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生态德育作为一种新型德育范畴,是人类德育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高校生态德育所坚持的价值取向应当注入新的内涵,把"理性生态人"的培育作为主体价值向度、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目标,进而在确立高校生态德育的价值目标之后,耦合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各因子,构建一体化生态场,是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2.
高校德育应增强生态文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卫平  夏法金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843-3845
生态文明的兴起对教育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大学生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新时期高校德育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必须加强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世界观教育、生态文明道德观教育、环境教育和大力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活动,切实抓好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工作,促进高校德育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德育以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和道德境界的提升为指向,是教育的灵魂。高校德育在今天有着更为重要的使命,梳理高校德育理念的发展,对于高校德育实践的展开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梦"的主旋律影响下,与生态文明有关话题引起人们热切关注。在高校"两课"课堂中融入生态文明实践教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和文明意识,促进校园、社会和谐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结合"两课"的课程内容和特点,有效联系生态文明知识及当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情和存在的问题,怎样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促成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提高他们的环境法律法规,是"两课"目前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借鉴复杂性科学、西方德育学等理论资源,面向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转型,观照高校德育系统生态、现实场域与实践困境,揭示高校德育转型应然性与实然性,结合医科高校现状,探寻当前医科高校德育课堂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强调了加强生态教育,营造爱护生态环境良好风气的重要性。当前,大学生的生态教育日益受到重视,而其中的生态道德教育是核心,在高校进行生态道德场建设,是由生态道德场建设的目标、生态教育的现状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德育的需要决定的,要求我们增强高校生态道德场“人”因子道德需求的内驱力,构建以高校生态道德场为主体的“生态道德场圈”,发挥社会“总道德场域”的作用。辐射高校生态道德场。  相似文献   

7.
医学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实践基地是高校德育实践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专业实践、调查实践和行为实践等方式建设稳定的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医德教育功能,使医德教育实践基地达到"学生受教育,社会见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育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实现德育与专业教育的融通,是新世纪高校发展和德育创新的内在要求。德育可以通过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途径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承办专业性大赛就是有效途径之一。笔者通过在学院开展大学生食品加工创意大赛打造的多元化实践教学。通过大赛实现高效培养人才对于社会的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及从业能力,来探索德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有效途径。本文就此次大赛的成效、对学生的启示与对本科生与研究生之间起到的积极作用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生态教育以其前瞻性的教育理念,能较好地处理人、教育、环境的相互关系,因此成为新世纪教育的热点。高校是培养高素质社会建设人才的重要基地,理应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和先行者。该文提出了以生态教育为基础,强化校园生态文化氛围,建立生态教育体系,推进高校生态教育特色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是人类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生的最高级的文明形态,农林院校在加强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有着先天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长。因此,加强农林院校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与生态文明行为培养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校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从培养生态文明观入手,通过一系列措施与途径,开展生态教育,实施生态实践,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生态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根据各门课程的不同特点,提出了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并不是随意进行的,而是有自身的规律可循的。因此,把握融入不同课程侧重点,遵循融入的共性原则和要求,要整合思政课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使生态文明教育更好地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内化于心,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生态道德情感和生态环保意识;外化于行,以实践教学为抓手,培养学生生态文明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2.
当前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是实践教学。基于我国社区体育工作的发展和需要,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社区体育服务将会是德育实践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学院党委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社区体育服务的新思路,密切联系,精心落实,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社区体育服务的考评机制和配套机制,真正把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社区体育服务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给高职院校带来了更多实践育人机会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社会实践德育考核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分析工学结合模式下大学生社会实践德育考评工作的组织领导、考核办法和考核成效的基础上,阐明了通过建立社会实践德育工作领导体系,完善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德育考核工作机制,创新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德育考评机制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实习支教作为教育实习的改革模式,为思想政治教育搭起了稳定的实践平台。为了更好地发挥实习支教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对其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功能进行了探究,认为实习支教显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承载性、传导性、实践性和目的性等特征;实习支教加深了师范生对我国农村和农村教育现状的认识,帮助师范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了师范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为充分发挥实习支教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功能,要帮助师范生做好实习支教前的准备工作,加强对实习支教的支持力度,规范教学实习管理。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德育正面临着从理念到实践诸层面的挑战,主体性的教育思潮日益高涨,人本化的德育观已逐渐为世人所接受。因此,构建人本化的高校德育体系已刻不容缓。人本主义的思想教育理念所具有的心理学、教育学内涵为人本化的德育理论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在设计人本化的德育内容时应遵循发展性和时效性原则,在德育方式和方法的运用中应根据德育对象的主体化、德育途径的隐性化、德育内容的个性化以及德育手段的现代化实施参与式、渗透式、咨询式和自主式的教育。这一体系能最大限度地解决德育效果的有效性弱化这一顽疾。  相似文献   

16.
高校生态德育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对开展高校生态德育的必要性、理论依据及方法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高校德育中的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高校德育重视“规范伦理”,忽视“德性伦理”;重视显性德育课程,忽视隐性德育课程;重视德育知识的传授,忽视德育的“内化”与“外化”。究其原因在于忽视对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培养。高校德育应该转变观念,明确目标,注重实践环节,加强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优势所在,而传统的考核方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成绩评价主要通过笔试来进行,对学生的创新精神、思想素质缺乏全面把握,也不利于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培养。应改革考试内容与方法,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加大实践性教学比例,权衡笔试与实践(实习)分值。  相似文献   

19.
高校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点就在于培养“四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只有始终坚持德育的首要地位,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上述目标的实施。本文对我校德育工作的实践从4个方面作了简要阐述:①德育网络和队伍;②德育内容和形式;③德育环境;④德育工作的几个关键环节。并针对我校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德育工作,提出3点思考:①关于班主任队伍建设;②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③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是应对生态危机的。生态德育对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 要意义,是学校立德树人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