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松群体内和群体间同工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杨一平  王述礼 《林业科学》1989,25(3):201-208
本文以四个位点编码的三种酶(EST、MDH和GOT)系统,分析了我国东北林区红松林四个群体同工酶的遗传变异和分化。群体内的同工酶变异,四个位点所有样品杂合性的平均值是0.37,并发现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平均值是2.25。群体间的同工酶分化,对四个位点的基因多样性测量表明,群体间分化的明显效果是2%。总基因多样性的98%产生在群体内。所有配对组合,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是0.025±0.008。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同工酯酶对红松四个地理区域天然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红松群体酯酶同工酶由EST—A、EST—B(多态位点),EST—C(单态位点)三个位点组成。红松4个地理群体不论在酶谱水平,还是EST—A、EST—B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以及杂合率上,都表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异。红松分叉及不分叉植株、健康木及病腐木之间在EST—B位点上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南岭山地的南方红豆杉资源丰富,分布集中,群体类型多样,是研究不同干扰群体遗传变异的理想材料。本研究对南岭山地南方红豆杉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进行探究,比较其天然林群体和人工干扰群体的遗传差异,揭示人类活动对植物群体遗传变异的影响,为制定南岭山地南方红豆杉遗传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叶绿体基因组标记方法,利用4个非编码区序列分析南岭山地南方红豆杉的遗传变异模式,比较不同干扰程度群体(天然林和人工干扰林)的遗传变异特征及其遗传分化。【结果】在种的水平,8个南方红豆杉群体中共检测出4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d)为0.552,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0 23。基因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NST=0.190,GST=0.158,且NST (0.190)大于GST (0.158)(P 0.01)。不同干扰程度群体遗传变异检测结果表明,天然林群体中检测到4个单倍型,包含2个私有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d)为0.603,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0 27;而人工干扰群体仅检测到2个共享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d)为0.508,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0 20。【结论】南岭山地的南方红豆杉群体存在明显的谱系地理结构,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遗传分化高。天然林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于人工干扰群体,天然林和人工干扰林两组群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变异。研究结果可为南岭山地南方红豆杉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 Ⅰ、前言迄今为止,同功酶作为遗传标志而应用于针叶树天然群体间及群体内的遗传变异调查,群体遗传构造、遗传分化以及交配方式等的报导很多(Lundkvist,1979;Plossas and Stra-us,1986) 。在纯株系的鉴定、采种源的判别、采种园花粉动态等育种应用研究方面,同功酶也被利用(Adams and Joly,1980) 。为判别遗传变异,同功酶作为遗传标志应用时,首先必须查明电泳取得的光带是受基因控制的,再用这种光带作为标志基因。为了进一步正  相似文献   

5.
用同工酶研究马尾松群体的遗传结构   总被引:41,自引:6,他引:41  
本文应用同工酶分析技术结合形态、生长和物候等表型性状,分析了福建省沙县境内的5个马尾松天然小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马尾松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水平,5个小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率达64.5%,等位基因平均数为1.65,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216。小群体间的分化程度不高,5个小群体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047;同工酶测定的总变异中,2.4%来自小群体间,其余的变异(97.6%)来自小群体内;而表型性状总的遗传变异中,6.5%左右来自小群体间,其余的变异(93.5%)来自小群体内。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红松不同源酯酶同工酶遗传变异的初步研究,可找出种源遗传变化的规律,为合理的种子区区划,种源区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邻近二个着生在弃耕地上的湿地松林分中,通过对其8个多态同功酶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的研究,分析了湿地松林分的群体遗传结构。分别以成熟林和中龄林代表不同世代的亲本。亲代林分包含3个龄级,每个龄级的4个异型酶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存在显著差异,但林分间的差异印不显著。在子代林分内,无论是龄级或林分间均没有遗传上的差异。尽管2个林分间等位基因频率无差异,但群体遗传结构不一样说明了连续世代间的某些遗传结构存在变异,这种变异的结构类型能在局部地区存在。试明了2个林分内的近交率是低水平的。  相似文献   

8.
谷俊涛  杨敏生  李雁鸣 《林业科学》2006,42(11):138-145
等位酶(allozyme)是同工酶的一种,是同一基因位点不同等位基因所编码的一种酶的不同形式,是结构基因编码的产物,遗传和表达遵循孟德尔定律.通过一定方式的电泳,从酶谱上可以分析、识别出编码它们的等位基因,再统计出各种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便可进一步计算出群体的各项遗传学参数,从而了解一个群体的遗传结构(王中仁,1996).对一个物种的遗传结构进行研究,有助于理解该物种的地理变异模式、遗传多样性等,并提供为该物种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做出决策的重要信息(沈浩等,2001;金燕等,2003).等位酶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研究天然居群的遗传结构、基因丰富程度以及栽培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树木种源群体遗传变异模式等(车永和,2003;甘四明等,1998).  相似文献   

9.
红皮云杉群体后代苗木形态和生长特征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表型性各体的遗传多样性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可以在野外或采集的标本直接进行研究,由于表型性对是环境与基因型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对表型性状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遗传多样性的大小,同时也有助于了妥种适应和进化的方式,遗传变异是非常复杂的,只有了解其大小和类型,才能很好地驾利用,甚至控制某些性状,种内变异主要包括群体间(地理种源)、产地内立地、立地内林分、林分内单株以及株内变异,通常群体间和群体内个体间的变异占树种内部变异的大部分,群体内的遗传变异是天然林变异的主要类型,两株同龄、靠近生长,并且根系缠结的树木,在干型、材质、抗病虫、甚至生长模式上都有差异,因此,开展红皮云杉群体后代苗木形态和生长特征多样性的研究可为该树种今后的种源试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长阳栓皮栎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等位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5种等位酶对长阳栓皮栎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共检测到7个基因位点,15个等位基因,其中5个位点为多态位点;群体多态位点比例P=71.4%,平均等位基因数A=3.200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1.6090,平均期望杂合度HE=0.3563,观测杂合度HO=0.3625。长阳栓皮栎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遗传变异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1.
毛红椿群体遗传结构的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SSR分子标记对分布在我国的7个毛红椿群体进行了遗传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毛红椿群体具有较低水平的遗传变异;毛红椿群体的等位基因的平均数为6.1,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为2.7,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00 6;毛红椿群体遗传分化系数(FST)平均值为0.185 4,在FST值的基础上估算毛红椿群体间的基因流(Nm)为1.098 3.采用平均距离方法(UPGMA)对7个群体进行了聚类,对各群体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相关分析表明:群体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显著相关.分析了毛红椿濒危的原因,并提出了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2.
分析红松自由授粉子代家系生长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并选择优良家系。以黑龙江省苇河林业局林木种子园117个红松自由授粉子代家系为研究对象,对27年生时树高、胸径和材积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以材积性状育种值表现为主进行优良家系选择。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材积性状均存在不同程度变异,家系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均受到较强遗传控制,其中树高变异相对较小,胸径变异相对适中,材积变异相对较大,各性状间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对家系各性状进行分析与评价,筛选出11个优良家系。所选优良家系可指导无性系种子园去劣疏伐并为红松高世代种子园营建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杜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旨在为杜仲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利用9对基因组SSR引物对42个杜仲群体的868份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分子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42个杜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均较高;(2)遗传结构分析表明,42个群体宜分为2个类群;(3)分子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杜仲的遗传变异主要在群体内,占93%,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仅占7%,群体间遗传分化水平低,相似程度高。本研究认为:杜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杜仲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水平低,相似程度高;杜仲的遗传变异以群体内的变异为主,保护杜仲的遗传多样性时,应保存尽可能多的种群和特异单株。  相似文献   

14.
自70年代以来,同功酶广泛应用于林木遗传研究,如对树种的地理变异、群体遗传结构、家系或无性系鉴别、交配体系的研究等,提供了用其他方法尚难提供的数据,对林木遗传理论或育种实践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十多年来,由于实验技术的改进,可供林木遗传研究分析用的同功酶种类已增加到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自21世纪初以来DNA标记技术在国外云杉属树种中的应用情况,涉及到的树种以挪威云杉为主,多至十几种,标记种类主要包括AFLP、RAPD、RFLP、SSR、ISSR、STS、EST、VNTR和SNPs等。另外,对几种群体遗传参数进行比较分析,表明云杉天然群体遗传变异丰富,其中利用ISSR检测到白云杉天然群体多态位点百分率可达90%,利用RAPD检测到挪威云杉群体总遗传变异高至0.941;群体间存在遗传分化,产生了适应环境的变异,除一个利用mtVNTR研究所得结果外,其他研究均表明,云杉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并不是很高,云杉群体变异主要表现为群体内变异。同时,对DNA标记在云杉属种质资源保存及遗传改良方面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以20个云南松天然群体为对象,SSR分析表明云南松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各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差异不显著。基于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Nei's遗传相似度,采用逐步聚类优先取样法,分别对初始群体、遗传多样性保护单元和剩余群体进行比较、t检验,以此评价遗传多样性保护单元的代表性。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抽样的群体能很好地代表初始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按30%的群体抽样,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Shannon's信息指数和期望杂合度的保留率分别达到初始群体的98.03%、105.36%、103.99%和105.56%。保护单元的遗传多样性均高于剩余群体,抽样群体组成的遗传多样性保护单元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林业科学》2021,57(5)
【目的】利用EST-SSR标记比较和评价北亚热带亚高山区日本落叶松引种种源群体、一代育种群体和二代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变化趋势,为该区域日本落叶松高轮次遗传改良和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6个SSR标记分析日本落叶松3个群体共873份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应用Gen Alex 6.41软件进行遗传参数估算、遗传变异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结果】16对引物在全部样品中共检测到106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7个,不同位点的多态性差异较大,其中中高度多态性位点有14个,说明这些标记能够较好地反映该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3个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543,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979,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为0.480,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引种种源群体、一代育种群体和二代育种群体的多样性指数I值分别为0.911、1.017和1.009,PIC值分别为0.432、0.484和0.488,说明一代和二代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参数略高于种源群体,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个群体之间差异不显著;总体来说3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较小,在0.006~0.075之间,其中,一代和二代育种群体间的距离最小,种源群体与一代和二代育种群体间的遗传距离逐渐增大; AMOVA分析结果也表明3个群体间分化较小,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及主坐标分析(PCoA)结果显示种源群体与一代和二代群体的遗传基础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将少量种源群体中差异较大的基因型引入二代育种群体中,可有效提高二代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结论】北亚热带日本落叶松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改良代群体遗传变异水平并没有降低,说明目前该区域的育种策略对于维持遗传多样性是合适的。3个群体的材料来源差异、栽培与育种中的花粉污染以及高强度的定向选择,是造成种源群体与一代、二代群体遗传多样性参数及遗传组成上的差异的主要因素,适时地将原产地资源补充到育种群体中,这对日本落叶松这样的外来树种的高轮次育种群体构建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王豁然 《林业科学》2002,38(5):140-146
东亚地区单维管束亚属松树遗传资源丰富 ,5针松组 11种 2变种 ,白皮松组 2种。在生态植物地理上 ,单维管束亚属松树从远东地区、西伯利亚、朝鲜、韩国、日本、中国东北向南延伸 ,直至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具有明显的地理间断、种群隔离和种间替代现象。在单维管束亚属松树中 ,红松、华山松和白皮松资源丰富 ,在木材生产、人工林营建和环境建设方面尤其具有重要价值 ,因此在遗传变异、育种和林木改良与基因资源保存方面研究较多 ,而对于其他树种的研究目前还仅限于分类学和生态学描述。迄今为止 ,中国在 2 0世纪 80年代做过红松、华山松全分布区多点地理种源试验和子代测定 ,建立多处红松种子园 ,期望遗传增益 10 % ;全国建立华山松种子园 133hm2 。研究表明 ,红松和华山松都具有显著的地理种源差异和G×E交互作用。中国在红松分布区内设立多处自然保护区 ,就地保存红松基因资源 ,此外还建立了异地保存的基因库。韩国已建立红松无性系种子园 91hm2 ,Nc4 3。韩国通过遗传标记对红松群体遗传结构和基因多样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建立育种和基因保存策略 ,确立红松和偃松基因就地保存林分别为 5 5hm2 和2hm2 ,91hm2 种子园也视作基因异地保存林。俄罗斯通过同工酶分析发现在群落交错区存在西伯利亚红松和偃松的天  相似文献   

19.
利用荧光SSR标记分析中国油橄榄品种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金花  俞宁 《林业科学》2012,48(6):47-55
为研究我国53个油橄榄品种(13个引种驯化选育品种和40个引种品种)的遗传变异,利用SSR荧光标记技术对从甘肃的陇南、四川的西昌、广元和云南的永仁5个地点收集的107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20对引物共检测出294个等位变异,每对引物的等位基因数在9~26之间,平均为14.7个;多态性信息量PIC值平均为0.73(0.33~0.89)。基于Jaccard系数的NJ法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分为2大组,选育品种与引种品种未被分开,但大多数具有相同品种名称的材料被分在同一组中,无论是选育品种还是引种品种均具有高水平遗传多样性。对来自5个国家的油橄榄品种群体进行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品种内遗传变异(86.61%)远远超过了群体间和群体内不同品种间的遗传变异(13.39%),大规模引种过程中对品种的起源和来源地等信息并不完全,以及在长期引种栽培和苗木繁育过程中品种混淆和同名异种等,都是造成品种内遗传变异水平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天然群体包含大量数量和质量性状变异,前者易受环境条件影响,后者则几乎完全受遗传因素控制。长期以来,人们主要利用表型性状借助数量遗传理论来研究群体的遗传变异,直到近十多年才开始借生物化学技术作林木遗传学分析。本研究以福建省15个马尾松垂直和水平分布的天然群体为对象,利用同工酶位点探讨马尾松群体的遗传结构,了解马尾松垂直和水平群体在各种酶类多态位点上的变异幅度和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