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全面了解小麦新品种宁麦16的特征特性和生产利用价值,以2006-2009年国家长江中下游组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结果为依据,比较了宁麦16和对照品种扬麦158在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品质和抗病性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宁麦16丰产稳产、适应性广,两年区试平均产量比对照扬麦158增产5.92%~4.62%。该品种具有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穗粒数多、产量三因素协调、中筋品质优、抗赤霉病、高抗梭条花叶病等特点,是一个适合长江中下游麦区大面积种植的优良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不同氮肥运筹对弱筋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淮下游的沿江高沙土地区是江苏省乃至全国的主要弱筋小麦产区.弱筋小麦宁麦13和宁麦9号在该地区不同土壤肥力和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种植,其产量和穗、粒、重三要素表现各不同;两品种间对不同施肥量的反应也有明显差异.在施纯氮16kg/667m2的中高肥处理中,宁麦13明显比宁麦9号增产;而在施纯氮8kg/667m2的低肥和不施肥的空白处理,宁麦9号表现出显著的增产效果;在施纯氮20 kg/667m2和12 kg/667m2的高肥区和中低肥区,两品种无显著差异.两品种的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虽总体均与施氮量相关程度较高,但两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宁麦9号的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相关,而湿面筋含量与施氮量相关不显著,稳定时间与施氮量为显著相关;宁麦13的三指标均与施氮量呈极显著相关.表明宁麦9号的弱筋品质似较宁麦13稳定,尤其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较不易受环境条件所左右.  相似文献   

3.
沿江高沙土地区是江苏省乃至全国的主要弱筋小麦产区。弱筋小麦宁麦13和宁麦9号在该地区不同土壤肥力和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种植,其产量和穗、粒、重三要素表现各不同;两品种间对不同施肥量的反应也有明显差异;在一生施纯氮16公斤/667m2的中高肥处理,宁麦13可明显比宁麦9号增产;而在一生施纯氮8公斤/667m2的低肥和不施肥的空白处理,宁麦9号表现出显著的增产效果;在一生施纯氮20和12公斤/667m2的高肥区和中低肥区,两品种无显著差异。两品种的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虽总体均与施氮量相关程度较高,但两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宁麦9号的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相关,而湿面筋含量与施氮量相关不显著,稳定时间与施氮量为显著相关;宁麦13的三指标均与施氮量呈极显著相关。表明宁麦9号的弱筋品质似较宁麦13稳定,尤其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较不易受环境条件所左右。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寻高产、优质、适合苏中沿江地区种植的小麦新品种(系),于2016年选取了6个小麦品种,在靖江市现代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新品种(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扬麦22、宁麦13的综合表现较好,两品种均能达到高产、稳产、优质,较适宜在苏中沿江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了解‘宁麦36’的生产特性和应用价值,采用2019—2022年江苏省农科院科企淮南小麦联合体中间试验和2021—2022年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育种基地进行的品质试验资料为依据,以‘扬麦20’作为对照,对‘宁麦36’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以及与弱筋小麦密切相关的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年度产量试验中,‘宁麦36’的平均产量较对照‘扬麦20’分别增产4.02%、5.60%和5.99%,均达极显著水平。‘宁麦36’的高稳系数(HSC)和适应度均明显高于对照‘扬麦20’。2020年区试混样‘宁麦36’的各项品质指标均符合GB/T17893—1999和GB/T17320—1998弱筋小麦标准。‘宁麦36’的4种溶剂保持力(SRC)均低于弱筋对照品种‘扬麦20’,饼干直径较‘扬麦20’大0.91 cm‘。宁麦36’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弱筋品质优,在江苏淮南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进一步了解江苏省冬小麦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为江苏省冬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本研究对2005—2019年江苏省审定的109个小麦品种进行产量、品质与抗病性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审定的小麦品种平均产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年增产量为134.43 kg/hm2;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较小。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穗数>千粒重,呈正相关;株高>穗粒数,呈负相关;产量三要素之间的偏相关均为正值,偏相关程度表现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审定品种中有27个品种的容重、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达到中筋小麦品质标准,有15个小麦品种达到强筋标准,有54.12%的小麦品种的湿面筋含量低于中筋小麦品质标准,下一步应把提高湿面筋含量作为提高小麦品质育种的主攻方向。在审定的小麦品种中,没有可以兼抗赤霉病、纹枯病和白粉病3种病害的品种,兼抗赤霉病和白粉病的品种为‘淮麦21’、‘宁麦17’、‘镇麦9号’、‘宁麦18’、‘扬麦21’和‘扬江麦586’。江苏省小麦品种产量的提高应在保持适宜穗粒数的基础上,增加穗数,提高千粒重,同时进一步引进新的抗病、优质种质资源,以培育高产、优质、多抗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宁麦35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采用宁麦8号、扬麦11、宁麦13和镇麦9号4个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后代采用集团选择育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在长江中下游(江苏省农科院科企)小麦联合体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比对照扬麦20分别增产4.61%和3.82%。熟期较对照扬麦20略早,有效穗数466.0万穗/hm2,穗粒数38.7粒,千粒重45.0g。中抗赤霉病,品质属中强筋。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有效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穗粒数,千粒重对产量的作用相对较小。宁麦35的高产栽培技术途径应是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并兼顾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8.
姜雅 《种子科技》2023,(19):115-117
小麦种植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病虫害时有发生,施用农药防治不仅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而且会污染环境。因此,发展绿色种植和绿色防治成为改良小麦种植技术和预防病虫害的重要途径。文章研究了陕西小麦种植的特点,提出采用科学的小麦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加强小麦种植全程管理可有效减少小麦病虫害,从而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希望能够为农民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小麦生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1试验目的宁麦14属春性中熟小麦品种,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适宜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为鉴定宁麦14在安徽省同一适宜生态区的丰产性、适应性和抗病性,科学、公正地鉴评拟引种品种,为品种推广和布局区域提供依据,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秋在安徽省淮河以南地区组织开展了宁麦14引种试验。2参试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弱筋小麦优质稳产,解决当前弱筋小麦存在品质稳定性差的问题。本试验以弱筋小麦‘宁麦13’为试材,结合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增密减氮对弱筋小麦的产量、群体质量指标以及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40 kg/hm2施氮水平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小麦LAI、干物质积累量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密度超过240×104/hm2会导致LAI、干物质积累量、产量下降。在240×104/hm2密度条件下,施氮量超过240 kg/hm2会导致小麦叶面积指数、SPAD值、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下降。适当的增密减氮有利于提高弱筋小麦的优质稳产,而过量增密减氮则会导致小麦产量下降,品质不稳定。为实现产量和品质的最优化,生产上推荐采用种植密度为240×104/hm2,施氮量为180 kg/hm2,氮肥运筹为7:1:2:0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1.
实践证明,我国许多地区不仅可以种植硬粒小麦而且能够稳产高产。据西北、西南和华北北部的试种单位反映,硬粒小麦具品质佳(湿面筋和蛋白含量,抗病性强〈抗三锈、白粉病轻,稳产性好〉单产与当地种植的普通小麦品种相近,或略有增产)的特点。这是中国农科院不久前在银川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硬粒小麦现场观摩会47名科技人员  相似文献   

12.
张树正 《种子科技》2011,29(9):44-45
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就是优质小麦品种与高产栽培技术有机结合的种植模式。发展优质小麦生产,要保证高产条件下的优质,才会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实施优质小麦示范与推广,能够更好地落实国家粮食战略调整的意图.改变以前在粮食生产上以温饱战略为主,只注重产量的提高,而忽视小麦品种的品质结构合理性的做法,加快小麦品种品质结构的优化。如何能够提高优质小麦的产量,实践中我们摸索了一套实用技术措施。大大地提高了产量及品质,达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对川麦44的产量、品质表现、蛋白质亚基的组成和抗病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川麦44具有优质强筋、高产、抗病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矮杆,早熟、产量构成因素良好的特点,是适应四川省各生态麦区种植的优质小麦;川麦44的亚基组成为1,7+8,5+10,按Payne 标准评分为10。对四川省优质小麦的育种和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种植面积十分广泛,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其产量和质量对国家的粮食安全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整体农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市场对小麦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对小麦种植的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麦是陕西省的重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广,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小麦的质量和产量,需要使用良好的种植技术。分析了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以稳定提升小麦种植的产量和质量,从而更好地推动小麦种植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绿色小麦在种植过程中需要严格管控各个环节,其中种子品质检验及病虫害防治会对后续种植产生极大影响.在幼苗成长期间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出现倒伏或环境不良的情况影响成活率.通过严抓田间管理,提升种植品质,确保小麦质量及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土壤水分对强、弱筋小麦烘焙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强筋小麦济麦20和弱筋小麦宁麦9为材料,在防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对强、弱筋小麦烘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减少,强、弱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及沉降值与小麦烘焙品质指标均呈显著相关,可以作为衡量小麦烘焙品质的参考指标。2个供试品种中,强筋小麦(济麦20)烘焙品质受土壤水分影响较大,在土壤相对含水量55%~60%条件下烘焙品质最好;而弱筋小麦(宁麦9)烘焙品质受土壤水分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魏娟  包德军  张志军 《种子世界》2021,(9):0111-0113
小麦是包头市的主要种植农作物之一,近年来产量以及种植规模持续扩大,为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在小麦种植过程中会使用较多的化肥及农药,能够起到防治病虫害、促进小麦生长的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人们过度追求种植效益,增加了化肥农药的用量,使得部分病虫害出现了耐药性,也给周围环境造成了污染,降低了土地肥力水平,影响了小麦的品质以及产量。为了能够促进小麦种植行业形成持续发展趋势,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开始重视融入绿色理念,形成了绿色种植技术。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绿色小麦种植技术要点,提出了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意义和推广策略,以期可以为绿色小麦种植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外源活性物质对小麦苗期抗逆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外源活性物质对小麦耐盐性的影响,采用盐碱土盆栽法,分析了大丽轮枝孢(Verticillium dahliae) Asp f2类蛋白溶液(0.8%,VDAL)、海藻寡糖(0.1%,AOS)和蒸馏水(CK)拌种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和抗逆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VDAL和AOS拌种均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小麦苗期株高、根系干重和叶干重,根冠比分别较CK提高8.5%和6.8%。AOS拌种显著提高了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VDAL和AOS拌种均能显著降低叶片丙二醛含量,VDAL拌种能显著提高叶片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使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提高达29.5%;AOS拌种能显著提高脯氨酸含量和POD活性。由此可见,VDAL和AOS拌种均对提高小麦苗期耐盐性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可以考虑在盐碱地小麦栽培中应用,以提高群体量。  相似文献   

19.
濉1309是濉溪县农业科研试验站小麦科研团队以周麦22为母本、烟农19为父本,经过12年选育成功的小麦新品种,2017年通过安徽省审定,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小麦)初审品种公示。作者根据安徽省、黄淮冬麦区南片区域试验结果,及本地种植示范,对濉1309的产量、品质、抗逆抗病性进行分析。结合与科企合作攻关情况,提出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王漠 《种子世界》2021,(8):0057-0059
小麦是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性作物,生长周期较长,产量较高,对保障北方地区居民的正常饮食安全有着很大的帮助。近几年,河北省邢台市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经济种植产业,适合小麦种植的土地呈现逐渐缩小的趋势,再加上近年地方出台了各个乡镇年级轮换交替种植小麦政策,使得小麦种植面积进一步锐减,如何提升单位面积内的小麦产量和品质,就成为当前农业技术人员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小麦栽培管理是一个十分系统且专业的过程,需要从种子选择、土壤处理、科学播种、合理的田间管理等几个方面入手,加快构建完善的管理措施,如此才能够切实提升单位面积内的小麦产量和品质,为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小麦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措施,并论述了小麦栽培技术的推广措施,希望通过研究对更好的提高小麦的产量品质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