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国每年的粮食损失浪费量大约相当于2亿亩耕地的产量,比第一产粮大省黑龙江省一年的产量还要多。”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一年损失千亿斤粮食。每年损失千亿斤粮食粮食从生产出来到摆上餐桌,过程很长,每一环节都存在损失浪费。  相似文献   

2.
粮食浪费岂只在餐桌,据国家有关部门测算,我国粮食在收割、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达350亿公斤以上,远远超过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在粮食收割环节,因国产收割机精密性差导致的收获损失率高达3%.粮食收割、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的巨大损失浪费,想要寻求解决之道,当然还得从问题产生的源头来找.  相似文献   

3.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全世界贮粮损失率达8—10%。因此,加强粮食产后系统技术开发研究,以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和浪费,提高产品质量,是一条缓和“世界性粮食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既要保粮食面积、稳粮食产量,确保产得出、供得上,也要注重解决粮食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等环节浪费现象,要在增产与减损两端同时发力。本文基于粮食增产和减损两个视角,系统探讨保障国内粮食稳产增产、推进粮食节约减损的现实情境和主要挑战,针对性提出协同推进粮食稳产增产和节约减损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面对当今世界百年大变局和我国国情农情,国内粮食生产端呈现为粮食稳产增产面临农业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技术突破难度增大、地方抓粮和生产者种粮积极性弱化、粮食政策囿于国际规则束缚等难题;粮食消费端则表现为产业链供应链损耗多、食物浪费治理难等问题。据此建议,要坚持开源和节流并重、增产和减损同时发力,一方面要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持续加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全面夯实国内粮食产能基础,多措并举调动地方抓粮和生产者种粮两个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推进粮食全产业链节约减损,倡导节约、营养、健康和平衡消费,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相似文献   

5.
2010年2月11日,国家粮食局副局长郄建伟,在做客央视网回答网友提出的浪费粮食问题时,变复杂为简单,一语中的:“节约粮食,就是为节约资源做出了贡献,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不同于目前一些人看重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普遍思维,把节约粮食反对浪费上升到国家的战略高度、摆上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6.
中国始终对粮食安全给予高度重视,在粮食生产上取得了"十七连丰"的佳绩。增产固然重要,但减损仍不容忽视。当前,中国节粮减损具有较大的潜力和资源环境效应,能够缓解粮食刚性需求的不断扩大。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能够为本国及全球的粮食安全贡献更大力量。粮食损失更多发生于供应链的早期阶段,相较于发达国家,中国三大主粮的产后损失率仍处于较高水平,收获特征因素、生产特征因素、机械类因素、农户特征因素对粮食损失有着重要影响;粮食浪费发生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消费环节尤为突出,中国的粮食浪费数量约占全球粮食浪费总量的10%,消费者个人及家庭特征是影响粮食浪费行为与浪费强度的重要因素。构建系统高效的集生产、仓储、物流、加工、贸易于一体的粮食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有助于减少粮食损失;政府、社会、消费者等多主体协同发挥作用有助于减少粮食浪费。未来,应对粮食产后损失监测系统网络和数据库的建设、食物浪费及其对资源环境影响、建立新型粮食风险防范体系等予以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今年粮食又获得大丰收,连续十一年创全国产粮大省,但是随着粮食的增产也产生了损失浪费严重的问题,因此我们要从新认识我国的粮食安全和解决的办法,从各个生产环节遏制粮食的损失和浪费,确保社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据保守估算,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可养活约2.5亿人,折合粮食约800亿公斤,相当于我国粮食总产的15%。面对如此严峻的粮食浪费现实,粮食立法究竟能起多大作用,能否刹住"浪费风"?据了解,国务院法制办去年出台的《粮食法(征求意见稿)》正在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强调,要探索为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立法。在《粮食法》中明确节约粮  相似文献   

9.
政策     
《中国农垦》2010,(2):2-4
国务院办公厅:加强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部门和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全民爱惜粮食、节约粮食意识,加强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0.
粮食库存过高,对于粮食供求、财政支出、粮价调整等带来负面作用,影响粮食安全。通常我国应对粮食库存过高的办法是建立粮仓,征地投资建仓虽然能够解决一时之需,但绝不是长久之计,而且粮仓的闲置也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实现“藏粮于地”的战略,从节源开始发挥土地的机动性,避免粮食仓储过高,同时加强物流运输能力,将粮食在最短时间内运送到所需之地,降低库存压力。所以扩大粮食运输,对于提升粮食安全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化肥的大量施用,虽然促进了粮食增产,但是对环境特别是水资源的危害也不容忽视。据北京市农业局介绍,针对北京地区化肥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同时对生态环境污染加剐的现状,北京市已经启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05年秋季将有2万hm^2耕地吃上根据不同土质和种植作物而量身定做的化肥“营养餐”。  相似文献   

12.
近期,“五常香米”抛光加香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这是近年来我国大米加工出现了只符合商业需求、不符合营养科学和节粮节能等要求的过精过细倾向的一个缩影和暴发。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大米分会最近测算显示,以20%的大米被加工成特制米为例,我国每年就损失大米约400万t,相当于2000多万人一年的口粮、近千万亩稻田一年的产量。专家建议,国家应采取措施遏制食品加工过程特别是大米加工的粮食损失、能源浪费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小麦生产比较效益低、耕地土壤污染严重、水资源过度浪费等现状,通过系列专题调研和技术探讨,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推广节肥、节水、节药等一系列节本增产增效综合措施,建设节约型农业,深入推进“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进一步挖掘全市小麦生产潜力,促进小麦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保障粮食和农业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4.
<正>粮食从生产出来到摆上餐桌,全过程的浪费有多严重?节粮管理,该从何处着手?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粮食局有关负责人。流通环节粮食浪费惊人,每年餐桌浪费价值2000亿元国家粮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粮食从生产到摆上餐桌,过程很长,每一环节都存在损失浪费现象。据测算,我国粮食产后仅农户储粮、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每年就达700亿斤以上。可以说,损失浪费已成为危及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2020年9月29日将迎来首个"国际粮食损失和浪费问题宣传日",为推动国际社会加快行动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积极筹备即将到来的宣传日活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7月29日正式启动了"衡量和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技术平台"。该平台是FAO关于粮食损失和浪费的信息资源门户,汇总了全球在衡量和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方  相似文献   

16.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必须紧握粮食产能安全主动权。把握好中国特色粮食产能安全的科学内涵,着力推进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应突出抓好国内区域重点。本文在阐释粮食产能安全内涵的基础上,聚焦东北地区粮食产能安全保障的现实问题,分析当前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在结构问题、资源约束和环境风险等方面存在的诸多挑战,并针对性地提出未来思路转向和突破路径。研究表明,生产结构矛盾短期内难以改变、生产的资源要素约束逐渐增多、生产环境风险隐患正日益凸显是东北地区粮食产能安全保障的主要障碍。未来亟需推动粮食生产从“多产粮、保产量”转向“稳产粮、优结构”,从“拼资源,高消耗”转向“拼科技,披绿色”,从“被动调整和响应”转向“主动预见和适应”,并从持续调优生产结构,增加优质粮食产品供给、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减少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增强粮食生产活力,引领现代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区域气候韧性,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等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总结了辽宁省粮食局2008年开展的“农民种植粮食成本调查方案”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较系统地阐述了“农民种植粮食成本调查”的全过程,以期促进全国各地开展的“农民种植粮食成本调查”更具有统一性、规范性、科学性,使调查成果成为国家进行粮食宏观调控、制定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10816日是“世界粮食日”,今年我国粮食宣传周的宣传主题是“粮食与建设节约型社会”,倡导爱惜粮食、节约资源的风尚。  相似文献   

19.
科学测度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种植生态效率及其时空演化特征,对实现农业“双碳”目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将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粮食种植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2011~2020年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种植生态效率,在此基础上运用ArcGIS 10.2软件探析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整体粮食种植生态效率水平变化缓慢,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种植生态效率呈现先下降后逐渐上升的发展趋势,变化相对平稳;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种植生态效率空间格局演变轨迹为先下降后逐渐上升的扁平“V”型,高效率区域呈现由“连片”分布向“点状”分布再逐渐向“连片”分布特征,空间聚集效应逐步显现,空间格局呈区域非均衡化发展特征。提出加快转变粮食生产方式、加强区域间交流与合作、因地制宜做好科学规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1“藏粮于水”内涵“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这些民间谚语形象地说明粮食在民生中的战略地位。水利作为农业的命脉.是影响粮食生产重要的资源要素,在粮食生产战略中,曾有人提出“藏粮于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