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以人为控制降雨量和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控制温度方法,测定分析了降雨量和温度变化对高寒草甸典型组成植物——麻花艽叶片净光合速率及相关生理参数影响。结果显示:麻花艽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在降雨量增加下较高、自然降雨量下次之、降雨量减少处理下较低;水分利用效率在降雨量增加下较低、自然降雨量下次之、降雨量减少下较高,温度为25℃与15℃下差异不显著。麻花艽叶片净光合速率在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为0~800μmol.m-2.s-1时随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增加而增加,800~1200μmol.m-2.s-1时达最大,1200~3000μmol.m-2.s-1时变化不大;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随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增加而增加;胞间CO2浓度在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为0~800μmol.m-2.s-1时随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增加而下降,800~3000μmol.m-2.s-1时变化不大;水分利用效率在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为0~800μmol.m-2.s-1时随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增加而增加,800~3000μmol.m-2.s-1时呈现下降趋势。降雨量减少将使高寒草甸植物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2.
UV-B辐射增强和温度变化对麻花艽光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建国 《草地学报》2010,18(5):622-628,635
为了确定UV-B辐射增强和温度变化对高寒草甸植物生理过程的影响,以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控制温度和紫外灯UV-B辐射增强方法,测定分析了UV-B辐射增强和温度变化对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叶片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麻花艽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E)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在对照下较高,UV-B辐射为20W和40W处理下较低;8月,Pn在25℃下比15℃下显著高;9月,对照处理下Pn在25℃下比15℃下高。同时,E在25℃比15℃下高;Gs、WUE和Ci在25℃下比15℃下低。另外,麻花艽叶片Pn在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为0~800μmol·m-2·s-1时随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增加而增加幅度较大,800~2200μmol·m-2·s-1时增幅较小;Gs和E随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增加而增加;Ci在光合有效辐射强度0~800μmol·m-2·s-1时随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800~3000μmol·m-2·s-1变化不大;WUE在光合有效辐射强度0~800μmol·m-2·s-1时随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增加而呈现增加趋势,800~3000μmol·m-2·s-1时呈现下降趋势。说明UV-B辐射增强将对高寒草甸植物-麻花艽叶片光合作用及相关参数将产生极大影响,影响与温度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桑树不同叶位的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色素含量、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叶位的下降,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显著降低;在低光强下(800μmol·m^-2·s^-1以下),胞间CO2浓度随着光强增加而降低,在高光强下(800μmol·m^-2·s^-1以上),桑树基部叶片表现出强劲的上升趋势,说明叶片衰老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不是由气孔因素引起的;初始荧光的升高和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的降低表明光系统Ⅱ中心遭受失活或破坏;光系统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光化学淬灭和表观电子传递速率的下降,说明无论是光能的吸收、还是光能的转化和传递均严重受抑,尽管非光化学淬灭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持续升高,但仍无法阻止叶绿素的降解和氮、磷含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以14种高寒草甸植物为材料,研究分析植物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以探究高寒草甸植物适应青藏高原极端环境的光合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黄花鸢尾(Iris pseudoacorus)、美丽风毛菊(Saussurea pulchra)、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和天蓝苜蓿(Medicago lupulina)叶片的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分别比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高284.83%、200.56%、171.35%和148.31%,叶片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分别高79.99%、73.94%、68.37%和63.90%,叶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也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而黄花鸢尾、美丽风毛菊、兰石草(Lancea tibetica)和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叶片的单位叶面积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比天蓝苜蓿高393.93%、348.48%、260.61%和233.33%,其叶片的非光化学猝灭也显著高于天蓝苜蓿;黄帚橐吾、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nm)和柔软紫苑(Aster flaccidus)叶片的叶绿素a/b值高于2.91,能适应较强光照,而天蓝苜蓿叶片的叶绿素a/b值小于2.5,常生长于植被下层,说明植物能够通过调整光合色素含量和构成而合理有效地利用光能以适应特殊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的矮嵩草草甸水肥样地进行了氮、磷、钾施肥添加试验,研究了施肥对植物花期物候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使矮嵩草草甸有效积温增加,地下5cm和地上10cm有效积温的大小均为:氮磷钾对照;施肥使垂穗披碱草、甘青剪股颖、冷地早熟禾、矮嵩草、黑褐薹草、双柱头藨草、美丽风毛菊的始花期、终花期显著推迟(P0.05),而鹅绒委陵菜和麻花艽的始花期、终花期显著提前(P0.05);施肥后禾草的花期持续期小于莎草和杂类草;与对照相比,垂穗披碱草-麻花艽、垂穗披碱草-美丽风毛菊、甘青剪股颖-麻花艽和冷地早熟禾-麻花艽的开花时间(始花期)上的差异变小,种间开花时间重叠增加;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的检验结果为,对照、钾、磷和氮处理下其群落之间的相似程度逐渐降低,添加氮、磷促进了非相似性群落的形成。熵值法综合评价分析得出,对矮嵩草草甸添加氮、磷后,花期物候响应较为敏感的物种为:垂穗披碱草、矮嵩草、麻花艽和美丽风毛菊。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野外条件下对三江源区高寒草甸5种植物进行模拟增温和氮素添加试验,以了解模拟增温和氮素添加对五种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嵩草、垂穗披碱草、美丽凤毛菊高度均为增温施氮处理最高,而麻花艽增温不施氮处理最高、株芽蓼不增温施氮处理最高;美丽风毛菊叶片数不增温施氮处理最高,麻花艽不增温施氮处理显著高于增温施氮和增温不施氮处理(P<0.05),株芽蓼不增温不施氮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风毛菊叶长增温施氮处理最高,且显著高于不增温不施氮处理(P<0.05),麻花艽不增温施氮处理最高,株芽蓼叶长各处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风毛菊叶宽幅增温施氮处理最高,且显著高于不增温不施氮处理(P<0.05),麻花艽不增温不施氮处理最高,株芽蓼叶宽幅各处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总的来看,增温施氮对不同植物影响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以广东杂交桑沙2×伦109为对照,对三倍体桑树品种桑特优2号的净光合速率、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光合有效辐射强度等光合生理参数的日变化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初步表明:桑特优2号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有效光合强度较高,这与生物学性状和经济产量的调查结果相一致。这一研究结果,为改进桑特优2号桑品种栽培技术措施,提高桑叶产量、质量和高产密植模式栽培提供光合作用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夏秋蚕主推品种的性状比较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秋季对湖南、四川、广东、广西等供种单位提供的现行主推夏秋蚕品种洞&#183;庭&#215;碧&#183;波(5对)、9&#183;芙&#215;7&#183;湘(3对)进行了实验室通比鉴定试验,结合各品种蚕期饲养观察、茧期调查、丝质鉴定等,了解各品种的品种性状、茧质和丝质成绩,并对各品种进行了简要的概评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循化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全县土地总面积约为2.1&#215;10^5hm^2,其中天然草地面积1.425&#215;10^5hm^2。草地主要有高寒草甸类、山地干草原类、山地荒漠类、零星草地等4个类型。海拔高度在1780-4635m之间,年平均气温8.5℃,无霜期150d,年降水量为257mm,且66%以上降水集中在7~9月份,年蒸发量为2000~2400mm,目照时数2752.8h,最大风速24m/s。  相似文献   

10.
黄土丘陵区铁杆蒿光合蒸腾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了自然条件下黄土丘陵区铁杆蒿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光合响应等指标。结果表明:(1)晴天叶片净光合速率在12点达到峰值21.19μmolCO2.m-2.s-1,日变化为平稳的单峰曲线。(2)铁杆蒿的光补偿点为44.1μmol.m-2.s-1,光饱和点为351μmol.m-2.s-1,说明铁杆蒿喜光但不属于典型的阳生植物。(3)铁杆蒿的蒸腾速率(Tr)随有效光辐射强度(PAR)的增强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没有出现蒸腾速率饱和现象。(4)铁杆蒿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随PAR的增强呈抛物线状变化,<160μmol.m-2.s-1时,WUE增加较快,当PAR在160-2000μmol.m-2.s-1内变化时,WUE基本维持在2.5-3.39 mmol.mol-1之间。  相似文献   

11.
家蚕新品种粤蚕8号(越&#183;春5&#215;航诱7&#183;研7)是我所2006年育成的中&#183;中&#215;日&#183;日四元杂交种。中系越、春5和日系航诱7、研7是经多年高温多湿环境培育而成。2007~2008年参加广东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品审结果表明:该品种繁育系数高,产附好,强健好养,发育快,眠起齐一,茧丝质优,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本研究对模拟增温(2.64℃)、氮添加(40 kg N·ha-2·yr-1)及其交互处理下的高寒沼泽草甸生态系统呼吸进行了2个生长季的监测。结果表明:增温显著提高了高寒沼泽草甸生态系统呼吸(约25%),而氮添加对高寒沼泽草甸生态系统呼吸无显著影响;增温降低了高寒沼泽草甸生态系统呼吸对土壤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在相对温暖的2015年生长季,增温和氮添加对生态系统呼吸起到协同促进作用。分析发现高寒沼泽草甸生态系统呼吸主要受表层土壤温度、植物生物量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增温显著提高了植物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增强了自养呼吸,是增温提高生态系统呼吸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大气氮沉降增加,高寒沼泽草甸生态系统呼吸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3.
以岭南黄鸡为实验动物,利用RT-HPLC法为定量手段,研究中药复方连翘制剂以20g/kg(其中黄芩苷和绿原酸含量分别为158和53mg/kg)单剂量经胃灌服给药后在鸡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用3p97药动学软件的非房室模型统计矩原理分析药物动力学参数,有效药物成分绿原酸、黄芩苷在鸡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AUC分别为(10.59&#177;0.69)和(11.15&#177;0.78)(mg/L)&#183;h,AUMC分别是(106.06&#177;3.11)和(138.44&#177;2.86)(mg/L)&#183;h^2,MRT分别是(10.01&#177;0.68)和(12.42&#177;0.43)h,t1/2分别为(6.93&#177;0.18)和(8.61&#177;0.36)h,Cmax分别为(0.98&#177;0.25)和(1.04&#177;0.25)mg/L,tmax分别为(1.93&#177;0.15)和(2.45&#177;0.19)h。结果表明2种有效成分在鸡体内血药浓度的变化表征了中药复方连翘在鸡体内代谢的变化规律,血药浓度一时问关系曲线均出现双峰现象,表示可能存在肝肠循环或胃肠循环,本研究为该复方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集2只陶赛特肉羊的精液在不同冷冻温度下制作冻精,研究不同冷冻温度对其精子的冻后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5&#177;5℃--135&#177;5℃的温度下制作的冻精,解冻后的精子活力和精子复苏率非常显著地高于在-75&#177;5℃~-105&#177;5℃的温度下制作的冻精(P〈0.01);比在其他2种区间的温度冷冻下、解冻后的精子活力也好,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金露梅灌丛、矮嵩草草甸、围栏矮嵩草草甸以及模拟地球增温效应下5种植物繁殖投入和生长特性的测定,结果表明,矮嵩草、麻花艽、苔草以及美丽风毛菊的叶长沿对照矮嵩草草甸、0TC、围栏以及金露梅灌丛呈现上升趋势,只是灌丛中苔草和麻花艽两种植物的叶长较围栏和OTC有所下降,而环境变化对植物的叶宽的影响较小。苔草在金露梅灌丛中的繁殖投入最大,其次是矮嵩草草甸和围栏,OTC中苔草的繁殖投入几乎为零。围栏与矮嵩草草甸内苔草的繁殖投入差异不显著,而两者中植物的繁殖投入与金露梅灌丛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矮火绒草在矮嵩草草甸中的繁殖投入最大,其次是0Tc和围栏,灌丛中矮火绒草的繁殖投入最小。OTC与矮嵩草草甸内矮火绒草的繁殖投入差异不显著,而OTC与围栏中矮火绒草的繁殖投入差异性显著(P<0.05)。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繁殖投入随环境梯度的变化,反映了植物繁殖对策和繁殖投入在整个生活史特征中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定高温条件下温州蜜柑叶片的光合作用参数,研究高温对叶片光合作用相关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38℃)显著影响了温州蜜柑叶片光合作用,主要表现为光合作用及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如最大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表观量子效率(AQY)、蒸腾速率(Tr)降低,细胞间隙CO2浓度(Ci)上升,高温对温州蜜柑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还表现出主要由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共同作用的“光合午休”现象。  相似文献   

17.
会展信息     
2009华东地区畜牧业博览会,地点:中国&#183;扬州国际会展中心,时间:2009年4月24—25日。 第十六届东北三省畜牧业交易会,地点: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时间:2009年4月27日。 2009中国(中部)养猪产业交易会,地点:郑州&#183;中原国际博览中心,时间:2009年4月7—8日。  相似文献   

18.
青海位于我国西部的青藏高原,东经89&#176;35′-103&#176;04′,北纬31&#176;39′~39&#176;19′。全省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800多公里,总面积72万平方公里。与新疆、甘肃、四川、西藏四省区毗邻。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山脉、沟壑纵横,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属高原大陆性气候。青海可分为青南高原、柴达木盆地和祁连山地3个自然区域。  相似文献   

19.
《中国禽业导刊》2009,(19):59-59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5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183;布莱克本、卡罗尔&#183;格雷德和杰克&#183;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他们的研究成果揭示:端粒变短,细胞就老化;如果端粒酶活性很高,端粒的长度就能得到保持,细胞的老化就被延缓。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返青期休牧对退化高寒草地植被特征及优势种光合生理的影响,本研究在祁连山区选择已实施返青期休牧6年的高寒草甸开展了植被特征及优势种光合生理相关指标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返青期休牧6年后,高寒草甸的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土壤含水量较未休牧区分别增加了38.44%,985.00%,209.56%和62.62%,其优势禾草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株高、叶片净光合速率、光化学量子效率、呼吸速率、叶面积、相对叶绿素含量和叶片氮含量分别提高了965.77%,139.86%,4.92%,269.37%,254.13%,197.02%和96.24%(P<0.05),其地上地下生物量与除叶温和光化学猝灭系数外的指标显著相关,叶片净光合速率与除叶温外的指标显著相关。因此,返青期休牧可显著增强高寒草地优势禾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促进植物生长及退化草地的恢复。本研究为推广实施返青期休牧这一措施来恢复退化高寒草地植被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