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总结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48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患者中10例行手法还纳择期手术,其余38例均行急诊手术治疗,痊愈出院。结论:腹股沟嵌顿疝的发生有其年龄特点,应防止误诊、漏诊;手术方法因人而定,关键是尽早处理以防肠坏死。  相似文献   

2.
腹股沟斜疝急性嵌顿者原则上应以手术治疗,但在没有手术条件的基层医院,或有并存疾病而不宜急诊手术者及时行手法复位,多能避免肠坏死的发生。笔者1990年以来对60例采用了改良的手法复位。1病例选择和复位方法1.1病例选择本组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64岁,平均25岁。全组病例均满足下列手法复位指征:病内容脱出不能自行回纳,时间在6h以内;无腹膜炎表现,斜拥嵌顿局部无充血、水肿;病人无发热或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等感染中毒表现。1.2复位方法先用0.5%~1.0%普鲁卡因阻滞麻醉位于嵌顿性斜坏同侧的肢腹下和骼腹股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活体观察成年男性腹股沟区腹膜解剖学结构,探讨腹股沟斜疝的形成机制.方法 选取76例成年男性右侧腹股沟斜疝患者和76例配对正常对照者,用高清晰度3D腹腔镜活体观察右侧腹股沟区腹膜结构及其在斜疝形成前后的变化.结果 腹股沟区腹膜以输精管盆腔段为界分为前、后腹壁腹膜.腹股沟斜疝形成过程中,后腹壁腹膜自前腹壁腹膜后外侧嵌...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股疝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对86例股疝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6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急诊手术46例,择期手术40例;单纯疝囊高位结扎6例,Cooper韧带修补法3例,网塞填充法18例,Mcvay法6例,Lichtenstein手术45例,腹腔镜下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8例。结果术中发现股环嵌顿78例,无嵌顿8例;大网膜嵌顿26例,小肠嵌顿23例,9例需要行肠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2个月至4.5a,围手术期死亡2例。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患者6例术后,1例择期行Lichtenstein手术,1例择期行腹腔镜下全腹膜外疝修补术,2例未及时随诊,因为直疝再次住院行手术,2例失访,其余患者无术后并发症。结论早期、正确诊断并手术可以有效治疗股疝,Lichtenstein手术能避免股疝复发及新发腹股沟疝,是合理的股疝修补术式。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腹股沟嵌顿疝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新生儿嵌顿疝并发睾丸及肠管坏死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6年 6月~ 2 0 0 2年 1 2月我院收治的 2 8例新生儿嵌顿疝 (男 2 8例 ,右侧 2 2例 ,左侧 6例 ,年龄 1 0~ 30 d,平均 2 1 .4d)的临床资料。结果 :2 8例中肠管及睾丸均坏死 1 8例 ,嵌顿时间(2 0 .4± 0 .5) h;仅睾丸坏死 8例 ,嵌顿时间 (1 2 .8± 0 .4) h;肠管血运好无肠管及睾丸坏死 1 0例 ,嵌顿时间 (8.1± 0 .3) h。 2 8例均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 2 6例痊愈出院 ,2例死亡。结论 :新生儿嵌顿疝并发睾丸及肠管坏死的发生率高 ,出现时间早 ,应尽早诊断 ,早期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小儿腹股沟斜疝单孔腹腔镜手术中用大圆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疗效.方法 94例作单孔腹腔镜手术的腹股沟斜疝患儿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2例),分别采用大圆针或联用大圆针和疝气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比较两组术式改变、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血管损伤、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术式改变、手术时间、术中血管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而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孔腹腔镜手术中用大圆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采用体内缝合疝囊高位结扎术加脐内侧襞瓣片覆盖加强内环口腹膜薄弱区治疗儿童巨大型腹股沟斜疝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8-06月收治的74例身高120~166 cm、疝囊颈左右直径15 mm的单侧巨大型腹股沟斜疝患儿临床资料,2013-01-2015-06月采用传统开放手术的32例作为开放组,2015-07-2018-06月采用腹腔镜手术的42例作为腹腔镜组,对比分析2组患儿手术治疗结果。结果开放组和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8.5±4.2)min和(19.4±3.3)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1±2.7)mL和(2.9±2.3)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不能判断对侧有无隐匿性疝,腹腔镜组发现对侧隐匿性疝6例(14.3%),术后疼痛评分分别为(3.1±0.5)分和(1.5±0.6)分,发生阴囊(阴唇)肿胀分别为5例(15.6%)和1例(2.4%),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5.0±1.5)d和(2.5±1.4)d,术后1年复发分别为3例(9.4%)和0例,上述5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采用体内缝合疝囊高位结扎术加脐内侧襞瓣片覆盖加强内环口腹膜薄弱区治疗儿童巨大型腹股沟斜疝,并发症少,可避免或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8.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57岁,主因右侧腹股沟区包块5d于2012-07-02日入华丰镇卫生院。患者自述5d前无意中发现右侧腹股沟区有一包块,质软,轻度压痛,未在意,未做特殊治疗,大小便无异常。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病史。门诊以右侧腹股沟嵌顿疝收入院。查体:T 36.3℃;P 104次/min;R 20次/min;BP 130/80mmHg。神志清,精神可,自主体位,查体合作。病人站立,见右侧腹股沟区有  相似文献   

9.
我院1998年将电视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共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41例,采用电视腹腔镜手术7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切口的Ⅰ期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普外科采用经腹直肌切口的Ⅰ期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28例。结果本组28例全部治愈,手术时间40-96 min,平均50 min。术后住院时间6-8 d,平均6.6 d。术后无切口感染、皮下血肿、阴囊积液、异物感等并发症。随防3个月至1 a,无复发病例。结论经腹直肌切口的Ⅰ期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单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滑疝的可行性。方法 60例腹股沟滑疝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单孔法手术,对照组采用开放式腹股沟滑疝修补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腹部美容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发生积液、血肿、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 a均无复发病例。观察组腹壁无可见瘢痕。结论采用腹腔镜单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滑疝损伤小、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对于腹股沟阴囊疝:早发现、早治疗特别是对于还能通过压迫揉捏,还能还纳于腹腔的腹股沟阴囊疝患畜,实施鞘膜缝合,绝大部份手术成功的几率都比较高,术后恢复正常都比较好,重新投入到生产中去所需的时间都比较短(大约14天左右)。且相对来说大多数患腹股沟阴囊1~3月龄的仔猪,其疝内容物都能通过压迫还纳于腹中。对于这一部份仔猪在剦割时施行鞘膜缝合法,对猪只的损伤非常小且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3.
马属动物腹股沟阴囊疝是腹腔肠管通过腹股沟管口,陷入鞘膜管使肠管嵌闭不通,肠壁瘀血所引起的一种剧烈疝痛.马属动物腹股沟阴囊疝发生率虽低,但死亡率极高,得病后如不能及时治疗无一幸活,是各类疝痛中死亡率最高,诊断较难的一种疝痛,采取直肠入手整复和手术疗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耻骨结节为CT标志点对引起肠梗阻的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及股疝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引起肠梗阻并经外科证实的7例斜疝、5例直疝及4例股疝的CT平扫轴位图像,以每侧耻骨结节外上缘作为标记点分别划十字交叉线(X轴和Y轴),将每侧腹股沟区分为前外象限(Ⅰ象限)、前内象限(Ⅱ象限)、后内象限(Ⅲ象限)和后外象限(Ⅳ象限)四个象限,观察三组疝与X轴、Y轴的关系以及所处象限的组间差异。结果斜疝疝囊均位于X轴前方,可位于Y轴内侧或与之相交,疝囊主体位于前内象限或前外象限;腹股沟直疝疝囊均位于X轴前方、Y轴外侧,均位于前外象限;股疝疝囊均位于Y轴外侧,可位于X轴后方或与之相交,疝囊主体均位于后外象限;三组疝与X轴、Y轴的关系以及所处象限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耻骨结节是一个有价值的解剖标志点,可用于鉴别引起肠梗阻的斜疝、直疝与股疝。  相似文献   

15.
1998年5月~1998年12月,我院使用电视腹腔镜对21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患儿施行内环口结扎术,经随访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11个月1~13岁,平均4岁。左侧斜疝7例,右侧斜疝11例,双侧斜疝3例。1.2 手术方法 采用静脉全麻,取头低脚高斜面10°~20°,向健侧倾斜20°~30°体位(双侧斜疝先向实施手术的对侧倾斜)。在脐上缘做10mm横弧形皮肤切口,提起腹壁,将气腹针插入腹腔,注入CO2气体,使腹腔内压力达到7岁以下为…  相似文献   

16.
猪腹股沟阴囊疝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腹股沟阴囊疝为猪较为常见的外科疾病,在两例猪腹股沟阴囊疝继发肠坏死手术治疗中,采取从腹股沟环处纵行切口,小心剥离粘连的肠管,切除坏死的肠管及组织,并进行肠管吻合,然后连续及内翻缝合纳入腹腔,闭合疝孔,倒入适量青霉素粉,结节缝合皮肤;术后一周内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猪舍清洁、干燥、卫生,防止感染,达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不切开外环的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37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3年3月至1998年10月,笔者采用不切开外环的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37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7例均为男性,年龄1~5岁,左侧疝16例,右侧疝21例。1.2 手术方式选用静脉复合麻醉。在患侧下腹横纹处作2~3cm横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向外上方拉开外环,切开提睾肌膜;精索前内侧找到疝囊并切开,横断疝囊后壁,剥离近端疝囊直至腹膜外脂肪显露,贯穿缝扎疝囊颈,剪去多余疝囊壁;远端疝囊剖开,用干纱布摩擦其内壁。彻底止血后,将精索及睾丸复位,切口缝合2针。1.3 结果术后阴囊水肿11例,未见近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加强腹股沟管前后壁及内外环,防止斜疝的术后复发。方法:重要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将精索移位至两层腹外斜肌腱膜之间。结果:43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术后出血、阴囊肿痛等并发症,随访的36例均未见复发。结论:重建的腹股沟管为环绕的腹外斜肌腱膜组成,既加强了后壁,又加强了前壁和内外环,使重建的腹股沟管更加严密和坚固。该手术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对防止斜疝的复发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高龄危重患者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拟行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高龄危重患者40例,年龄65~86岁,体质量50~78kg,ASAⅡ14例,Ⅲ26例,合并严重心肺血管疾病、糖尿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口服抗凝治疗等。缓慢静滴芬太尼1μg/kg、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4μg/(kg.h)。超声引导下行腹横肌平面阻滞,注入0.4%罗哌卡因25~30ml。若麻醉效果欠佳或失败,静注异丙酚、芬太尼辅助麻醉或者插入喉罩行全麻。监测术中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效果,术后随访尿潴留的发生率以及术后2、6、12、24h和48h时的疼痛评分。结果:围手术期MAP、SPO2无明显变化,循环和呼吸系统维持稳定,HR在术中时减慢,但在安全范围;麻醉效果满意32例,麻醉阻滞不全5例,麻醉失败改喉罩全麻3例。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15%。无腹横肌平面阻滞相关的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高龄危重患者腹股沟斜疝修补术选择右美托咪定辅助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具有麻醉效果确切,对机体生理功能干扰小,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不受抗凝治疗的影响,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经腹股沟区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及鞘膜积液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小儿腹股沟斜疝48例,鞘膜积液38例,经腹股沟区小切口行手术治疗。结果:本手术方法创伤小,操作简单省时,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结论:本手术方法较其它传统方法有较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