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农药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并以目前农药市场存在的巨大隐患为前题,分析供销合作社对农药市场的规范化管理方面所承担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为基础,联合创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有效途径.家庭农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对弱质性促进了苏州"家庭农场+合作社"经营模式的产生,通过分析"家庭农场+合作社"经营模式的概念、特征及发展模式和政策启示发现,"家庭农场+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将是未来发展产业化农业的一个新趋势.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功能定位及结构演变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加快转变我国农业经营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力量。各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应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是未来中国农业生产的基本主体,农民合作社为生产经营主体提供社会化服务,是连接各个农业经营主体的桥梁纽带,龙头企业是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领域的基本主体。随着我国农业劳动力减少和老龄化趋势,未来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量将继续增加,而且结构上将朝着各个主体的功能定位优化演变,其中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数量增长最快,龙头企业次之,专业大户总量减少。研究阐明了农业经营主体结构优化演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在法律和制度上合力推进。提出了必须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重点扶持家庭农场;在农业生产性服务和农产品销售环节重点扶持农民合作社;在农产品加工和物流环节做强农业龙头企业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引入农业经理人对于改善农民合作社的治理结构、提高组织人力资本存量、提升合作绩效有重要作用。然而,合作社复杂的决策程序、成员的小散化和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也可能让经理人面临巨大压力。为研究农业经理人压力对合作社绩效的影响关系,利用四川省207位合作社农业经理人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从挑战性压力和阻碍性压力2个维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以工作负荷、职业发展为代表的挑战性压力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值分别为0.204、0.259,对合作社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以角色冲突为代表的阻碍性压力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值为-0.276,对合作社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不同的压力维度呈现不同的绩效属性,工作负荷、职业发展等挑战性压力有助于合作社的绩效的提升,而角色冲突等阻碍性压力则会降低合作社的绩效。因此,从合作社内部制度、外部环境和经理人自身3个方面提出缓解农业经理人压力并改善合作社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食品安全性、标准制订、产品级别、认证标识、认证机构、认证方法、技术体系和质量标准等方面研究分析了我国农产品主要质量认证体系的异同。为加深民众对我国良好农业规范(GAP)、有机、绿色和无公害食品认证体系的认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剖析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多功能与新型经营主体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量表,并以重庆市凤凰镇7个行政村为实证,筛选出适合于村域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的新型经营主体类型.结果表明:胡南坝村(多功能性高值区)适合引进农业企业,未来以打造农业企业示范片区为导向;皂桷树村、凤凰桥村和八字桥村(多功能性中值区)适合成立农民合作社,未来以农民合作社引导型为导向;杨家庙村、五福村和威灵寺村(多功能性低值区)适合扶持专业大户或家庭农场,未来适合营建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集聚区.研究为村域尺度下新型经营主体的选择与培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农民合作社的规模、治理机制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民合作社是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载体,但农民合作社的规模和内部治理机制对农产品质量控制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基于集体行动理论,将农民合作社的农产品质量控制视作合作社集体行动的结果,分析合作社的规模与农产品质量控制的关系,探讨基于农产品质量控制的合作社内部治理机制问题。结果表明,合作社应保持一定规模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通过更多的盈余返还增强农户生产高质量农产品的动力;但合作社的规模过大不利于农产品质量控制。同时,合作社应构建基于农产品质量控制的内部治理机制,包括通过准入管理合理控制合作社规模、完善基于农产品质量控制的合作社退出管理、设计合理的农户生产行为约束机制、增强合作社农产品的排他属性和质量溢价能力。因此,为了有效实施规模控制、提升合作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能力,提出了完善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加强理事会的权威性和管理能力;加强对合作社发展的产业政策支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旷爱萍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12):1363-1365
通过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指出广西贵港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人才短缺、合作社规模小、资金实力弱、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品牌意识等问题,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扩大合作社规模;多方融资;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合作社经营能力;树立品牌意识,培植品牌农业等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贺岚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214-217
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构建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 径,其中关键是发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功能和积极性。调查了广东地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 认识、观点及参与积极性。结果表明,广东地区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员对于当前食品安全现状严峻性的认识还未 达到预期的高度;认为导致当前严峻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薄弱、缺乏安全生产的技术及产 品、环境污染等;认为加强当前食品安全监管,最有效途径是有效执行现有的相关法规和为农业生产提供安全技术 和产品。广东地区的广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于作为主体参与到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并发挥重要作用的问题, 整体呈现积极和乐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发展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防统治的必要性。分析了保定市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的现状、类型(专业合作社型、专业协会型、专业服务公司型、农资企业型、基层农技部门型、村防治组织型、种植大户型、其他类型)和服务形式(出工代防代治、带药代防代治、全程承包防治、自防自治);指出了植保服务组织发展以及统防统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建章立制、多元发展、规模经营、机艺匹配、典型带动、提高素质8个方面,提出了保定市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农民合作社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具体作用,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法,对黑龙江省克山县仁发农机合作社的成长历程、经营效果、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合作社不仅能够提高土地经营规模和效益、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可以改善农田水利设施状况、完善区域农业服务体系。仁发合作社的经验表明,合理运用资金、人才和科技等资源要素是合作社发展的基本前提,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合理的分配方式有助于提高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不过,仁发合作社发展仍然存在精英依赖严重、收入来源单一、持续增收能力不强和品牌化建设滞后等问题。通过进一步提升规范化程度和组织经营能力,农民合作社可以为农业现代化做出更多贡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升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服务能力,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良性发展。【方法】以2011-2013年广西农业厅连续3年评选出的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为研究对象,对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服务能力进行分析,并针对性提出对策措施。【结果】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社巳得到快速发展,其服务类型日趋多元化,不仅是传统的种植、养殖专业户联盟组建合作社,现已经涉及到农机、农产品销售、农产品加工、农业信息服务、农家乐等领域,分布在整个农业产业生产链上。【建议】探索多种融资渠道,解决发展资金困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社员综合素质;联合或兼并合作社,形成完整产业链;构建合作社门户网站,促进产业信息流通;强化地方品牌培育,提高市场竞争实力;立足东盟农业市场,推进广西农业国际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查潍坊市10个典型烟叶家庭农场与5个烟农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现状,分析了"家庭农场+合作社"烟叶生产组织模式建设的提升空间,提出了优化措施,旨在推动现代农业管理机制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4.
农业产业化中公司+农户模式合作困境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农户合作模式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一种重要的组织模式.在公司与农户的合作中,合同履约率低和履约成本高已成为公司与农户之间合作的两大主要困境.从公司+农户合作模式产生的背景出发,借助博弈模型对公司与农户之间合作的两大困境进行了分析,对如何促进公司与农户之间的良性合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推进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趋势。选取粮食作物家庭农场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粮食作物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与总结,主要针对粮食作物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进行了比较,提出需确保粮食作物家庭收入达到当地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种植水稻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应该约为10 hm~2,小麦的适度规模约为30 hm~2,无法达到规模的地区,应考虑种养结合、或者不同农作物的轮作和套种来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地理位置较偏远的山区,可考虑发展种植经济作物的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利用合作社的优势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产业链服务,以期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实践提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县级供销社如何在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发挥作用进行了探讨。从县级供销社的基础条件、组织职能和注意的问题等方面结合河北省肃宁县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阐述,认为县供销合作社依托城镇,面向农村,承上启下,连接城乡,服务"三农",是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力量,并就如何发挥县级供销社的作用提出了5点措施。  相似文献   

17.
无公害农产品的申请认证主体之组成结构分析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开展5年来的情况。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主体分为企业、服务组织、经济合作组织、农场、个人等5种类型,每类认证主体各有特点,在组织生产、质量控制、保障安全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认证主体形成是以企业为主,服务和经济组织为辅,农场和个人申报为补充的组成结构。针对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行业间的较大差异,分别分析了行业间主体结构5年间的变化及发展趋势。为使无公害农产品良性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可控,提出无公害农产品要大力发展以企业和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承担认证主体责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马强 《现代农业科技》2014,(12):285-286
山东省昌乐县石家河黄烟专业合作社通过探索研究,走出了一条"减工降本"烟草合作社道路。合作社建有育苗、农机、采收、烘烤、分级5类专业化队伍,为社员提供从育苗到烘烤的全程专业化服务。依靠烟草部门的"系统保障",合作社构建起"烟草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的运行机制,并探索实行了"社统队分、统一核算"的管理模式,真正让规模化种烟户实现了"简单种烟,轻松赚钱",合作社道路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不同模式的农民合作社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将农民合作社的模式归纳为"中间组织引导型"、"龙头企业联合型"和"种养大户带动型"的基础上,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对3种不同模式农民合作社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并结合典型案例研究对影响机理进行解析。结果表明:生产过程对技术的要求、技术更新速度、购买生产资料频率、农户管理能力及当地有中间组织对"中间组织引导型"的形成有显著影响;生产过程中对技术的要求、技术更新速度、商品初加工资金投入、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与当地有龙头企业对"龙头企业联合型"的形成有显著影响;资产专用性成本、销售农产品频率、购买生产资料频率、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及农户种养(或养殖)规模及农户管理能力对"种养大户带动型"的形成有显著影响。基于以上研究,提出发展我国农民合作社应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禀赋资源发展不同模式的合作社,注重依托龙头企业与中间组织等优势资源、培养农村精英等引导合作社发展。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esents research conducted during two coffee farming seasons in Costa Rica. The study examined coffee farmers?? weed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is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a case study of small-scale farmers?? use of labor and herbicides in weed management practices. Over 200 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coffee farmers concerning their use of hired labor and family labor, weed management activities, support services, and expectations about the future of their coffee production. ANOVA and regression analyses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farm size, labor, and herbicide use, and three farm types (i.e., conventional, semi-conventional, and organic). Based on findings regarding the amount of labor used to manually control weeds on different types of farms (large farms, small conventional, semi-conventional, and organic farms) I am able to challenge small conventional farmers?? perceived need for herbicide use.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of coffee farmers and extension workers further revealed a dominant role played by agro-chemical companies in assisting farmers with production problems, and documented a high transaction cost for information provided from elsewhere. Chemical companies hire extension workers to visit farmers at their farms, free of charge, to offer recommendations on how to treat different pest problems, while government and cooperative extension agents charge for the service. There is a need to increase the amount of resources available to the National Coffee Institute to fund one-on-one farmer support services in order to balance the influence of agro-chemical company representatives and allow farmers to make better decisions regarding weed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