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博尔塔拉州本地土种黄牛多为蒙古牛和哈萨克牛,土种黄牛体格小,生长发育慢,产奶产肉少,生产性能低,经济效益差。博州畜牧兽医站从1999年开始引进荷斯坦牛细管冻精技术对当地黄牛进行大规模杂交改良,其杂交后代生长发育快,体格增大,产奶产肉多,经济效益高,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2.
用荷斯坦牛改良土种黄牛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博尔塔拉州本地土种黄牛多为蒙古牛和哈萨克牛,土种黄牛体格小,生长发育慢,产奶产肉少,生产性能低,经济效益差。我们从1999年开始引进荷斯坦牛细管冻精对当地黄牛进行大规模杂交改良,其杂交后代,生长发育快,体格增大,产奶产肉多,经济效益高,表现了明显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3.
我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肉乳兼用型品种西门达尔牛,对本地河西黄牛(蒙古牛河西走廊型)进行先示范后推广大面积杂交改良,并先后引进皮埃蒙特、夏洛莱、利木辛等专门化肉牛品种进行三元杂交改良。经过30多年的杂交改良,目前,  相似文献   

4.
秦川牛是我国优良的地方黄牛品种之一。用秦川牛改良土种牛(蒙古牛),其改良后代体格变大,变结实,役用性增强,并且产肉性、早熟性提高。通过改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改良1、2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和牛、安格斯牛对蒙古牛的改良效果,试验选择14~16月龄、体重相近的健康蒙古牛、和蒙F1代牛、安蒙F1代牛公牛各5头,在相同饲养条件下育肥,并进行屠宰分割,测定生产性能。结果表明:与蒙古牛相比,和蒙F1代牛、安蒙F1代牛增重、日增重、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胴体高档肉重、胴体高档肉产率均极显著提高(P0.01);安蒙F1代牛增重、日增重、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均高于和蒙F1代牛。说明利用安格斯牛、和牛杂交改良蒙古牛,安蒙F1代牛杂交改良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6.
蒙古牛是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主要的地方品种,数量最大,适应性极强。但其生长发育、产肉性能都较差,与现代肉牛业的发展极不相符。因此对蒙古牛进行改良,培育适合草原生态环境,且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高的肉牛品种成为当前肉牛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笔者提出了蒙古牛改良措施和肉牛新品种选育规划,以期对内蒙古肉牛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讨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蒙古牛的产肉性能及效果。[方法]对18月龄西×蒙F2代犍牛和蒙古犍牛进行屠宰对比试验。[结果]18月龄西×蒙F2代犍牛的平均活重、屠体重和净肉重分别达到511.67kg、291.21kg和233.51kg,较同月龄蒙古犍牛高出131.67kg、80.28kg和64.32kg;提高了34.65%、38.06%、和38.01%;差异均极显著(P0.01);18月龄西×蒙F2代犍牛的平均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提高了1.40%和1.12%,差异显著(P0.05)。[结论]利用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蒙古牛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提高蒙古牛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8.
蒙古牛与西×蒙F_2代牛屠宰对比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蒙古牛的产肉性能效果。[方法]对18月龄西×蒙F2代牛、蒙古牛公牛进行屠宰对比试验。[结果]18月龄西×蒙F2代公牛的平均活重、胴体重和净肉重较同龄蒙古牛公牛分别提高了61.86%、70.16%和74.95%,差异均极显著(P〈0.01);平均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提高了5.14%和8.12%...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快养牛业快速发展,提高黄牛改良步伐,延安市、县各级政府从90年代开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先后引进利木赞、红安格斯、秦川牛等进行杂交改良本地黄牛,取得了较好的改良效果和经济、社会效益.为此,笔者以延安市志丹县为主,对周边5个县区18个乡镇的改良效果予以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昭乌达肉牛新品种育种是选择内蒙古赤峰本地蒙古牛与西门塔尔牛的杂交一代,组建育种核心群,进一步进行级进杂交,通过3代以上杂种肉牛的整群选育,横交固定,培育出的新品种。为了比较昭乌达肉牛与本地蒙古牛的生产性能,抽测了赤峰市辖区内40头本地蒙古牛、105头昭乌达肉牛在育种中不同代数西蒙杂交牛的初生、6月龄和18月龄的体重和体尺指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各阶段杂交牛与本地蒙古牛相比,其改良后代的体重、日增重和体尺均有提高,其中F3代各项指标均极显著(P0.01)高于本地蒙古牛。并且各生长阶段的体重、日增重和体尺等指标随着杂种后代代数的增加而增加,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一致放牧条件对不同肉牛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草原随机选择健康、体重和体况相近的成年西门塔尔牛、蒙古牛和夏洛莱牛各20头作为试验牛,于试验期最后1 d清晨进行血液采样,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生化、抗氧化指标以及免疫功能的指标含量。结果显示:(1)相同放牧饲养条件下西门塔尔牛和蒙古牛的血清IgA、IgG和IgM含量均显著高于夏洛莱牛(P<0.05);(2)蒙古牛较其他两种肉牛具有更好的抗氧化能力。蒙古牛血清MDA含量显著低于另两个品种(P<0.05),西门塔尔牛和蒙古牛血清SOD活性极显著高于夏洛莱牛(P<0.01),蒙古牛血清CAT活性显著高于夏洛莱牛(P<0.05);(3)蒙古牛在放牧条件下代谢平稳。蒙古牛血清中HDL-C含量和ALB含量相较于西门塔尔牛和夏洛莱牛均处于较高水平,但LDL-C含量处于较低水平(P<0.05)。综上所述,一致放牧条件下不同肉牛品种血液生化、抗氧化及免疫功能指标含量存在差异,并且蒙古牛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及抗逆性能,可以为当地品系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1中国草原红牛吉林系育种史概述中国草原红牛是我国自己培育的乳肉兼用型新品种,培育起始期可以追溯到1936年,吉林、内蒙古和河北的毗邻草原曾引进乳用短角牛与蒙古牛杂交,20世纪50年代以后又强化了杂交改良,1973年成立了三省区草原红牛育种协作组,采用了冷冻精液技术,促进了该品种的育成。后又引进了加拿大和美国的乳肉兼用型短角牛,提高改良速度。1979年草原红牛育种委员会成立,次年着手自群繁育。1985年正式命名为"中国草原红牛"。  相似文献   

13.
西门塔尔牛改良新疆博州当地蒙古牛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西门塔尔牛细管冻精为父本,以新疆博州当地蒙古牛为母本进行杂交改良,对二品种的杂交一代(西蒙F1)犊牛的生长性状与屠宰性状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西蒙F1初生重公犊比蒙古牛提高36.96%,母犊提高38.03%;断奶重公犊提高153.49%,母犊提高146.08%;同龄西蒙F1屠宰率、净肉率比本地蒙古牛提高13.03%、18%。平均每头西蒙F1比本地蒙古牛多产肉135kg,按每kg牛肉15元计,可增加收益2 025元。用细管冻精配种比饲养公牛配种可降低成本130元。  相似文献   

14.
针对牛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编码区设计引物,以PCR扩增及测序的方法,检测了新疆巴音布鲁克自治区的18头蒙古牛样本.结果显示:蒙古牛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编码区含1 128个碱基对,通过比对,在所检蒙古牛样本中,存在1个核苷酸多态位点,含有2种核苷酸类型(C 55.6%和T 44.4%);在该位点上,欧洲牛(T)、瘤牛(C)和牦牛(C)均为单型.说明了蒙古牛与欧洲牛、瘤牛和/或牦牛三者间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但根据本研究无法确定蒙古牛是与瘤牛,还是与牦牛发生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15.
1新疆牛品种资源概况新疆牛的主要品种由西门塔尔牛、新疆褐牛、荷斯坦牛、新疆牦牛、夏洛来牛、安格斯牛和少量的哈萨克牛、蒙古牛、阿勒泰白头牛等及各代杂交牛构成。2005年各品种牛存栏504.16万头。从牛的品种结构上看乳肉兼用和肉乳兼用所占的比例约为70%,达340多万头,其中,新疆褐牛及其杂种牛存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蒙古牛线粒体DNA(mtDNA)的基因组进行测序,探究蒙古牛的mtDNA基因组遗传多样性与母系起源。[方法]采用DNA提取、三代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方法。[结果]在36头蒙古牛mtDNA全基因组序列中,共检测到22种不同的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度(Hd)为0.970,平均核苷酸多样度(Pi)为0.00845,表明蒙古牛有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构建的IQ系统发育树发现,蒙古牛具有瘤牛和普通牛两个母系支系。[结论]蒙古牛有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拥有普通牛和瘤牛两个母系起源,以普通牛起源为主。  相似文献   

17.
1 研究目的 洋县从五十年代末开始先后引进秦川牛,辛地红、黑白花奶牛,西门塔尔牛与当地牛杂交.虽然杂交一代的体尺,体重有显著的提高,但由于各种品种的牛都有它的遗传特征,不受农民欢迎,难以推广.而丹麦红牛是世界著名的乳肉兼用型牛种,毛色紫红,蹄壳、眼圈,鼻镜呈黑色,活重大,体质结实,早期发育快,产奶性能高,肉的品质好,抵抗结核病的能力强.九十年代初,从西北农业大学畜牧站引进丹麦红种公牛一头,在县改良站饲养,采精制成冻精颗粒,改良本地牛.  相似文献   

18.
国家《引进美国褐牛冻精和胚胎及杂交改良》项目(简称"948"项目)的实施,解决了新疆褐牛种质资源贫乏的问题,拓宽了选种选配渠道。乌鲁木齐市种牛场新疆褐牛繁育中心有幸实施了此项目,使用优质美国褐牛冻精,改良新疆褐牛良种繁育场的产奶性能,以提高新疆褐牛原种牛的产奶量。自2001年开始使用到2011年期间改良效果显著,在乳脂率、乳蛋白无明显变化的情况下,仅对产奶量提高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70年代以来锡林郭勒盟先后引进安格斯、利木赞、夏洛来、西门塔尔等肉牛品种改良蒙古牛.分析测定了不同品种杂交一代公母牛及蒙古牛6月龄、18月龄和30月龄体重的变化规律.结果安蒙、利蒙、夏蒙、西蒙杂一代6月龄公母犊平均体重分别比同龄蒙古牛增加37.87 kg、40.60 kg、66.35 kg和43.71 kg,分别提高32.75%、35.11%、57.37%和38.0%.18月龄公母牛平均体重分别比同龄蒙古牛增加78.75 kg、96.73 kg、107.72 kg和100.59 kg,分别提高35.84%、44.02%、49.03%和45.78%.30月龄公母牛平均体重分别比同龄蒙古牛增加67.07 kg、84.86 kg、110.18 kg和116.26 kg,分别提高19.86%、25.13%、32.62%和34.42%.  相似文献   

20.
赤峰市从2001年开始利用西门塔尔牛为父本,本地蒙古牛为母本进行级进杂交,培育昭乌达肉牛新品种。为了检验西蒙杂交成效及昭乌达肉牛育种的效果,本文抽测了辖区内135头本地蒙古牛和不同代数西蒙杂交牛初生、6月龄和18月龄的体重和体尺指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通过用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对本地蒙古牛,改良后代的体重、日增重和体尺均有显著提高,其中西蒙杂F3各项指标均极显著高于本地蒙古(P0.01)。各生长阶段体重平均高出36.7%、55.6%和77.3%,体高平均高出9.1%、12.8%和19.5%,体长平均高出3.9%,18.8%和23.0%,胸围平均高出1.4%,20.2%和22.0%,管围平均高出36.0%,26.3%和29.2%。并且各生长阶段的体重、日增重和体尺等指标随着杂种后代代数的增加而增加,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