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茶叶萎凋叶揉捻的基本目的是破裂叶細胞,使挤出細胞汁于叶表上而为揉捻叶的醱酵創造有利条件。除此,叶子在揉捻机里揉捻成条使能符合于成条外表形狀的要求。茶叶揉捻的机器—揉捻机(除第一次揉捻采用开口式揉捻机外)均用有压力,被应用于萎凋叶第二次和第三吹的揉捻时。通过压力使茶叶揉捻得更好,也就是說要加强萎凋叶的破碎。利用压力的週期—15分鐘,而最先10分鐘施压视萎凋叶萎凋程度和投入量多少而定。萎凋过度的叶子需要較重的压力,相反的萎凋不足就要較輕的压力。最后5分鐘的揉捻則不用压力。  相似文献   

2.
第二商业部茶业局、湖北省商业厅茶叶处、恩施專署商业局茶叶采購批发站、农具厂等單位,于1958年5月組成“紅茶初制机器試制小組”,試制成恩施58型萎凋机、双动揉捻机、解块篩分机、万能干燥机等整套紅茶初制机械,机械質料为木、竹、铁混合結構,适合于农村制茶应用,經过夏季季节,試驗效果良好。現簡要介紹上述四个机种的生产效率和結構如下,供有关生产單位机制紅茶选用工具上和进一步研究制茶机械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名优祁红初制中的揉捻与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名优祁红初制中普遍反映的揉捻困难和发酵程度难掌控的问题。选用‘祁门槠叶’种一级鲜叶原料,经相同萎凋后,以传统祁红初制工序为对照,揉捻方式(A)设置A1(一次空揉+轻压)、A2(二次空揉+轻压)、A3(二次空揉+轻压+稍重压)3处理;发酵程度(B)设置B1(偏轻,黄红色)、B2(适中,铜红色)、B3(稍重,红褐色)3处理。通过对揉捻叶的细胞破损率、成条率和芽叶完整率的测定比较,优选最佳的揉捻方式;根据对干茶样品的感官审评与生化成分分析结果,选择最适宜的发酵程度。结果表明:揉捻A3处理,叶细胞破损率87.4%,成条率84.6%,芽叶完整率59.7%,比较符合名优祁红初制的揉捻要求;发酵B2处理制得的茶样,主要生化成分比例协调,感官审评综合评分94.10分,发酵程度适宜。因此,名优祁红初制中的揉捻工序选用A3揉捻方式为好,发酵程度掌控在B2为宜。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制茶的“叶细胞组织破坏”很重视,因为叶细胞组织的破坏主要是通过揉(切)捻机械来完成的,在六大茶类中除白茶和绿茶、黄茶中有些不要揉捻外,一般都要揉捻。揉捻方法,除了著名的绿茶采用手揉外,大多是采用机揉;尤其是红茶,采用各种揉捻  相似文献   

5.
宜都工业区(原宜昌專区)是宜紅茶的主要产区,解放十年来,茶叶生产有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58年全区茶叶总产量达到34,659担,比解放前历史上最高产量的1936年的31,400担,增加了10.38%。同时,在制茶工具推广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到58年止,全区已經推广了揉茶机1,182台,其中水力揉茶机达到197台,全区95%以上的紅茶使用了机器揉捻。  相似文献   

6.
东阳县茶山区古光乡茶叶初制厂,在总路线的光輝照耀下,响应上級提出的“大抓碎紅茶支援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号召,在农技站的直接指导下,群众积极鑽研,終于試制成功六筒畜力揉捻机,比过去推广的單筒双筒式揉捻机,又进了一大步,它有很多特点,是过去人们不敢想象的事情,不侭可以用畜力帶动,还可用电力等其他动力帶动,效率將提高几十倍。这一敢想敢干的創造获得成功、充分說明破除迷信、政治挂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浙江的茶多为細茶、品質高,但往往由于农业和采制茶劳力发生矛盾,有一部分青叶未能及时采下老在树上,这是一个很大的損失,为了滿足国內外日益增長的需要,增加茶农收入,参考了浙江农学院張堂恆教授1957年在紹兴紅茶初制厂用不萎凋做紅茶的試驗,进一步在各地試做碎紅茶,经过审評的結果,品质合乎出口的要求,不但扩大了外  相似文献   

8.
采用6CRK—40自动揉捻机,以不同品种原料和初揉、复揉工艺为试验因素,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比较分析其对揉捻叶、成品茶、内含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川茶等小叶种原料自动揉捻工艺组合为"Z1+F1"号工艺;福鼎等中叶种原料自动揉捻工艺组合为"Z2+F3"号工艺;蜀永2号等大叶种原料自动揉捻工艺组合为"Z1+F3"号工艺。  相似文献   

9.
1.新做庄茶和改进后的这兩种制茶規程在配合机具制茶时是較茶农原有制茶規程优越,能縮減制茶时間,提高工效50%左右,提高品質一級。 2.杀青溫度在220℃—240℃为宜,投叶量25—30市斤,时間4—6分鐘。 3.蒸茶和揉捻应当根据茶叶含水量多少决定。蒸茶时間不足,叶片脆性大。时間太長,叶片韌性降低,易揉成絲瓜瓤。揉茶掌握“輕揉少揉、逐步加压、递延揉时”。 4.发酵主要靠霉菌和叶內酵素进行嫌气活动,促使后期发酵。发酵的适当溫度在45°—50℃之間,叶间相对湿度在40%。发酵完成应具备猪肝色或棕褐色,发出南路边茶的特殊香气。  相似文献   

10.
6CRL—445型揉捻机是参照皖—45型单桶揉捻机的某些工作参故,并对其机械结构作了重大改进后研制成功的,是能自动加压和连续作业的揉捻机,是《6CL—80型炒青初制小型连续化成套设备》中的一个主要作业机《6CL—80型炒青初制小型连续化成套设备》已于八二年通过省级鉴定,现已在省内推广使川。现就6CRL—445型连续揉捻机的结构原理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沈荣生 《茶业通报》1989,11(2):38-40
解块筛分是红碎茶初制中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其作用是将揉切后的茶胚团块解散、筛分出不同规格体形的颗粒,并使茶胚散热透气,降低叶温。目的是为红碎茶品质的形成服务,获得浓、强、鲜的颗粒茶。它与成茶品质和鲜叶经济价值的发挥密切相关。人们对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的研究较多,然而对红碎茶的解块筛分也不应该忽视。陈椽教授曾指出:揉捻必须解块筛分。揉捻离开不了解块筛分。笔者在此分析探讨影响红碎茶解块筛分的因子,提出改善解块筛分效果的办法措施。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炒青绿毛茶审评时,对外形条索园紧,完整,有峰苗等因素有严格要求。以外形定级,内质提等。说明做好干毛茶外形条索尤为重要。各档茶成条率高低影响着精制成品茶的制率高低,对提高经济效益有着深远意义。揉捻是形成绿毛茶成条率高低的主要技术关键之一。然而,迄今茶叶工作者对揉捻技术的掌握往往是单纯机械地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各档茶的揉捻标准是不够科学的。而且加压原则轻—重—轻,概念较为含糊,使操作者难以掌握运用,往往造成茶条松、扁、碎的现象。鉴于此,笔者就多年生产经验,提出浮浅之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紅茶初制可分为四个过程:萎凋、揉捻、发酵与干燥。苏联茶叶科学家們研究了这些过程中生物化学的变化,阐明了每一过程的生化变化都有一定的良好标准。只要遵照这个标准去掌握,就可使各个过程生化的变化最适当地进行,并得到良好品质的成品。上述四个过程中生化指标的探討,要算发酵过程生化变化的适度指标比較复什。所以,本文就发酵生化指标加以探討。  相似文献   

14.
我省炒青绿茶历史悠久,劳动人民通过长期实践,不断总结提高,创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初制技术。这是我省绿茶品质优良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对这套传统初制技术作了较大的改革,比较普遍采用的,大体上可分为“制茶坯”和“理茶”,也叫“再加工”两个阶段。“制茶坯”即鲜叶通过杀青、捻揉、干燥制成八、九成干的茶坯。“理茶”即对八、九成干的茶坯进行整理,一般把茶坯筛分成四段,即上段(四号筛面)、  相似文献   

15.
老鹰茶由于多酚类含量较少,特别是儿茶素含量更是较茶叶相差甚远,如果用以制造红茶,则发酵进度与质量是一道新的课题。为了探索老鹰茶经过加入少量的湄潭苔茶和辅以对经过揉捻的揉捻叶喷洒清水后,对发酵工序和成品茶有何影响,设置5个处理(A、B、C、D、E)测试对其发酵工序的影响,然后将成品茶通过感官审评,分析对成品茶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5个处理喷水后揉捻叶的含水量分别为处理A:62.3%、处理B:66.7%、处理C:70.6%、处理D:74.3%、处理E:78.8%,它们发酵时间分别为处理A:8.5h、处理B:8.0h、处理C:7.0h、处理D:6.0h、处理E:7.5h。综合品质以处理D为最好,适合本试验金汤红茶的含水量应控制在74%。  相似文献   

16.
为探求提高紅茶品質。改变我省紅茶水淡、味弱的缺点,五月上、中旬在恩施芭蕉初制厂进行了不萎凋、輕萎凋及重萎凋对毛茶品質影响的試驗,因限于时间及試驗方法,項目和試驗材料不詳尽,尚不能得出确切的結論,但从試驗的初步結果来看,輕萎凋及重揉捻对茶叶品質是密切关联的,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一不發酵茶的發現 湖北省恩施县芭蕉区在历史上就是一个产茶的山区。原来出产内銷青茶,1938年开始制过紅茶。解放后,因出口需要,于1952年在芭蕉区恢复初制紅茶。从这时开始,茶叶收購站在泡湯审評中发現紅茶的叶底中,間或夾杂有少量鮮录色的叶片,起初还以为是制茶技术上的缺点,久之才被引起重  相似文献   

18.
一座土法上馬的水力运輸自动茶叶初制厂,已在不倚大队这个偏僻的山区建成。不倚大队制造的是銷往香港、南洋一帶的侨銷六堡茶,其制造过程是:杀青→揉捻→解块分篩→发酵→复揉→解块分篩→干燥。生叶經过驗收过称后,由驗收室的  相似文献   

19.
空调发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红茶制法后,叶色由绿变红过程,称为渥红。1890年日本古在油泽(Y.Kosai)首先提出制茶的绿变红过程与工业发酵相同,定名为“发酵”。几十年来国内外科学工作者的研究证实:红茶的“发酵”不是微生物发酵,而是酶促作用。目前,用“发酵”作代名词。在制茶中,从广义上讲,发酵是个过程,揉捻开始,发酵就开始。狭义上讲,发酵又是一道工序,在揉捻或揉切筛分之后,在烘干之前。发酵技术在逐步发  相似文献   

20.
黄友谊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9):222-226
为促进金花菌茶产品的开发,通过人工接种金花菌发酵,分析比较不同茶类、不同绿茶原料对金花菌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茶类原料中以红茶发酵的金花菌茶感官品质最佳,菌香浓郁,绵滑感强,但内含物质含量以晒青发酵的最高;不同绿茶原料中以杀青揉捻叶发酵的金花菌茶品质最佳,汤色橙黄尚明,滋味浓醇绵滑,内含成分丰富。这说明在不同茶类中以红茶为原料更有利于金花菌茶感官品质的形成,晒青原料更有利于金花菌茶理化品质的形成,而以杀青揉捻叶为原料发酵金花菌茶更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