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市场势力、盈利能力两个方面。影响中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包括生产成本结构、产品质量、产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等内容。目前我国茶叶生产经营的国际竞争力不高,茶叶产品的定价能力较弱,市场适应性偏弱。提升我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的途径主要包括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集约化经营和提高产品的适销性等。本文将就以上几个方面,对我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剖析,以为提升我国茶叶生产经营的国际竞争力找到合理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关于提升茶叶商品价值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产业涵盖茶叶鲜叶生产、茶叶初制加工业、精茶加工业和茶叶营销业.是农村实现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与商品流通紧密结合的大产业.  相似文献   

3.
茶叶发源于我国并传播到世界各地,我国也是世界上主要的茶叶生产国和出口国。然而,和我国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成正比的是,相比其他新兴产茶国,我国的茶叶产业的国际贸易竞争力优势并不明显,还需要进一步发力,提高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广东是茶叶生产和消费大省.近年来,我省茶叶生产保持较快发展,面积稳步扩大,产量不断增加,产品结构优化,名优特茶增多,产销两旺,茶叶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当前我省茶叶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茶树品种布局欠合理,生产技术措施不到位,组织化程度不高,加工设施条件仍然落后,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制约着产业健康发展.本文对如何进一步提升我省茶业发展水平,从思路和措施上谈一些粗浅看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论茶叶产业集群发展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业集群理论是当代西方经济学中最引人注目的学说之一.本文就茶叶产业集群策略.产业集群理论和产业集群对茶叶产业发展的经济意义以及利用集群理论解决茶叶产业的现状问题、产业集群产生的原因,结合茶叶行业具体论述茶叶产业集群产生的条件和特点以及发展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推行有机茶生产、创制三明特色名优茶主导产品、提高茶叶产业的组织化程度等措施,推动三明茶业“跨越式”发展,建设闽西北山区现代茶叶新产业。  相似文献   

7.
完善的茶叶产品生产理念直接关系到整个茶叶生产与消费活动。结合茶叶消费的价值内涵,我们可以看到系统化的茶叶产业理念不仅关系到茶叶产业的成熟度,同时也关系到整个茶叶产业的发展内容。因此,完善茶叶消费状况的全面认知,从而能够实现茶叶消费的最佳化。本文拟从茶叶消费活动开展的价值作用认知入手,结合数据来源及数据结构分析,通过融入影响茶叶消费活动开展的具体原因,从而探究适合茶叶企业的产品经营思路和内涵。  相似文献   

8.
《广东茶业》2007,(5):37-37
"中国茶叶的主要生产基地都通过了无公害认证,茶叶产品的总体质量安全水平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喝茶是安全的,茶叶产业的发展是健康的。"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陈萌山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陈萌山是在福建省安溪县出席全国茶叶产业发展座谈会时作此表示的。他说,"十五"以来,我国茶叶生产标准化进程加快,到目前为止,已制定的茶叶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9.
朱莉 《茶叶科学技术》2012,(1):31-34,38
通过对山东省茶叶产业基本状况、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及综合优势指数(包括效率、规模指数)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国际市场上,山东省茶叶产业具有极强的竞争力,但存在一定的波动;在国内市场上,山东省茶叶产业竞争力单产效率不高、规模优势不明显,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针对存在的问题,从不同的主体角度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促进山东省茶叶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何勇 《中国茶叶》2005,27(6):16-17
雅安作为四川乃至全国重要的产茶区,茶产业已成为当地茶农脱贫致富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支柱产业.但从历史上看,雅安茶叶主要依赖于资源禀赋的优势.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加强,今后雅安茶叶产业竞争力必然体现在茶叶产业的运行组织载体上.产业组织制度或产业运行的组织模式影响着产业运行绩效,进而影响其产业运行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雅安茶叶产业化模式趋同、组织管理分散等因素已成为制约雅安茶叶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今后雅安茶业的发展必将是通过创新茶业的运行组织模式来促进茶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因此,正确认识和分析雅安茶叶产业运行组织模式的特点与绩效,探讨雅安茶叶市场运行组织模式的优化途径,对于从根本上提高雅安茶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茶叶发源于我国,在我国已经有超过6000年的历史,而在中国对外贸易历史上,茶叶也有着重要的位置,第一次鸦片战争,就与中国的茶叶和丝绸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有关。随着全球化经济发展程度不断提升,如今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我国茶叶产业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就进一步显现出来,如经营秩序混乱,产品标准化程度不够,创新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大大影响整个茶叶贸易的竞争力。因此为有效确保我国茶叶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认清当前茶叶贸易在国际竞争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有针对的提出解决方案和思路,从而提升中国茶叶贸易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茶叶产业,不仅仅是简单的茶叶种植与生产,可以说,茶农在该产业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事实上,全面优化、创新整个茶叶产业资源要素,将是信阳地区茶叶产业整体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拟从信阳地区茶叶产业经营发展的重要背景分析入手,结合茶农扶持政策的出台背景探究,通过细致化考虑当前茶叶产业的发展趋势,从而具体探究信阳地区茶农扶持政策的内涵和实施思路。  相似文献   

13.
试析茶叶的市场特性与营销策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丁勇 《中国茶叶》2005,27(2):10-12
茶叶是世界性的天然饮料,市场成长潜力巨大.长期以来,茶叶产品游离于农产品与食品之间,生产加工属于农产品范畴,流通销售则具有食品属性,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或长或短,使得难以形成稳定、规范的茶叶市场.我国茶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品牌意识淡薄,营销理念落伍,营销方式滞后.入世之后的中国茶叶面临着产业升级的紧迫性,茶叶市场拓展同样需要实现传统销售向现代营销的深刻转变.因此,目前亟需研究分析茶叶的市场特性,导入现代市场营销理念,探索茶业营销策略与创新手段,全面提升中国茶叶尤其是国际市场主流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世界棉花生产和消费大国.开放条件下,我国棉花的机械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但国内棉花供应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棉花贸易长期处于净进口局面.同时,棉花产业发展也深受贸易摩擦和某些国家政治打压的影响.基于我国棉花生产和贸易数据,运用进口市场集中度、进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自给率、国际竞争力等指标对我国棉花产业安全程度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展示我茶叶大国的国际形象,提高我国茶叶产业整体水平,加快我国茶叶企业国际化进程,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国际茶叶委员会、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学会、中华茶人联谊会、湖南  相似文献   

16.
章丹 《福建茶叶》2023,(10):10-12
本文对我国的茶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实有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在逐年增加,茶叶种类丰富,但茶叶产业发展缓慢。数字普惠金融为破解茶叶产业发展中的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它既可以拓宽茶叶企业的融资渠道和销售渠道,还可以促进茶叶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融合发展。鉴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一是要将数字普惠金融融入茶叶产业,推动茶叶产业转型升级;二是要加强数字化信用体系建设,提高茶叶企业融资效率;三是要建立数字化产业链条,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茶叶产业包含茶叶鲜叶生产、茶叶初制加工业、精茶加工业和茶叶营销业以及茶文化产业,是农村实现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商品流通紧密结合的大产业。茶叶产品的营销环节是茶叶产品进入市场的纽带,亦是茶叶产品由使用价值转化为商品价值的主要渠道。所以茶叶企业重视茶叶产品营销策略是提升茶叶商品价值,提高经营效益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安化县产茶历史悠久,所产茶叶在省内颇有名气.这是历史的光荣,也是安化茶叶产业发展的基础.本文不予赘述.根据省农业厅的布置和安排,笔者参加了安化茶叶生产情况调查,结合"安化县十一·五茶叶发展计划"的有关内容综合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9.
申素熙  梁月荣 《茶叶科学》2011,31(6):552-560
本文分析比较了中国和日本茶叶产业政策导向,并据此对韩国茶叶产业发展提出建议.研究认为,中国和日本茶叶产业政策引导的共同特点是:以高档茶为目标进行产品结构优化;通过互助组织提高茶农的组织化程度;构建茶产业区域集中化和产品质量个性化,增强区域竞争力;引导资源综合利用,提高产业整体效益.但两国也存在差异:中国注重提高名优茶的...  相似文献   

20.
王新  谢家群  李艳娥 《中国茶叶》2010,32(11):17-18
投入问题是关系茶叶产业兴衰的关键,特别在产业的发展时期更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竹山县茶叶产业面临的问题,也是当前我国茶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增加投入在茶叶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1.增加投入有利于扩大基地规模,发挥规模效益 茶叶从建园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建园到投产还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在这期间还要追肥、中耕、除草和病虫防治,三年期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