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特种野猪是经过人工驯化改良后的野猪品种。公母猪可长期做种繁殖而基因不变,它不同于家猪,形似野猪,故取名为特种野猪。特种野猪保持了野猪瘦肉率高、适应性强、野味浓厚的优点,又克服了野生母猪仅在春季发情和人工圈养下难以发情等缺点,  相似文献   

2.
《湖北畜牧兽医》2005,(1):49-49
特种野猪 经家猪和野猪杂交而来的特种野猪经人工几代驯化后,基因稳定,既保持了野猪瘦肉率高(为 86%,是家猪的 2倍)、抗病力强、适应性广、食性杂、耐粗饲等优势,又克服了野猪季节性发情,产仔少、生长慢、不易饲养及家猪疾病多等缺点,是目前新兴最热门的特养品种之一。目前野猪  相似文献   

3.
特种野猪:经家猪和野猪杂交而来的特种野猪经人工几代驯化后,基因稳定,既保持了野猪瘦肉率高(为86%,是家猪的2倍)、抗病力强、适应性广、食性杂、耐粗饲等优势,又克服了野猪季节性发情、产仔少、生长慢、不易饲养及家猪疾病多等缺点,是目前新兴的热门的特养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4.
"特种野猪"是以纯种野猪为父本,以家猪为母本进行杂交,经过多次选育、驯化,最终进成基因较稳定的野猪,公猪和母猪均可长期做种猪繁殖。其不同于家猪,外形似野猪,故取名为特种野猪。"特种野猪"既保持了纯野猪肉质鲜嫩,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的优势,又具有家猪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率高、肉质优良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1概述特种野猪是选用优良山林雄性野猪与优良瘦肉型家猪进行杂交后,经人工选育后的野猪新品种,其基因稳定,后代可长期做种繁殖而基因不变。特种野猪集有猪、野猪之长,显示出很好的杂交优势,既保持了野猪瘦肉率高、肉质鲜美、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等优势,又攻克了野猪季节性发情,产仔少和不易饲养等特点。特种野猪销售市场异常好,将成为整个特种养殖业最热门的项目,大有独霸市场之势,国家科技部已把它列为星火计划推广项目,农业部有关人员指出,特种野猪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发展野猪养殖商机无限。2食用价值特种野猪肉鲜嫩香醇,野…  相似文献   

6.
特种野猪繁殖率高 (每胎产 6~ 1 4头 ) ,易管理 ,抗病力强 ,适合于农家圈养和规模化养殖。特种野猪肉脂肪少 ,营养价值高 (亚油酸含量比家猪高 1 .5倍 ) ,适合于当今人们对天然保健食品的消费时尚 ,饲养前景十分广阔。然而 ,有些野猪饲养户因观察不细致或不能准确鉴定母野猪的发情特征而错过了配种时机 ,推迟了一个或几个发情周期 ,浪费了饲料 ,影响了当年繁殖的胎次。笔者通过 5年的饲养、探索 ,得到了一些经验体会 ,现介绍出现不同发情特征时所采取的措施。1 发情特征明显发情特征明显的母野猪 ,表现为不食或饮食减少 ,情绪不安 ,常站在…  相似文献   

7.
特种野猪肉以其脂肪少、营养价值高 (亚油酸含量比家猪高 1.5倍 ) ,适合于当今人们对天然保健食品的消费时尚 ,饲养前景十分广阔。然而 ,有些野猪饲养户因观察不细致或不能准确鉴定母野猪的发情特征而错过配种时机 ,推迟了一个或几个发情周期 ,浪费了饲料 ,影响了当年繁殖的胎次。1 发情特征明显发情特征明显的母猪 ,表现不食或饮食减少 ,情绪不安 ,常站在门边张望 ,用手按其臂部不再走动 ,有的还越过 1米高的隔间跳入另一圈舍。观察母野猪阴部 ,有明显红肿的现象 ,说明母野猪已经发情了。对初配母野猪 ,在发情的第 3天将野种公猪赶入发情…  相似文献   

8.
特种野猪是经过驯化改良后的一个特养新品种。实践证明 ,扩繁后基因稳定 ,繁殖率高 (每胎产6~ 14头 ) ,易管理 ,饲料易得 ,抗病力强 ,适合于农家圈养和规模化养殖。特种野猪肉以其脂肪少 ,营养价值高 (亚油酸含量比家猪高 1 5倍 ) ;适合于当今人们对天然保健食品的消费时尚 ,饲养前景十分广阔。然而 ,有些野猪饲养户因观察不细致或不能准确鉴定母野猪的发情特征而错过了配种时机 ,推迟了一个或几个发情周期 ,浪费了饲料 ,影响了当年繁殖的胎次。笔者通过 5年的饲养、探索 ,现介绍如下。1 发情特征明显发情特征明显的母野猪 ,表现为不食或…  相似文献   

9.
1配种技术特种野猪年可产仔15~40;头,配种时间为出生后6~7月龄,体重以60~70kg为宜。由于特种野猪智商和灵敏度一般比家猪高,故无法采用爬跨台、假阴道或徒手采精法,只能采用本交(自然交配)法。当母猪发情允许公野猪爬跨后,即可配种。一般在发情并允许种公野猪爬跨后的12~24小时内配种均有效。配种适配时间,从外部看,母野猪能安定地接受种公野猪爬跨或母野猪的阴户从鲜红变为暗紫,从肿胀变为稍皱缩或配种员用手按压母野猪后躯而母野猪站立不动,都是适宜的配种时间。第一次配种后间隔6~8小时再重复配一次,…  相似文献   

10.
特种野猪饲养管理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种野猪是以纯种野猪做父本,优良家猪做母本杂交培育的一代新猪种。它保持了野猪瘦肉率高、适应性强、野味浓厚和家猪繁殖性能好。肉质脆嫩的优点。野猪肉营养丰富,含有17种氨基酸,人体只能通过食品摄取而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含量比家猪高2.5倍,另外,还含有大量抗癌物质锦和硒等,故其养殖前景日渐看  相似文献   

11.
特种野猪是由优良雄性野猪与优良瘦肉型猪或地方良种猪杂交而成的杂交野猪品种,兼具家猪和野猪的部分特性,具有广阔的养殖前景和较高的市场价值。主要对特种野猪生物学特性、饲养管理、繁殖技术等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概述,以期对特种野猪的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对F1代和F2代两种含不同野猪血统的长白山特种野猪生长及生长发育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饲养管理水平相似的情况下,野猪血统所占比例越高,特种野猪生长速度相对越慢。长白山特种野猪的屠宰率较高,可达到69%~74%,瘦肉率可达到47%~55%,高于我国一般地方的猪种。长白山特种野猪既可进一步纯化基因作为种用,也可育肥作为商品猪。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揭示特种野猪消化生理特征,文章以三元杂交猪为对照,测定了体重50 kg特种野猪的消化道结构及其对饲料主要养分的消化力。结果表明,特种野猪消化道各部位的重量、长度和容积均小(短)于相似体重的三元杂交猪。特种野猪对饲料干物质消化率(81.30%)、粗蛋白质消化率(79.01%)、能量消化率(82.84%)、钙消化率(36.92%)和磷消化率(49.93%)显著高于三元杂交猪(P<0.05)。特种野猪采食量小,仅为三元杂交猪的71.87%,特种野猪对饲料干物质、粗蛋白质、能量、粗脂肪、粗纤维、钙和磷的消化量均低于三元杂交猪,这可能是特种野猪生长速度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特种野猪是将优良纯种野猪与瘦肉型家猪杂交后,经过人工选育、驯化得到的野猪新品种。特种野猪保持了纯种野猪瘦肉率高、肉质鲜美醇香、适应性强的特点,又兼具家猪饲料利用率高、繁殖力强、生长迅速等优点。特种野猪肉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绿色保健肉食品。但到目前为止,特种野猪还未经猪品种委员会评定,其生物学特征及肉质特性还未能确定。为研究含75%野猪血缘的特种野猪的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特进行本次屠宰测定,为广西乃至全国特种野猪的肉质开发与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特种野猪是以纯种野猪为父本,以家猪为母本进行杂交,经过多次选育、驯化的一种野猪,称特种野猪。它既保持了纯种野猪瘦肉率高,肉质鲜嫩,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的优势,又保持了家猪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率高,繁殖力强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探讨以猪的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Ⅰ,COXⅠ)基因的特定区段作为DNA条形码识别海南特种野猪与其他品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海南特种野猪、海南野猪、屯昌猪、五指山猪及长白猪为研究对象,测定其COXⅠ基因,同时在NCBI中下载已发表的具有地方代表性的13个猪品种的COXⅠ基因序列,分析海南特种野猪与其他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发现,猪COXⅠ基因序列长1 419 bp,5个猪品种45个个体COXⅠ基因共检测到67个变异位点,占分析位点的4.7%,其中简约信息位点22个;5个猪品种的种内遗传距离为0.001~0.019,其中海南特种野猪的种内遗传最大,为0.019;5个猪品种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009~0.123,其中海南特种野猪与长白猪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123;海南特种野猪杂交情况比较明显,与海南本地品种五指山猪、屯昌猪和海南野猪都有聚类,与武夷黑猪、三都黑猪、陆川猪位于一个分支,另一部分与大花白猪位于一个分支,与长白猪没有聚类。本试验结果为海南特种野猪的进一步选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一、配种 特种野猪可年产仔2—2.5胎,每胎6.16头,配种时间以6~7月龄、体重60~70公斤为宜。由于特种野猪智商和灵敏度比一般家猪高,故配种时不能采用爬跨台、假阴道或徒手采精法,只能采用本交(自然交配)法。当母猪发情允许公野猪爬跨后,即可配种。  相似文献   

18.
1 配种技术 特种野猪年可产仔15~25头,配种时间为出生后6~7月龄,体重以60~70千克为宜。由于特种野猪神经敏感性一般比家猪高,故无法采用爬跨台、假阴道或徒手采精法,只能采用本交(自然交配)法。当母猪发情允许公野猪爬跨后,即可配种,一般在发情并允许种公野猪爬跨后的12~20小时内配种有效。配种掌握的适宜时间可从外部观察,母野猪能接受种公野猪爬跨、母野猪的阴户从鲜红变为暗紫或从肿胀变为稍皱缩、配种员用手按压母野猪后躯时,它站立不动。这几种表现都是适宜的配种时间。第1次交配后,间隔6~8小时再重复交配1次,以提高其受胎率。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探讨以猪的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Ⅰ,COXⅠ)基因的特定区段作为DNA条形码识别海南特种野猪与其他品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海南特种野猪、海南野猪、屯昌猪、五指山猪及长白猪为研究对象,测定其COXⅠ基因,同时在NCBI中下载已发表的具有地方代表性的13个猪品种的COXⅠ基因序列,分析海南特种野猪与其他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发现,猪COXⅠ基因序列长1 419bp,5个猪品种45个个体COXⅠ基因共检测到67个变异位点,占分析位点的4.7%,其中简约信息位点22个;5个猪品种的种内遗传距离为0.001~0.019,其中海南特种野猪的种内遗传最大,为0.019;5个猪品种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009~0.123,其中海南特种野猪与长白猪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123;海南特种野猪杂交情况比较明显,与海南本地品种五指山猪、屯昌猪和海南野猪都有聚类,与武夷黑猪、三都黑猪、陆川猪位于一个分支,另一部分与大花白猪位于一个分支,与长白猪没有聚类。本试验结果为海南特种野猪的进一步选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特种野猪”是以野猪为父本,以家猪为母本进行级进杂交,然后进行回交和横交固定,得到的既具有野猪血统又有当地家猪血统的品种野猪.然后定向培育,提纯复壮,稳定遗传性能,培育出特种野猪的新品种,公猪和母猪均可长期作种猪繁殖.其不同于家猪,外形似野猪,故取名为特种野猪.“特种野猪”既保持了纯野猪抗病力强、瘦肉率高、适应性广的优势,又具有比纯种野猪生长周期短,饲料利用率高、去除了野猪草腥味的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猎奇、尝鲜、品绿”成为新的畜产品消费时尚,因此,特种野猪近年来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养殖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