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作物品种鉴定和纯度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物品种鉴定和纯度分析是农业生产、作物育种和种子检验上的重要方法,也是保护作物新品种、防止假冒伪劣品种进入市场、维护农民利益的重要手段。随着世界各国制定了一系列的作物种子检验和质量标准,品种及其纯度鉴定技术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因此,对作物品种鉴定和纯度分析  相似文献   

2.
利用醇溶蛋白凝胶电泳方法对陕西关中地区的33个小麦品种进行电泳分析,得出的各品种的电泳图谱及电泳模式证明,小麦种子醇溶蛋白凝胶电泳图谱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多态性和特异性,是用作品种鉴定的好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33个小麦品种的电泳图谱和电泳模式,制出了小麦品种鉴定检索表。与同工酶法相比,该方法所需仪器设备少,简便易行,不损伤种子发芽力。对大麦的初步研究表明,该方法用于大麦品种鉴定也是可行的。文中对该方法在遗传育种方面的应用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玉米杂交种,自交系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系统阐述了玉米品种鉴定技术的产生,发展及研究现状。由于种子科学技术的发展衣相关学科的渗透,玉米品种鉴定技术在近期内已由传统的形态学和化学方法发展到了现代的各种电泳技术,包括醇溶蛋白的等电聚焦电泳、同工酶电泳、  相似文献   

4.
电泳技术在作物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电泳技术的原理和分类、电泳方法及其在不同作物品种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阐明了电泳技术将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成为作物品种鉴定的主流方法。  相似文献   

5.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测试在品种授权、市场准入和品种鉴定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现代种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技术保障。2000年以来,国家先后投资建设了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及14个分中心,累计完成5 000多份新品种DUS测试任务,但测试和保藏体系建设滞后,测试指南和快速鉴定方法研制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新品种DUS测试的发展。为了加强DUS测试体系建设,服务现代种业发展,文章提出了加快测试指南研制、加强测试体系硬件建设、加强测试技术研究、扩充国家资源圃、支持DNA等快速鉴别方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测试在新品种保护、品种鉴定和市场监管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现代农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通过分析我国DUS测试现状和所面临新形势,指出我国目前主要采取的集中测试,存在耗时长、投入高、占地多等突出问题,不适于我国快速发展的新品种保护事业,进而提出可将育种人测试制度作为重要的补充,以提高DUS测试效率,实现有效的植物新品种保护。  相似文献   

7.
RAPD技术应用于果树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各种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分子标记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作为一种新兴研究手段,RAPD技术在各种作物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RAPD技术,在果树品种鉴定、杂种鉴定与突变体检测、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遗传多样性、系谱分析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坚实基础。今后,在充分利用RAPD技术自身优势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分子标记技术,相互补充,在果树遗传育种、种质资源收集、品种改良、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植物新品种保护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各国发展经济和参与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植物新品种是人类智力劳动的成果,在农业增产、增效和改善品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植物新品种保护是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一种重要形式,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知识产权制度在国际上,可为国家抵御植物新品种国际侵略、保护自有新品种利益、推动农作物新品种的国际商业流动提供法律武器;在国内,可为激励农业技术持续创新,促进农业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种子产业化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9.
作物品种纯度鉴定方法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作物品种真实性和纯度的形态特征鉴定、物理和化学特性鉴定、生物化学鉴定及分子标记鉴定的原理和方法,强调指出蛋白质、同工酶电泳和RAPD等分子标记的生化水平和基因水平鉴定技术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为加强作物品种鉴定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品种鉴定是葡萄种质资源保存、研究、开发利用以及新品种品种权保护的重要依据。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深入发展,出现了多种基于DNA水平的分子标记技术用于品种鉴定。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几种主要的分子标记技术(AFLP、RAPD、SSR、ISSR、SRAP、SNP、iPBS)在葡萄品种鉴定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各种标记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以期为今后葡萄品种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specially after the execution of the rules on protection of new plant varieties, considerable emphasis has been placed on variety identification. Many evidences have suggested that gel electrophoresis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is area. This paper reviewed study status of various gel electrophoresis, including development of the methods, comparison of these techniques, influence factors,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chievements obtained and aspects in the future study. With the wider range on protection of new plant varieties in China, electrophoresis will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variety identification.  相似文献   

12.
葡萄品种的鉴定是葡萄种质资源研究和新品种保护的基础。为了对葡萄种质资源的安全引进和输出提供技术保障,本文归纳了葡萄品种鉴定中常用技术及其在遗传多样性领域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在葡萄品种鉴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分子技术在葡萄品种鉴定中的发展趋势,并对今后品种鉴定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化学指纹图谱技术应用于茶树研究可用于其身份、产地的判别。茶树品种间差异鉴别是申请农作物新品种审定的重要内容,试验利用HPLC检测分析丽早香、龙井43、迎霜和当地群体的化学组成及比例,构建化学指纹图谱,从而区分丽早香品系。通过HPLC测定样品色谱数据,选择90%以上样品中存在的峰为样本集的共有峰,建立数字化多元化学指纹图谱。丽早香在图谱相似性上与当地群体最高;在儿茶素、咖啡碱、没食子酸等茶叶主要化学组成比例上,与对照不同,可以与龙井43、迎霜、当地群体辨别区分,为茶树品种间差异鉴别和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SSR标记技术开展19个葡萄品种(系)的指纹图谱构建,为种苗认证、品种登记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提供依据。【方法】 以19个葡萄品种(系)为试材,利用16对SSR标记荧光引物,对其进行PCR扩增和毛细管电泳,获得指纹条带,构建指纹图谱,并筛选可以将19个品种(系)区分的引物组合,绘制种质分子身份证数字码。【结果】 从16对SSR标记引物选择了VRZAG67、VVS2、VVMD7、VCHR4a、VVMD5等5对多态性信息量相对较高的SSR标记,完成了品种(系)的指纹图谱构建,并对其进行了赋值编码,形成了身份识别码。【结论】 构建的指纹图谱和分子身份证可以鉴定和区别19个品种(系),但由于葡萄种质较多,如果继续区别更多的品种,需要增加的 SSR 引物数量。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地区罗布麻POD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内蒙古不同地区罗布麻POD同工酶谱进行比较分析,为该地区罗布麻的育种利用及亲缘关系的鉴定分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研究了内蒙古通辽、巴彦淖尔、包头3个地区罗布麻子叶期叶、茎、根的POD同工酶酶谱特征。[结果]内蒙古3个地区罗布麻苗期叶、茎、根POD同工酶酶带的位置、数目和强弱均存在一定的差异。3个地区罗布麻叶、茎、根POD同工酶酶谱共有44条带,可明显划分为1和2区,其中强带集中在2区,占总强带的79%;而中强带和弱带主要集中在1区,分别占中强带和弱带总数的75%。[结论]内蒙古3个地区罗布麻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绿色生态食品的需求逐渐增多。所以传统的 农业发展需要改善和创新,逐渐向生态农业发展道路前进。植物保护技术属于生态农业中重要 的内容,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本文将对生态农业的发展中引入植物保护新技 术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新疆长绒棉育种现状、趋势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新疆自1953年引种长绒棉成功以来育成品种的现状、分布和趋势,以及新品种对新疆长绒棉生产的影响等;总结新疆长绒棉育成品种现状,提出相应对策,为新疆长绒棉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2013~2018年,以不同时期新疆培育的79个长绒棉品种为材料,进行田间多点试验;收集、汇总与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成果并对比分析。【结果】66年来,新疆育成了74个综合性状优良的长绒棉新品种,保障了新疆长绒棉的生产需要;主栽品种有军海1号等10个,与引种初期长绒棉品种相比,主栽品种普遍较引进品种经济性状显著提升,助推了新疆长绒棉产业的发展;新疆长绒棉品种改良经分了引种试种-驯化-选择生产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过程。随着育种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育成品种质量迅速提升,如军海1号和新海10号等;育种平台不断完善,为长绒棉新品种研发提供了保障。66年来新疆农科院经作所、兵团第一师农科所、巴州农科所3个单位共育成了新疆超过84%的长绒棉品种数量,是长绒棉育种育种研究的优棉团队;虽然新疆长绒棉育种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品种株型、品种类型单一、丰产稳产品种缺乏、适应性亟待改善、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开发尚落后等问题。【结论】应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紧紧围绕产业发展新情况,设定育种目标,提高品种丰产稳产性,加强病、虫、逆等保障性状的改良,促进实现育种整体目标。  相似文献   

18.
《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是保护植物育种者权益的重要国际协定。它的产生既是生物科学技术发展和育种科技成果商业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国际育种业利益调整的现实选择。其主要的法律基础在于保护育种者的合法权益,推进育种业科技的可持续创新。《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虽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在保护育种者权益,协调育种者和用户之间的利益方面具有相当的可行性,而且在技术方面能有效地解决新品种认定的难题,因此是当前各缔约国默认的“有效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