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0 毫秒
1.
1978年,为了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打破个人崇拜的精神枷锁,我党在思想领域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从而,为我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为新时期的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思想前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邓小平同志对这次大讨论做出很大贡献并给予高度评价。并明确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8页)“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正是…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毛泽东深刻地揭示了真理发展的客观规律,创立了完整的真理发展规律理论。首先,真理的发展是在实践和认识的矛盾运动中实现的。其次,真理是在同谬误作斗争中发展起来的,这是真理发展的内在原因和动力。再次,真理是在不断地克服和解决自身一系列的矛盾中向前发展的。作者指出,毛泽东的独到之处,在于他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意总结革命斗争经验,善于从哲学高度予以概括和阐发,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铸造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为我们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概括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给实事求是注入了新的内容,从理论上作了更完整更全面的表述,使之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指导实践功能的有机系统和整体。这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同时,邓小平还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联系在一起,把解放思想纳入党的思想路线之中,使党的思想路线从内容和表达上更加完美和准确。 学习邓小平理论,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实践,可以看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  相似文献   

4.
针对过去我们党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不够清醒,邓小平明确提出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具有重大的意义。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论述,最终归结到对社会主义本质及概括。回首我们党的历史,无论是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还是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都是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脱节,使革命屡次遭受惨痛挫折。继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之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打碎了长期束缚人们头脑的“左”的精神枷锁,改变了将马克思主义僵化和教条化,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折,丰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也是21世纪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法宝,是党和国家面临的紧迫任务;阐明了创新必须与时俱进,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和根本标准,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客观实际为立足点,必须着眼于解决当前时代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问题,创新是治党治国之道。  相似文献   

6.
十七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和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总结了十六大以来我国各项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历史任务和重大工作部署.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阐明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论证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概括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7.
今年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的重要谈话,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作了深刻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的发展,是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重要教材。通过上学期的教学,我初步感到在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教学中,在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邓小平同志谈话结合方面,应注意作到下列几点: 一、引导学生从大曲折中认清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自1989年以来,由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低潮,西方反动  相似文献   

8.
陶宜旭 《河南农业》2006,(5):37-37,3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咯决策。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意义。我省是全国农业大省,也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农村人口大省,建设新农村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不快,  相似文献   

9.
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群众的新期待,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对推进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有许多新亮点、新思路、新突破、新举措。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与时俱进的实质在于创新。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不断发展的科学。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忠试的信仰者与实践者,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意识与意志。只有具备了这种思想意识,才能真正领会并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精髓,才能真正发展马克思主义。 人类已进入 21世纪。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在冷战结束后已发生重大变化,我国也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我们只有以与时俱进的意识,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用“三个有利于”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自觉地把思想认…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把我们党的历史经验概括为“三个代表”,这是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我们党的历史所作的科学总结。本文试图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考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领导的土地制度变革,论述土地制度变革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对中国先进文化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江泽民同志把我们党的全部历史概括为“三个代表”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六届三中全会,我党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中国的改革正在新的起点上,开始更大的历史跨越。在这一个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深入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持贯彻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又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重大突破和创新,对推动改革开放和加快小康建设  相似文献   

13.
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三个标准的提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基础上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曾提出和倡导过三个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来确定社会主义社会性质的标准;“三个有利于”的价值标准。其中,实践标准是性质标准、价值标准的理论基础,性质标准和价值标准在实践中走向内在的统一。必须正确处理好三个标准的关系。在特定时期或在某些地方,曾出现三者间没处理好的情况,如用性质标准代替价值标准;如价值标准被异化,同时也扭曲了性质标准;如性质标准的过分被强调,影响了价值标准的发挥;如以价值标准片面地代替性质标准。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可以看出都和实践相关,都脱离了实践标准。总结经验和教训,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个标准间的关系,始终坚持实践标准,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性质标准和价值标准的认识,寻找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总书记5月3 1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论述精辟,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规律新的认识和总结,科学分析了当前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全面阐述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对于实现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而不懈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必须研究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必须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必须坚持发展、创新观点,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自觉改造主观世界,提高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马斌 《河北农业》2023,(7):56-57
习近平乡村振兴重要论述不仅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回答了中国面对要想实现乡村脱贫致富、城乡融合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而且这一重要论述更是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基础之上,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形成的符合中国式乡村振兴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本文将通过系统梳理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渊源和发展脉络,阐述其实践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五大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实践邓小平理论的大会,同时也是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大会。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经过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只有高举这面伟大旗帜,才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与此同时,还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因为科学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和生命力之所在。正如江泽民在十五大上所指出的: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作了全面、深入的阐述,进一步解决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回答了这些年来在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上的许多重要认识问题和实际问题,集中体现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进行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丰富发展,是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我们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更加坚定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大力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进而对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胜利和为我们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了一次思想革命。科学发展观是党的现代化思想的飞跃,是现代化实践的要求。科学发展观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看是一次思想革命,但不是对以往现代化建设思想和成绩的否定。而走继承和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更重要的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党对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政策,对我们在现实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