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紧凑型小麦品种的超高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紧凑型小麦品种的超高产潜力分析田纪春王延训(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生理教研室泰安271018)小麦品种具有单位面积上容纳个体多、光合面积大、光合速率高、光合产物分配合理等优良特性,是实现超高产的前提条件之一。紧凑型小麦叶片上举,通风透光好,由冠层到基部消光...  相似文献   

2.
水稻新品种长白17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稻米是人们的主食。以高产为主要目标的水稻新品种选育,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稻超高产育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水稻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是水稻超高产育种必经之路,直立穗型是水稻株型适应超高产要求的途径之一。长白17株型比较理想。产量高,它的选育成功,必将在吉林省中早熟稻区水稻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成功是玉米生理育种和生态育种的一大成就.特别是近年来优良紧凑型杂交种的选育,各地相继创造超高产的纪录,不仅标志中国玉米高产育种和高产栽培理论的重大突破,并且对中国玉米生产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小麦超高产育种主要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超高产小麦育种是"十五"期间的主要育种目标.选育超高产品种是提高小麦单产的关键.本文就小麦超高产育种的主要指标进行探讨,超高产育种的主要模式应建立在一定穗数的基础上,着重提高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主攻穗粒重.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豆目前单产较低,进口大豆主导国内市场。在详细介绍大豆超高产育种理论的同时,着重分析了光合速率与产量的关系,光合作用的差异性、稳定性及遗传性,大豆理想株型选育和利用杂交选育及辐射诱变育种,提出中国在大豆超高产育种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与新趋势,进而为今后大豆超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岩 《小麦研究》2009,30(1):11-13
选育抗病、高配合力,具有良好制种性状的恢复系,恢复系的恢幅度达到90%,并建立三系杂交小麦高效制种技术体系和技术规程,大面积制种产量达到250公斤/亩,制种的纯度达到98%,杂交种的发芽率达到90%,育成超高产杂交小麦品种,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15%,产量潜力在500公斤/亩以上,加工品质优良,抗赤霉病强的杂交小麦品种,创制春性不同细胞质(T、K、Yen型)不育系;培育出春性异源细胞质恢复系;将恢复系应用于大面积生产;提高不同胞质的春性小麦三系水平;将超高产强优组合应用于大面积生产。  相似文献   

7.
近10多年来,我国小麦品种的选育得到显著发展,取得了一批又一批的丰硕成果,一批产量潜力高、适应性广的品种在各麦区得到了很好的推广,部分品种在生产中高产已达到500-600公斤,为满足人们在小麦优质、超高产上的需求,河南敦煌种业新科种子公司推出的国审超高产小麦新麦208受到业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为了全面了解超高产小麦品种‘烟农999’的特征特性和为超高产品种的选育提供借鉴,本研究对‘烟农999’的育种目标、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以及选育策略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烟农999’产量表现突出,在小麦高产创建中实打12255.0 kg/hm2,创山东省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和农业部专家实打验收全国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品质优良,在国家黄淮南片冬水组区域试验中连续2年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适应性广,先后通过山东和国家审定;田间综合抗性好。超高产品种的选育要加强种质创新和多种育种方法的应用,注意高穗粒重的选择,提高生物产量,注重产量与品质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9.
作物超高产育种的新设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物单产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育种方法的改进.矮化育种、杂优利用的成功就是育种进程中两次大的理论突破和实践飞跃.并因此而促进了化肥工业和种子经营业的兴起.为进一步提高作物单产已经提出超高产有种的设想,已有的设想包括高光效育种、理想株型育种等主要内容.理想株型有种在玉米的育种实践上获得了较大的成功,紧凑型或半紧凑型玉米已成为目前杂交税的主要类型.而在其它作物上理想株型育种和高光效有种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功.为此,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超高产有种的新设想,这些新设想包括:利用无融合生殖特性实现远缘杂优利用、胚乳杂种优势的利用,果实在感优势利用三个方面.1远缘杂优利用目前在玉米、水稻等作物上已经实现杂交化,但杂种优势的利用目前还仅限于种内品种间.根据杂种优势理论,亲缘关系越远其杂种优势越强.但要利用亚种间、种间甚至局同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目前尚有许多困难,这些困难包括由生殖隔离造成的杂交不结实或杂种不孕,以及远缘野生种不良野生性状的带入等.虽然在小麦和水稻上已经发现了可用于克服种间杂交不结实(小麦)和用于克服亚种间杂种不孕的亲和性基因(水稻).但要成功利用这些基因来实现小麦种间和水稻他使亚种间的远...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小麦育种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育 750 0~ 90 0 0kg/hm2 的优质高产品种和选育 9750kg/hm2 的超高产品种是河南省小麦育种的发展方向 ,在品种类型上优质高产品种可以目前的高产品种类型为主 ,超高产品种则以大穗类型为主 ,并着重对河南省优质高产育种和超高产育种的主要攻关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淮北地区晚播麦的生育特性研究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同类型品种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播期处理,研究了江苏淮北地区小麦播期推迟对冬前麦苗素质、全生育期及生育进程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均出现了全生育期缩短,生育进程推迟,穗分化时间缩短的趋势.晚播麦产量构成表现为亩穗数增加,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减少,最终产量下降,其中每穗粒数的减少是产量下降的主要因素.通过选用穗粒中间型品种,提高播种质量,注重返青期及剑叶露尖期的田间管理,晚播麦仍可获得380kg/667m2左右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对天柱烟稻两熟晚稻3个主推品种的3个播期进行观察研究,在2012年特殊气象条件下,得出湘菲优8118和湘优66中熟品种的3个播期均能获得较好的纯收益,单产300 kg/667 m2以上,6月23日播种可达到400 kg/667 m2,产量随播期的推迟而下降.天湘优99中晚熟品种只有6月23日播种的获得正收益,其余2个播期有亏损.中熟品种在6月25日前播种纯收益可达200元/667m2以上,中晚熟品种在6月20日以前播种才能保证纯收益.  相似文献   

13.
不同农艺措施对商麦156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大穗型小麦品种的高产栽培模式,发挥其增产潜力,在大田条件下,以‘商麦156’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播期、播量、行距和镇压对其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为10月11日的产量达到最高,除与播期10月16日差异不显著外,与其他处理的差异均显著;基本苗为300万/hm2的处理产量最高,除与基本苗为375万/hm2的差异不显著外,与其他处理的差异均显著;行距为16.7 cm的单位面积成穗最多,产量最高,20 cm处理的效果次之,且二者与其他处理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返青期镇压可增加‘商麦156’的单株分蘖数和成穗数,镇压过多造成无效分蘖增加,不能显著提高单位面积上的产量。生产上,‘商麦156’以播期10月11日—10月16日,基本苗300万~375万/hm2,行距16.7~20 cm为宜,群体偏大时,可适度镇压以降低株高,增强小麦的抗逆能力。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品种选育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育种预见性和选择效率,对小麦株型与冠层、株高、单位面积穗数等几个选择指标进行了探讨。认为株高80~90cm,旗叶较宽、较短,面积较小,挺而上冲,旗叶、倒二叶、倒三叶的长度依次加长,叶基角和开张角依次加大。株型从生长前期到生长后期由紧凑到松散有一定动态变化的中间型品种更易实现高产稳产;现代品种要在保持较高收获指数的基础上,注重生物产量、单位面积粒数、穗粒数/旗叶面积、穗粒重/旗叶面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四个糜子主栽品种在甘肃会宁的适宜播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会宁,选用陇糜10号(B1)、陇糜11号(B2)、晋黍9号(B3)、龙黍21号(B4)等4个糜子品种,设4月23日(A1)、5月4日(A2)、5月12日(A3)、5月24日(A4)、6月3日(A5)等5个播期,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播期对糜子不同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品种B1的株高、主穗长、主茎粗、单株穗重、单株草重等指标均在A2播期表现最高;B2的株高、千粒重等指标均在A1播期表现最高,主茎粗、单株穗重、单株草重等指标均在A2播期表现最高;B3的株高、主茎粗、单株草重等指标均在A2播期表现最高,单株穗重、千粒重等指标均在A3播期表现最高;B4的主穗长、主茎粗、单株穗重、单株草重、千粒重等指标均在A4播期表现最高;品种B1、B2、B3、B4分别在A2、A1、A3、A4播期的产量最高,为3 413.31、3 603.47、2 883.11、2 733.03kg/hm 2。综合播期对不同糜子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在会宁糜子产区及相似生态区,品种陇糜10号(B1)适宜的播期是5月4日左右;陇糜11号(B2)适宜的播期是4月23-28日;晋黍9号(B3)适宜的播期是5月7-12日;龙黍21号(B4)适宜的播期是5月24日左右。  相似文献   

16.
淮北地区晚播小麦产量构成分析及抗晚播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合安徽淮北地区种植的晚播小麦品种,以20份淮北地区主栽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晚播(11月14日)条件下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并分析了不同小麦品种的抗晚播能力特性。结果表明,晚播小麦品种的产量变幅为462.62~540.85 kg/667 m2,产量构成间的变异表现为穗粒数>穗数>千粒重;在晚播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中,穗数和穗粒数与产量呈正相关,其中穗粒数与产量间的相关极显著(r=0.578),千粒重与产量间呈负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对单位面积产量的形成具有真实的回归关系,所构建的回归方程为Y=71.964 3.483X1 5.327X2 2.533X3;聚类分析表明,20个主栽品种在遗传距离为1.206处被划分为4类,同时根据聚类结果,筛选了一批抗晚播能力较强的品种,如皖科06290、许科1号、宿553和周麦27等,这些品种可作为安徽淮北地区晚播条件下种植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对不同品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播种方式为匀播(A1)和常规条播(A2),小麦品种为衡观35(B1)、邯6172(B2)、轮选103(B3)和石麦25(B4)。结果表明,2种播种方式对植株性状影响差异显著,条播的株高和穗粒数均显著高于匀播,匀播的产量、穗数和千粒重均显著高于条播,其中匀播处理的产量比条播提高4.42%。播种方式对小麦的容重、面筋指数、出粉率和14%吸水率有显著影响,匀播处理的小麦出粉率比条播高2.02个百分点。条播处理下石麦25的产量最高,衡观35的磨粉品质较好;匀播处理下衡观35、邯6172和轮选103的产量均较高,邯6172的粉质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18.
播期播量对不同穗型冬小麦群体及子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明确不同播期播量处理对两种穗型小麦群体结构和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以大穗型品种山农23号和多穗型品种济麦22为材料,研究了小麦群体动态、花后叶面积指数、子粒灌浆进程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0月10日播期处理有利于两个品种小麦群体的构建,延迟播期后,即使增大播量也不能获得高产。山农23号在延迟播期后,有效叶面积减少,子粒灌浆速率减慢,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降低,差异显著,加大播量后,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济麦22延迟播期后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下降,加大播量后,单位面积穗数不升反降,花后叶片衰老加剧。本试验条件下,两个品种的最适播期均为10月10日,山农23号的适宜播量为180kg/hm 2,济麦22的适宜播量为105kg/hm 2。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豫东平原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路线,选用4个半冬性品种,划分为3个产量水平,进行产量结构变化情况分析、产量构成三要素与产量的回归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水平从9000~9750 kg/hm 2提高至9750~10500 kg/hm 2,种植密度、收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协调增加,有效穗数增幅稍大。穗数(x1)、穗粒数(x2)、千粒重(x3)与产量(y)具有极显著的回归关系。通径分析表明对产量的贡献千粒重>穗数>穗粒数。因此,豫东平原冬小麦超高产栽培,应以提高千粒重为主攻方向,适当增加有效穗数,稳定穗粒数。从而提出豫东平原半冬性多穗型冬小麦超高产栽培“一提三增一稳五防”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杂交油菜节本增效的栽培技术,以优质杂交油菜黔油22号为研究对象,采用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黔油22号免耕栽培因子与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黔油22号在金沙县产量达180kg/667m2以上的免耕优化栽培方案为尿素27.39~37.70kg/667m2,播期9月5日~9月9日,密度7382~8251株/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