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秸秆覆盖及播种方式对马铃薯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西北旱作雨养农业区不同秸秆带状覆盖种植模式下马铃薯耗水规律、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变化规律,以地膜覆盖和露地种植(CK)为对照,设置4种秸秆带状覆盖模式(①种植带和覆盖带各40 cm、单行播种,②种植带和覆盖带各40cm、双行播种,③种植带和覆盖带各50cm、单行播种,④种植带和覆盖带各50 cm、双行播种),研究不同秸秆带状覆盖模式对旱地马铃薯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带状覆盖处理与CK相比,马铃薯薯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平均分别显著提高34.0%、21.5%,分别平均较地膜覆盖显著降低31.3%、25.0%;其中40 cm覆盖种植结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50 cm覆盖种植结构分别明显提高4.5%和6.8%,双行播种较单行播种增产4.4%,二者水分利用效率无明显差异。秸秆带状覆盖条件下,播种—现蕾阶段的耗水量、耗水强度及耗水模系数平均较CK显著降低14.5%、15.2%、15.4%,平均较地膜覆盖显著增加20.9%、19.0%、31.5%;与CK相比,现蕾—块茎膨大阶段耗水量、耗水强度及耗水模系数无显著性差异,相比于地膜覆盖,则分别平均显著减少20.7%、22.2%、13.9%;块茎膨大—成熟阶段分别平均较CK显著提高51.7%、52.4%、50.0%。同时,相比于CK,单薯重、商品薯率分别显著提高17.3%、31.8%,单株结薯数和小薯率降低7.5%、17.6%。可见,秸秆带状覆盖栽培可通过降低现蕾前的耗水和增加块茎膨大后的耗水,一定程度上缓解马铃薯植株后期对水分的需求,延长块茎膨大后植株光合作用,提高有机物的积累量,从而提高薯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而秸秆带状覆盖中,单行种植以种植带∶覆盖带=40 cm︰40 cm最好,双行种植以种植带︰覆盖带=50 cm︰50 cm较适宜。  相似文献   

2.
选用粤糖60号作为试验材料,开展新植甘蔗不同盖膜方式的效应研究,研究在不同地膜和不同盖膜方式下甘蔗农艺性状、工艺品质、产量性状和生理指标等方面的表现。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盖膜方式下,覆盖光降解除草地膜平均产量高于覆盖普通透明地膜,双行盖膜方式平均产量高于单行覆盖普通透明地膜;覆盖普通透明地膜平均蔗糖分要高于覆盖除草光讲解地膜,双行盖膜方式蔗糖分高于单行盖膜;不同地膜的增温效果不同,其中覆盖普通透明地膜的增温效果最好,覆盖光降解除草地膜普通黑色地膜增温效果最差;在不同的盖膜方式下,覆盖普通透明地膜的甘蔗萌芽率最高,单行盖膜平均萌芽率高于双行盖膜萌芽率;在覆盖黑色地膜下很少生长有杂草,其他地膜都生长有少量或大量杂草。综合各项表现评价,认为使用双行覆盖光降解除草地膜为新植蔗最佳盖膜方式。  相似文献   

3.
<正> 目前,锦州地区棉花生产上有两种地膜覆盖形式,即大垄双行和小垄单行。为了研究这两种覆膜形式的棉田小气候条件及其对棉花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我们于1981-1982年进行了此项试验。试验品种为黑山棉一号。大垄双行覆膜行式为1.1米宽大垄,播种双行,小行距为46厘米,大行距为64厘米。小垄宽为55厘米,单行种植。两种覆膜形式的株距均为15厘米。田间管理相同。  相似文献   

4.
宁南半干旱地区谷子微集水种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宁南旱作农业区,采用沟垄相间、垄上覆膜、沟内种植、垄面产流、沟内集水的微集水种植方式,以期改善土壤供水能力和降水空间分配,增加局部水分供给,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率。1997-1998年试验结果表明,谷子耗水量增加92.2%-199.3%,产量平均提高68.6%-98.1%,水分利用率平均达到7.75-12.65kg/(mm.hm^2)。处理中窄垄型增产效果优于宽垄型。  相似文献   

5.
在大田条件下,以不同覆盖种植方式为处理,通过测定土壤含水量、耕层土壤温度、马铃薯生长指标和经济产量等,研究不同覆盖种植方式对旱地马铃薯土壤水热状况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和垄沟全膜覆盖处理相比,垄膜沟草覆盖能显著提高马铃薯苗期0~25cm土壤温度3℃左右,降低盛花期至收获期0~25cm土壤温度2℃左右;其次,垄膜沟草覆盖显著提高播前0~30cm土层含水量,增加收获后0~1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垄膜沟草覆盖的株高、单株薯块重、大薯率、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且秋季覆盖的产量优于春季覆膜,故垄膜沟草秋季覆盖是适宜半干旱区旱作马铃薯的高产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6.
沟垄集雨结合砾石覆盖对沙棘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沟垄集雨结合覆盖措施在高寒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中的应用效果,该文以青海湖流域为例,基于野外试验分析了高寒半干旱地区沟垄集雨结合砾石覆盖对沙棘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区所在地2009年膜垄(窄垄)、土垄(窄垄)和平地3种处理产流后的集流效率分别为62%、33%和23%;沟垄栽植沙棘成活率平均为49%,比平地栽植的成活率高27%,同等条件下窄垄的沙棘成活率(59%)高于宽垄(40%),垄上覆膜和沟内覆砾石处理的沙棘成活率较低;相对于平地栽植而言,沟垄集雨结合砾石覆盖可以有效促进沙棘生长,但丰水  相似文献   

7.
旱地谷子垄膜覆盖集雨技术,改善了田间的土壤水分、温度等环境因素,为谷子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植株性状明显改善,产量明显提高。试验结果表明:旱地谷子垄膜覆盖沟种土壤水分明显提高;整个生育期种植行间各层平均地温,起垄覆膜高出露地1.5℃,增温值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旱地谷子垄膜覆盖沟种的水分生产率为1.11kg/mm,...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玉米单产,本研究以65 cm单垄常规种植方式为对照,研究98 cm大垄双行种植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65 cm单垄种植方式相比,98 cm大垄双行种植方式玉米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群体干物质量分别显著增加28. 8%和13. 6%,而产量仅增加3. 6%。大垄双行处理玉米植株全N、全P和全K的养分积累量较对照处理分别增加9. 9%、7. 6%和11. 9%。大垄双行处理显著影响玉米根系构型,较对照处理总根长、根表面积、平均直径、根体积及分叉数显著增加。此外,大垄双行处理顶层叶面积指数较对照处理增加20. 6%,顶层透光率降低15. 3%。98 cm大垄双行种植方式的优势,有待于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不同覆盖处理对冬小麦气体交换参数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为了探索半湿润灌区冬小麦在不同覆盖处理下水分利用的生理生态机制,该文采用秸秆覆盖和起垄覆膜沟内播种(膜垄)两种覆盖种植处理,研究了冬小麦叶片水平气体交换诸参数的日变化和生育期变化,分析了群体水平和产量水平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与不覆盖处理相比,在灌浆期秸秆覆盖和膜垄处理能有效提高冬小麦14∶00以后的光合速率,膜垄处理能极显著提高冬小麦12∶00后叶片水平水分利用效率,秸秆覆盖处理降低了10∶00~14∶00的蒸腾速率,从而能提高中午的水分利用效率;两种覆盖处理均能提高冬小麦生育后期的叶片水平光合速率及其水分利用效率,但在产量及群体水平水分利用效率上并无优势;膜垄处理通过加大对土壤水分的利用而显著提高产量,秸秆覆盖处理由于群体减小而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10.
机械起垄侧条施肥对大白菜产量和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两年田间试验,探究大白菜机械起垄侧条施肥合适的垄宽,并进一步研究在最适垄宽下该技术对大白菜产量、经济效益和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第一年试验设置4个处理:机械宽垄侧条施肥习惯施氮量处理(N480+MW)、机械宽垄侧条施肥减氮30%处理(N340+MW)、机械窄垄侧条施肥减氮30%处理(N340+MN)、人工宽垄习惯施氮量处理(N480+HW),第二年选用55 cm宽垄设置4个处理:人工起垄不施化肥氮处理(N0+HW)、人工起垄习惯施氮量处理(N480+HW)、人工起垄减氮30%处理(N340+HW)和机械起垄侧条施肥减氮30%处理(N340+MW)。研究结果表明:55cm宽垄比30cm窄垄种植可以提高大白菜产量15.4%~17.8%,在55 cm宽垄种植模式下机械起垄侧条施肥技术可以在减肥30%基础上获得最高生物产量、商品产量和净经济效益,分别为78.5 t/hm~2、43.2t/hm~2和30959元/hm~2。与N480+HW、N340+HW和N0+HW处理相比,N340+MW处理生物产量分别增加8.8%、15.2%和58.3%,商品产量分别增加7.4%、16.4%和50.1%。与N480+HW相比,N340+MW和N340+HW处理的净收益分别增加了40.8%和1.3%。N340+MW处理大白菜生长季累积氨挥发损失为30.0 kg/hm2,与N340+HW和N480+HW处理相比显著降低51.1%和70.5%。综合研究表明,机械起垄侧条施肥技术可以实现大白菜种植的减施增效,提高蔬菜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试论黄土高原农林复合经营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在阐述农林复合经营含义的基础上,介绍了黄土高原地区的几种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及其生态经济效益,并对黄土高原实行农林复合经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针对目前的治理状况,认为农林复合经营是治理黄土高原,发展经济的主要途径和技术措施。因而开展农林复合经营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Web 2.0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特征,同时针对图书馆如何利用Web 2.0技术拓展图书馆传统服务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信息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信息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当代图书馆所应履行的一项重要职能。对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和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图书馆的实际工作提出了一些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可行性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收集指定区域的各种农业水资源信息,按照当地农作物需求对水资源进行有效地分配,农业生产就能得到有效保障。在WebGIS基础上,通过农业用水综合利用模型实现区域内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决策,同时也可以实现干旱洪涝灾害预警。  相似文献   

15.
不同升温方式对烘干枣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在红枣烘干工艺中,采用三种不同升温方式烘干的红枣,经95%乙醇浸提得膏后,以乙醚萃取,蒸发部分乙醚定容后,用GC-16APTF气相色谱仪以内加法测定糠醛和5-羟甲基呋喃甲醛的含量,水分、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结果表明,用前两种方法烘干的枣的品质比用第3种方法好。还讨论了红枣中糠醛和5-羟甲基呋喃甲醛的形成、测定及其对干枣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7.
紫色土土层浅薄,土壤坚硬,透水性和持水性差,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还影响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为了更好地治理紫色土水土流失,本文以宁化县的紫色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圆法、干湿筛法、容重法等方法,研究在紫色土上种植金银花的效益。结果表明:在紫色土上种植金银花能够促进周围植被的生长、改善土壤条件、减少水土流失等;在紫色土上种植金银花作为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新模式,可以为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随着三峡工程的全面竣工,三峡库区已进入正常蓄水运行阶段,三峡工程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了近20年来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的国内外文献,分析了目前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文献的主要分布特征,得出库区生态环境效应主要研究领域及主要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效应具体研究内容及进展进行详细阐述。首先,文章对三峡工程蓄水前后产生的最直接的生态环境变化,即库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接下来,对库区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包括气候、土壤、水环境、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环境因子的研究进展展开评述;然后对上述生态环境因子变化最终所带来的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进行探讨;最后提出当前库区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同时给出相关方面的研究展望: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更加注重生态环境效应的动态研究,建立长期观测数据库,结合宏观与微观研究,综合评价库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库区周边湿地开发利用途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三峡库区的湿地生增进行了分析研究,由水库的调度方式形成的库区周边湿地,可分为四个区域段,不同的区域段可采用相适宜的开发利用方式,这种因地制宜的湿地生境开发利用途径对缓解库区人地矛盾,改善库区生态环境和景观将发挥积极作用 。  相似文献   

20.
水土流失既是一种非点源污染形式,同时又是其他非点源污染物流失的载体。本文以大亚湾流域为例,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获取基础资料,通过类比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而获得的输出系数模型参数,采用输出系数模型法估算水土流失型非点源污染负荷,探讨快速评估大尺度水土流失型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