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 ,介绍了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 ,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核心模型和主要约束条件 ,提出了多目标模型求解思路和方法 ,并应用提出的模型和算法 ,对西安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实例研究 ,得出了西安市 2 0 0 0年、2 0 1 0年和2 0 2 0年不同水平年水资源承载力的大小与提高承载力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2.
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分析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了国内外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分析模型,经过筛选比较,采用交互规划法中的逐步宽容约束法来求解该模型。并将此模型应用于北方某缺水城市进行实例研究,计算出该市2010年在不同保证率下的水资源承载力,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口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对周口市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进而提出周口市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4.
周口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对周口市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进而提出周口市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保定市2006—2010年农业、环境、经济、人口、水资源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选取水资源可承载的GDP最大、人口最多和污水排放量最小为研究目标,建立了基于切比雪夫理论的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优化模型,利用上述模型对保定市2015年和2025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要使保定市水资源适应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仍需走“开源节流”、“节流优先”之路,提高农业水、工业水利用率及城镇居民生活节水水平等是提高保定市水资源承载力的根本,污水回用、中水回用、雨水利用及跨流域调水等开源措施是有力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根据西安市水环境特征和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确定了西安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根据水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的特征构建了各评价因素的三层结构模型并计算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在分析模糊优选模型特征的基础上,应用改良模糊优选模型确立了污染因子的环境质量优属程度。最后得出西安市水环境承载力状态结果,结果表明2004-2010年间西安市水环境承载力状况呈逐年改善的趋势,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值由0.16升至0.69。结果证明,改良的模糊优选模型具有应用简单、建模方便的特点,评价结果可直观反映区域水环境承载力状况。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专家对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较多,专门针对农业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却较少,而且由于概念上的不统一,所论述和研究的目标、采用的方法和理论也有所不同。农业水资源涉及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两大系统,其关联要素多而复杂。将农业水资源承载力放在系统论中研究,从其本身的系统属性出发,提出动态平衡、最优化配置等新的内涵,并强调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建立完整、动态的数学模型,为科学、全面、统一地研究农业水资源承载力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水资源配置的后效性评价难以全面度量的问题,建立了基于熵权的水资源配置和谐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区域水资源的配置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为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建立以水资源系统、经济、社会、生态为目标函数的水资源配置和谐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采用熵权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以西安市各县区2010年的水资源统计资料为研究对象,对西安市各县区的水资源配置进行了评价。【结果】利用建立的基于熵权的水资源配置和谐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西安市各县区水资源配置情况的评价结果表明,西安城区、周至县、户县、长安县、蓝田县、高陵县、阎良区、临潼区的水资源配置和谐等级依次为一般和谐、一般和谐、和谐、和谐、一般和谐、和谐、不和谐、一般和谐。综合分析认为,西安市各县区2010年水资源配置整体比较和谐,但局部地区和谐水平较低,需要采取一定有效的管理、解决办法。【结论】基于熵权的水资源配置和谐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计算过程简便,可操作性强,评价结果客观合理,可为大部分地区的水资源配置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前人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承载力的新见解,定义了承载力的四要素,并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灌区农业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建立了农业水资源承载力计算模型,该模型计算时考虑了农业水资源的两个特殊性,即各种作物的被承载能力及作物的需水和供水过程。最后将模型应用于河南省第三濮清南灌区,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南通市水资源承载力量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辨析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基础上,结合南通市的水资源问题实际,构建符合实际的水资源承载力量化模型。收集大量资料,以2004年为基础年,预测该市2010、2015、2020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和用水量,计算了南通市各规划年的水资源总量和水资源可利用量。根据预测数据,利用建立的水资源承载力量化模型,运用Lingo软件计算南通市在各规划年的水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南通市水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水平;在污水处理率提高的条件下,无需增加新的供水量,该市的水资源承载力都能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1.
邵金花  刘贤赵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5017-5018,5021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价,评价结果客观地反映了西安市及各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通过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证实主成分分析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鉴于物元可拓的概念,引入改进的可拓方法——最大贴近度法,并用熵值法确定权重系数,避免了权重系数确定过程中的主观性,由此提出了熵权可拓模型。以河南省禹州市为例,利用该模型对禹州市不同频率年的不同规划年份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利用熵权可拓模型对禹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价,得出禹州市不同频率年的不同规划年份水资源承载力距离各等级值的远近,表明该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有相当规模,但仍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水资源的供给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该区的社会发展。【结论】与禹州市社会发展及水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相比,该评价结果合理,说明所建立的熵权可拓模型适用于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如何保证区域人口﹑社会﹑经济与资源的和谐发展成为了当务之急。本文采用工业、生活、生态和农业多目标优化的方法,通过调用Matlab优化工具箱中的函数对多目标方程进行求解,对石羊河流域规划年2020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以人口平均生活用水115 L/人·d,农业平均灌溉定额425 m~3/667 m~2,工业万元产值用水50 m~3为保证的前提下,2020年石羊河流域可以承载的人口为239.118 5万人,耕地面积为20.48万hm~2,工业产值804.54亿元。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合理配置水资源,可以提高水资源承载力,促进石羊河流域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定量分析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对流域水环境的综合影响,利用系统动力学Vensim软件建模方法,采用"社会经济-水资源-排放负荷"系统动力学模拟技术,选取人口、国民生产总值(GDP)、化学需氧量(COD)、氨氮负荷作为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建立了白塔堡河流域人口、经济发展、水环境系统中COD模型和氨氮负荷模型。通过一致性检验,得出模拟值与历史数据相对误差均在3%以内,能够反映实际系统的演变,可以有效进行仿真模拟。运用建立的水环境承载力系统模型,模拟和分析了白塔堡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通过增加点源削减率、提高人口综合素质、调整流域产业劳动力构成比例等措施,可以实现改善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近10年水资源承载力时空格局动态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月  杨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933-13936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通过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研究了重庆市2000~2009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时空格局动态演变。结果表明,近10年来,重庆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和人均水资源承载力波动呈下降的趋势,水资源生态足迹从2000年的3.50hm2/人下降到2009年的2.64 hm2/人,水资源承载力从2000年的6.05 hm2/人下降到2009年的3.48 hm2/人,并在2001年和2006年达到低谷期。在空间上,重庆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空间差异较为明显,都市发达经济圈和渝西走廊的水资源承载力和水资源生态足迹较低,其中最突出的为渝中区;三峡库区、渝东南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相对较高,其中城口县和巫溪县最为突出。此外,重庆市40个区县总体上水资源生态足迹基本低于水资源承载力,存在着生态盈余,但部分区县的水资源生态赤字仍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承载力评估中,笔者以江苏省淮安市统计资料为依据,利用生态足迹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计算该市2004-2008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分析淮安市水资源生态可持续发展情况.结果表明,2004-2008年,淮安市水资源人均生态足迹为1.092 hm2/人,总体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为3.889 hm2/人,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是水资源生态足迹的3.56倍.2005-2008年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生态盈余现象,2004年表现为生态赤字,与其是枯水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辽宁省在不同侧重下的未来发展规划下水资源承载力变化趋势,以取得最适合的发展规划。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SD)对2021—2030年辽宁省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预测分析,调节模型影响因素设置4种情景,并耦合支持向量机模型(SVM)定量评价水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在4种发展情景下,辽宁省水资源承载力均较历史时段有所改善;现状发展型是根据区域发展现状依照规划正常发展,至2030年水资源承载力为0.7103处于良好状态,人均GDP提升3.3万元,总用水量和综合排污污染指数都有降低;经济增长型通过调节产业增长速度以达到经济快速发展的目的,但无法避免其对水资源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第三产业增加型基于经济增长考虑了产业转型,发挥了第三产业用水量小的特点,2030年水资源承载力评分为0.6963,处于良好状态;环境保护型至2030年水资源承载力为0.7905,较2020年提高了15.5%,为最契合辽宁省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规划情景。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选取18个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5-2013年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评价其驱动力.分析出2005-2013年,F值从-2.341 7增加到3.380 5,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总体上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农业生产和人口数量是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最后提出应合理控制农业人口数量,合理规划灌溉面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等建议,以增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王艳  曹俊茹  吴佩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494-16495
水资源承载能力与评价指标组成了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评价的难点在于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值。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和人工神经网络(ANN)技术,提出对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的一种新方法;根据构建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山东省为例,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模型(SOFM)对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17地市水资源承载力可划分为5类,模拟结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20.
西安市节水型园林的技术与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安市水资源现状和节水型园林绿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西安市节水型园林的技术与方法,包括园林绿地规划总体控制、科学配置植物生态群落、加大乡土植物应用力度、非常规水源多途径利用、规范节水工程施工措施和提高从业人员业务水平等方面。最终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和多元化利用,推进城市节水型园林绿地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