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柑桔类(Citrus Fruits)的起源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柑桔类包括芸香科柑桔亚科的三个属:柑桔属(Citrus),金柑属(Fortunella),枸桔属(Poncirus)。最近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把柑桔亚科的3属改为13属,但达个新分类法尚未得到学术界的公认。至于柑桔“种”(Species) 的概念,在不同学派之间,意见有所分歧。例如田中长三郎是把中国原产的柑和桔所包含的几十种,都作有独立的种,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柑桔属左右线分类系统”在柑桔分类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了柑桔属种的划分及其演化。建议将宽皮柑桔 C.reticulataBlanco.分成两个种,一为 C.reticulata Blanco.,代表桔亚类;另一个种为C.nobilis Lour.,代表柑亚类。正如右线所示,分析桔(C.reticulataBlanco.)可能从宜昌橙(C.ichangensis Swingle)演化而来。  相似文献   

3.
黄皮染色体数目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芸香科柑桔亚科黄皮族黄皮属 (ClausenaBurm .f.)植物 ,有 30余个种 ,其中 1 1个种原产中国[1 ] 。黄皮 (Clausenalansium (Lour.)Skeels)为中国种 ,果实可食 ,在我国南方的广东、广西、福建等省有商业栽培。几十年来 ,研究者都认为黄皮属植物及其它柑桔近缘属植物和大多数柑桔属植物一样 ,为二倍体[2 ] 。但是近来 ,国外对假黄皮 (Clausenaex cavataBurm .f.)这个种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 ,表明其为四倍体[3] 。作者在进行黄皮优良品种鸡心黄皮(Cl.lansium (Lour.)…  相似文献   

4.
对柑桔属(Citrus L.)24个分类群的24个形态学性状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在14个相容性状基础上的分支图,由此得出柑桔属植物主要种类的系统演化图,并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柑桔是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柑桔属(CitrusL.)植物的分类和进化问题是迄今没有解决的科学难题。回顾了现有的主要柑桔分类系统和柑桔分类与进化研究的方法,总结了过去10余年所取得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柑桔属14个种20个品种的花器解剖观察,分析得出花辦长度、宽度,花蕾长度及花药长度、长宽比值可作“柑桔三属左右线分类系统表”中左右线柑桔分类的依据。肯定了左线柑桔为大花型、长药囊;右线柑桔为小花型、短药囊的理论。而花丝离合程度以及花辦和花蕾的长宽比值,左右线之间差异不显著,不能作为分类依据,因而关于“右线柑桔为花丝结合型、左线为花丝分离型的理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作者对玉兰属植物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分类、整理和研究,对该属植物杂种按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中有关规定,进行了新改隶组合,提出该属植物新分类系统。新分类系统:属→组→亚组→种。其中有3组、6亚组(新改隶组合亚组、新亚组)、40种(包括15新种)。为该属植物分类系统、亲缘关系和良种选育等多学科理论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ITS序列的鸢尾属植物部分种的系统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引物设计、PCR、基因克隆、测序,获得了10种鸢尾属植物和1个外类群种的ITS序列。鸢尾属植物ITS1区长度219~243bp,5.8S序列长度均为165bp,ITS2区长度变异范围为196~239bp。5.8S序列过于保守,保守位点占81.9%。ITS序列对于区分鸢尾属植物组级的较大分类等级较好。用近缘属射干属的Belamcandachinensiss作为外类群,用邻位相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了较一致的系统树,且分析表明,ITS序列对于建立属间的分类等级更加有效。结合Genebank中的中国鸢尾属植物的序列,比较支持赵毓棠建立的中国鸢尾属植物组以上的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9.
中国谷精草属植物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对东亚谷精草属 (Eriocaulon)分类进行了详细地研究 .发现中国谷精草 1新种 (峨眉谷精草 )、新分布 2种(南亚谷精草、朝日谷精草 )和 2个变种新组合 (龙塘山谷精草、长菲谷精草 ) .对谷精草属植物存在的一些分类问题进行了讨论 .1 6个已发表的种 (变种 )处理为同物异名 .  相似文献   

10.
基于38个形态学性状,对木槿属植物26个种和14个变种(变型)进行了分支系统发育分析,以确定木槿属种间分类的重要性状,建立系统发育关系。利用paup4.0a4b软件最大简约法分析共得到40个同等简约分支树,树长为167。50%多数规则一致树分支结果表明:木槿属植物分为2类6组。植物的生活习性作为一级分类标准,叶形及花色作为二级分类标准,托叶形态及小苞片形态可以作为三级分类标准,此外在草本植物中茎具刺与否也是较为重要的分类性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分子水平上探究苹果属海棠野生种、栽培种及相近属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为分类学研究、海棠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选用4对AFLP引物(M-CTC/E-AGC,M-CTA/E-ACG,M-CAT/E-ACT和MCAA/E-ACG),分析苹果属海棠9个野生种、8个栽培种以及4个山楂属植物和2个梨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结果】(1)共扩增出条带114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08条,多态位点百分率达94.7%,供试材料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供试材料在相似系数为0.73时被分为3组,分别为苹果属组、山楂属组和梨属组,因此AFLP分子标记的方法可以将苹果属与梨属、山楂属完全区分开。(3)秦巴山区野生苹果属海棠在相似性系数为0.80时被聚为4组,聚类结果支持Rehder将湖北海棠和垂丝海棠列入山荆子系的分类方法,不支持Langenfelds建立独立的湖北海棠系的分类方法。【结论】基于遗传相似性系数的聚类结果与形态学分类结果基本一致,既验证了形态学分类的正确性,又解决了各分类系统间存在的分歧。  相似文献   

12.
研究基于植物叶特征的植物属种自动图像分类检索技术。为了解决植物属种众多引起的分类困难,综合应用了图像分类和图像检索的一些概念模型和方法,如根据图像检索概念,构建以叶形和叶缘特征变化为依据的阔叶类植物(单叶)分类语义字典;根据图像分类原理,设计字典各层分支结点的描述符;根据相似概率索引方法,推求字典叶节点成员属于特定植物种的概率,进而实现对植物属种做图像分类索引的功能。以适量样本所做的分类实验表明:面积凹凸比、长宽比、右边界非线性拟合二次项系数、上边界非线性拟合二次项系数、最宽处位置指数等描述符对于阔叶植物分类有效。通过这些描述符可以将31类阔叶植物划分到8个叶节点,并检索其具体属种;全局分类精度平均为94.19%。并初步证明了如下结论:"分类语义字典组织的分层分类+叶节点成员相似性检索"的技术框架,可以有效扩大植物属种辨识数量、提高辨识精度,是植物数字搜索引擎合理有效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3.
菊科植物(Compsitae)在新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主要的有油料作物,常用的中草药,重要的早春牧草,固沙植物,蜜源植物和观赏植物等,柄锈菌属(Puccinia)是菊科植物重要的病原真菌。作者1987~1988年采集并收集整理八一农学院真菌标本室保存的自60年代起至今在全疆各地采集的菊科植物锈病标本共103份,经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份标本的的夏孢子,冬孢子形态,参考性孢子器及锈孢子器形态和寄主,分类鉴定出新疆菊科植物柄锈菌28个种,18个已知种,10个是全国新记录:Puccinia saussureae;P.artemisicola;P.cousiniae;P.sonchina;P.chondrillina;P.crepidis-sibiricae;P.artemisiae-norvegicae;P.peisisca;P.xanthii;P.cichorii。寄主植物隶属于菊科21个属,34个种,所有引证标本保存在新疆八一农学院真菌标本室(HMAAC)。  相似文献   

14.
王小国 《广东农业科学》2015,42(15):110-115
为了明确青冈类植物在系统分类中的地位,运用PAUP和MEGA等软件对GenBank中壳斗科33种植物的matK、17种植物的rbcL和15种植物的ITS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结果表明:(1)壳斗科3个序列的保守性顺序为rbcL>matK>ITS,rbcL序列只能将水青冈属分开,但不能解决大部分属间的系统分类问题,在主要分支上没有获得置信支持,因此不适合壳斗科属间植物的系统分类;(2)基于matK和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分支和Bootstrap支持率,从分子角度支持青冈类作为栎属属下亚属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15.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铁角蕨科铁角蕨属4种植物(长叶铁角蕨、石生铁角蕨、岭南铁脚蕨、细裂铁角蕨)与巢蕨属4种植物(细叶鸟巢蕨、圆叶鸟巢蕨、鹿角鸟巢蕨、皱叶鸟巢蕨)的叶表皮结构、叶脉特征、气孔类型、根和叶柄的维管束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探讨两属8种植物的形态和亲缘关系,为区别两属的系统分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铁角蕨科两属8种植物的上表皮细胞大小、气孔器类型、叶柄横切面形态均无属间差异;4种铁角蕨属植物的气孔大小显著大于巢蕨属植物的;4种巢蕨属植物的叶脉序具有属的特征,明显区别于铁角蕨属植物。通过对8种植物形态解剖学的比较,为铁角蕨属和巢蕨属植物的形态特征补充了基础数据,并为两属植物的系统分类提供参考依据。因此,把8种蕨类植物分为不同科属是符合分类学的分类结果。说明以上特征是蕨类植物科属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6.
《河南植物志》蹄盖蕨科增补与订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报道了《河南植物志》中未记录的河南蹄盖蕨科(Athyriaceae)植物2属、6种和1变种,订正了7个分类群的学名.  相似文献   

17.
百合属(Lilium)几种植物花粉形态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百合属(Lilium)植物13个种花粉的形态、表面纹饰、萌发沟等性状的观察结果表明,百合属植物花粉皆为椭球形,具单萌发沟,网状纹饰,而花粉大小、网脊宽度、网眼直径等性状存在差异。在供试的13个种中,麝香百合系品种罗瑞拉(Longiflorum hybrids cv.Lorina)的花粉最大,有斑百合(L.concolor var.buschianum Baker)的花粉最小。花粉形态特征和超微结构对百合属植物的分类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野牡丹科植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开发前景广阔,长期以来对野牡丹科资源分布和生存状况等研究不足,导致学术界对其分类存在较大争议,部分物种生存状况堪忧。为了理清我国野牡丹科植物资源状况,通过分析其区系及分布特征,为其保护利用提供基础的数据。在充分查阅相关资料及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大陆、海南岛和台湾岛的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植物的物种组成、分布区类型及水平垂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野牡丹科植物共有24属177种25变种,其中大陆有19属150种24变种,海南岛有14属46种7变种,台湾岛有12属22种1变种;海南岛、台湾岛与大陆野牡丹科植物共有属占其各自总属数的85.7%、75.0%;3个地区共有属有7属,分别是金锦香属(Osbeckia)、野牡丹属(Melastoma)、柏拉木属(Blastus)、肉穗草属(Sarcopyramis)、蜂斗草属(Sonerila)、酸脚杆属(Medinilla)和谷木属(Memecylon);海南岛、台湾岛与大陆共有种的比例分别为64.2%、60.9%,说明2个岛屿与大陆野牡丹科植物种的同源性较高。(2)我国大陆、海南岛、台湾岛的野牡丹科植物的分布区类型分别为5、3、5个,均以热带亚洲分布型属的比例最高。(3)3个地区的野牡丹科植物的水平分布从南到北呈现递减的趋势,垂直分布均主要分布在海拔100~2 000 m的区间内。  相似文献   

19.
1 多胚苗的来源和类型 多胚(polyembryony)指种子中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胚。被子植物的多胚现象于1719年首先由Leeuwenhok在柑桔属(Citrus)发现,之后在其它植物中也发现了这一现象。早在本世纪20年代,Rodrigo咖和Jones就发现了水稻(Oryza sativa)的双胚苗现象,虽然发生频率仅为0.1%左右。筛选水稻双胚苗进行无融合生殖的研究则是Rutger等在1986年开展的。我国多胚苗的研究近期才有报道。  相似文献   

20.
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江西野生猕猴桃20种或变种的叶片POD同工酶,并运用相似关系R-链连接法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种间POD同工酶谱存在很大的差异;(2)POD同工酶有阶段性和相对稳定性,可运用于猕猴桃属植物的亲缘关系鉴定和初步分类;(3)模糊聚类反映了各分类群的亲缘关系,与传统依据形态分类提及的亲缘关系大体一致。本研究将江西猕猴桃属植物聚为4类,这与传统的分类方式并不一致,只有净果组的几个种成为单一类群,其余种或变种相互混杂。因此,认为现有的分类方法有待于进一步修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