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对一例漠猫消化系统进行了大体解剖学观察描述。漠猫硬腭有6条腭褶,舌上有丝状、菌状和轮廓乳头3种,齿式为2(3131/3121);胃呈“U”形,容积24ml;小肠长度为体长的1.81倍,大肠长度为体长的0.41倍,小肠和大肠总长度为体长的2.21倍;大肠和平均直径为小肠的1.8倍;盲肠极短,仅为体长的0.05倍。漠猫有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臼齿腺和眶下腺5对唾液腺;肝脏分叶明显,分为左中叶、左侧叶、  相似文献   

2.
对 1 6例 (雄 1 0 ,雌 6 )高原鼠兔 (Ochotonacurzoni ae)的消化管进行了观察描述 :高原鼠兔的舌上有丝状、菌状、轮廓和叶状乳头 ;齿式为 2 2 0 321 0 2 3;单室胃 ,容积 3 2~8 0mL ;小肠平均长度为 970 1 7 88 0 8mm ,为体长的 7 31±0 2 8倍 ;大肠平均长度为 5 5 8 39± 6 6 39mm ,为体长的 4 2 1± 0 36倍 ;小肠与大肠总长度为 1 5 2 8 95± 1 4 7 78mm ,为体长 (1 32 78mm )的 1 1 5 2± 0 5 9倍 ;盲肠为 2 0 4 34±2 6 98mm ,为体长的 1 5 4倍。回盲口有盲小管 ,盲肠螺旋褶上有长丝状乳头 ,盲结口有盲结口瓣 ,盲结口下接结肠网状部。  相似文献   

3.
1996 年~1998年对北京动物园圈养条件下的4 例黑鹳标本材料做了解剖。测量了各器官的长度值,并建立与体长比值的关系。结果:食管与体长的平均比值为376% ;腺胃、肌胃与体长的平均比值分别为34% 和56% ;肌胃的肌层薄厚一致,平均壁厚045~07 cm 之间;小肠、大肠与体长的平均比值分别为1341% 和66% ;泄殖腔与体长的平均比值为32% ,盲肠退化,平均长度多为08 cm 。  相似文献   

4.
猪獾消化器官的解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体重为 2 0 0 0g野生成年猪獾的消化器官进行了解剖观察 :猪獾的舌上分布有丝状、轮廓菌状、叶状乳头 ;齿式为 2 (3131 3132 ) ;单胃 ,弯月亮形 ,重 15 1g ,长 12 5cm ;小肠长度为 5 6 7 5cm ,为体长 (4 2cm)的13 5倍 ;大肠长度为 2 0 3 5cm ,为体长的 4 8倍 ;小肠与大肠总长度为 771 0cm ,为体长的 18 3倍 ;肝分 6叶 ,重6 1 8g ,为体重的 0 0 3倍 ;胰长 15 5cm ,重 7 2g ,为体重的 0 0 0 0 4倍。  相似文献   

5.
肠道菌群的重要性及微生态制剂对肠道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1动物消化系统的组成动物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2部分组成。消化道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和直肠)组成。消化系  相似文献   

6.
麝鼠的饲养     
<正> 同其它草食啮齿动物一样,麝鼠也具有食粪癖。这个特性鲜明地反映在它的消化系统结构上。麝鼠肠道的长度超过体长的7倍,而其胃、小肠和大肠的平均容积比为23:18:54。麝鼠体内存在着共生消化的现象,盲肠象我们所熟悉的反刍动物瘤胃一样,是微生物活动的中心,在那里细菌对纤维素、蛋白质进行分解。盲肠内容物所含的粗蛋白有13%来自菌体蛋白,有25%来自纤毛虫蛋白。麝鼠体内微生物区系对纤维素利用的活性,主要是在盲肠和回肠,那里的pH值在6.9—8之间。  相似文献   

7.
为了丰富大鸟狂的形态学资料,对冬季大鸟狂的消化系统进行了解剖和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大鸟狂食管纵向皱襞发达,具有较明显的嗉囊;肌胃壁薄于腺胃,肌肉和内壁类角质膜不发达;肠道较短,约为体长的1.6倍;小肠发达,占肠道总长的94.3%;盲肠不发达。大鸟狂具有食肉鸟类消化系统的典型特点。  相似文献   

8.
<正> 麝鼠是一种营夜间生活的啮齿类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适应了水生植物和近水植物营养。与其它草食性啮齿动物和兔类相似,麝鼠有食粪特点。这个特性在消化道的构造上明显表现出来。其肠的长度超出体长的7倍,而胃、小肠和大肠平均容积比为23:18:54。大肠容积如此之大,是因为其大肠象反刍动物的瘤胃一样,能进行强烈的由微生物参加的消化过程。盲肠内容物含有的蛋白质,13%由菌体蛋白组成,25%由鞭毛虫蛋白组成。在盲肠一天内形成的软粪——营养凝块,乃是自身形成的蛋白质维生素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动物消化道形态与其食性和生境适应性变化之间的关系,试验对远东鼩鼱和大麝鼩的消化道形态进行分析比较,采用陷阱法、解剖学法、形态测量法检测麝鼩属与鼩鼱属的物种之间消化道长度和重量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消化道长度的属间差异(F=8.763,P0.01)明显大于消化道重量的属间差异(F=2.342,P0.05),小肠长度的属间差异(F=10.505,P0.01)明显大于大肠长度的属间差异(F=5.461,P0.05),胃和小肠及其含内容物重也存在属间差异(F=4.481,P0.05;F=5.459,P0.05);然而这两种动物大肠含内容物重量的属间差异不显著(F=1.532,P0.05)。  相似文献   

10.
对2例兔狲消化系统解剖发现,兔狲齿式为2(3121/3121)=28;舌乳头有3种: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胃呈“U”形,胃的容量为25ml(♀)和30ml(♂);肠表面光滑,大小肠长度为体长的2.77(♀)和2.90(♂)倍;大肠平均直径为小肠平均直径的1.89(♀)和2.12(♂)倍;大小肠长度之比为1:4.14(♀)和1:4.04(♂)。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高山鼠兔消化系统的生理生化特征,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方法,对高山鼠兔消化系统中(食道、胃、小肠、大肠、盲肠、肝脏、胰脏)酯酶(EST)同工酶、淀粉酶(AMY)同工酶、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进行分离、分析。结果表明:高山鼠兔7种组织中共分离EST1~EST32、电泳迁移率为0.733~0.073的32条谱带,活性顺序为肝脏胰脏食道小肠盲肠大肠胃;共分离AMY1~AMY19、电泳迁移率为0.576~0.022的19条谱带,活性顺序为大肠胰脏小肠盲肠食道胃肝脏;共分离出LDH1~LDH_(3X)、LDH_3~LDH_5,电泳迁移率为0.361~0.116的6条谱带,活性顺序为肝脏﹥胰脏﹥食道﹥小肠﹥胃﹥盲肠﹥大肠。7种组织中EST同工酶、AMY同工酶、LDH同工酶的表达强度、谱带分布有所不同,存在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李海英  郭辉  杨刚  李虎  朱新杰  赵洁 《经济动物学报》2010,14(4):209-211,216
对20只繁殖期前和20只繁殖期麻雀进行体尺测量和消化道各组织器官长度及重量测定,观察其胃、小肠、大肠在繁殖期前和繁殖期的长度、鲜重及干重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繁殖期麻雀与繁殖期前相比,麻雀胃的长度、含内容物重、不含内容物重分别增加了12.66%、10.42%和4.76%,差异极显著(P<0.01);干重比繁殖期前增加了8.33%,差异显著(P<0.05)。小肠的长度、含内容物重、不含内容物重、干重分别增加了9.43%、68.18%、75.00%和83.33%,差异极显著(P<0.01)。大肠长度增加了2.48%,差异不显著(P>0.05);含内容物重、不含内容物重分别增加了23.53%和47.62%,差异极显著(P<0.01);干重增加了16.67%,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掌握高山鼠兔消化系统中酶的分布和活性,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方法,对高山鼠兔消化系统(食道、胃、小肠、大肠、盲肠、肝脏、胰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分离、分析。结果表明:在高山鼠兔7种组织器官中,分离出SOD_1~SOD_(25)、电泳迁移率为0.809~0.033的25条谱带,酶活性顺序为肝脏胰脏小肠食道胃大肠盲肠;分离出POD_1~POD_(21)、电泳迁移率为0.647~0.088的21条谱带,酶活性顺序为肝脏胰脏食道小肠胃大肠盲肠。说明7种组织器官中SOD和POD同工酶的表达强度、谱带分布有所不同,存在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掌握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和棕背(鼠平)(Clethrionomys rufocanus)血液生理指标和生化指标的差异,笔者对黑线姬鼠和棕背(鼠平)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血液生理指标中,黑线姬鼠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细胞比容(HCT)比棕背(鼠平)高;血红蛋白(HGB)含量、红细胞数(RBC)、白细胞数(WBC)与棕背(鼠平)无明显差异;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数量(PLT)则低于棕背(鼠平)。在血液生化指标中黑线姬鼠的葡萄糖(GLU)、三酰甘油(TG)、肝功(T-Bil)浓度高于棕背(鼠平);肌酐(Cre)浓度、肌酸激酶(CK)活性、白蛋白(ALB)含量无明显差异;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尿素(Urea)浓度则低于棕背(鼠平)。反映了黑线姬鼠和棕背(鼠平)在健康状况、活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与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胃肠道形态在高原恶劣环境中对食物资源和能量需求的适应对策,将捕获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高原鼠兔(8 ♀,7 ♂)和高原鼢鼠(9♀,6 ♂)解剖后,测定其胃肠道形态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协方差分析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种动物胃肠道形态在种内性别间差异表现为雄性高原鼠兔小肠长度、盲肠鲜重显著大于雌性(P<0.05),雄性高原鼢鼠小肠和盲肠长度、大肠鲜重及胃和大肠净鲜重显著高于雌性(P<0.05)。在种间水平上,高原鼠兔小肠和盲肠长度、盲肠净鲜重显著大于高原鼢鼠(P<0.05),而其胃和大肠长度、大肠鲜重显著小于高原鼢鼠(P<0.05)。研究表明,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的前肠和后肠因其种间能量需求和食性的不同存在代偿性差异;同一物种雌、雄个体均通过改变小肠长度来适应性别间差异化的能量需求。  相似文献   

16.
于2002-2003年对陕西省秦岭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的冬季食性和消化道的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利用标准分类法鉴定了嗉囊中的食物种类.红腹锦鸡冬季为植食性,食物包括农作物和其他种类等至少14种植物.红腹锦鸡消化道由食道、胃、小肠(标准体长的3.4倍)、两个发达的盲肠和较短的直肠组成,具典型的植食性鸟类的特征.肌胃中含有大小不等(直径为0.5-3 mm)的石粒,石粒的平均干重10.4±2.5 g,与肌胃中食糜的重量成正相关(Pearson r=0.747,P<0.01,n=37).红腹锦鸡消化道粘膜呈弱酸性,尤以嗉囊和肌胃粘膜酸性较强.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比例生姜秸秆替代花生秧对莱芜黑兔胃肠道发育、小肠组织形态结构、盲肠发酵和盲肠内容物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取45日龄育肥期莱芜黑兔16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以生姜秸秆替代0(A组)、5%(B组)、10%(C组)和15%(D组)花生秧的全价配合饲料,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家兔。预试期7 d,正试期47 d。结果表明:1)饲粮不同比例生姜秸秆替代花生秧对莱芜黑兔胃相对重量、胃内容物相对重量和大肠内容物相对重量有显著影响(P 0.05),其中C组和D组的胃相对重量显著高于A组和B组(P 0.05),D组胃内容物相对重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B组、C组和D组大肠内容物相对重量显著高于A组(P0.05)。2)饲粮不同比例生姜秸秆替代花生秧对莱芜黑兔小肠肌层厚度有显著影响(P0.05),D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饲粮不同比例生姜秸秆替代花生秧对莱芜黑兔盲肠内容物中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以及乙酸/(丙酸+丁酸)有显著影响(P 0.05),其中D组乙酸含量以及乙酸/(丙酸+丁酸)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4)莱芜黑兔盲肠内容物微生物组成在门水平上占据主导地位的主要有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软壁菌门(Tenericutes),Shannon指数在D组与A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高比例生姜秸秆替代花生秧能够影响盲肠内容物微生物区系。综上所述,饲粮适宜比例(5%~10%)的生姜秸秆替代花生秧对莱芜黑兔的胃肠道发育、小肠组织形态结构、盲肠发酵和盲肠内容物微生物区系无明显不良影响,生姜秸秆可用作家兔粗饲料原料在生产上使用。  相似文献   

18.
1组成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等。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段称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2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3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  相似文献   

19.
解剖观察0~12周龄黑龙江地方品种籽鹅(公)的消化道的生长发育规律。在1日龄和各周末随机取6只公鹅,宰杀,放血,统计鹅腺胃、小肠、盲肠和直肠的长度以及肌胃的重量,分析其长度、重量的增长规律。  相似文献   

20.
正动物出生后,其一生就和微生物紧密相联,无法分离。消化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由于存在丰富的食物,所以就成了聚集微生物最多的地方。微生物与猪的肠道健康存在着密切联系,本文就微生物与猪的肠道健康的关系做简要阐述。1猪的消化系统1.1猪消化系统的组成猪的消化器官由一条长的消化道和与其相连的一些消化腺组成。消化道起始于口腔,向后依次为咽、食管、胃、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最后终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