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各项工作的侧重点始终着眼于农村、立足于农业、服务于农民,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要发展农业、建设农村、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城镇结合、以工带农、招商引资”正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解决"三农"问题并非朝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颖琦 《现代农业》2004,(10):36-37
“民以食为天”。农业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对于一个有近8亿农民的发展中大国,强调农业的极端重要性无论如何也不过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主题。十六大后新一届“两会”期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把“三农”问题称之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并赋予许多新意的表述,如此关切,可见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如果不能恰当处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就会在迷茫中徘徊。  相似文献   

3.
十六大对"三农"问题的新论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备斗目标,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键。中共十六大对解决好“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对农村发展目标和任务、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农村生产力、深化农村改革、协调城乡关系、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和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差、起点低,解决好“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小康建设,任务极为艰巨。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制约着我省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我省农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如何因地制宜,依靠科技,加快建立和发展适合市、县、乡、村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实现农业生产的后续发展与农业增效,从而带动农业全面发展,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是小康建设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当前首要问题是如何解决我省农产品加工与农业、农村、农民的关系问题。一、农产品加工与农业的关系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是我国八亿农民最基本的人类活动,农业产品提…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是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我国也不能例外。2004年2月21日,温家宝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更有人将“三农”问题概括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相似文献   

6.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三农”问题就是对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的总称。具体的讲,就是农业的增长与发展;农民现实的收入及其增长、未来的生活、职业等变化及由此带来的问题;农村发展,包括农村经济及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三农教育":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教育、农村教育和农民教育统称为“三农教育”,它与我国农民增收与就业、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等密切相关,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我国政府已经为解决农村和农民教育问题采取了许多重大举措,但是距“三农教育”问题的彻底解决路途还很遥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各地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实用技术传播的经验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下简称”专农合”)、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等农村科技中介机构,是发展农村适用技术的有效载体,也是农村发展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各”专农合”比较贴近农民,也容易引导和组织农民,是从事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9.
农科教结合是农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和改变传统的农村教育观念,有利于促进农村脱贫致富和实现全面小康。该项目探索的模式是教育单位主导,政府部门支持,农民群众参与。其内容是:制定农业发展规划,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农业科技,建设生态农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其宗旨是探索适合贵州省情的农、科、教结合及其促进“三农”发展的有效形式,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和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为我省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可借鉴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0.
生态农村工程: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新思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我国人多地少、小农经营和过分城市偏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结果。当前“三农”问题主要表现为: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小生产与大市场相矛盾、农民收入和就业率低、农民负担沉重、农民没有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本文从农村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角度出发,通过将农村自然生态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融为一体,提出“生态农村”的概念,进而对建设生态农村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1.
“农业兴、百业兴;农村稳、天下稳;农民富、国家富”。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始终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问题。“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对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里我国“三农”工作的高度概括。“三农”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村形势的进一步发展,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报道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是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农民占了9亿多。农民多,农业生产效率低是基本国情和现化化建设的特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农村安定、富裕,国家才能稳定和发展。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按照统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意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贵州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我们对贵州农业发展的现状、经验和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同时提出贵州省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意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可以说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永久主题。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体制和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业生产迅速增长,千百年来困扰着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得到根本解决。这是历史性的变化。然而,在新的发展阶段,农村发展面临着新的矛盾和问题。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农民经济利益、平等权利得不到保障;农业生产效率低,发展后劲不足,农产品结构与市场结构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云南农业》2004,(10):2-3
现阶段我国“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是收入问题;收入问题的实质是就业问题;就业问题又是来自城市化滞后。这就必须突破传统的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局限,探讨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思路、新途径。即不仅要在农业、农村、农民内部做文章,而且要把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农业、农村、农民外部做文章。  相似文献   

16.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始终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问题。“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对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里我国“三农”工作的高度概括。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三农”。我国  相似文献   

17.
民营企业胎生于“三农”,和“三农”密切相关,相互推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反哺了“三农”,对支持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建设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说:发展民营企业,是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白茂林 《甘肃农业》2005,(11):F0002
近年来,关于“三农”问题的呼声甚高,“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成为对我国“三农”问题的经典说法,“三农”问题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瓶颈”。面对“三农”这个揪心难题,许多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党政官员都发表过种种观点,意见,建设提出了一些破解难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农业高等院校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为民  王成章 《农业与技术》2003,23(6):39-41,65
当前农业、农村、农民中存在相当突出的问题,原因主要是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政策、环境以及农业天然生产要素不适合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三农”问题是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其解决的成效如何是我国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单靠减轻农民负担,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管理体制是不够的,还需要解决人才问题。如何发挥农业高等院校人才优势,引导学生服务于“三农”就显得尤为必要了。本文就如何加强农业高等院校学生思想教育,破解“三农”问题,提出了一点想法。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的产业。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地位”。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社会的稳定;就没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当前,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甘肃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