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娜 《农业展望》2010,6(2):17-19
尽管国家加大对大豆和油菜主产区的补贴力度,2009年中国产油料总量较上年略有减少,进口大幅增加,油籽加工量提高,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增加。受国内外食用油市场因素的影响,包括基本面供需状况、原油价格走势、美元指数的涨跌的影响,2009年中国食用油市场涨跌频繁,整体呈上涨态势。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2010年油籽播种面积有望继续保持增长,而消费方面,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食用油消费将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2.
"十三五"以来,中国油料生产面积小幅缩减,单产提高,总产量稳步增加;油料生产区域集中度大幅提高;国内油料和食用植物油消费继续增长;油料进口显著增加,食用植物油进口波动下降;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总体弱势运行,油籽价格与国际市场走势差异明显。展望后期,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背景下,中国油料产能将进一步提高,食用植物油多元化消费趋势日趋明显,油脂油料贸易将保持较高活跃度,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有望增多。  相似文献   

3.
中国主要油料作物及食用植物油产业变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近几年油料和食用植物油进口呈快速增长趋势,食用植物油进口依存度达到60%,国内粮油安全受到威胁。分析得知,近10a,国内大豆、花生、油菜籽和棉籽的产量增加并不明显,4种油料年均产量为5000万t,即便全部压榨为食用油,也不能满足国内植物油的需求。2000—2009年,中国油料种植面积在1150万~1600万hm2之间波动,总体呈递减趋势,依靠扩大传统油料种植面积提高食用油自给率的空间十分有限。1990—2009年,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和人均植物油消费增加了近3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2006年美国和欧盟人均食用植物油相当于2009年中国人均食用植物油的1.80倍和1.95倍。国内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植物油量比同时期农村居民人均消费量高。中国植物油价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6.04%,低于中国GDP(8%)的增长率。我国食用植物油产业主要以油籽进口为主,植物油次之,中国油料和食用植物油进口仍将持续增长,对外依存度将越来越高,特别是转基因大豆油的进口将会对国内食用植物油安全带来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东盟互为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国,中国主要从东盟进口植物油,进口品种主要是棕榈油。棕榈油作为双边植物油贸易的重点,关注其进出口贸易特征、探究影响其贸易变动的因素对进一步预测双边植物油贸易的发展趋势,以及促进双边农产品贸易的优势互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1996—2016年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数据,对双边农产品贸易和植物油贸易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特征分析,从东盟出口供给和中方进口需求角度出发,剖析了双边植物油贸易的影响因素。可以预见,在食用消费渐趋饱和和工业消费日渐增加的背景下,中国从东盟进口的棕榈油将在现有规模上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5.
未来10年中国棉花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影响棉花市场发展各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10年中国棉花市场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未来10年,受比较效益下降、生产成本提高、国家粮食优先战略等因素影响,中国棉花面积和产量呈下降趋势。在人口增长、人均收入增加、城镇化继续推进等影响下,未来中国棉花消费量仍将增长,尤其是国内消费量增长较为明显。由于中国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国内外棉花价格将趋于一致,国内棉花价格下降趋势明显,企业进口棉花动力减弱,未来棉花进口量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第一食用油消费大国,食用油消费主要依靠进口,自给率不足40%。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发展油料生产,提高食用植物油自给水平。我国传统油料作物主要是大豆、油菜和花生,其主产区同时也是粮食主产区。在粮食用地目益紧张和食用植物油需求刚性增长的情况下,依靠扩大传统油料种植面积提高食用油自给率的空间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7.
栗柱 《农业展望》2010,6(8):3-7
近年来中国大豆进口量连创新高.在当前经济尚未完全复苏的背景下,再次为中国的大豆产业敲响了警钟。根据目前的天气模型、农业政策以及世界各国和地区在当前贸易协定和关税联盟框架下做出的政策承诺,展望了未来10年全球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消费以及贸易情况,力求呈现全球主要农产品生产、消费和贸易情况的完整概貌。未来10年内,谷物和稻米价格将保持强劲,稳步上涨,由于食用油和生物柴油需求量大增,油籽在未来几年逐渐恢复到2007/08年度的高住,棉花价格在多种不确定因素作用下.市场走向不明。乙醇和生物柴油价格将逐渐恢复并有所上涨。全球人均肉品消费量预计将以每年1%的速度递增.2018年将达到人均57.8kg,全球牛奶总产量将增长18.8%。  相似文献   

8.
国家相关部门首次大规模摸底食用植物油库存行动即将进行。记者昨天从国家粮食局获悉,发改委、国家粮食局、财政部等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将对上海、江苏、安徽、山东、湖北、广东、四川、陕西等8个省(市)进行为期10多天的全国食用植物油库存的“摸底”。业内人士表示,国家相关部门如此大规模的普查行动尚属首次,此举可能将为未来食用油调控政策的制定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9.
世界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一军  刘岩 《农业展望》2012,8(1):39-42
50年来,世界农业取得了巨大进步,粮食产业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供求变化引起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粮食产品贸易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中国粮食供求状况以及国内相关粮食产品的价格.最终影响中国粮食生产和消费行为。因此,研究目前世界粮食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各主产国的产业支持政策,分析世界粮食供求形势及未来变化趋势,探寻其变动对中国粮食产品生产、消费、贸易、价格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制定合理的粮食产业发展政策,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楠  董彦彬 《农业展望》2013,9(3):15-19
国内油料生产徘徊不前,而食用植物油需求继续增长,2012年中国油料、食用植物油进口同比大幅增加。受临储政策支撑,国产油菜籽价格在临储价格附近趋稳,豆油和棕榈油价格低于2011年同期,菜籽油和花生油高于2011年同期。2013年国内油料、食用植物油进口量仍可能保持较高水平,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仍将跟随国际油脂价格震荡运行。随着南美大豆即将丰产上市,全球油料、食用植物油供求偏紧格局将略有缓解。在全球经济发展缓慢的背景下,预计2013年国际油料、食用油价格或将在高住继续弱势震荡。  相似文献   

11.
我国油菜生产、改良与食用油供给安全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通过比较大宗食用植物油的品质特性,以及分析我国食用植物油的消费与供给、油菜的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发展潜力,明确了我国油菜生产在我国植物油供给中的重要地位,发展油菜生产是保障我国食用油供给的根本途径。并由此提出了发展油菜生产的主要措施:加强油菜相关研究,着实解决我国油菜生产上存在的问题;规范种业市场,促进我国油菜种业健康发展;加强油菜籽的加工研究与利用,提高附加值。  相似文献   

12.
我国油菜生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前,我国食用植物油供给形势严峻,国内油料作物仅提供植物油消费总量的40.6%,对国外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安全隐患日益严重。菜籽油是国产食用植物油的第一大来源,在我国食用油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已占我国油料作物产油量的57.2%。因此,在不与粮争地的前提下,大力挖掘油菜生产潜力,是提高油菜产量和保障我国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的核心举措。概述了我国油菜生产现状,分析了我国油菜在扩大面积、提高单产、提高含油量三个方面的生产潜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挖掘油菜生产潜力的有效途径是科技创新和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3.
周婕 《南方农业学报》2021,52(4):1132-1138
【目的】研究国际与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的非对称性传导关系,为合理应对食用植物油价格波动风险,保障我国食用植物油安全提供对策建议。【方法】基于2007—2020年度食用植物油月度价格数据,利用门限自回归模型考察国际与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的非对称性传导关系。【结果】花生油、菜籽油和大豆油国际与国内价格具有非对称协整关系,在长期国际花生油价格变动的9.7%、大豆油价格变动的33.0%会传导至国内,而短期内菜籽油和大豆油的国际价格会迅速传导至国内;当国际花生油和菜籽油价格下跌时,国内花生油和菜籽油价格每月分别纠正17.8%、22.4%的偏差,而当菜籽油和大豆油价格上涨时,国内菜籽油和大豆油价格每月分别纠正12.0%、10.6%的偏差;食用植物油价格传导具有非对称性,国际市场价格下降或上升时,国内不同食用植物油价格调整偏差的时间差异很大。【建议】为应对食用植物油价格波动的风险,政府应降低食用植物油进口集中度,适当分散和开拓进口来源;建立完善的食用植物油价格监测预警机制;培育食用植物油期货市场规避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14.
棉籽油是我国棉花主产区居民主要的食用植物油之一,随着油脂加工工艺的快速发展,棉籽油消费量快速增长。阐述了我国食用棉籽油生产、消费、棉酚脱毒以及质量安全状况,提出正确、科学认识棉籽油食用价值,安全食用棉籽油,对提高我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保障植物油消费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甘肃省主要油料作物生产和食用植物油供需现状,预测了未来供需平衡,探讨甘肃省油料作物的发展趋势。30多年来甘肃省油料总产量呈持续增长态势,2011年油料总产量、食用植物油产量、食用植物油消费总量分别为63.52万t、22.17万t、24.66万t,2011年前食用植物油生产量和消费需求量基本平衡。基于供给和需求分析表明,甘肃省今后一段时期内食用植物油供需缺口量不断增大,缺口比重保持在10%以上。阐明了甘肃省食用植物油生产发展存在油料生产扶持政策不足;油料作物种类多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加工业滞后、附加效益低等制约因素。提出了继续加强各种补贴项目的落实;切实加强基础条件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合理进行区域布局;加快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保证加工能力;发挥特色,做强特色产品;建立和完善油料安全预警系统及应急机制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油菜是我国食用植物油的重要来源,应顺应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国油菜产业正酝酿第四次跨越——由优质高产向绿色高质高效发展。基于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背景,提出了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重点任务,针对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切实落实油菜保护区政策、加快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多元化开发、实施健康油脂科学消费战略等对策与建议,有效保障我国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和健康消费。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为分析手段,利用90年代以来中国城乡人均收入及食用植物油消费数据,阐释了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的消费状况及消费结构,分品种计算了中国城乡居民年人均植物油消费量。进而在分析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三种需求弹性的基础上。揭示了各品种植物油的消费特征与趋势,并着重对城乡消费做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基于FAOSTAT数据库的相关数据,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对近50年(1961-2011年)世界主要木本植物油的贸易格局及其变动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1-2000年和2001-2011年这两个时段的世界主要木本植物油产业贸易规模均呈现显著的线性增长规律,且前后两时期的增速不同;棕榈油和棕榈仁油的贸易规模对世界主要木本植物油的贸易规模和结构影响更显著;世界主要木本植物油的出口贸易格局市场分布极不均衡,而进口贸易格局市场分布相对均衡。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主要农产品供给相对宽松,国内需求不断增长以及政策调控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2012年中国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进口量激增,全面净进口态势得到强化;果蔬水产等优势农产品出口增长乏力,部分产品甚至出现明显下滑;农产品贸易逆差大幅增加。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走势、农产品供求状况等因素,预计未来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全面净进口局面将持续,但进口激增态势将得到缓解,农产品出口形势将有所好转。针对新形势、新问题,必须加强对农产品贸易形势的研究和判断,及时采取对策措施,努力确保中国农产品贸易和农业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