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祺  车少静  韩军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19-18323
基于河北省气候和物候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1961~2006年河北省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46a中河北省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主要特点是气温显著上升,降水量略有下降,日照时数显著减少;气候变化引起物候期的变化明显,木本、草本植物春季物候提前,秋季物候呈推迟趋势,生长季呈延长趋势;土壤表面始冻期推迟,解冻期提前,封冻期缩短。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农作物及自然物候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辽宁省1971年以来近40年气候资料和1981年以来25年物候期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气候倾向率、地理信息系统精细化模拟等方法,对辽宁地区主要农作物及自然物候在气候变暖过程中的显著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来辽宁地区增温趋势明显,气候变暖显著,2001~2006年全省平均大于10℃积温比20世纪70年代增加277.4℃,无霜期延长13d。农作物与自然物候对气候变暖反应敏感,近36年(1971~2006年)玉米适宜播期提前4d左右,水稻适宜生长期延长近8d,冬小麦可种植北界从盖州北移约250km;近25年(1981~2005年)草本植物春季展叶期每10年提前2-4d,草本、木本植物秋季枯黄期每10年推后5~7d。  相似文献   

3.
吴兴 《安徽农学通报》2023,(14):138-142
为研究气象条件对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更好地指导油菜生产,本文利用龙游国家农试站多年油菜实测和气象资料,对比分析2019年度油菜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龙游县2019年度油菜全生育期总体气候起伏较大,温高光足的气象条件对油菜生长比较有利,但气象灾害较往年相比偏重,遭遇了秋冬连旱、春季强对流等气象灾害。秋季气温异常偏高,雨量、雨日均破历史最少纪录,出现了中度到重度旱情,土壤墒情差,影响油菜播种;冬季气温破历史最高纪录,现蕾至开花期明显提前,现蕾抽薹期异常提前21~26 d;春季冷暖气流活跃,多阴雨天气,对油菜生长有一定的影响。龙游县2019年度油菜总产量为近10年最高,绿熟期平均一次分枝数、荚果数达近10年最多,平均生长高度为近10年来第3高,千粒重达近10年最高。  相似文献   

4.
认识雷暴气候要素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是雷电灾害防御的基础。利用遵义市所辖13个县(区、市)地面气象站1960—2018年的资料,对遵义市整体区域、各县(区、市)的年、春季、夏季、3—8月等时间尺度的雷暴气候要素(雷暴日数、雷暴初日、雷暴终日、雷暴期)进行长期变化趋势分析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遵义整体区域属于多雷区,13个县(区、市)中9个属于多雷区、4个属于中雷区。遵义整体区域年雷暴日每10年减少4 d,春季雷暴日每10年减少1.6 d,夏季雷暴日每10年减少1.8 d,3—8月各月雷暴日均呈不同程度减少趋势;13个县(区、市)年雷暴日每10年减少3~6 d,春季、夏季雷暴日均呈不同程度减少趋势。遵义整体区域初雷暴日有向后推迟的趋势,12个县(区、市)呈不同程度向后推迟趋势,1个县有提前趋势;遵义整体区域终雷暴日有明显提前的趋势。遵义整体区域雷暴期每10年缩短6.58 d,13个县(区、市)雷暴期均呈不同程度缩短趋势;年雷暴日在1988年左右发生一次减少突变;雷暴初日在2008年发生推迟突变;雷暴终日在2011年有一次提前突变;雷暴期在2009年发生一次缩短突变。  相似文献   

5.
使用位于黄土高原中部的甘肃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苹果观测资料和当地平行气象资料,分析了春季终霜冻和苹果生长发育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984年以来,春季终霜日期提前的气候趋势比较明显,速率为3.2 d·10a-1,终霜日地面最低温度表现为波动变化,个别年份出现反常的重霜冻灾害;终霜冻过程的持续日数表现出阶段性增加规律,地面最低温度负积温在反常年份2005—2006年有增强变化; 1984年以来苹果开花盛期以5.9 d·10a-1的速率极显著提前,1998年以来提前趋势更加明显,1998—2012年平均开花盛期比1984—1997年提前10 d。气候持续变暖,苹果开花盛期提前的速率明显大于终霜日提前的速率,表明苹果花蕾出现至开花盛期遭受春季终霜冻危害的气候风险在增大。  相似文献   

6.
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了温带红松林和落叶松林土壤解冻过程中的微生物量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并分析了微生物量氮和无机态氮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春季解冻期两种针叶林土壤微生物量氮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土壤微生物量氮随解冻进程而不断增加,最大微生物量氮出现于解冻后期。两种针叶林0~10 cm层土壤微生物量含量显著高于10~20 cm层土壤。红松林0~10 cm层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明显高于落叶松林。两种林型土壤的铵态氮含量表现出相同的时间动态特征,均随解冻期的推进而不断升高,最大峰值出现于解冻末期。解冻期两种林型土壤存在两次硝态氮释放峰值,且0~1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10~20 cm土壤。北方针叶林土壤解冻期微生物量氮含量与土壤水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垂穗披碱草的产业化发展及牧业气象辅助决策服务提供科技支撑,利用1961-2017年四川省石渠国家基本气象站气象资料和1984-2017年石渠县农业气象试验站天然牧草垂穗披碱草生育期的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和回归模型等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垂穗披碱草的物候期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60年以来,石渠县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 359℃/10a,年降水量呈微小的增加趋势,线性倾向率为9. 45 mm/10a;随着气候的变化,石渠垂穗披碱草整个生育期缩短,全生育期为111~180 d,多年平均为137 d。返青期和分蘖期分别推迟7. 2 d/10a和6. 4 d/10a,抽穗、开花、种子成熟和枯黄期分别提前2 d/10a、2. 9 d/10a、5. 3 d/10a和7. 8 d/10a;石渠县垂穗披碱草返青期≥0℃日平均气温初日提前,返青期前1个月的平均气温越高和降水量越多则石渠垂穗披碱草返青期提前,由于夏季气温的升高,石渠垂穗披碱草抽穗、开花和种子成熟期提前;在秋季暖湿化倾向的综合作用下,近年来枯黄期以提前居多。石渠县垂穗披碱草返青期与前期≥0℃积温成负相关,其余各生育期前期积温偏小,生育期起始时间呈推后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刘丽  王晓红  黄晓慧  徐方奎  赵慧颖  谢晓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492-14493,14495
根据大兴安岭东南部3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8年霜冻气候资料及日最低气温资料,对东南部农业区的霜冻气候变化特征以及对主要作物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61~2008年,大兴安岭东南部地区早(秋)霜冻初日推迟,晚(春)霜冻终日提前,无霜冻期延长。农业区霜冻初日推迟、终日提前的趋势最为明显。春霜冻期低温强度变化趋势较秋霜冻期明显。  相似文献   

9.
刘敏  池明  庞丽洁  李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736-15737,15742
2010年铁岭市春季(3~5月)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异常偏低,降水异常偏多,日照异常偏少。全市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2.0℃,创历史同期最低值。冷暖起伏较大,前仲春低,后春高。降水比常年偏多近1倍,创历史同期最多值。各月降水量持续偏多,降水过程频繁且量级大。第1场透雨较常年偏早9~18d,日照较常年偏少115.9h,创历史同期最少极值。各月日照时数均偏少,尤其是4月,较常年偏少60h,创历史同期最少值。各站终霜均略早,其中,西丰较常年提前18d。回暖明显晚于常年。地温回升缓慢,冻土解冻延后,各地土壤化通时间比常年晚6~9d。花草苗木的萌芽或开花较常年偏晚。农作物播种期、发育期均延迟。低温寡照,大棚蔬菜病虫害较重。  相似文献   

10.
利用绍兴站1961-2012年逐日气温资料,按照2012年11月1日实施的《气候季节划分》标准对四季长度和起始日期进行划分,采用气候倾向率、突变检测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近52年绍兴四季长度和起始日期与气温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并探讨季节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绍兴夏季最长,秋季最短;夏季明显变长,冬季明显缩短,其气候倾向率分别为每10年增加3.87 d和减少3.03 d;夏季变长是受夏季起始日期显著提前和秋季起始日期显著延后共同影响,两者作用相当;冬季缩短则是受春季起始日期显著提前和冬季起始日期延后共同影响,以前者影响更显著.近52年绍兴气温持续升高,气候倾向率达每10年增加0.26℃.年平均气温与四季长度和起始日期有一定相关性,主要表现在气温升高,春季和夏季起始日期提前、长度变长,秋季和冬季起始日期延后、长度变短;反之亦然.在当前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可逐步增加双季稻的种植面积,但不宜大力发展早发茶树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