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木樨系豆科草木樨属草本植物。已知较重要的有20余种。我国有6—9种,常见的如白花草木樨、黄花草木樨、印度草木樨、香木樨、齿状草木樨或无味草木樨等,其中以白花草木樨和黄花草木樨的栽培最为普遍。  相似文献   

2.
为使生物治盐的方法在河套灌区得以推广,我们模拟河套灌区土壤的盐分组成状况,在实验室砂培条件下对沙打旺,红豆草,草木樨,白花草木樨,四种优良豆科牧草进行了萌发期耐盐性测定,旨在从理论上探讨它们在萌发期的耐盐能力,结果表明,四种豆科牧草划发期都有一定的耐盐性,其耐盐测试为:沙打旺>红豆草>白花草木樨>草木榍。  相似文献   

3.
草木樨属于豆科草木樨属植物,我县常见的有白花草木樨(六十年代引进草种并进行栽培)、黄花草木樨、细齿草木樨三种。草木樨是含蛋白质丰富的好牧草,但都含有香豆精,又叫香豆素。这种物质本身对家畜无害,只是适口性较差,经驯饲,才嗜好这种饲草,但贮藏不良,腐烂、霉败的草木樨干草、青草、青贮草就产生了有毒物质——双香豆素  相似文献   

4.
白花草木樨与燕麦混合青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设置了单贮白花草木樨(Melilotus albus)、单贮燕麦(Avena sativa)、70%白花草木樨和30%燕麦混贮、50%白花草木樨和50%燕麦混贮与30%白花草木樨和70%燕麦混贮5个处理组,贮后分别测定其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由此找出白花草木樨和燕麦混合青贮的最佳比例.结果表明,单贮白花草木樨的pH值...  相似文献   

5.
<正> 比较聚合草与苦麻菜、紫花苜蓿、白花草木樨,饲用甜菜以及玉米等常见高产饲料的产量,以便确定聚合草在河北省承德县及其相似地区的栽培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升升  段珍  张吉宇 《草地学报》2021,29(11):2591-2599
白花草木樨(Melilotus albus Medic.ex Desr.)是草木樨最常见的栽培用种之一,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固氮能力。为了开发一套高效的草木樨转化体系,本研究以白花草木樨为材料,以结瘤基因MaROP6为目的基因,建立了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介导的高效白花草木樨毛状根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以在两周左右获得毛状根,其发生率可达78%,MaROP6基因的毛状根转化率可达70.8%。qRT-PCR鉴定结果表明,MaROP6转基因毛状根的平均相对表达量为对照的36.87倍。毛状根转化体系的建立为白花草木樨基因功能的验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1草木樨病草木樨是一种优质牧草,产量高,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较多。但草木樨内含有2种有毒物质——香豆素、双香豆素。白花草木樨香豆素含量为干物质的0.84%~1.22%,黄花草木樨为1.05%~1.40%,发霉的  相似文献   

8.
陈立强  边艳霞  马春晖 《草业科学》2016,33(12):2526-2532
以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校园内试验站(地处新疆阿拉尔市,40°54′21′′N,81°30′20″E)为试验点,以4份栽培和4份野生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种质资源为对照,对阿克苏白花草木樨(M.albus)品系的草产量性状和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阿克苏白花草木樨出苗后64d进入现蕾期,75d进入初花期,生育天数较短;阿克苏白花草木樨的干草产量为5 874.23kg·hm~(-2),较对照增产18.76%~67.20%;株高为125.27cm,鲜干比为4.23,均优于对照,草产量性状较好;叶片保水率为65.00%,越夏率为99.00%,对阿克苏地区高温和干旱的气候条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综合性能排名第一,具有转化为野生栽培品种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适宜的生态恢复模式,本试验对比分析了衡阳紫色土地区草地(白花草木樨(Melilotus albus)-猪屎豆(Crotalaria pallid))、灌草(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白花草木樨)、灌丛(沙地柏(Sabina vulgaris)-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乔灌(枫香(Liquidamdar formosana)+紫穗槐)与自然恢复模式下的土壤养分和植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恢复20年后,自然恢复、草地、灌草、灌丛与乔灌模式下出现的植物种类分别为8,17,16,20,13种,自然恢复模式以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草地、灌草、灌丛与乔灌模式则以人工种植的植物为主,各恢复模式主要伴生种为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马兰(Kalimeris indica),鬼针草(Bidens pilosa),狗肝菜(Disliptera chinensis),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以及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等;灌草模式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高,Pielou均匀度指数最大,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较高;基于土壤养分、pH值、物种多样性指数共11项指标的4个主成分变量(累计贡献率达90.5%)综合评价得出,灌草模式即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白花草木樨的恢复效果较好,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草木樨种植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木樨为1~2年生草本植物,是家畜重要的优质牧草之一,可做青饲、调制干草、青贮等.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在我国草木樨有6个品种,在黑龙江省以白花草木樨为主.  相似文献   

11.
草木樨为1~2年生草本植物,是家畜重要的优质牧草之一,可做青饲、调制干草、青贮等。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在我国草木樨有6个品种,在黑龙江省以白花草木樨为主。  相似文献   

12.
草木樨俗名“马钱”是一种优良的豆科植物,能耐寒、抗旱、耐碱、耐瘠,产草量高,一般在种上头一年每亩可产青绿草600—1000市斤,第二年每亩可产青绿草1500—2500市斤。陕西丘陵壑整区内近几年来行种很多,生长良  相似文献   

13.
为了避免草木樨(Melilotus spp.)的二年生性状对冬小麦套种草木樨栽培模式带来的负面影响,发掘适合新疆南疆地区种植的一年生草木樨种质资源,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团对一年生细齿草木樨(M.dentatus)、二年生黄花草木樨(M.officinalis)和二年生白花草木樨(M.albus)的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细齿草木樨从出苗期到初花期的生长天数为107 d;干草产量为20430.59 kg/hm2,极显著高于黄花草木樨和白花草木樨(P<0.01),比黄花草木樨增产41.16%,比白花草木樨增产24.22%;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11.94%、54.23% 和44.40%;加权关联度在供试材料中最高.采自新疆南疆拜城县的黄花草木樨的干草产量为14473.11 kg/hm2,极显著低于细齿草木樨和白花草木樨(P<0.01),加权关联度在供试材料中最低.综上,与黄花草木樨和白花草木樨相比,细齿草木樨在新疆南疆的综合表现突出,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气候干燥、温差较大,有利于牧草种子生产,历史上曾以紫花苜蓿、草木樨、燕麦等草籽的优质高产著称子全国。每年约有上千万斤种子销往西北、华北各省区。近几年来,随着种草种树、治穷致富方针的贯彻执行,种草面积大幅度增加。种草事业的发展推动了牧草种子生产的急剧上升。目前,商品草籽除紫花苜蓿、黄花草木樨和白花草木樨外,还有红豆草、箭舌豌豆、毛苕子,老芒麦、披硷草、燕麦、沙蒿等。年生产量在2000~2500万公斤之间,除自产自种者外,商品量在1000万公斤左右。草籽生产不但保证了种草事业的发展,而且使群众取得了经济效益。特别是红豆草种子在有些地区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产业,正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3种抗蒸腾剂叶片喷施对4种草本植物水分消耗和利用的影响规律,比较得出不同抗蒸腾剂的最佳使用浓度,为干旱荒漠区采煤迹地植被保育技术提供参考,本试验以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白花草木樨(Melilotus albus Medic.ex Desr.)、蜀葵(Althaea rosea (Linn.)Cavan.)4种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每种草叶面分别喷施不同类型和浓度的抗蒸腾剂:旱地龙(Fulvic Acid,FA)浓度分别为1,2,3,4 g·L-1;冠存(Guan Cun,GC)浓度分别为3,6,9,12 g·L-1;高岭土(Kaolin,KL)浓度分别为20,40,60,80 g·L-1,以喷施清水为对照,喷施3个月后测定其对4种草叶片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r)、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区间内,FA浓度越高,蒙古冰草、沙打旺、白花草木樨的Tr值越小、Pn值越小,WUE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GC喷施浓度越高,蒙古冰草、沙打旺、白花草木樨叶片的Tr值越小、WUE值越大,Pn值较对照低但各浓度间未达到显著性差异;KL喷施浓度越高,蒙古冰草与蜀葵各浓度处理的Pn值越小、WUE值越小,Tr值较对照低但各浓度间未达到显著性差异。3种抗蒸腾剂对蒸腾速率的抑制程度均为GC和KL大于FA,对净光合速率的抑制程度均为KL和GC小于FA,对水分利用效率的提升程度均为KL和GC大于FA。综合3种抗蒸腾剂在植物叶面的喷施效果,GC和KL喷施效果较好,FA较差;蒙古冰草与沙打旺喷施12 g·L-1的GC、白花草木樨与蜀葵喷施20 g·L-1 KL的措施可用于干旱荒漠区采煤迹地的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6.
白花草木樨     
白花草木樨又名白香草木樨、白甜车轴草。原产于欧、亚温带地区,现世界各国均有栽培,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在我国目前该品种主要种植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自治区)。  相似文献   

17.
<正> 草木樨(Melilotus sp.)是目前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等省区种植最广泛的一种绿肥牧草。种植的主要品种,有白香草木樨、黄香草木樨、细齿草木樨、印度草木樨等,其中栽培利用最多的是二年生白花草木樨。草木樨的根茬能肥田,鲜草沤肥饲养牲畜,种籽做精饲料,花能养蜂,还能绿化荒山荒坡,防风固沙,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是一个良好的绿肥牧草。  相似文献   

18.
采用倒"W"九点取样法,对正蓝旗6年生蒙古冰草种子田杂草发生与危害情况调查结果发现,田间杂草呈多发态势,共有各类杂草29种,隶属于11科,禾本科最多,有9种:野糜子、臭草、披碱草、老芒麦、金狗尾草、狗尾草、醉马草、赖草和羊草,占总数的31%;其次是菊科,有4种:冷蒿、黄花蒿、蒲公英、苦苣菜,占13.8%;豆科有3种:黄花苜蓿、白花草木樨、甘草,占10.3%。野糜子的危害指数最高,为66.2。  相似文献   

19.
草木樨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饲料与绿肥豆科作物,在我国草牧业发展和生态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干旱胁迫是影响草木樨分布和产量的重要因素,筛选和鉴定调控草木樨响应干旱胁迫的基因对解析草木樨抗旱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TCP(teosinte branches1/cycloidea/pro-liferating cell factory)是一类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响应干旱胁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该基因家族在草木樨中的分布以及响应干旱胁迫的生物学功能未见报道。本研究以白花草木樨为对象,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全基因组水平对TCP基因家族进行系统鉴定,并对其基因结构、系统进化、染色体定位以及干旱胁迫下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花草木樨含有18个MaTCP基因,不均匀地分布在6条染色体上。系统进化表明,18个MaTCP基因可以分为TCP-P和TCP-C两大亚家族,其中TCP-P仅包含PCF分支,而TCP-C包含CYC/TB1与CIN两个分支。这些基因都含有高度保守的bHLH结构域,同亚家族中的成员具有相似的保守基序与基因结构,但在bHLH结构域中TCP-P亚家族相较于TCP-C亚...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6种不同来源草木樨的生产性能与营养品质差异,试验选出适宜于新疆栽种的品种,采用大田测定及实验室测定方法,测定了不同来源草木樨生物特性、产量及营养成分,并通过计算粗饲料分级指数(GI值)对营养品质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MAL001(来自甘肃的白花草木樨)的全年干草产量最高,为11 500 kg/hm2,MOF001(来自甘肃的黄花草木樨)粗蛋白产量最高,为1 729.18 kg/hm2。6种草木樨全年干草产量高低顺序为MAL001(来自甘肃的白花草木樨)、MAL002(来自内蒙古的白花草木樨)、MOF003(来自宁夏的黄花草木樨)、MOF001(来自甘肃的黄花草木樨)、MOF002(来自吉林的黄花草木樨)、MIN001(来自江苏的印度草木樨),全年粗蛋白产量高低顺序为MOF001MAL001MAL002MOF003MOF002MIN001。通过GI指数对6种草木樨的营养品质进行综合比较,营养价值高低为MOF002MIN001MAL001MOF001MAL002MOF003。根据综合营养品质和生产性能进行评定,MAL001最适宜在阿拉尔市栽培,其次为MAL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