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5 毫秒
1.
为探讨唐山地区育成期蛋鸡日粮氨基酸平衡状况,笔者对唐山市迁西县、乐亭县、滦县、曹妃甸区、丰南区采集的育成期蛋鸡日粮样品中的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并与饲养标准和理想氨基酸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日粮样品的同种氨基酸含量变化较大,尤其是蛋氨酸、赖氨酸、苏氨酸等限制性氨基酸;与营养标准相比,各日粮样品氨基酸含量均高于NRC营养标准,均不低于我国蛋鸡营养标准;与理想氨基酸模式相比,各日粮样品除蛋氨酸外,其他氨基酸含量均高于理想氨基酸模式。说明所采集的育成期蛋鸡日粮样品氨基酸平衡性较差。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饲粮氨基酸平衡模式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氮利用率、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1日龄健康快大型黄羽肉鸡公雏252只,根据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7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对照组粗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均符合饲养标准需要量;低蛋白质组粗蛋白质含量降低3%,添加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和异亮氨酸,使其必需氨基酸含量与对照组相同;其余5个组根据扣除法原理,依次按照饲养标准中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及异亮氨酸水平扣除20%,其余氨基酸含量保持不变,分别为低蛋白质-赖氨酸组、低蛋白质-蛋氨酸组、低蛋白质-色氨酸组、低蛋白质-苏氨酸组和低蛋白质-异亮氨酸组.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低蛋白质-赖氨酸组平均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2)低蛋白质-蛋氨酸组和低蛋白质-色氨酸组血浆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蛋白质-蛋氨酸组血浆白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低蛋白质组、低蛋白质-赖氨酸组、低蛋白质-苏氨酸组、低蛋白质-异亮氨酸组(P<0.05).低蛋白质-色氨酸组与低蛋白质-异亮氨酸组血浆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低蛋白质-赖氨酸组(P<0.05).3)所有组排泄物中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蛋白质-赖氨酸组、低蛋白质-苏氨酸组氮存留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所有组赖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存留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蛋白质-异亮氨酸组蛋氨酸、精氨酸存留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蛋白质组、低蛋白质-赖氨酸组、低蛋白质-色氨酸组、低蛋白质-异亮氨酸组和低蛋白质-苏氨酸组的苏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存留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以上结果得到,1~21日龄快大型黄羽肉鸡低蛋白质饲粮(粗蛋白质含量为17.51%)中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的适宜比例为100∶(44~ 55)∶72∶(18~23)∶(54~72).  相似文献   

3.
刘明江 《饲料世界》2003,(12):22-24
人们通常在蛋鸡饲料中使用补充蛋氨酸,从而导致日粮蛋白质含量较低。使用补充蛋氨酸使得饲料成本降低,采食量下降,而日粮能量含量则增加。当谷物与大豆饼粉之间的价格差距较大时,可以使用一些补充赖氨酸。饲料级色氨酸、苏氨酸和异亮氨酸是可利用的氨基酸,但基本上都没有用于蛋鸡饲料中。  相似文献   

4.
豆粕含量低的蛋鸡日粮,即使添加了氨基酸,仍会降低产蛋母鸡的生产性能。这主要是因为异亮氨酸不足引起的。蛋鸡日粮中限制性氨基酸次序为:异亮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而胱氨酸、色氨酸一般情况下不是限制性氨基酸。平衡日粮中限制性氨基酸,可以显著提高蛋鸡产量,减少浪费,增加鸡场收益。  相似文献   

5.
亮氨酸有利于赖氨酸的吸收,但是没有报道表明粗蛋白质、赖氨酸和亮氨酸水平对于猪阳离子氨基酸转运体表达的影响.因此,本试验选用20头猪(初始体重为14.9 kg±0.62 kg)用于评价两种蛋白质水平及低蛋白质日粮中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及亮氨酸含量不同对于空肠中b0+和CAT-1 mRNA表达、背最长肌和半腱肌的影响.处理组如下:①小麦-豆粕日粮,20%粗蛋白质(对照组);②小麦日粮,其中缺乏赖氨酸、苏氨酸和蛋氨酸(基础日粮);③基础日粮中添加70%L-赖氨酸、0.27%L-苏氨酸、0.1% DL-蛋氨酸(LTM日粮);④LTM日粮添加0.8%L-苏氨酸(LTM日粮+苏氨酸).除了基础日粮,其余日粮中的赖氨酸、苏氨酸和蛋氨酸含量均满足营养需要.LTM日粮+苏氨酸日粮提供超过60%的亮氨酸.LTM日粮中添加赖氨酸、苏氨酸和蛋氨酸提高了空肠中b0+及背最长肌和半腱肌中CAT-1的<表达,同时降低了空肠中CAT-1的表达;且血清中赖氨酸浓度增加(P<0.01).继续添加L-亮氨酸(LTM日粮+亮氨酸)降低了空肠中b0+及背最长肌CAT-1的表达量,提高了血清中亮氨酸和精氨酸浓度,但降低了异亮氨酸浓度(P<0.05).与饲喂LTM日粮组相比,饲喂对照组日粮的仔猪空肠中b0+表达量稍低,背最长肌和半腱肌中CAT-1表达量较高(P<0.05),且血清中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浓度较低(P<0.05),而赖氨酸的浓度较高(P<0.01).以上结果表明,日粮氨基酸水平和来源均可影响饲喂小麦基础日粮猪体内阳离子氨基酸转运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以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作为肉用仔鸡日粮部分蛋白质替代物。试验设置对照、赖氨酸、蛋氨酸、赖+蛋氨酸四个体系,除对照体系设置1个对照组外,根据氨基酸添加量、赖氨酸、蛋氨酸、赖+蛋氨酸体系分别设置3、3、2个水平组,共计9个组。对照组营养水平按我国肉鸡饲养标准(1983年再版),试验各组均在对照组基础上取代2.0%日粮粗  相似文献   

7.
5~10周龄扬州鹅理想氨基酸模式及氨基酸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依据析因法原理,用生长鹅的比较屠审试验和成年鹅的氮平衡试验对氨基酸需要量的数学模型的某些参数进行了估计,并用该模型对5~10周龄扬州鹅的氨基酸需要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5周龄扬州鹅胴体和羽毛氨基酸组成模式与10周龄差异不显著(P>0.05);5~10周龄扬州鹅生长的理想氨基酸模式为:赖氨酸100、蛋氨酸44、苏氨酸36、亮氨酸90、异亮氨酸41、精氨酸59、缬氨酸45;成年扬州鹅维持氨基酸组成模式为:赖氨酸100、蛋氨酸46、苏氨酸63、亮氨酸122、异亮氨酸69、精氨酸94、缬氨酸76;5~10周龄扬州鹅各氨基酸的总需要量(占日粮的百分比)为:赖氨酸0.78%、蛋氨酸0.36%、苏氨酸0.33%、亮氨酸0.76%、异亮氨酸0.37%、精氨酸0.54%、缬氨酸0.41%.  相似文献   

8.
0~3周龄北京鸭氨基酸理想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依据扣除法原理,根据现有氨基酸需要量标准和目前的研究结果规划出一种氨基酸模式,依次将模式中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扣除20%,而非扣除的氨基酸量保持不变,来确定扣除某一种氨基酸后对育雏期北京鸭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确定出理想的氨基酸比例。试验共设6个处理组,为6种氨基酸模式,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结果表明:北京鸭育雏期氨基酸理想模式为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100:42:22:38:48。  相似文献   

9.
正理想氨基酸日粮是指日粮中的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比例和总量恰好满足动物维持、生长的需要。该模型被用来预测动物各阶段的氨基酸需要,理想氨基酸日粮一方面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知猪的必需氨基酸有10种,分别为精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和缬氨酸,非必需氨基酸有9种,半必需氨基酸2种。通常用两种方法来配制氨基酸平衡的日粮,一种是通过不同来  相似文献   

10.
低蛋白质日粮即按NRC(美国饲养标准)推荐标准配制的日粮蛋白质基础上降低2%~4%粗蛋白。主要应用"理想蛋白"原理,通过添加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可以使日粮蛋白质的利用大大提高,从而降低蛋白原料(鱼粉、  相似文献   

11.
日粮添加氨基酸对产蛋鸡产蛋性能和排泄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氨酸和赖氨酸分别是鸡的第一、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家禽科学的蛋白质营养,不再以日粮的粗蛋白质含量为基础,而代之以考虑在细胞水平上高效、经济地供给鸡为合成整个身体和产蛋所需的必需氨基酸日粮水平和生物学利用率。在典型的玉米豆粕型蛋鸡日粮或用其他饼粕代替部分豆粕的蛋鸡日粮中,蛋氨酸和赖氨酸均是很缺乏的氨基酸,在蛋白质饲料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应在低蛋白日粮中添加合成蛋氨酸和赖氨酸以提高饲料利用率。基于以上目的,在蛋鸡产蛋高峰阶段开展了试验。1方法与结果1.1供试鸡群及饲养管理选择28周龄新罗曼褐蛋鸡1 280只,在3层半阶梯…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探讨在理想氨基酸模式下,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日粮对妊娠后期母猪繁殖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氮排泄量的影响。选用3~7胎次、体况相似、预产期相近的60头长大二元杂交母猪,随机分成2个处理组:对照组(CP为15.0%,可消化赖氨酸水平为0.73%)和试验组(CP为13.0%,可消化赖氨酸水平为0.63%)。通过添加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保证2个处理组饲料中可消化赖氨酸:可消化苏氨酸:可消化蛋氨酸:可消化色氨酸的比值(100:72:27:16)一致。每处理30个重复,每重复1头母猪。试验期始于配种后80 d,终于产仔结束。结果表明,试验组的初生窝重比对照组显著增加9.68%(P0.05),试验组血清尿素氮、游离赖氨酸、苏氨酸和异亮氨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粪氮排泄量显著减少(P0.05)。  相似文献   

13.
蛋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分别是影响肉鸡肌肉生长的第1-3必需氨基酸。为探讨蛋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对肉鸡肌肉生长的潜在影响,本试验采用三因素旋转中心组合设计,研究饲粮可消化蛋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的互作关系并通过响应面分析的方法来确定获得最佳肉仔鸡胸肌和腿肌产量的适宜饲粮可消化蛋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比例。试验选择360只3日龄肉鸡,分为15个处理组,除第9组含18个重复以外其余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饲粮可消化蛋氨酸(0.416%~0.584%)、赖氨酸(0.881%~1.319%)和苏氨酸(0.532%~0.868%)分别设5个水平。试验期为3-16日龄。研究发现,饲粮可消化必需氨基酸显著影响肉仔鸡胸肌和腿肌产量(P0.05),可消化赖氨酸对其胸肌产量的影响是可消化苏氨酸的3倍,可消化蛋氨酸和赖氨酸对肉雏鸡胸肌产量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在腿肌产量方面,可消化苏氨酸的效应显著高于可消化蛋氨酸和赖氨酸(P0.05),可消化苏氨酸和蛋氨酸之间存在最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采用最小二乘法回归获得肉仔鸡胸肌和腿肌的二阶模型。Canonical分析表明,胴体组成的驻点是一个鞍点,因此采用岭脊分析可分别获得每个最佳的可消化必需氨基酸水平。肉仔鸡胸肌和腿肌的岭脊分析发现,饲粮可消化蛋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水平分别为0.58%、1.05%和0.76%获得最大胸肌产量,其可消化蛋氨酸、苏氨酸和可消化赖氨酸的理想氨基酸比例分别为55%和72%;饲粮可消化蛋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水平分别为0.58%、1.09%和0.70%获得最大腿肌产量,其可消化蛋氨酸、苏氨酸和可消化赖氨酸的理想氨基酸比例分别为53%和64%。敏感性分析发现,饲粮赖氨酸和苏氨酸分别对肉仔鸡胸肌和腿肌的二阶模型最为重要。总之,提供饲粮可消化蛋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水平分别为0.58%、1.05%和0.76%可获得最佳的肉仔鸡胸肌产量并保证了最佳的腿肌产量,其较高的可消化蛋氨酸和苏氨酸理想氨基酸比例表明蛋氨酸和苏氨酸对胸肌的生长比腿肌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通常饲喂生长猪的玉米豆粕日粮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赖氨酸。如果,这种日粮的蛋白质水平减少2%,添加赖氨酸之后,仍可达到正常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再进一步降低蛋白质水平,就会出现其他氨基酸的不足。含12%蛋白质的玉米豆粕日粮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赖氨酸,其次便是色氨酸;蛋氨酸+胱氨酸、苏氨酸和异亮氨酸的水平都处于临界点,而其它氨基酸则多于需要量。本试验的目的在于确定,用含12%蛋白质并以赖氨酸强化的玉米豆粕日粮饲喂生长猪时,有哪些氨基酸是限制性氨基酸。  相似文献   

15.
Uz曾报道在含粗蛋白16.5%的肉鸡生长后期日粮中添加L-盐酸赖氨酸和DL-蛋氨酸明显地改进了饲料转化率,而添加L-苏氨酸和L-色氨酸则没有作用。他指出,赖氨酸和蛋氨酸分别是第一,第二限制氨基酸。比较低蛋白日粮和NRC标准的氨基酸组成,肉鸡生长后期日粮第三限制氨基酸可能是苏氨酸或者是色氨酸。本实验目的在于研究添加L-盐酸赖氨酸和DL-蛋氨酸的肉鸡生长后期低蛋白日粮中补充L-苏氨酸和DL-色氨酸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微生物工程技术迅猛发展和进步,饲料级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等限制性或必需氨基酸已通过微生物发酵等方法大量工业化生产,从而为配合日粮中的氨基酸平衡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国内许多学者着重于强调执行某一饲养标准(如肉雏鸡代谢能12.12兆焦/千克;粗蛋白21%)下调整氨基酸间的平衡。在农村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日粮添加不同种类合成氨基酸对培育品种鲁莱猪生长猪氮平衡及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采用4×4拉丁方设计,选用平均体重为(35.00±1.05)kg的健康鲁莱阉公猪4头,回肠末端手术安装简单T型瘘管。对照组饲喂高蛋白质水平(粗蛋白为16.50%,可消化赖氨酸为0.78%)日粮,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苏氨酸和赖氨酸+蛋氨酸的低蛋白质水平(粗蛋白为13.50%,可消化赖氨酸为0.78%)日粮。结果表明:低蛋白添加3种合成氨基酸组粪氮排出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尿氮排出量显著低于高蛋白组(P0.05),与其他低蛋白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氮表观消化率、氮沉积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低蛋白日粮添加3种合成氨基酸组总氨基酸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采用低蛋白(粗蛋白为13.50%)并同时添加适量合成氨基酸日粮饲喂鲁莱猪,可以显著降低粪氮和尿氮的排出,对氮利用率和回肠末端总氨基酸消化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苏氨酸在肉鸡、蛋鸡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倡华 《中国家禽》2001,23(2):35-36
苏氨酸(Thr)的化学名称为α-氨基-β羟丁酸,分子式为NH2-CH(COOH)-CHOH-CH3。它有4种异构体,其中D-苏氨酸难以被动物吸收和利用(Baker.D.H等,1998),天然存在的是L-苏氨酸,通常添加的苏氨酸一般都指L-苏氨酸,是动物生长所必需的氨基酸。苏氨酸已被证明是鸡饲料中继蛋氨酸、赖氨酸之后的第三个限制性氨基酸。由于苏氨酸的这种重要性,已成为影响肉鸡、蛋鸡生产性能的一个限制性因素,在日粮中添加适量苏氨酸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1肉鸡、蛋鸡苏氨酸缺乏症以及日粮中添加苏氨酸的效果  鸡日粮缺乏苏氨酸时整体表现采…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建立黄羽肉鸡22~42日龄和43~63日龄氨基酸平衡模型,为低蛋白质饲粮配制技术提供科学依据。2个阶段的饲养试验分别选用22和43日龄、健康、发育良好的快大型黄羽肉鸡公鸡各168只,根据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鸡。正常对照(SD)组为标准组,低蛋白质(LP)组的粗蛋白质水平降低3%,其氨基酸含量与SD组相同,低蛋白质低赖氨酸(LP-Lys)、低蛋白质低蛋氨酸(LP-Met)、低蛋白质低色氨酸(LP-Trp)、低蛋白质苏氨酸(LP-Thr)和低蛋白质低异亮氨酸(LP-Ile)组分别在LP组的基础上,将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和异亮氨酸的水平降低20%,其他氨基酸水平不变。采用饲养试验和氮平衡试验,2个阶段饲养试验的试验期均为21 d。结果表明:1)低蛋白质饲粮氨基酸平衡模型显著影响2个饲养阶段黄羽肉鸡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22~42日龄时,LP组的末重显著低于除LP-Ile组外的其他5个试验组(P0.05),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除LP-Met和LP-Ile组外的其他4个试验组(P0.05);SD组的料重比最低,显著低于除LP-Met、LP-Thr和LP-Trp组外的其他3个试验组(P0.05)。43~63日龄时,LP-Met组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LP、LP-Lys和LP-Trp组(P0.05)。2)LP-Met组黄羽肉鸡的胸肌率最高,显著高于LPThr和LP-Ile组(P0.05)。3)低蛋白质饲粮氨基酸平衡模型对63日龄黄羽肉鸡的肉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4) 22~42日龄时,LP-Lys组黄羽肉鸡的氮存留率最高,显著高于SD、LPThr、LP-Trp和LP-Ile组(P0.05);43~63日龄时,SD组的氮存留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综合考虑生长性能和氮存留率指标得出,22~42日龄时,快大型黄羽肉鸡饲粮氨基酸中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100.0∶55.6∶97.2∶25.0∶95.8;43~63日龄时,综合考虑生长性能、胸肌率和氮存留率各项指标得出,适宜氨基酸平衡比例为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100.0∶37.3∶85.3∶22.7∶85.3,相应的粗蛋白质水平可降低至13%。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理想氨基酸模型下,不同氨基酸水平对莱芜黑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游离氨基酸浓度的影响。选用24头体重为(17.70±2.19)kg的45日龄莱芜黑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饲喂总赖氨酸水平分别为0.8%、0.9%、1.0%和1.1%的饲粮,并通过添加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保证4个处理饲粮中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苏氨酸∶色氨酸(100∶60∶65∶18)一致,预试期7 d,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饲粮赖氨酸(Lys)水平对莱芜黑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饲料增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0.9%Lys处理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总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0.9%Lys处理血清中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浓度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0.9%Lys处理血清中非必需氨基酸浓度极显著高于0.8%Lys处理(P0.01)。综合各项指标,在理想氨基酸模型下,莱芜黑断奶仔猪饲粮中适宜的总赖氨酸添加水平为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