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杀螺药物菸酰苯胺衍生物及其类似物的合成研究胡金玉,黄立信(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200025)钉螺是传播血吸虫病的媒介,因而,杀灭钉螺是消灭血吸虫病的重要措施。改造现用杀螺药物的结构是寻找高效、低毒、价廉和使用方便的杀螺药物的有效途径。杀螺...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碳酸酯类化合物23个和苯氨基甲酸苯酯类化合物7个。杀螺初筛试验发现,8个碳酸酯化合物具有杀螺活性,其中,化合物I1和I11,10ppm的杀螺率为100%和96.7%。碳酸苯酯的苯环上,用硝基或3个以上的氯原子取代,有利于增强该类化合物的杀螺作用。杀螺效果较好的三氯苯碳酸酯改变成同电异素体类似物,苯氨基甲酸酯后,杀螺作用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以肥育猪为对象,探讨了日粮中添加50mg/kgN-甲基-D,L-天冬氨酸(NMA)对其生长激素(GH)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NMA后,肥育猪日增重提高了9.31%(P<0.01);料重比降低了7.16%(P<0.02);血清GH含量提高了92.54%(P<0.01);垂体GH-mRNA水平提高了153.03%(P<0.01);下丘脑cAMP水平降低了21.89%(P<0.01);腺垂体中cAMP水平升高88.57%(P<0.05)。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治疗牛、羊等家畜肝片吸虫病药物N-(2′,4′,5′-三氯)苯基-2羟基-3,5,6-三氯-苯磺酰胺化合物的杀虫机理,通过实验及药物分子的结构分析,初步认为其杀虫机理是对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反应的解偶联作用;采用氧电极法、测线粒体呼吸过程中磷的变化以及测ATP酶活性等方法研究其对线粒氧化磷酸化反应的解偶联作用,结果表明:标题药物化合物是较好的解偶联剂,其解偶联活性高于典型的解偶联剂DNP。  相似文献   

5.
探究黄芩苷对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诱导小鼠肺脏致病损伤的作用。选用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模型组、黄芩苷治疗组、3-MA抑制剂组。通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β、IL-2、IL-6及TNF-α的含量,透射电镜检测小鼠肺脏中自噬体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LC3、Beclin-1及ATG7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组织LC3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LC3、Beclin-1及ATG5蛋白表达水平,RT-qPCR检测肺组织自噬关键基因LC3、Beclin-1、ATG3、ATG5、ATG7及ATG12 mRNA转录水平。结果显示,经黄芩苷治疗后能显著缓解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对小鼠肺组织的损伤,血清中IL-1β、IL-2、IL-6及TNF-α含量显著下降(P<0.01),肺组织中自噬体数量减少,LC3、Beclin-1、ATG5及ATG7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肺组织中LC3、Beclin-1、ATG3、ATG5、ATG7及ATG12 mRNA转录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  相似文献   

6.
L-肉碱(L-3-羟-4-N-三甲铵乙酸)为一水溶性氨基酸,属于B族维生素,称为“维生素BT”。L-肉碱是动物体内与脂肪酸代谢有关的化合物,它可以促进动物生长,改善饲料转化率,节约蛋白质和氨基酸,防止脂肪肝的产生,减轻仔猪腹泻,提高仔鸡成活率,对治疗心血管疾病有显著疗效,同时对扫刍动物,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亦有一定效果。它的主要功能:(1)促进长链脂肪酸的β-氧化;(2)刺激中链脂肪酸的氧化;(3)调节线粒体内酰基COA/COA的比率,为脂肪酸合成提供乙酰基原料;(4)排除机体因酰基积累而造成的代谢毒性(5)参与精子的成熟过程;(6)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及Ca,P的吸收;(7)参与支链氨基酸代谢。L-肉碱作为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有着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7.
根据已发表的PRRSVIAF-exp91株的核酸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用RT-PCR扩增了PRRSVCH-1a株的N基因,经补平和磷酸化后,克隆到pUC18SmaI位点上,经电泳分析,酶切和PCR鉴定证实后,进行序列测定,序列分析表明CH-1a株与IAF-exp91株(美洲型)N基因核苷酸同一性为93.2%,氨基酸同一性高达96.7%,而与LV株(欧洲株)核苷酸同一性为63%,氨基酸同一性仅  相似文献   

8.
犬瘟热病毒小熊猫株H、F和N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犬瘟热病毒(CDV)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扩增CDVH、F和N基因的3对引物,经RT—PCR分别扩增获得了CDV小熊猫株(LP株)H、F和N基因,并对H、F及N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序列分析表明,CDV LP株属于强毒谱系,与CDV流行株的亲缘关系近.H基因含有较多潜在的糖基化位点.F和N基因相对比较保守。将CDV LP株H、F和N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栽体pVAX1的CMV启动子下游,构建了CDV基因疫苗表达载体pVAXLPH、pVAXLPF、pVAXLPN,体外转染BHK-21细胞.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到目的蛋白的表达。用构建的3个表达质粒免疫小鼠,从小鼠血清中检测到了抗CDV抗体.初步证实用CDVH、F和N基因作为核酸疫苗免疫动物,可以激活机体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9.
禽流感灭活疫苗(H5N2,N28株)和重组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Re-1株)各3批,以重组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Re.1株)推荐的免疫程序和剂量分组免疫5周龄SPF鸡和5周龄非免疫鸭。免疫后定期采集血样,测定血清HI抗体效价,分别计算各免疫组鸡和鸭HI抗体效价的几何平均数,绘制各批疫苗免疫鸡和鸭后HI效价消长曲线,并分别对两种疫苗免疫鸡和鸭后各时期的HI抗体效价进行t检验。结果为:①免疫后1周,各免疫组均未测到HI抗体;②鸡免疫后4~5周,HI抗体效价达到峰值1:2^6.0~1:2^7.0,随后2周下降相对较快,平均每周下降0.3—0.7个滴度,之后HI抗体效价缓慢下降,直到试验结束,平均每周下降0.04~0.17个滴度;③鸭首次免疫后第3周各免疫组HI抗体效价达到1:2^4.0~1:2^5.3,加强免疫(首次免疫后第3周)后,HI抗体效价迅速升高。加强免疫后第3周(首次免疫后第6周)HI抗体效价达到最高值1:2^10.6-1:2^11.7,且在峰值水平维持3周,之后1周下降相对较快,平均下降1.2~2.7个滴度,然后缓慢下降,到首免后24周平均每周下降0.28~0.39个滴度,24周除049H5N2批疫苗免疫组外,其他各批免疫鸡HI抗体效价均小于1:2^4.0;④免疫后3周内,两种疫苗刺激鸡产生的HI抗体效价均高于相应批次疫苗免疫鸭产生的HI抗体效价,免疫后第2周相差1.9—2.3个滴度,免疫后第3周相差1.6~2.0个滴度;⑤两种疫苗免疫鸡和鸭后,各时期HI抗体效价t检验差异均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两种疫苗免疫SPF鸡和非免疫鸭后,HI抗体效价消长规律一致,两种疫苗免疫后各个时期的HI抗体效价在统计学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铜对体外仔猪软骨细胞增殖和自分泌IGF—I、IGFBP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体外分离、培养仔猪关节软骨细胞,然后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7.8、15.6、31.2、62.5μmol/L铜。结果表明,软骨细胞在4种浓度的铜中可存活并增殖,而且能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3)的分泌量。但随铜浓度的增加,其存活率、增殖率、^3H-TdR掺入率及IGF-I、IGFBP3的分泌量有明显的差异。且以培养液中添加31.2μmol/L铜对软骨细胞的增殖作用最强,增殖率、^3H-TdR掺入数、IGF-I、IGFBP3的分泌量显著高于对照组9P<0.01)。表明31.2μmol/L铜浓度是促进体外软骨细胞增殖和自分泌IGF-I、IGFBP3的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11.
赤羽病病毒N基因硫氧还蛋白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为获得赤羽病病毒(Akabane virus,AKAV)的核蛋白重组抗原,根据其基因序列(S mRNA)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对AKAV N基因进行RT-PCR扩增,产物大小约为696bp,回收纯化后,将其克隆至pMDl8-T质粒栽体中,经核苷酸序列分析,与已报道的多株AKAV编码核衣壳蛋白N的S mRNA基因比较后发现,所测定毒株的核苷酸序列与TIN毒株的同源性高达98.3%,推测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7.6%,证实为AKAV的N基因。将该基因片段亚克隆插入pBAD/Thio TOPO表达栽体,转化TOPl0细胞,成功地构建了AKAV N基因重组表达栽体。经L-araboinose诱导表达,可稳定、高效地表达AKAV核蛋白抗原。表达蛋白为融合蛋白,分子质量约42.5ku,其表达产量约占茵体总蛋白的28%,融合蛋白中含有AKAV特异性核蛋白抗原,可作为ELISA包被抗原。  相似文献   

12.
2012年下半年以来,禽流感H5N1疫苗的毒株替换为H5N1(Re-4株+Re-6株)。为了解该疫苗在生产应用中抗体变化情况,以期更好地为实际生产服务,对固始县的3个蛋鸡场72.2个鹅场进行跟踪调查及实验室监测。  相似文献   

13.
用不同批次、不同剂量、不同保存时间的猪细小病毒N株弱毒苗接种豚鼠,观察豚鼠对PPV N株弱毒苗的抗体反应。结果4种不同剂量和3个不同批次的PPV N株弱毒苗接种豚鼠后第14天均产生抗体反应,其PPV HI效价在1:16-1:64之间,0.1ml和1ml 剂量接种豚鼠产生的PPV HI抗体水平相近,抗体持续长达12个月以上。在4℃保存0天、12个月和-20℃保存2年、3年的PPV N株弱毒苗接种豚鼠,其PPV HI价在1:16-1:32之间,说明该苗在4℃至能保存12个月,-20℃能保存3年以上。比较了不同批次疫苗接种猪和豚鼠所产生的抗体反应,结果两者相似。用3批引起豚鼠产生抗体反应的PPV N株弱毒苗接种768头后备母猪,共产仔7136头,其中健活仔6575头,平均每窝产健活仔8.56头,产死仔仅0.73头。证明豚鼠是监测PPV弱毒苗抗体的首选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14.
TGEV的sM、M和N基因克隆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参照(3enBank中收录的TGEV sM、M和N基因序列各设计1对特异引物,经RT-PCR扩增获得了TS株的相应基因片段,分别约为346、932和1217bp,其大小与预计的目的片段相符。与其他毒株的相应基因相比较,并经剪接后,TS株的sM、M和N基因全长分别为248、789和1149bp,各编码82个、262个和382个氨基酸;TS株与Purdue株、TF1株和96-1933株的sM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5.2%、92.7%和90.2%;推导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5.9%、97.2%、98.8%;与Purdue株、TFl株、TGEVH株和96-1933株的M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5.2%、98.0%、99.6%和95.0%;推导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7.0%、97.3%、98.5%、93.5%;与Purdue株、TF1株、FS722/70株、Korea株、TO14株、TC;EVH株和96-1933株的N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1%、97.7%、99.0%、98.3%、99.2%、99.0%和95.9%,推导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7.9%、98.4%、99.0%、97.7%、99.5%、96.2%、96.6%。并对TS株基因间的保守序列和sM、M和N基因及其编码的相应氨基酸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sM和N基因在TGEV中保守;并提示在我国不仅存在有2个不同亚基因型的TGEV,而且我国的TGEV可能是输入性的。  相似文献   

15.
鸭源H9N2亚型流感病毒NS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H9N2亚型流感病毒的NS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引物NSU/NSL,利用RT—PCR扩增出了H9N2株NS基因;将该基因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并对所得到的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分析及序列测定。结果,获得了NS基因片段的阳性重组子,扩增的NS基因包含NS1基因完整的阅读框架和部分NS2基因,其序列与GenBank中收录的其他分离株NS基因比较,同源性达96%~99%。再将克隆的NS基因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后,转化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在IPTG诱导下获得了预期的蛋白表达,所表达蛋白质的分子质量约为30ku。  相似文献   

16.
对1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A/Chick/Shandong/6/96(H9N2)进行了全病毒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毒株8个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皆与1994年分离株A/Chicken/Beijing/1/94(H92)具有很高的同源性(96.0%-98.6%);推导其血凝素(HA)裂解位点处的氨基酸序列为A-R-S-S-R,完全符合H9 AIV欧亚分支中的类A/Chicken/Beijing/1/94亚分支的特征;虽然其神经氨酸酶(NA)基因与A/Rhicken/Beijing/1/94(H9N2)相比,出现了9个核苷酸的缺失,然而其同源性仍然较高,为97.3%;而与欧亚分支中的类A/Chicken/Korea/323/96和类A/Quail/HongKong/G1/97亚分支的同源性却相对较低,分别为92.0%和84.2%;其它基因的比较情况也大体相近。提示该毒株是由1994年分离株进化而来,在遗传演化上属于H9亚型流感病毒欧亚分支中的类/A/Chicken/Beijing/1/94(H9N2)亚分支。  相似文献   

17.
日粮中添加L—NAME对肉鸡腹水综合征发生的影响及其机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低温环境和日粮中添加三碘甲腺原氨酸(3,3,5-triiodothyronine,T3)诱发肉鸡腹水综合征,同时通过日粮添加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研究了抑制NO的合成对肉鸡肺动脉压及肉鸡腹水综合征发生的影响。180羽AA肉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C)、试验组(A、B),参试鸡14日前按常规条件饲养。14日龄后C组鸡按常规条件饲养,A、B组鸡舍温按每日1-2℃逐步降至12℃,同时日粮中添加T3 1.5mg/kg以诱发腹水综合征。另外,B组肉鸡从14日龄起在日粮中添加100mg/kgL-NAME至试验结束。分别于3、4、5、6周龄测定各组肉鸡肺动脉平均压(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mPAP)、红细胞压积、右心全心比、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ndothelin-1,ET-1)水平并记录腹水综合征发病率。结果显示:低温添加T3处理后,A、B组肉鸡腹水综合征发病率增加,但B组高于A组;A、B组肉鸡mPAP从5周龄起高于C组(P<0.05);A、B组右心全心比的升高分别在6、5周龄时出现,B组右心全心比的升高比A组提前1周;B组 肉鸡血浆NO水平低于A组,差异不显著;A、B组肉鸡血浆ET-1水平高于C组(P<0.05);在6周龄时,A组肉鸡心率明显降低,B组肉鸡心率明显升高。随着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肥大的出现,心率的升高可能促进了右心衰竭和肉鸡腹水综合征的发生。上述结果提示,抑制NO的合成可能促进了肉鸡肺动脉高压,右心肥大的形成和肉鸡腹水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采用SDS-蛋白酶K法抽提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四川分离株SAIBWJ的基因组RNA,参照基因库中的N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扩增出了单一的DNA产物。将该产物插入pUC18载体的HindⅢ和BamHⅠ酶切位点。构建了pUC-NWJ质粒。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获得的克隆质粒包含了全部N基因。再将N基因亚克隆到pcDNA3.1( )载体的HindⅢ和XhoⅠ酶切位点,构建了IBVSAIBWJ N基因的DNA免疫质粒pcDNA-NWJ。  相似文献   

19.
用RT—PCR技术扩增到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A/Chicken/Shanghai/F/98(简称F株)的核蛋白(NP)全基因。18个毒株NP基因核苷酸序列比较结果显示,以Q/HK/G1/97为代表的、并和同期香港发生的人流感事件有直接联系的毒株相互间同源率达98.3%一99.3%,而F株与它们的同源率为92.2%一92.8%。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F株独成一组,可暂时划分到类C/Ko/323/96亚系。从目前已发表的H9N2毒株NP基因数据不能确定F株的来源。  相似文献   

20.
笔者对禽流感病毒(AIV)H5N4H7N3的一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测定,其EID50分别为.10-6.7×02毫升10-7.7×0.2毫升AIVH5N4凡经不同感染途径对28天龄AA鸡的LD50少别为:肌肉注射10×0.2毫升;滴眼、滴鼻10×0.2毫升;经肌肉注射对28天龄石歧杂黄鸡的LD50为10×0.2毫升。病毒用0.1%的福尔马林处理48小时或用0.2%的福尔马林处理24小时可使AIVH5N4完全灭活。两株病毒分别用8、9、10、11天龄的鸡胚孵育,其中以11天龄接种后收获的绒毛尿囊液含病毒量最多,含病毒的绒毛尿囊液在-20℃或-70℃保存时都很稳定。将两株病毒灭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