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性疾病蓝耳病、圆环病毒病、支原体病等对猪群不同程度的侵袭,使猪群的免疫力、抵抗力严重下降,疾病的混合感染现象十分普遍,副猪嗜血杆菌病常作为继发、并发感染出现在一些猪场的保育舍和生长舍,使猪群的死淘率大大增加,给猪场造成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2.
总结发病猪场蓝耳病病毒抗体变化规律,是监测和防控蓝耳病的重要基础。本研究跟踪监测了新乡某规模化猪场蓝耳病发病前驱期、明显期及转归期的蓝耳病病毒抗体S/P值,对S/P值检测结果、发病前期的抗原水平检测结果和猪场的生产成绩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蓝耳病病毒抗体S/P值的升高,母猪的分娩率和保育猪的成活率开始下降,尤其是当S/P值高于2.5的母猪群体比例高于15%时,母猪分娩率和保育猪成活率明显下降;96.2%的母猪群蓝耳病病毒抗体S/P值介于0.4~2.0时,且离散度低于45%时,猪群蓝耳病处于阳性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3.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性疾病——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对猪群不同程度的侵袭,再加上大部分猪场的另一免疫抑制性——支原体的混合感染,使得猪群的免疫力、抵抗力严重下降,疾病的混合感染现象十分普遍。在技术服务中我们发现猪副嗜血杆菌病常作为继发、并发感染出现在一些猪场的保育舍和生长舍,使猪群的死淘率大大增加,给猪场造成较大甚至是巨大损失。现将该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很多猪场保育猪的某个阶段会不断出现突然倒地、抽筋、四肢划水状以及头后仰等症状,本病从临床上容易被误诊为猪链球菌病,经实验室诊断主要为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与链球菌病混合感染。只有从保育猪饲养和环境管理、抑制蓝耳病病毒感染等多方面入手,提高猪群免疫力才能有效降低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性疾病——蓝耳病、圆环病毒等对猪群不同程度的侵袭,使猪群的免疫力、抵抗力严重下降,混合感染现象普遍,而副猪嗜血杆菌病常作为继发、并发感染出现在一些猪场的保育舍和育成舍,使猪群的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性疾病——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对猪群不同程度的侵袭,再加在大部分猪场的另一免疫抑制性病菌——支原体的多发,使猪群的免疫力、抵抗力严重下降,疾病的混合感染现象十分普遍,在技术服务中我们发现副猪嗜血杆菌病常作为继发、并发感染出现在一些猪场的保育舍和生长舍,使猪群的死淘率大大增加,给猪场造成较大甚至是巨大损失,笔者结合实际,谈点对该病的认识和控制方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猪瘟、猪蓝耳病的免疫状况、评价免疫效果、制定合理免疫程序与防控措施。笔者于2014年分4次对某规模化猪场采血进行猪瘟、猪蓝耳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该场母猪的猪瘟、猪蓝耳病抗体水平合格;产房仔猪猪瘟抗体水平合格,猪蓝耳病抗体水平较低;保育阶段猪瘟和猪蓝耳病抗体水平均较低;育肥阶段猪瘟抗体水平较低,猪蓝耳病抗体水平偏高,且标准差大。结合该场免疫程序,表明仔猪的猪瘟首免日龄应根据抗体消长情况推迟,同时应考虑对仔猪免疫猪蓝耳病疫苗。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禄丰地区部分猪群中蓝耳病病毒感染情况及疫苗免疫情况,为蓝耳病的防控提供参考,试验用ELISA方法对云南禄丰部分规模猪场进行了猪蓝耳病血清抗体的检测,共检测8个规模化猪场的150份血清。结果显示:8个规模化猪场猪蓝耳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93.30%,90.00%,82.76%,83.33%,14.70%,9.10%和3.70%;蓝耳病抗体平均值分别是0.117,1.395,1.115,0.036,0.075,0.603,1.286和0.758,离散度分别是0.164,0.566,0.527,0.071,0.061,0.691,0.548,0.577。结果表明不同猪场的猪蓝耳病阳性率及抗体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同时调查表明:云南禄丰地区大部分规模猪场的猪群蓝耳病免疫效果合格,同时也存在小部分猪群蓝耳病免疫效果欠佳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TJM-F92株弱毒疫苗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感染后在猪场生产中主要表现为妊娠后期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和弱仔比例增加,生长群尤其是保育阶段易发生呼吸道疾病或继发其他细菌性疾病,种猪或生长猪群产生免疫抑制等特征.蓝耳病首次子1987年在美国出现,2006年在我国全国范围内暴发高致病性蓝耳病,造成灾难性损失.时至今日,蓝耳病仍是危害养猪业发展的最严重传染病之一,尤其是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HP-PRRSV).  相似文献   

10.
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各种年龄段的猪均可感染,以引起妊娠母猪发生繁殖障碍和仔猪出现呼吸道疾病为主要症状。猪蓝耳病自1987年在美国首次发现后,随着各国之间种源交流等方式迅速在全球养猪业扩散开来,我国于1995年因从国外引种而输入该病。时至今日,猪蓝耳病仍然是严重危害世界各地养猪业的重点疫病之一,很多猪场存在猪蓝耳病病毒感染缠绵难退且不时暴发流行的情况。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以猪场为单元的猪蓝耳病防控工作,国内外研究制定了猪场猪蓝耳病感染状态评估分类,为猪场猪蓝耳病动态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湖南某猪场去年8月中份开始保育仔猪发病,临床症状表现猪群食欲下降、发热,呼吸急促、全身体表发红等.发病期间采用抗应激、抗感染措施,可缓解疫情,但下一批保育仔猪还会出现同样的疫情。同年10月初通过对母猪和仔猪血清学检测和病原检测,母猪的蓝耳病抗体阳性率仅为44.4%、阴性率56.6%、25日龄仔猪蓝耳病抗体阳性率12.5%、阴性率87.5%,60日龄仔猪蓝耳病抗体阳性率100%;病原RT-PCR检测结果发现在保育猪血液中存在蓝耳病毒感染。经了解该猪场去年5月中旬以前对种猪群进行蓝耳病疫苗接种。商品猪没有接种蓝耳病疫苗,而血清学检测,仔猪从哺保育初期到后期蓝耳病抗体阳性率显著上升,说明其间感染了蓝耳病毒。结合病原RT-PCR检测结果,确诊这次猪的疫情是蓝耳病感染引起的一次猪疫情。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一规模猪场保育中后期出现呼吸道综合征、死淘率居高不下的病例进行实验检测,结果发现保育猪存在蓝耳病毒、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并进行了分离菌的药物敏感性检测。针对发病原因建议猪场采取了综合性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最后就冬春季节保育舍生猪疾病的防控进行了讨论分析,对猪场进行病原检测过程中样本的选取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病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这种细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性疾病——蓝耳病、圆环病毒等对猪群不同程度的侵袭,再加上大部分猪场的另1个免疫抑制性病菌一支原体的继发,使猪群的免疫力、抵抗力严重下降,疾病的混合感染现象十分普遍,在技术服务中我们发现副猪嗜血杆菌病常作为继发、并发感染出现在一些猪场的保育舍和生长舍,使猪群的死淘率大大增加,给猪场造成较大甚至是巨大损失。下面谈谈本人对此病的认识和控制方法,供各位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4.
保育猪是成猪生长的必然阶段,保育猪饲养良好,才能保障仔猪的成活率,提高幼猪的生长性能,促进幼猪的生长发育。保育养殖工作作为规模化猪场的关键环节,不仅影响猪的生长状况,更关系到养猪业的发展。本文改善保育猪的养殖环境、做好猪群分群工作、做好保育猪饲料管理工作、做好保育猪疫病防控工作4个方面阐述了规模化猪场保育猪饲养管理关键技术,旨在提高保育猪的产量,进而提升猪场养殖效益,促进生猪养殖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猪场疫病越来越复杂,许多猪场生产成绩不好,突出表现在保育猪发病率高,成活率低,主要原因是生产管理水平低下,保育猪多病原混合感染严重,造成严重经济损失。2013年3月,笔者调查龙岩市多个发病猪场发现,猪场保育猪发病率高主要存在以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链球菌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等多病原混合感染现象,通过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后控制了疫情,现将某猪场疫病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是由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猪的传染病,40~50日龄猪呼吸道症状严重,出现神经症状,是猪场比较多发的一种猪传染性疾病。2015年7月份,河南豫西某养猪场陆续出现保育猪死亡现象,结合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测,初步诊断为猪蓝耳病继发猪链球菌病引起的死亡病例。通过对出现相似症状的保育猪进行及时的防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安徽省规模化猪场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P-PRRS)免疫抗体水平及感染状况,选取安徽省定点监测的12个规模化猪场及2个生猪屠宰场,采用间接ELISA和荧光RT-PCR方法,对319份猪血清样本和319份猪扁桃体样本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HP-PRRS平均免疫抗体阳性率为72.7%,病毒核酸阳性率为17.6%。检测结果表明,安徽省定点监测猪群的HP-PRRS免疫水平较高,但在养殖及屠宰环节仍存在带毒现象。显著性检验表明:免疫猪群的HP-PRRS抗体阳性率明显偏高,且病毒核酸阳性率低于未免疫猪群,说明疫苗免疫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保育猪群及育肥猪群感染率相对较高,是该病防控的短板;中型猪场感染程度明显高于小型规模场以及屠宰场,提示中型规模猪场应做好严格的引种控制,以及人员和运输工具的出入控制;皖西南和西北地区感染情况较为严重,应加强这些地区生猪养殖及运输环节的卫生防疫。  相似文献   

18.
云南禄丰部分规模化猪场猪蓝耳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禄丰地区部分猪群中蓝耳病病毒感染情况及疫苗免疫情况,为蓝耳病的防控提供参考,试验用ELISA方法对云南禄丰部分规模猪场进行了猪蓝耳病血清抗体的检测,共检测8个规模化猪场的150份血清。结果显示:8个规模化猪场猪蓝耳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93.30%,90.00%,82.76%,83.33%,14.70%,9.10%和3.70%;蓝耳病抗体平均值分别是0.117,1.395。1.115,0.036,0.075,0.603,1.286和0.758,离散度分别是0.164,0.566,0.527,0.071,0.061,0.691,0.548,0.577。结果表明不同猪场的猪蓝耳病阳性率及抗体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同时调查表明:云南禄丰地区大部分规模猪场的猪群蓝耳病免疫效果合格,同时也存在小部分猪群蓝耳病免疫效果欠佳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对其后期育肥性能的发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饲养管理出现问题,就会使猪场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本文从保育猪的生理特点、保育猪的营养需求、仔猪的科学断奶、保育舍的准备、保育猪的分群调教、保育猪的饲喂、保育舍的卫生消毒、保育舍的温湿度和通风、保育猪的疾病防控等方面介绍了保育猪的饲养管理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保育舍猪群的疫病防控是规模化猪场生产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文从猪场规划设计的角度就多点式养猪模式、保育猪舍全新工艺和保育舍部分清群技术等在保育猪群饲养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