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TNBS诱导小鼠建立实验性结肠炎模型,运用黄葵胶囊连续干预14 d后,对小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大体形态损伤指数(CMDI)评分;小鼠取血后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 (IL-6)、IL-17、IL-23水平;处死小鼠,分离结肠,制作切片, 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变化,并进行TDI评分,探讨黄葵对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黄葵中(1.0 g·kg~(-1))、高剂量(2.0 g·kg~(-1))组小鼠的体重和活动度有所增加, DAI、CMDI评分亦显著降低(P0.05);组织病理形态出现的炎症病理变化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显著减轻, TDI评分显著降低(P0.05);血清IL-6、IL-17、IL-23水平明显降低(P0.05)。这说明黄葵可抑制TNBS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提示该作用与下调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霍山石斛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抗炎作用。[方法]应用葡聚糖硫酸钠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灌胃给予模型小鼠不同剂量的霍山石斛多糖,观察霍山石斛多糖对模型小鼠DAI、血清细胞因子IL-1、TNF-α水平及结肠病理组织学的影响,分析霍山石斛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抗炎作用。[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霍山石斛多糖高、中剂量组显著降低DAI、血清细胞因子IL-1、 TNF-α水平(P0.05),改善结肠病理组织学。[结论]霍山石斛多糖通过抗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小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结肠炎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DSS组),低剂量AtRA(DSS+AtRA-L)组,高剂量AtRA(DSS+AtRA-H)组,每组8只.除Control组外,其他组小鼠自由饮用3%DSS溶液7d诱导结肠炎.DSS+AtRA-L组和DSS+AtRA-H组分别给予AtRA 15 mg/kg和30 mg/kg腹腔注射8~14d.每天记录小鼠改良疾病活动指数(mDAI).第15天处死小鼠,测定各组小鼠结肠长度、结肠组织学评分、血清及结肠组织TNF-α水平.结果DSS+AtRA-H和DSS+AtRA-L组的mDAI和结肠组织学评分较DSS组降低,结肠长度则较DSS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DSS+AtRA-H组和DSS+AtRA-L组的黏膜结构改善不明显,其结肠组织学评分高于Control组(P<0.01).DSS+AtRA-H组和DSS+AtRA-L组的TNF-α免疫组化评分比DSS组显著降低(P<0.01),DSS+AtRA-L组高于Control组(P<0.01),但DSS+AtRA-H组与Contro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S+AtRA-H组和DSS+AtRA-L组的血清TNF-α水平均比DSS组降低(P<0.01),但仍高于Control组(P<0.01).结论AtRA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有疗效,治疗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但其在肠黏膜结构和结肠缩短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小鼠Th17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模型。方法提取小鼠脾淋巴细胞,采用免疫磁珠纯化++CD4 CD62L T细胞(原始T细胞),分对照组及Th17组。Th17组采用CD3、CD28、IFN-、IL-4抗体及IL-6、TGF-1、IL-23培养72 h,采用Real-time PCR检测RORt和IL-17F mRNA表达。结果 Th17组T细胞RORt、IL-17F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构建Th17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模型可用于T细胞分化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嗜酸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和植物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肠道黏膜免疫调节作用的差异。【方法】以C57BL/6小鼠为受试动物,分别灌胃嗜酸乳酸杆菌和植物乳酸杆菌7d后取材,采用流式细胞术、ELISA等方法,对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中T细胞亚群、结肠PP结中TLR2+和TLR4+细胞、结肠组织中IFN-γ和IL-4水平及小肠sIgA水平进行检测,明确2种乳酸杆菌对肠道黏膜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2种乳酸杆菌对小鼠体质量无显著影响。2种乳酸杆菌均可显著提高小鼠肠系膜淋巴结中CD3+CD4+和CD3+CD8+T细胞比例,且与嗜酸乳酸杆菌相比,植物乳酸杆菌更倾向于提高CD3+CD8+T细胞比例;而与对照组相比,二者对脾脏中CD3+CD4+和CD3+CD8+T细胞比例均无显著影响。2种乳酸杆菌均可极显著提高结肠PP结中TLR2+细胞比例,而对TLR4+细胞比例无显著影响。2种乳酸杆菌均可极显著提高结肠组织中IFN-γ水平,嗜酸乳酸杆菌还可极显著提高IL-4水平。2种乳酸杆菌均能显著提高肠道黏膜sIgA水平。【结论】2种乳酸杆菌均可提高结肠PP结中TLR2+细胞比例,嗜酸乳酸杆菌上调Th1和Th2型免疫反应,植物乳酸杆菌上调Th1型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6.
采用2.5%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研究Lactobacillus casei-14(L.casei-14)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结果表明:L.casei-14高剂量组小鼠结肠长度为(7.66±0.58)cm,与模型组((6.73±0.42)cm)相比差异显著(P<0.05);中、高剂量组小鼠结肠炎疾病活动指数(DAI)分别为(4.22±0.97)和(4.17±1.33),与模型组(8.00±2.12)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组织病理学炎症评分结果显示,中、高剂量组小鼠炎症评分分别为(4.88±0.83)和(4.13±0.64),极显著低于模型组(10.50±1.85)(P<0.01);中、高剂量组小鼠IL-1β、TNF-α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没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L.casei-14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具有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L-1β和TNF-α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而减轻小鼠结肠黏膜的损伤,以达到预防UC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小鼠葡聚糖硫酸钠(DSS)结肠炎模型,观察其结肠黏膜炎症情况和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DSS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DSS组小鼠每日自由饮用5%DSS溶液,连续7d,第8天后改为饮用正常水3d;正常对照组饮用正常水10d.每天进行体质量测量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于第10天取结肠,检测小鼠髓过氧化物酶(MP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闭锁蛋白(occludin)和紧密连接相关蛋白-1(ZO-1)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SS组小鼠体质量下降、DAI评分增高、结肠长度缩短;结肠MPO和TNF-α表达上调,occludin、ZO-1表达降低(均P<0.05).DSS组小鼠结肠TNF-α表达与occludin、ZO-1表达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28和-0.718,P<0.05).结论 DSS诱导结肠炎小鼠结肠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表达下降,TNF-α可能通过下调occludin和ZO-1表达,使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参与肠道炎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小鼠脾Th17细胞分化模型中IL-17F、RORα、Stat3表达。方法提取C57/BL6J小鼠脾淋巴细胞,采用免疫磁珠纯化CD4-+CD62L-+T细胞,分为对照组及Th17分化组。对照组用RPMI1640培养;Th17分化组加抗小鼠CD3ε、CD28、IFN-γ、IL-4单抗及IL-6、TGF-β1、IL-23孵育。培养48 h后,采用Real-time PCR检测两组细胞IL-17F、RORα、Stat3 mRNA表达。结果 Th17分化组IL-17F、RORα、Stat3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鼠脾Th17细胞分化过程中伴有RORα、Stat3 mRNA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9.
蛋氨酸铜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9~20日龄昆明普通级小鼠,设置饲喂基础饲粮组(对照)、添加硫酸铜组和添加蛋氨酸铜组,测定小鼠组织器官铜浓度及部分免疫学指标.结果表明,缺铜降低了小鼠组织器官铜浓度和细胞免疫功能.基础饲粮中添加2种来源铜均能有效提高小鼠肝脏、脾脏、血清铜浓度.其中血清铜浓度对饲粮铜水平变化敏感(P<0.01).蛋氨酸铜能缓解小鼠胸腺退化趋势,促进脾脏发育,并能显著提高补铜21 d和28 d小鼠ANAE T淋巴细胞百分比(P<0.05)和试验期内T淋巴细胞转化率(P<0.01或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2,4-二硝基氯苯(DNCB)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并探讨溃疡性结肠炎与一氧化氮 (NO)、肿瘤坏死因子-a (TNFα)的关系. 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用3.3%DNCB涂腹致敏,再以0.1%DNCB、0.2%DNCB、0.4%DNCB(对照组以60%乙醇)灌肠,1次/d,连续4d.观察疾病活动指数、结肠大体和镜下改变.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生物素链亲和素ELISA法测定血清NO和TNFα. 结果: 0.2%DNCB、0.4%DNCB 组与对照组相比,疾病活动指数、组织病理学评分以及NO、TNFα活性均有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 DNCB能够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NO、TNFα参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