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张志轩 《北方园艺》2010,(11):189-190
由于白灵菇具有独特的食用及药用价值,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日光温室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可谓产销两旺.近年来针对本地区白灵菇栽培过程中污染率高,出菇率低,出菇晚,产量低,菇型差等问题,进行了日光温室白灵菇菌袋中间环割单排墙式覆土双向出菇栽培实践,提高了出菇率,改善了产品品质,生物转化率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现就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试验设4种覆土栽培模式:竖式覆土,卧式覆土,菌袋对折覆土,出菇1潮后覆土,以不覆土墙式栽培作对照。结果表明,黄伞覆土栽培子实体品质较好,出菇期较长,墙式出菇1潮后再竖式覆土栽培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达90.13%。  相似文献   

3.
徐汉亿  徐明 《北方园艺》2016,(13):152-153
介绍了秀珍菇液体菌种制作、接种等技术要点和用液体菌种技术栽培秀珍菇的管理方法。液体菌种栽培秀珍菇可减少菌种生产成本60%、缩短发菌时间20%、污染率降低2%、每袋节本增效达0.182元。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2015,(1)
<正>猴头菇长袋层架平卧栽培,以福建古田的"中棚、长袋、层架3穴出菇、出菇口朝下"的栽培模式最具有代表性。其技术原理是,长袋栽培利于"井"字型摆放发菌袋,散热好,利于防止"烧菌",减少了发菌层架投资;3穴出菇,大小适宜,菇形美观,商品性好;层架中、下层空气相对湿度大,容易满足菇体对空气相对湿度的需求;出菇口朝下,既能防止水分从出菇口进入菌袋,而造成积水烂袋,又符合菌刺向下生长的生物极性原理;中棚摆放菌袋,棚内菌袋密度适宜,空气流通性  相似文献   

5.
黄磊 《食用菌》2013,35(1):37-39
采用新式“移动制冷”机组对秀珍姑菌包冷刺激出菇,有效地解决秀珍菇夏季栽培旧式出菇方法“投资大、费用高、菌包破损多,产量不高”的问题,探索出适应宜州市桑枝秀珍菇夏季出菇技术.  相似文献   

6.
以秀珍菇(Pleurotus pulmonarius)品种杭秀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高压灭菌方式,分别使用聚乙烯、聚丙烯2种材质栽培袋,采用套环、尼龙绳+刺孔、尼龙绳、尼龙绳+压头4种封口方式进行秀珍菇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材质栽培袋和封口方式对秀珍菇菌丝生长、产量和菌袋破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聚乙烯栽培袋,尼龙绳+刺孔的封口方式秀珍菇表现最佳,其菌丝生长健壮,生长速度达0.59 cm·d-1,破袋率为0,满袋时间为39 d,原基发生时间为40 d,生物学效率达69.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在高压灭菌条件下,聚乙烯栽培袋和尼龙绳+刺口的封口方式比较适宜用于秀珍菇栽培。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2015,(5)
在栽培秀珍菇配方中添加杏鲍菇菌渣替代部分棉子壳,观察其对秀珍菇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鲍菇菌渣可有效替代价格较高的棉子壳,作为秀珍菇生产的栽培原料。随着菌渣比例的提高,秀珍菇发菌期会延长1~3 d,产量也逐渐下降;综合经济效益分析发现,试验中菌渣替代棉子壳,经济效益提高0.2~0.3元/袋。  相似文献   

8.
试验设计了五种出菇方式,通过对不同出菇方式下杏鲍菇的产量及质量的统计和观察,得出产量最高的出菇方式是墙式双垛全脱袋覆土出菇,质量最好的出菇方式是墙式单垛一头出菇及墙式双垛半脱袋覆土出菇。这五种出菇方式在出菇快慢,空间利用率,以及产量及质量上均有差异,栽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对产品的具体要求合理选择,力求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工厂化金针菇菌糠栽培秀珍菇配方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的废菌糠为主要基质,与棉籽壳和玉米芯等配制成不同的组合进行袋栽秀珍菇(设秀珍菇57和台湾秀珍菇2个品种)配方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配方上秀珍菇长势均良好,在金针菇菌糠含量为60%的情况下,随着培养料中棉籽壳含量的增加,秀珍菇的产量也逐渐增加,其中以配方3的投入产出比最高,成本较对照降低约26.9%,2个品种产量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介绍秀珍菇液化菌种生产自动接种技术,其工艺流程为专用固体菌种(菌丝块)→菌种液化(原始液制备)→二级液化工艺→流水线自动接种→菌袋菌丝培养→开袋出菇→采收。总结液化菌种袋与固体菌种袋出菇的比较试验结果:液化种菌袋比固体种菌袋的菌丝粗壮,结实;栽培袋成品率液化种为98.8%,固体种为93.5%;液化种的秀珍菇总产量比固体种提高4.7%。比较指出两种接种方式的接种效率、菌种成本和产量质量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秀珍菇出菇过程中异常问题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秀珍菇作为一个新兴菇品,深受市场欢迎,但是由于人们对它生长习性和栽培管理技术认识的不尽透彻,在出菇过程中经常出现菌袋霉烂、出黄水、不出菇、出菇不齐以及萎缩死菇等异常现象,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降低了菇农的收入。笔者通过多年的试验观察,并总结了菇农的生产经验,将秀珍菇出菇过程中出现的三个重大问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帘设施大棚栽培模式,对引进的5个秀珍菇菌株进行出菇对比试验的结果:5个菌株的生物学效率在80.9%~107.4%之间,其中秀珍菇2号的产量较高,为536.9g/袋,生物学效率达107.4%,子实体呈浅褐色,菌柄短而菌盖较厚,单朵重17.9 g,商品性状优良,是比较适合在水帘设施棚中栽培的高产、优质菌株。  相似文献   

13.
曾爱民  危贵茂 《食用菌》2006,28(4):46-46
目前,茶树菇菌袋栽培常用15cm×30cm或17cm×33cm两种规格的塑料袋作为容器,称菌包栽培法。虽然该法生产周期短,但费时费工,劳动效率低,出菇期短。近几年来,笔者采用大袋两头出菇并结合覆土方式栽培茶树菇,省工省料,产量高,出菇期长,大大提高了茶树菇栽培的经济效益。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栽培季节茶树菇通常在春、秋季栽培出菇,但当季出不完菇,需经越夏、越冬处置,到气温适宜时,菌袋才能出完菇。这样,不仅菌袋营养损耗大,而且又降低了栽培设施、资源的利用率。因此,茶树菇大袋栽培法,宜选择在冬季或秋末冬初进行,在此期间创造茶树菇菌丝…  相似文献   

14.
以秀珍菇主产区福建省罗源县的秀珍菇栽培配方为基础,通过杂木屑、棉籽壳等主要栽培基质的配比调整,设计了8个试验配方,进行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产量、生物学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8个配方秀珍菇均能正常发菌和出菇,但对秀珍菇的培养周期和产量影响不同。综合比较试验配方5(陈化木屑50%、棉籽壳35%、麸皮15%)栽培效果最好,其满袋时间(31 d)、后熟时间(16 d)和子实体产量(433.83 g·袋~(-1))均优于对照配方,同时其产出投入比最高(1.47)。通过平均单产、产出投入比、单袋净利润的比较建议企业在生产中应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和比较,选择栽培秀珍菇经济效益最高的配方。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将金针菇菌渣按10%、20%、30%、40%和50%的比例代替部分粗木屑用于秀珍菇的栽培,观察秀珍菇菌丝生长,测定产量,探讨金针菇菌渣对秀珍菇栽培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料中用20%~30%的金针菇菌渣代替部分粗木屑进行秀珍菇栽培,节本增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棉子壳价格上涨,平菇价格下滑,栽培户几乎无利可图。特别是一些柄长,叶小、兜大菇形不好菇更是难以销售获利。为此本人进行墙式开袋两端直接出菇、袋两端套颈圈出菇,袋不开口打孔出菇似黑木耳,三种出菇方式比较。 结果表明:两端开口出菇,比较方便,出菇时头潮菇产量较高,但料内失水较多,头潮菇后料较干燥,以后出菇较小、总产量不高,菇兜较大;保留颈圈出菇,菇形较好,产量较开袋口稍好,但操作麻烦;采用不打开袋口,而是用直径1.scm的锥子在袋头各扎2一4个孔出菇,此法方便菇形好,产量也较高。袋栽平菇打孔出菇好@陈君!河南光山朝阳寺新区42号  相似文献   

17.
秀珍菇反季节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了解决秀珍菇[(Pleurotus cornucopiae(Paul.:Pers.)Rolland]反季节栽培过程中出菇难,污染率高的问题,我们对采用谷秆两用稻草粉替代麦麸和木屑作培养料,利用冷库对成熟菌袋进行温差刺激等栽培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201”优质稻草粉代替栽培料中50%麦麸和50%木屑栽培秀珍菇,可以使栽培袋制作的成品率提高到98%以上,生物学效率增加5.84%—9.38%:每生产1000袋可降低栽培料成本22.80—32.31元.经济效益可提高353.39~619.94元;同时节省了麦麸和木屑,解决“菌牧、菌木”矛盾,有利于发展畜牧业,保持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2018,(1)
正秀珍818最新推出,出菇温度8~35℃,春、夏和早秋栽培,无需低温刺激,出菇期3月至11月下旬,柄长白色,菇盖浅灰至深灰色,夏季节抗高温,栽培袋菌丝不霉。出菇快,高产。秀珍705杂交品种,出菇温度6~36℃,适合春夏早秋栽培,出菇期3至11月中旬,柄长白色,菇盖浅灰至深灰色,肉质厚实,抗高温,抗病毒,出菇快,转潮快,总产高于同类品种。秀珍815出菇温度6~35℃,春夏早秋栽培,出菇期3至11月中旬结束,柄长白色,菇盖浅灰至深灰色,肉质厚实,抗高温,夏季栽培菌袋不霉,抗病毒,菌丝满袋一周大量现蕾出菇。灰平260出菇温度10~35℃,出菇期3-11月,菇体灰至深灰色,转潮较快,抗高温,抗杂抗病毒,菌袋无菌皮,抗霉菌,各地已作为高温秀珍菇主要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平菇袋栽法,两潮菇后菌袋严重失水缺肥,一般采用浸泡法补水、补肥,不仅搬运麻烦费时,而且袋内水分难以控制,水肥一次性供给菌丝体一时难以吸收,若营养液浓度过高还会使菌丝体内的水分出现反渗透而产生肥害.为此,笔者经两年时间试验,摸索出了一种“大袋磨盘式发菌圆柱式出菇的平菇高产模式”.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1选料和装袋 按常规袋栽法进行选料、配料和拌料,秋季气温高采用发酵料栽培,冬季和早春气温低,  相似文献   

20.
对5个不同来源的秀珍菇菌株进行了春季栽培试验,比较了其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及子实体形态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农秀1号菌株在母种和原种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分别为1.01 cm/d和0.61 cm/d;中农秀珍菇生物学转化率最高达50.88%,该菌株具有出菇时间早,产量高,菇形好,潮次明显等优点,适宜在春季栽培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