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氮素对小麦幼苗叶片气体交换和能量转化特性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LI-6400光合仪和Mini-PAM型便携式荧光仪检测不同氮素水平对旱地(定西35号,耐旱)和水地(宁青4号,不耐旱)小麦幼苗光合与荧光及瞬时水分利用效率(IWUE)的影响。结果表明,耐旱品种对氮素处理比较敏感。耐旱和不耐旱小麦幼苗叶片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电子传递速率(ETR)、胞间CO2浓度(Ci)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气孔限制值(Ls)对3个氮素水平的响应基本一致:2个品种N15(15mmol.L-1)处理的Pn、Gs、ETR显著高于N5(5mmol.L-1)和N30(30mmol.L-1)处理;N5处理的Ci和qP高于N15和N30处理,且3个氮素处理间差异极显著;N30处理的Ls高于N5和N15处理,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2个品种的PSⅡ总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和IWUE对3个氮素的响应不同:水地品种N15处理的Yield和N30处理的IWUE最高,而旱地品种N5处理的Yield和N15处理的IWUE最高。  相似文献   
2.
旱地地膜玉米集雨补灌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不同田间微地形集雨技术和关键期补灌技术组合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在陇中半干旱地地膜玉米集雨补灌的最优组合模式为膜上沟播种植并在大喇叭口期补灌 ,在试验当年玉米全生育期降水量为 2 82 mm的条件下补灌 4 5 mm,产量可达到 8877.5 kg/ hm2 ,水分利用效率达 2 9.2 kg/ (m m· hm2 )  相似文献   
3.
在大田条件下,以不同覆盖种植方式为处理,通过测定土壤含水量、耕层土壤温度、马铃薯生长指标和经济产量等,研究不同覆盖种植方式对旱地马铃薯土壤水热状况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和垄沟全膜覆盖处理相比,垄膜沟草覆盖能显著提高马铃薯苗期0~25cm土壤温度3℃左右,降低盛花期至收获期0~25cm土壤温度2℃左右;其次,垄膜沟草覆盖显著提高播前0~30cm土层含水量,增加收获后0~1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垄膜沟草覆盖的株高、单株薯块重、大薯率、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且秋季覆盖的产量优于春季覆膜,故垄膜沟草秋季覆盖是适宜半干旱区旱作马铃薯的高产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旱地小麦最佳补充灌溉时期和灌溉量,2001~2002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对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春小麦关键需水时期和严重干旱时段不同灌溉量下的产量和水分利用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干旱年份(2002年)还是平水年份(2001年),关键生长期(拔节~抽穗期)补灌比严重干旱时段补灌产量平均提高了2.4%,最高8.07%,水分利用效率(WUE)平均提高8.18%,最高20.69%;产量和土壤耗水量随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处理间差异显著;不同年份WUE随补灌量的变化趋势不同,干旱年份WUE随补灌量的增加变化幅度小于平水年;小麦产量因子随补灌量增加而增加,关键生长期补灌同时促进穗的发育和籽粒灌浆,而严重干旱时段补灌对籽粒灌浆有显著影响。由于关键生长期补灌对生殖生长和产量因子的建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促进了“源”的建成和“库”容增加,因此产量和WUE较高。  相似文献   
5.
测土施肥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引证相关文献,着重综述了国内外测土施肥系统研究中的取样方法、土壤有效养分的测定方法和推荐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6.
2001—2003年在定西黑垆土上进行了集雨补灌及其配套措施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配方施肥、覆地膜、补充灌溉是最主要的增产因素。在特别干旱年份。各种措施的增产效益都较低。补灌增产量与总水量成正比。而与各期分配关系不密切。集雨膜侧种植在垄宽20cn时增产4.3%~9.6%。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