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种子世界》2006,(3):56-57
徐麦29(区试代号:徐州954)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5016 选育单位: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特征特性:弱春性,中熟。幼苗近直立,叶短宽、上冲、青绿色,分蘖力中等。株高80cm左右,株型紧凑,穗层整齐,旗叶上冲。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黑胚率中等。平均穗数555万/hm^2,穗粒数33粒,千粒重42g。苗期生长健壮,抗寒性好,茎秆弹性好,抗倒力强,耐湿性一般,后期熟相一般。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年代小麦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对4个不同年代78个小麦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随着年代的推进,小麦株高的降低趋势明显并趋于稳定,旗叶长呈缓慢下降趋势,旗叶宽、旗叶面积先增长后趋于稳定。在各年代中,株高与穗粒数、千粒质量和结实小穗数呈不显著正相关,与不孕小穗数呈不显著负相关。旗叶宽和旗叶面积与穗粒数、千粒质量和结实小穗数呈一定的负相关性,并与不孕小穗数呈一定的正相关性。因此,适当降低株高,增加旗叶宽和旗叶面积,对提高小麦产量有一定的推进作用。穗粒数和不孕小穗数的变异系数均较高,有较大的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3.
《种子世界》2013,(9):54-55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2012品种名称:晋麦92号选育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品种来源:临优6148/晋麦33特征特性:弱冬性中熟品种,成熟期与对照晋麦47相当。株高80~95mm,株型紧凑,旗叶上举。茎秆较软,抗倒性较差。穗层整齐,穗较小。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抗倒春寒能力较强。熟相一般。2010年、2011年区域试验平均穗数462万穗/hm2、494万穗/hm2,穗粒数28.8粒、28.6粒,千粒重33.6g、37.1g。抗旱性鉴定:抗旱性4级,抗旱性较弱。抗病性鉴定: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黄矮病。  相似文献   

4.
以冬小麦覆膜,露地两种种植方式、3个密度处理适期播种,研究其与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1)温度影响小麦出叶速度、随温度的升高出叶速度加快;(2)穗分化不同时期对温度的反应不同;(3)主要通过前期温度对穗分化的影响,后期对穗数、穗粒数的影响而影响产量构成因素;(4)旗叶、倒2叶、倒3叶面积、干重地膜大于露地;(5)密度对出叶速度和穗分化影响很小,但对产量构成因素及倒3叶、倒2叶、旗叶面积和干重影响较大,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由此说明温度对小麦各器官的发育影响较大,而密度对其生长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高产小麦品种冠层形态生理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河南省及部分黄淮麦区种植的小麦高产品种的冠层形态、生理和产量性状相关分析和遗传分析的结果表明,小麦旗叶面积与主茎粒重、主茎粒数和每穗粒重呈显著正相关.穗下节长度和粗度与主茎粒重有显著的正相关.千粒重、旗叶长度、面积、基角、开张角和鞘长,穗下节长、颈长、穗长以及旗叶持续光合面积的遗传符合简单的加性显性模型.穗下节粗度和主茎粒重存在“互补型”的非等位基因互作.株高、旗叶宽、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和主茎粒数似有基因的非随机分布.净光合速率的遗传则可能存在复杂因素.此外,对30个高产小麦品种的旗叶和穗下节形态作了分类.  相似文献   

6.
品种类型与营养生长积温对小麦穗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穗型,中间型和多穗型品种具有各自不同的穗、粒、重间的协调平衡关系。以高产为目标,最适穗容量平衡点呈多穗型>中间型>大穗型。营养生长基础对群体穗粒重的效应为多穗型>大穗型>中间型。穗粒数的增加是提高穗粒得的有效途径,增加小穗数/穗对高结实率品种 有效,减少不孕小穗数/穗对环境敏感型品种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7.
垄作栽培对小麦植株形态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与传统平作相比,垄作栽培使小麦植株的基部节间缩短,株高显著降低;旗叶和倒2叶叶面积变小,而倒5叶叶面积变大,有利于构建“松塔型”理想株型;株型构成指数改善,有利于优化叶片的空间分布;冠层绿叶干重明显增加;穗粒数增加、千粒重提高,显著增产。  相似文献   

8.
钾对不同品种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土壤模拟试验方法,以不同穗型的两个小麦品种烟农15和鲁麦22为供试材料。系统研究了施用钾肥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能促进小麦根系的生长,提高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量;促进氮素和钾素的吸收,增加氮素在植物体内的积累量;提高小麦旗叶中可溶性总糖的含量。施钾明显增加了旗叶的叶面积,但对旗叶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施钾也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且施钾对不同穗型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影响不同,小穗型品种烟农15以粒重的增加为主,其次为穗粒数和成穗数;大穗型品种鲁麦22主要增加的是粒重,对穗粒数和成穗数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密度设置为基础,对晋南冬小麦主要性状连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亩穗数、穗粒数、株高等性状在高低密度下的差异较大,这些性状在杂麦后代选择中宜在高密度下选择,选择单株的基本苗以10万苗/亩为宜,选单穗的基本苗密度以15—20万苗/亩为宜。在当地水肥条件下太田生产基本苗密度以20万苗/亩左右为宜,品种间有一定的差异。叶面积系数在基本苗20万/亩条件下相对较小。此叶面积系数条件下库源流较协调,同化物生产最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0.
孔祥云 《种子世界》2005,(10):46-46
济麦20幼苗直立,苗色深绿,叶片较窄,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型紧凑,叶片上冲,叶耳紫色,旗叶较窄,中长、挺直,抽穗后茎、叶、穗蜡质较重,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角质,穗数600~675万/hm^2,穗粒数36粒,千粒重38~42g。  相似文献   

11.
小麦旗叶和芒的遗传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姚维传  张从宇 《种子》2000,(5):19-21
通过对20个小麦品种(系)的研究表明,旗叶、芒对产量形成影响较大。旗叶、芒具有一定的遗传变异度,旗叶性状遗传力中等,芒遗传力较高。旗叶长、旗叶宽、旗叶面积、穗平均芒长均与穗粒重呈显著正相关;旗叶开张角、披垂度与穗粒重呈显著负相关。旗叶长与开张角、披垂度正相关,旗叶宽与开张角、披垂度负相关。育种中可将旗叶宽作为良好的株型性状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12.
利用以春小麦品种AprilBearded为背景的含有不同矮秆基因Rht1、Rht2、Rht3、Rht1+Rht2和Rht2+Rht3的5个近等基因系,研究了不同矮秆基因对小麦生长发育的作用。结果表明:Rht1半矮秆基因显著缩短了小麦植株生长发育进程,促进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加大了旗叶面积和倒二叶面积,提高了单株成穗率,减少了无效分蘖;Rht2半矮秆基因显著增大了倒二叶面积,提高了单株成穗率和穗长,减少了无效分蘖;Rht3矮秆基因显著加大了旗叶面积,但对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单株成穗和穗长均有显著的负向作用;Rht1+Rht2基因结合没有突出的优势存在:Rht2和Rht3基因结合对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性状的作用均为负向最大;上述3种矮秆基因及其不同的结合形式均有显著的使茎秆矮化的作用。因此认为Rht1半矮秆基因在小麦育种中利用价值较大,Rht3矮秆基因利用价值则较小。  相似文献   

13.
不同矮秆基因对冬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杏普  蒋春志 《作物学报》1998,24(4):475-478
利用以冬麦品种MarisHuntsman为背景的含有不同矮杆基因Rht1,Rht2和Rht3及其不同结合形式的6个近等基因系,研究了不同矮秆基因对小麦农艺性状的作用,结果表明,Rht1半矮秆基因显著提高了单株穗数,粒数和粒重,地下部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倒二叶面积,Rht2半矮秆基因显著提高了单株(或单穗)粒数和粒重,经济系数和倒二叶面积,显著降低了千粒重,Rht3矮秆基因对单株粒数,地上部生物产量  相似文献   

14.
Flag leaf in wheat (Triticum spp.) is a major source of photosynthate for the developing grain and its size contributes to interplant competition. Flag leaf length, width, and area in a sample of 778 entries of durum wheat (T. turgidum L. durum group) germplasm obtained from the U.S. National Small Grains Collection showed considerable phenotypic variation. Correlations between flag leaf and eight spike quantitative characters showed significant values greater than 0.30 for kernel weight per spike with all three flag leaf measurements and for awn length with flag leaf length and area. Larger flag leaf area appear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accessions having a history of some deliberate plant breeding for high grain yield. A multivariate approach was used to assess how discrimination among 26 countries of origin obtained with spike characters in a previous study was affected by reducing the sample size from about 3,000 to 735 and by the addition of flag leaf measurements to the analysis. The reduced sample size had little impact on the results of the previous analysis on the whole collection of about 3,000 entries. The addition of flag leaf characters to the analysis caused a rearrangement in the clusters of countries, mostly from Asia, where less germplasm modified by plant breeding was included in the collection. Five clusters were identified: (1) 11 Mediterranean basin countries, (2) USA, UdSSR, and Yugoslavia, (3) four Near East Countries and Bulgaria, (4) three Middle East countries and Greece, India and Ethiopia, and (5) Afghanistan. Phenotypic differentiation of durum wheat, and probably many other crops, on a geographic basis is more pronounced in areas where plant breeding has had little impact.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利用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种质资源,拓宽现有种质基础,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引进35份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对其株高、穗下节长、穗下茎长、穗长、旗叶面积、分蘖数、穗粒数、生物量、收获系数、产量和千粒重11个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以及籽粒水分含量、蛋白含量、面筋含量、淀粉含量、纤维素含量、硬度、SDS沉降值和Zeleny沉降值8个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这批材料的农艺和产量性状变异系数为7.46%~32.29%,平均为15.36%;多样性指数(H′)为1.85~2.04,平均为1.98。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80%~17.55%,平均为10.19%;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1.87~2.04,平均为1.96。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构成的信息量为总信息量的82.84%。聚类后方差分析可将材料分为4个类群,类群Ⅲ的产量等相关性状较高,类群Ⅳ的蛋白质含量、纤维含量、面筋含量、硬度和SDS沉降值最高。这批材料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性状变异程度大,遗传类型丰富,可作为种质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EMS诱变普通小麦品系H261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斑点叶突变体LF2010。在自然条件下, 该突变体在三叶期叶片基部开始出现黄色斑点, 随后逐步扩散到全片叶、叶鞘、颖壳和麦芒。斑点部位不存在细胞死亡, 斑点性状的表达受光照和温度诱导, 突变体的色素含量、光合速率随着斑点的出现而显著下降。突变体的株高、有效穗数、单株产量、穗长、结实率和旗叶长等农艺性状显著下降, 但是千粒重和旗叶宽却与野生型无差异。将突变体与正常绿色品系杂交, 对其F1、F2和BC1代的遗传分析表明, LF2010的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7.
小麦旗叶性状与产量因素的相关与回归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敏  张从宇 《种子》2004,23(3):17-18,21
以59个小麦品种(系)为试材,对旗叶性状与产量及产量因素作了相关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旗叶的长、宽、叶面积、与茎杆的夹角、叶绿素含量与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产量等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分别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r=0.4851~0.7481.建立了旗叶性状与产量及产量因素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8.
水分亏缺条件下冬小麦几个抗旱性状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盆栽水分亏缺条件下,以15个抗旱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其8个抗旱性状的应用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乳熟期旗叶气孔阻力和蒸腾速率、两种用水效率(分别用干重和粒重表示)对单株粒重进行选择,其效率比通过3个农艺性状(单株干重、株高、顶部3叶总面积)的要低得多,说明前者在抗旱育种中的应用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9.
去叶处理对小麦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去叶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为小麦的稳产高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开花期3种不同的叶片处理对江淮地区种植的八个小麦品种的叶绿素含量以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去叶对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来看,旗叶的叶绿素含量首先表现为只保留旗叶处理>剪去1/2旗叶处理>对照,但随着花后时间的推移,只保留旗叶处理的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幅度逐渐变小,在花后20~25天左右逐渐低于对照;倒二叶的叶绿素含量表现为剪去全旗叶处理>剪去1/2旗叶处理>对照,随着花后时间的推移,比对照增加幅度逐渐变大。从去叶对产量构成方面来看,与对照相比,剪去全旗叶处理下的穗粒数、千粒重和单穗重降低,且在3种去叶处理中降低幅度最大;剪去1/2旗叶处理和只保留旗叶处理下的千粒重均下降,但供试小麦品种的穗粒数因品种不同有增有减,从而导致了部分品种的单穗重略有升高或降低幅度较小。花期不同的去叶处理对‘连麦2号’、‘衡7228’两个小麦品种的影响相对较小,在生产上的稳产性更好。  相似文献   

20.
小麦三雌蕊近等基因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充分利用小麦三雌蕊品系的优良性状,全面分析小麦三雌蕊基因pis1对其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本研究对小麦三雌蕊近等基因系CSTP,CM28TP,MY29TP和NM9TP及其相应的轮回亲本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近等基因系与其轮回亲本在株高、茎粗、旗叶长、旗叶宽、有效穗数、穗长以及小穗数等7个农艺性状上差异不显著,除CSTP外,其它3个近等基因系的穗粒数明显高于其轮回亲本。但千粒重和小区产量均低于轮回亲本。相关性分析表明,小区产量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小区产量和千粒重都与穗粒数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即仅提高穗粒数不能有效的提高产量。因而要利用小麦TP品系进行育种研究,其首要目标是提高千粒重。聚类分析表明,近等基因系与相应的轮回亲本聚在一起,这说明构建的近等基因系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