别提高18.7%和28.8%。因此,产奶牛饲喂菊芋可以改善奶牛血清和乳汁的抗氧化能力,提高乳脂率。菊芋可以作为提高乳汁品质和机体健康的饲料原料。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选择北京地区5个牛场不同胎次(1胎、3胎、5胎及以上)、无临床疾病记录的150头荷斯坦泌乳牛,于2017年7月至8月测定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抑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4种血液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利用SAS 9.4软件GLM过程分析血液炎性细胞因子浓度随胎次变化的规律,所用固定模型考虑了牛场、胎次、泌乳阶段等因素影响,同时进行各细胞因子间Pearson相关性分析;利用GLM过程分析炎性细胞因子对产奶性能的影响,产奶性能指标包括日产奶量、校正日产奶量、乳蛋白率、乳脂率、乳糖率,所用固定模型考虑了牛场、胎次、泌乳阶段、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荷斯坦牛血液IL-6和TGF-β浓度随胎次升高显著降低;整体来说,IL-6和TGF-β显著正相关,IL-10和TGF-β显著负相关;5胎及以上胎次奶牛各细胞因子间相关关系均不显著;5胎及以上胎次奶牛日产奶量、校正日产奶量和乳糖率显著降低;高TNF-α组的奶牛日产奶量显著低于低TNF-α组,高IL-10组奶牛乳脂率和校正日产奶量显著高于低IL-10组。综上,高胎次奶牛生产性能的降低可能与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产犊季节、胎次及牛场对荷斯坦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收集了3个千头以上奶牛场共8872条相关信息,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了不同产犊季节、胎次和牛场对泌乳天数、305d校正奶量、305d脂肪产量、305d蛋白产量和全泌乳期产奶量5个泌乳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产犊季节、胎次和牛场都极显著影响奶牛的该5项泌乳性能(P〈0.01)。夏季和秋季产犊奶牛的泌乳性能较为理想。夏季产犊奶牛的泌乳天数和全泌乳期产奶量最高,其他三个泌乳性能指标都位居第二;秋季产犊奶牛的305d校正奶量、脂肪产量和蛋白产量都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季节(P〈0.05),泌乳天数和全泌乳期产奶量也仅次于夏季。头胎牛的各项泌乳性能都显著高于其他胎次的奶牛(P〈0.05),其次为2胎产犊奶牛。随着胎次的增加,泌乳性能的各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不同的牛场极显著地影响奶牛的泌乳性能(P〈0.01)。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颈静脉灌注精氨酸(Arg)对奶牛血常规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及必需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选用6头体重、胎次、泌乳期、泌乳量和体况等基本一致的荷斯坦奶牛,采用3×3复拉丁方设计,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灌注酪蛋白模式的氨基酸混合物)、Arg灌注组(灌注37.66 g/d)和等氮丙氨酸组(灌注77.24 g/d),进行7 d灌注期+15 d间隔期的颈静脉灌注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和等氮丙氨酸组相比,Arg灌注组可降低白细胞计数(P<0.01),而对其他血常规指标无显著影响;等氮丙氨酸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以Arg灌注组最高,但3组间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组和等氮丙氨酸组相比,Arg灌注组血浆中Arg含量提高(P<0.05),但其他8种必需氨基酸和总必需氨基酸含量未见显著差异。由此可见,颈静脉灌注Arg对泌乳奶牛脂质代谢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对血常规指标和必需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江苏某发酵床养殖奶牛场日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利用最小二乘法对该牛场2018年4 560头次荷斯坦牛DHI测定数据进行分析,探索不同胎次、产犊季节、采样月份、泌乳阶段等因素对荷斯坦牛日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SCS)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胎次对荷斯坦牛日产奶量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产犊季节、采样月份和泌乳阶段对荷斯坦牛日产奶量和SCS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经产奶牛日产奶量显著高于初产奶牛(P﹤0.05);产犊季节为秋季时日产奶量最高,冬季时SCS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在8月份的日产奶量最低,而SCS最高;日产奶量随泌乳阶段增加而降低,SCS随泌乳阶段的增加而升高。综上所述,胎次、产犊季节、采样月份和泌乳阶段均是影响发酵床养殖环境下荷斯坦牛日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了检测贵州小型猪血液生理指标,对幼龄、青年、老龄3个年龄段53头贵州小型猪进行血液生理指标检测。结果表明:3个年龄段贵州小型猪生理指标差异显著(P0.05)。青年猪和幼龄猪比较,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率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中性细胞比率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老龄猪与青年猪比较,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升高,差异显著(P0.05)。老龄猪与幼龄猪比较,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同一年龄段贵州小型猪雌雄间少数指标有差异。幼龄血红蛋白雄性低于雌性,差异极显著(P0.01)。青年猪血小板雄性高于雌性,差异极显著(P0.01)。老龄猪淋巴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比率雄性低于雌性,差异极显著(P0.01);中性细胞计数和中性细胞比率雄性高于雌性,差异极显著(P0.01)。同龄贵州小型猪雌雄间差异不大,不同年龄段血液生理指标稳定。  相似文献   

14.
旨在探究我国高原地区奶牛血液指标的群体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测定了拉萨地区不同纯度的荷斯坦牛共435头健康泌乳个体的18项血常规、3项血气、4项电解质和2项生化指标,进行表型相关性分析,并综合牛场、月龄、泌乳阶段、体况评分、荷斯坦牛血统比例和测定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高原地区奶牛群体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s, RBC)和血小板计数分别为(7.66±2.14)×109个·L-1、(6.94±0.74)×1012个·L-1和(405.73±224.48)×109个·L-1,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PCO2)分别为(11.28±1.61)kPa和(3.39±0.38)kPa。在27项血液指标中,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  相似文献   

15.
通过奶牛生产性能(dairy herd improvement,DHI)测定体细胞数,探究奶牛的胎次及其不同泌乳阶段对其乳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CC)和乳损失量的影响。通过对某养殖场泌乳期奶牛DHI的测定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随奶牛胎次的增加而增加,但SCS在不同胎次的不同泌乳阶段表现有所不同。一胎牛SCS随着泌乳期的延长而增加,前期、中期与后期的SCS呈显著性差异(P<0.05);二胎牛与三胎牛SCS呈现相同变化规律,泌乳前期的SCS较泌乳中期高,而泌乳后期SCS显著高于前2个泌乳阶段(P<0.05)。乳损失量随胎次的增加整体呈现增加趋势,且泌乳早期和泌乳后期乳损失量高于泌乳中期。  相似文献   

16.
胎次对奶牛产奶性状的影响及性状间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胎次对奶牛产奶性状的影响,对武汉市某规模化奶牛场连续3年的DHI数据进行了整理和统计,研究了胎次对奶牛总奶量、乳成分、体细胞评分、泌乳天数和高峰奶的影响,并分析了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胎次对总奶量、乳蛋白率、体细胞评分、泌乳天数和高峰奶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第2胎时奶牛总奶量和泌乳天数达到峰值;之后随着胎次的增加,体细胞评分不断上升,而总奶量、高峰奶和泌乳天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体细胞评分与高峰奶和总奶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乳蛋白率和泌乳天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乳脂率无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4,(11):10-14
试验以迪庆藏猪和分布在连续海拔梯度的土著猪种(丽江猪、保山猪、德宏小耳猪)为研究对象,共采集228份血液样品,测量血液生理和血流变学指标共16项。结果显示藏猪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极显著高于德宏小耳猪(P<0.01),增加了血红蛋白运氧能力。藏猪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均高于低海拔德宏小耳猪(P<0.05),但藏猪红细胞聚集性极显著低于其他猪种(P<0.01),从而钝化由RBC和HGB增加带来血液黏度增加的不良影响,以适应高原低氧的环境。从4个海拔梯度看,血常规指标和血流变学指标大都呈现随海拔升高而升高的趋势,表明这两类指标与藏猪高海拔适应相关。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临床型乳房炎对泌乳高峰期奶牛生产性能、体况评分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来自同一牛场的1~3胎、产后57d、患有临床型乳房炎的8头荷斯坦牛作为研究对象,以另外8头健康奶牛作为对照,记录每天采食量和产奶量,每周进行2次体况评分和乳成分分析,分析其产后9~11周内生产性能和体况变化,于产后第77天晨饲前采集颈静脉血样,检测血清白蛋白、葡萄糖、25-羟基维生素D_3、总钙和β-羟丁酸水平。结果表明,临床型乳房炎患牛产奶量呈线性下降(R~2=0.96),体况评分呈线性升高(R~2=0.88);患病牛干物质采食量、饲料转化率、产奶量、4%乳脂肪校正乳产量、能量校正乳产量、牛奶乳酸含量和冰点显著降低(P0.05);乳蛋白率、牛奶酪蛋白和游离脂肪酸含量、牛奶体细胞计数显著升高(P0.05);患病牛血清白蛋白和25-羟基维生素D_3的水平低于生理正常值范围,血清葡萄糖含量超出生理正常值范围;血清葡萄糖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患病牛血清β-羟丁酸含量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P=0.08);两组间其他乳成分含量及产量、总钙的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提示,临床型乳房炎可降低泌乳高峰期奶牛采食量、产奶量、饲料转化率和牛奶品质,提高奶牛体况评分,使血清相关生化指标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区荷斯坦奶牛皮肤褶皱厚度与泌乳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通过测定荷斯坦奶牛肋部和颈部皮肤褶皱厚度,探究了皮肤褶皱厚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泌乳性能的关系。利用数显游标卡尺测量荷斯坦奶牛肋部和颈部皮肤褶皱厚度,评定奶牛体况,并收集皮肤褶皱厚度测量月份试验牛场的奶牛生产性能数据,共得到2 519头奶牛的数据用于分析。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胎次、牛场、测定人、泌乳阶段、体况评分对奶牛皮肤褶皱厚度的影响,皮肤褶皱厚度对泌乳性能影响的分析模型中同样包括上述固定效应。结果表明胎次、牛场、测定人、泌乳阶段、体况评分对荷斯坦奶牛皮褶厚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肋部皮肤褶皱厚度对泌乳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而颈部皮肤褶皱厚度对日产奶量、乳脂率影响显著(P0.05),颈部皮肤褶皱厚度对乳蛋白率、尿素氮无显著影响(P0.05)。颈部皮褶厚为7.20mm的个体日产奶量最高;颈部皮褶厚为6.00mm的个体,乳脂率最低。本研究进一步阐明了荷斯坦奶牛泌乳期内不同部位皮肤褶皱厚度的影响因素,并首次利用大群数据区分不同部位研究了皮肤褶皱厚度对泌乳性能的影响,为利用皮肤褶皱厚度提高奶牛管理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重庆地区夏季热应激情况下不同胎次高产泌乳牛生理变化规律,试验选择第1胎次(体重559.6 kg,体况2.8,产犊天数189 d)、第2胎次(体重646.2 kg,体况2.7,产犊天数164 d)和第3胎次(体重664.4 kg,体况2.95,产犊天数129.8 d)高产泌乳荷斯坦奶牛各5头,于2015年7—8月采集温度、湿度和风速等环境指标及奶牛呼吸率、直肠温度、皮肤温度和乳房温度等生理指标,利用固定模型分析胎次和温湿指数(THI)对奶牛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间牛舍日均THI均超过72;试验中高产泌乳牛的呼吸率、皮肤温度、直肠温度随THI增加而增加(P<0.01),最高值出现在14:00(THI=84);在不同THI下乳房温度差异不显著;奶牛呼吸率变化范围在50~90次/min,第3胎次>第1胎次>第2胎次;直肠温度变化范围在38.5~39.5℃,3个胎次间差异不显著;皮肤温度第3胎次奶牛>第1、2胎次牛;乳房温度差异不显著;随THI升高,奶牛生理反应加剧,第3胎次奶牛生理指标值最高但随THI升高波动平稳,第2胎次奶牛生理反应缓和且随THI升高波动平稳,第1胎次奶牛生理反应剧烈且随THI升高波动剧烈。综上,不同胎次高产泌乳奶牛受热应激生理反应剧烈程度为第1胎次<第3胎次<第2胎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