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论《礼记》的生态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生态伦理以礼法自然的礼仪生态价值观为基础,以人对自然的崇拜、领悟和效法为礼仪的重要理性根源。《礼记》发挥儒家礼制思想,强调人要敬畏天道、爱惜万物、保护自然,不仅提出了生态伦理三大层次即宗教生态伦理、农业生态伦理和礼俗生态伦理,也提出了时禁、无伤、时中的生态伦理规范,体现出传统礼仪不仅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而且协调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精神。这种生态伦理是维护生态的多样性、实现社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及建设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2.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旧哲学所发生的革命变革出发,肯定了马克思对物、对人、对人的直观能力的实践理解的合理性、革命性.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否定唯物论,也没有否定自然这一唯物论的前提.而当前流行的实践本体论忽视了马克思所强调的自然及其规律对实践的先在性、前提性,忽视了实践本身所具有的"变革世界"的客观功能而有滑入到唯心主义的危险.文章指出承认自然的先在性构成了实践唯物论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3.
老子思想在本质上并不反对仁,相反,老子提倡一种超世俗的、符合自然之道的仁.老子强调仁的自然性,认为最高境界的仁应该表现为一种本性的自然流露,仁而不自知,仁而不以为仁.而孔子谈到仁的时候,也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对仁的自发性、内在性的追求,强调仁由己出,仁者安仁.仔细考察可以发现,孔老二人在仁的主张上有很大的相关性,甚至可以说,孔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仁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该文论述了中国花文化形成中华悠久文明发展历史及数千年花卉栽培历史的关系,以及花卉资源多样性与花文化内涵多样性的联系。强调了花文化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部分,花文化的历史性、民族性本身与形成文化的自然因子有密切的关系。中国花文化的符号正是中国人在对花卉各种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认识的基础上,将花卉的各种自然属性与人的品格、人的情操来进行类比,逐步形成花卉自然属性与人性的种种关联,进而形成一种社会普遍认同的观念。花文化带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相似文献   

5.
试析土地利用3种理论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白玉  邓宇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399-2401,2450
土地集约利用强调土地现阶段的经济效益,即以最少的投入获得土地的最高产出。对环境的保护、代际关系的处理并不是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目标。土地可持续利用不但要求获得土地的经济效益,土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其追求的目标。土地可持续利用虽然强调对环境的保护,重视代际关系的处理,但它还是强调人是自然的征服者和改造者,是一种向土地资源索取的土地利用方式。城市绿色发展要求要有一种新的土地利用方式——土地绿色利用。土地绿色利用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平等,这是一种土地资源利用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6.
自然农业对发展中国现代农业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于日本、韩国的自然农业强调遵循自然规律,强调人类应更多地与自然合作而不是对抗,重视土壤,不使用化学资料,以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不污染空气、水、土壤和农产品为原则。自然农业产品是有机产品。自然农业已在日本、韩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得到推广。日韩农业与中国农业具有同质性,自然农业对发展中国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家科技》2014,(9):24-27
8月22至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在巫山、奉节调研时强调,生态涵养发展区要着力在“面上保护、点上开发”上下功夫,坚持特色发展,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实施开发式扶贫,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尊重自然,尊重人文,尊重规律,促进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园林是在一定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优美的景观艺术作品,而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人文条件更是千差万别.园林景观生态学在景观层面上来说,强调的是对人的作用,其艺术性和功能性兼而有之,对人类生理、心理的影响具有积极意义.现代住宅区往往以园林景观作为重点设计类型,其对社区系统具有何种意义?园林景观设计中有何种常见问题?文章进行了相关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站在人性化以及生态化的角度出发,让其能够真正成为城市中的靓丽风景线。在对园林绿化工程进行设计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强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相互配合,借助于绿地植物和相关设施、小品的配置,为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一丝惬意,让现代城市更加生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校德育生态性功能注重"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强调受教育者生态伦理、生态人格、生态智慧和生态保护能力的培养。它是一种建构在"人"的基础上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其主体是人、对象是人。它是高校德育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构建高校德育的生态性功能要坚持以人为本为指导,从理论教育、环境熏陶和实践养成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1.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强调以人和自然和谐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从投资政策、高科技农业、绿色农业等方面的发展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古崇尚自然、热爱自然、赞美自然,中华文明包含着博大精深的植物文化,在中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园林植物被文人骚客及士大夫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内涵,也常常将园林植物拟人化,或者追求园林植物的某种性格品质,植物的性格文化已经成为人们不可分割的精神家园。在当今,园林植物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植物的文化性格却被人所忽视,文章对现有的文化性格进行阐述与延伸,分析植物性格文化的形成过程,强调园林植物文化性格的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3.
吴军  李鹏波  杜程  吕晶  韦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954-7956
探究了自然审美观的渊源,阐述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在其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重大意义,综合了多家学派关于"天人合一"的补充和深化,指出自然审美观最终使得中国传统园林以"意境美"作为其鲜明的美学特色。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纵观中国传统自然审美观的变迁,分析了其在萌芽期、形成期、发展变迁期的主要内容和特色,强调了每个时期的特色都是在继承前一时期自然审美意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传统园林的发展,分析了自然审美观的变迁对园林的影响,并相应地将园林发展分为园林的形成期、自然山水园的出现、写意山水园的出现3个时期,始终强调自然审美观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意义,启示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和景观设计应以中国传统的自然审美观为基础,结合现代城市居民的审美变化,将中国传统自然审美观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生态伦理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应用伦理,但现代生态伦理的研究存在着三个重要误区,即人的误区、逻辑误区、理论误区。其主要缺陷是过分强调自然权利而忽视人的实践本性。它的实质是一种反人道的观点。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将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区分开来,确立人与自然的真正统一关系,创造人的实践性主体内涵。  相似文献   

15.
"近自然林业"以模仿自然、接近自然为理念,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键。本文介绍了近自然林业的相关理念,通过阐述和分析近自然林业的发展过程,进而总结出几点关于"近自然林业"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优秀成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拓展了国内与国际、代内与代际等关系,以整体认知方法分析生态系统诸要素的联系与作用,强调自然价值、生命意义和生态审美,重视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条件之间的辩证关系,强化自然价值和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的统一,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人与自然关系、交往方式等多个角度指明了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从人的需求与能力、社会关系与交往关系、活动形式与内容、改造自然的形式与内容、个人自由与解放等方面指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人画与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作者均为士大夫文人,他们有共同的审美思想和艺术情趣。中国古典园林被称之谓文人园,在其设计和建造中多借用文人画的理论。文人画与文人园在题材的选择和艺术表现中强调“师法自然”,追求自然之天然情趣;借物咏志,借景抒情,传达文人情怀。在立意和布局上遵循“以少胜多”“意到笔不到”的原则,强调疏密虚实的对比关系。在意境的创造中,追求诗情画意,以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之境。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文化内涵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思想的精神内核,这种人文精神不仅透射在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亭一榭,也必将在中国现代园林发展中重放光芒。泰6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但人们更加渴望回归自然,怀念富有人情味的社区生活,而住宅小区外部环境承载着这些综合功能,因此越来越受重视,人们追求自然、回归自然的愿望更加迫切,因而建设生态住宅小区、绿化住宅小区是对城市生活贴近自然的补充和完善,因为环境始终是为居民服务的,所以"以人为本"始终是住区环境设计的首要原则."以人为本"中的人包括社会的人、生物的人、不同阶层的人、不同领域的人、不同年龄的人等.景观设计只有在充分尊重自然、历史、文化和领域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类型的人的需求,使之更加易用、更加舒适、更加切近于人,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真正内涵."以人为本",就必需搞清楚人的需求.人的需求有五种,即生理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绝大多数人是在满足了基本需求后才逐步有更高层次的需求.通过园林设计体现人性化,主要是通过满足人的多重需求和体验需求,强调景观的延续性、适用性和多样性等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光影是园林景观中重要的设计元素,园林中光与影的平衡可以使景致更加丰富自然。分析了自然光影与造园要素——建筑、水景、植物、小品等的艺术关系,探究了光影在创建园林空间中的作用和艺术表现,以此强调光影在园林景观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园林景观不但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更给予人们美的享受和心情的愉悦。要创作"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高度的统一。造景中植物的种植设计与配置,必须遵循自然群落的发展规律,强调其生态性。该文主要论述了园林植物造景与配置的原则,以及配置的方法和种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