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目的】通过密叶杨(Polulus talassica Kom.)×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授粉杂交选育,选育出生长快、抗性强、无性繁殖能力高的优良杂交树种。【方法】采集密叶杨、胡杨枝条,在室内经水培,开花后采集花粉进行人工杂交。【结果】经授粉杂交获得杂交种子,种粒形状呈卵圆形和长圆形。对杂交种子分别播种育苗后,观察到卵圆形种子实生苗表现出父母本共同形态特征(中间型F1代),长圆形种子实生苗表现出母本密叶杨型形态特征(极端型F1代)。对两种F1代苗木进行耐盐试验,表现出密×胡的F1代耐盐性较母本明显提高,无性繁殖能力较父本明显提高,F1代年生长量均超过父本和母本。【结论】经20余年的胡杨杂交、良种选育、对比试验研究及良种推广,取得了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2.
胡杨杂交育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胡杨与青杨派和黑杨派、白杨派杂交的难易程度,获得具有胡杨遗传特性的杂交品种.[方法]以胡杨为母本与青杨派和黑杨派、白杨派的杨树的杂交,采用树上套袋立木授粉法,以胡杨作为父本与青杨派和黑杨派、白杨派的杨树的杂交,采用切枝水培法.杂种苗的培育采用了营养杯育苗法.[结果]获得以胡杨为母本杂交种苗组合4个,以胡杨为父本杂交种苗组合3个.[结论]以胡杨为父本和母本的各杂交组合亲和力的顺序是:密叶杨×胡杨最强,青杨派和黑杨派间杂交种次之,白杨派最差,为以后胡杨改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 一、选育经过竹广29和竹广23,是1973年以早籼大粒品种竹莲矮为母本,与早籼高产良种广陆矮4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经在广德、福建和海南一年多代选育而成的。这一组合早期世代(F_2-F_4)的特点是,植株矮壮、熟期较早、穗型中等、熟期转色好,尤其是粒重较高,千粒重一般为28—33克,介于双亲之间(母本33克,父本25克)。1974年在福建秋繁,从分离的F_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之间遗传多态性的差异,以期为大豆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20对ISSR引物对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及其10份杂种F_1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探讨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之间的遗传关系。[结果]此次试验共扩增出167条带,其中121条为多态性带,多态率达72.45%;杂交F_1代材料与其母本中黄19及父本ZYD04350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65和0.47。[结论]栽培大豆与野生大豆杂交F_1代材料间存在着丰富的变异,杂交F_1代从母本获得的遗传物质多于父本。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伊犁马及其不同品种父本杂交F1公驹8 -11月龄体尺、体重测定,初步研究伊犁马不同品种父本杂交后代生长发育情况,为伊犁马杂交改良工作提供基础依据和理论数据.[方法]试验通过对伊犁马及其不同品种父本杂交F1代8~11月龄体高、体长、胸围、管围、体重测定并分析,绘制生长发育曲线,对比和分析伊犁马及其不同品种父本杂交后代之间的差异.[结果]不同品种父本杂交F1代马驹与伊犁马8~11月龄体高、体长、胸围、体重指标总体呈现纯血F1代>新吉F1代>吉乳F1代>奥尔洛夫F1代>伊犁马;管围总体呈现出纯血F1代>新吉F1代>吉乳F1代>伊犁马>奥尔洛夫F1.[结论]不同品种父本杂交F1代马驹8~11月龄生长规律与伊犁马基本相同,但是生长发育水平优于伊犁马,不同品种杂交后代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均呈现出部分其父本品种生长发育的特点,说明引进优良品种马匹杂交改良伊犁马效果明显;并且以伊犁马作为母本,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杂交改良,有选育出伊犁马新品系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选育高产、高淀粉、广适性的鲜食加工兼用型双高木薯杂交新品种.[方法]以高产低粉的新选048为母本,高产高粉、低氢氰酸的桂热891为父本,采用人工开花调控技术进行诱导并杂交获得F1代,经单株评选试验、各级系比试验和生产性试验,鉴定、筛选出优良品种桂热11号.[结果]在生产性试验中,桂热11号平均鲜薯产量39.68...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几个优良密叶杨(Populus talassica Kom.)×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杂交种的抗寒能力.[方法]对其一年生休眠枝条进行了低温胁迫试验,采用电导法拟合Logistic方程得出半致死温度(LT50),用恢复生长法进行验证.[结果]8个供试树种中,胡杨的抗寒性最强,6个密叶杨×胡杨杂交种中,胡杂-1和胡杂-2的抗寒性较强,胡杂-35最弱.恢复生长法得到的出芽率排序与半致死温度排序具有一致性.[结论]胡杂-1和胡杂-2具有较好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8.
<正> 毕粳40是由毕节地区农科所1991年用籼粳复合杂交后代Y15-4(F_4)作母本,用粳型恢复系T2040作父本进行杂交,经过4年8代(冬繁4代)的系统选育,于1995年育成稳定品系,2002年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产量表现 1996~2000年分别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正反杂交对少花龙葵(Solanum photeinocarpum) F_1代生理特性及富硒能力的影响,为富硒少花龙葵的杂交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农田生态型和矿山生态型少花龙葵为亲本,通过硒含量为10 mg/kg的土壤盆栽试验,研究正反杂交对少花龙葵F_1代的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硒积累量的影响。【结果】与自交F_1代相比,正反杂交显著提高了少花龙葵F_1代叶片的SOD活性、CAT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P0.05)。2种生态型少花龙葵的正反杂交F_1代的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物量、硒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其自交F_1代(P0.05),并且以农田生态型少花龙葵为母本、矿山生态型少花龙葵为父本的杂交后代的生长和富硒能力更强。【结论】以农田生态型和矿山生态型少花龙葵为亲本杂交,可使其F_1代的生长、抗逆性以及硒积累等性状表现出超亲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云瑞系列甘蔗亲本及组合的优劣进行评价,为加速云南甘蔗野生资源利用,提高种质创新水平,合理利用云瑞系列亲本选配杂交组合和甘蔗新品种提供参考.[方法]用28个云瑞系列亲本与36个国内外引进亲本进行杂交,获得65个杂交组合,采用家系试验评价方法,分析杂交后代主要性状的遗传力和配合力.[结果]母本、父本及组合对杂交后代株高、茎径、有效茎数和产量等性状的影响均达显著以上水平.母本、父本和组合对后代的遗传力贡献表现为组合(66.39%)>母本(59.89%)>父本(51.59%),后代主要性状的遗传力大小顺序为有效茎数>茎径>锤度>株高;母本对F1代的株高、茎径、有效茎数、锤度等性状的遗传力贡献分别为51.28%、65.63%、68.95%、53.71%,父本的贡献分别为19.72%、66.42% 、78.13%、42.07%.云瑞系列亲本用作父本时产量和锤度的一般配合力高于用作母本的一般配合力.根据特殊配合力的大小和作用方向,可将28个云瑞系列亲本及衍生的65个组合分为高产高糖类、高产类、高糖类及表现较差不适宜用作品种选育等4种类型.[结论]云瑞系列亲本与其他系列亲本杂交时适合用作父本,而不适合用作母本;筛选出的高产高糖类、高产类、高糖类云瑞系列优良亲本及组合具有一定的育种潜力.  相似文献   

11.
<正>品种登记号GS-02-005-2014亲本来源斑鳜×鳜育种单位池州市秋浦特种水产开发有限公司、上海海洋大学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长江支流秋浦河采捕后经3代群体选育的斑鳜为母本和经5代群体选育的鳜为父本,杂交获得的F_1即为秋浦杂交斑鳜。该品种可摄食冰鲜饲料;在相同养殖条件下,6月龄平均体重比斑  相似文献   

12.
金陵1号小麦是我所于1973年以南大8号为母本与St202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在选育过程中,自F_2代开始,以早熟、矮秆、单株性状好、产量高、适应性强、抗性较好等为主要目标性状进行选择,至F_5代性状基本稳定,其中以7304-5株系表现较好,综合性状达到了育种目标的要求。该品系1979年进入鉴定圃后,表现最好,产量亦最高,比对照品种扬麦3号增产显著。1980、1981年参加南京市  相似文献   

13.
色素1号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育出的F1代色素万寿菊专用杂交种。母本W212是用深桔黄色高株雄性不育两用系做母本,用桔红色高株常规品种做父本杂交,获得F1后自交经系统选育而来的雄性不育两用系;父本W324是由引进品种经系统选育而来的自交系。此组合2004年育成,经过3年的试种,表现出了极其明显的高产量、高色素含量及抗性强的“两高一强”杂种优势,颇受种植者和加工商的欢迎。并且表现出高度的遗传一致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长果桑与桑树栽培品种远缘杂交F_1代的植物学性状表现,为桑树远缘杂交的亲本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按照长果桑×桑树栽培品种和桑树栽培品种×长果桑2种远缘杂交类型配置杂交组合,每种杂交类型配置5个杂交组合,授粉、采种、育苗后栽植,调查叶片、枝条的主要植物学性状表现。[结果]在长果桑×桑树栽培品种和桑树栽培品种×长果桑2种远缘杂交类型中,各组合亲本均无椭圆形叶,F_1代均有椭圆形叶植株,平均比例分别为13.28%和10.48%;亲本无短尾叶尖的杂交组合,F_1代出现短尾叶尖植株的平均比例分别为29.88%和24.94%;亲本无钝头叶尖的杂交组合,F_1代出现钝头叶尖植株的平均比例分别为14.16%和11.86%。亲本无弯曲枝条的杂交组合,F_1代出现弯曲枝条植株的平均比例分别为26.83%和32.66%;亲本无折曲节间的杂交组合,F_1代出现折曲节间植株的平均比例分别为23.72%和18.28%。[结论]长果桑与桑树栽培品种远缘杂交F_1代的植物学性状表现丰富,出现了很多亲本中没有的性状,可以从中选择符合需要的植株开展材料创新和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获得抗病力强、肉质好、生长速度快的贵妃鸡.[方法]以隐性白羽鸡为母本、贵妃鸡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杂交后代后再以回交方法固定目标性状的方法培育至杂交F3代,并比较杂交F3代与贵妃鸡的生长性状(体重、屠宰性状)和肉质品质指标,探讨杂交F3代的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贵妃鸡与隐性白羽鸡的杂交后代在生长速度上有明显优于贵妃鸡的特点,同时保持着贵妃鸡肉质优的特点.[结论]该研究对广东省肉鸡品种结构和生产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杂交粳稻"申优1号"是由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选用"秀水04"不育系作母本,"尺161-10"恢复系作父本,经杂交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粳稻良种,2002年10月,经上海市农作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青藏高原白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远缘杂交的亲和性,对白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及配制的正反交组合的杂交结实率和亲和指数进行测定,并对杂交F_1代形态学、花粉活力和自交亲和性分析。结果表明:白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杂交,以甘蓝型油菜作母本,结实率和亲和指数较高;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正反交F_1代组合均表现为自交亲和,植物学性状均偏向于母本,自交亲和性表现为甘蓝型油菜F_1(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F_1(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自交亲和指数分别为20.37、6.30、1.59、0.51,花粉活力表现为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F_1(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F_1(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  相似文献   

18.
向日葵亲本和杂交后代的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向日葵的两个亲本材料在杂交育种中与杂交后代的影响关系.[方法]对20份向日葵亲本和100份杂交组合进行方差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向日葵杂交后代F1在产量、含油率、花盘直径、单盘粒重以及出仁率等方面都与其母本有着显著的正向相关性,与父本在单盘粒重上也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F1杂交后代的综合表现与不育系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F1的多项农艺性状的表现主要是受亲本中不育系所控制的,不育系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到其产量和含油率等.[结论]在培育适应大田生产的杂种F1的时候,应优先考虑杂交亲本中母本的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19.
晋园六号     
《山西农业科学》2009,37(1):94-94
选育单位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 Q121—3×FE13—1。母本Q121—3是利用纤手一号杂交种经多代提纯自交选育出的自交系;父本F213—1是从国外引进的杂交一代中自交分离定向选育出的自交系。  相似文献   

20.
冀84—5413系河北省农科院粮油作物所于1979年以F_3代品系78—3147作母本,石4414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系在全国黄淮海小麦区域试验中,连续两年单产第一。在徐州市农科所品比试验中,连续三年夺魁。经我所试种,表现早熟、多抗、优质、稳产、高产,具体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