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嘉绒藏区国家级传统村落直波村为例,从空间构成的角度运用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5个要素对村落景观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村落景观空间构成要素和特征,并结合直波村自身空间特征、景观资源优势和现状发展问题提出村落保护策略,以期为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地域旅游资源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田大方  程思  任君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235-7236,7255
以临海古城滨水区为例,探析其景观特征及影响因素,通过对古城滨水区景观特点,景观构成要素及影响要素的阐述,为今后的再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们现在的景观设计中营造园林都是以园林植物为主要构成要素,园林植物是园林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这样说,在这里园林植物对于现代园林景观建设的作用不可替代。园林植物是有生命力特征的重要要素。它作为园林景观构成中的这种特样的要素,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随时变化成丰富多变的景观效果,而且还可以直接构建出灵活多式多样的园林景观特效。本文在园林植物的基础上,分析下怎样适宜的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  相似文献   

4.
乡村景观是人类活动在农村地区形成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综合载体。中国客家乡村景观承载了上千年客家文化的历史积淀,为客家民系提供了生存、发展的物质空间。本文选取享誉"客家摇篮"的江西赣州地区客家乡村景观遗产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分析赣州客家乡村景观遗产资源的分布状况、构成要素及形式类型,归纳赣州客家乡村景观遗产的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不断的提升,居住区的环境设计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其中铺装作为居住区景观构成的一个元素,具有实用功能和美学功能的双重属性,满足人们一定的使用功能和精神需求。本文通过对铺装设计中色彩、质感、纹样、尺度、构成等要素的组合应用,体现出居住区景观铺装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和物质的享受,满足人们对居住区环境更高层次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论文提出农业园美学理论缺失,是造成当前农业园景观设计农业特征景观不足、简单沿袭园林手法现象的重要原因。在对农业园与传统农业、园林在审美特征,即审美心理、审美诉求、整体形象及景观要素体系分析的基础上,论文尝试构建农业园美学概念:即运用美学理论研究农业园景观的美学特征和规律。并进一步提出农业园景观构成的四维要素来源、美学特征及规律。通过将美学理论与农业园景观应用结合,以期对农业园景观建设发挥美学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山水园林城市内涵的辨析,分析了北方山水园林城市景观中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构成特征,并从保护自然要素、统筹人工环境要素、整合文化要素3个方面,提出了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创造北方山水园林城市景观新地域性特征的相应策略。从自然和人文方面探索了新形势下山水园林城市景观塑造的新思维及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在山水园林城市建设中找到生态平衡与城市特色空间塑造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8.
基于景观基因理论,以信阳市新县毛铺村楼上楼下村为例,通过无人机影像拍照,结合访谈、文献查阅等收集资料,以识别提取村落的景观基因,构建完整的景观基因信息链,对毛铺村风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受地理位置影响,毛铺村整体风貌保存较好,村落布局充分结合自然山水基地,中山区聚落特征明显,具有较高的研究和保护价值;(2)景观信息元即文化基因,其内涵丰富,主要文化基因为儒家文化,在其影响下形成较强的宗族文化制度;(3)景观信息点形式多样,涵盖山体、水系、文物建筑等物质景观和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景观2个方面,且物质景观保存度优于非物质文化景观保存度;(4)风貌景观信息廊道为河流、汉潢古道和现存道路,各景观基因信息点组织较为完善,局部道路存在松动、断裂等问题;(5)毛铺村景观信息网络整体性较强,大部分建筑保存完好,少量建筑存在坍塌、残缺、佚失等问题,对整体风貌有一定影响.以毛铺村为例的传统村落须要结合景观基因理论来加强数字化研究进程,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数据管理模式达到传统村落精准的保护与正确开发.  相似文献   

9.
通过评价分析沿淮地区水乡小镇景观节点特征要素构成,探知其内在规律及可验证指标,提供水乡小镇景观节点营造的新视角,为打造具有地域特色文化的水乡小镇做出贡献。以安徽省颍上县八里河镇景观节点为研究对象,构建景观节点特征要素评价体系,通过调查问卷,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景观节点特征进行分析及综合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4个特征评价要素可分为人文自然交融性因子、自然生态性因子、感知度因子、交通可达性因子及视线贯穿度因子5个因子,其贡献率排名依次降低;排名前6位的景观:节点22、节点21、节点23、节点 31、节点 20、节点16,均表现为景观的文化元素丰富、层次感强、讲究韵律感,视野开阔,环境氛围带入感强,而综合评价F<0的景观节点视觉和环境质量较差,不具备景观环境应具备的特征要素。八里河镇景观节点特征的5类因子中,人文自然交融性因子载荷值最大,是沿淮地区水乡小镇景观节点建设的方向及重点内容;基于综合评价结果,针对性进行景观节点环境整改,挖掘并增强地方文化特色,为八里河镇及其相似地域特征的水乡小镇景观环境规划、节点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文献法和层次分析AHP法对所调查古城植物景观状况作初步分析,对塑造古城植物景观特色的构成要素进行分解,并对这些构成要素进行重要性排列,以期为以后的古城植物景观特色营造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徐慧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5):175-177
从城乡风貌和文化景观的概念、关系以及城乡风貌空间营造的现状入手,在文化景观构建的物质构成要素和非物质文化景观等方面,探讨我国城乡风貌空间营造中文化景观构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王琼  乔征  王葆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610-1612,1628
以关中平原地区乡村聚落地域景观研究为出发点,概述了关中平原地区乡村聚落景观的整体形态,并将关中平原地区的乡村聚落景观物质构成要素分为生活性景观设施和生产性景观设施,分别加以介绍。从具体实例分析入手,针对乡村中心景观、乡村院落景观、乡村组团景观、乡村道路景观空间,分析了关中平原地区乡村景观空间形态的变迁,指出目前乡村景观所呈现出来的问题。强调了乡村聚落景观变迁的必然性与调控的紧迫性,并提出了基于地域性的关中平原地区乡村景观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13.
现代园林景观空间中视觉形式美的营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静  黄华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448-18450
从景观空间形态要素的点线面体、形、色彩、肌理等4个方面做了阐述,详细分析了现代园林景观空间的审美特征,从现代景观空间视觉形象的艺术构成入手,探求景观空间的视觉形象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总结了当前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现象,指出新农村建设应该重视的是生产功能的城市化,形态与文化的本土化与乡土化。其次,概括了乡土景观的构成要素与特征。最后,说明了乡村景观建设的乡土化和城市景观建设的乡村化。  相似文献   

15.
成本是决定农产品目标价格的主要依据。首先探讨了稻谷成本要素构成的主要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之上,以湖南省稻谷生产为例,基于所采集的一手数据资料,重点围绕其物质投入成本和人工成本要素构成,分析了其构成要素的主要指标特征及变动情况,为中国水稻生产的目标价格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地域特征是一个城市最本质的特征,在现代城市建设逐渐"西化"的大潮中,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要尊重特定地域的自然与文化特质,景观营造应从地域特征中找寻设计语言,打造具有地方风格的城市景观。本文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分析了北碚区的地域特征类型和特点,并通过对地域特征要素在北碚区城市景观中的应用分析,最后总结出地域特征在北碚区城市景观运用中的布局特点和所取得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对凉山彝族地区的乡土景观基因要素进行提取、分类和编码,完成了凉山彝族地区乡土景观基因图谱信息链的构建。最后将其成果运用到凉山彝族地区乡土景观基因的保护与传承中,提出该地区乡土景观基因的保护和传承策略,以期为凉山彝族地区乡土景观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陈大鹏  高娟妮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72-10475,10525
分析了城市道路景观的构成要素,以及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地域文化性的含义。从城市所面临的缺乏本土地域文化特征的危机出发,通过对白水县杜康东路景观设计实例的分析研究,解析了白水县的城市文化背景、项目概况和设计定位、设计指导思想以及总体构思与节点布局,以探讨如何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合理运用本土地域文化,并且以地域文化为重要的创作源泉,吸收其有益的"基因",营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道路景观,从而更好地展现城市的鲜明个性与特色。  相似文献   

19.
方加宇  邵锋 《浙江农业科学》2013,(12):1634-1639
实地调查杭州中山公园植物景观现状,分析公园内的植物种类选择、植物景观空间构成、植物景观配植方式、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的关系,总结出中山公园植物景观的3个主要特点,并对其中存在的2个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影响植物景观质量的核心成分,以南京市6所高校校园为研究区域,192处植物景观样地为研究对象,对植物景观的植物种类进行统计以及使用美景度法对景观质量评价。在调查112名公众的基础上,获得了25个景观质量评价因子,对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研究统计出6所高校植物景观共涉及99种植物,筛选出各所高校植物景观质量评价前1的样地作为校园景观提升与城市绿化的优先选择。经过主成分分析,前5个特征值的累积贡献率为86.203%,超过85%,可以较好地表达出原有25个要素因子的总体变化,从而构建出植物景观质量的特征指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植物景观不同要素因子和特征指数与景观质量等级之间的关系。最后对植物景观营建工作提出注重植物色彩品质、审美艺术性、挖掘植物文化以及选择亲民、乡土植物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