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为了分离导致熊蜂幼虫变黄、发黑、死亡的病原,本研究无菌采集熊蜂黑色幼虫对其进行细菌分离、生化试验、16srRNA测序鉴定和药敏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分离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16srRNA测序及法国生物梅里埃API鉴定系统鉴定,确定该分离菌株为缓慢葡萄球菌。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等21种药物均敏感。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莫拉菌对蛋鸭的致病性及耐药性,试验采用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和PCR检测的方法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出的革兰阴性球杆菌为莫拉菌;该分离菌对青霉素已不敏感,对硫酸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头孢曲松钠、丁胺卡那霉素和氧氟沙星高度敏感。说明莫拉菌的耐药性正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3.
黄颡鱼迟钝爱德华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确定黄颡鱼发病的原因,试验从患病黄颡鱼体内分离得到1株病原菌,命名为GDYM20160809,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6S rDNA分析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等方法对分离菌进行鉴定,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PCR扩增其16S rDNA片段,经测序及BLAST比对,显示其与迟钝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的同源性达100%,结合生理生化鉴定结果确定分离菌为迟钝爱德华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磺胺类药物、头孢类药物、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药物敏感,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新生霉素、多黏菌素B、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和万古霉素6种药物耐药;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证实,菌株对罗非鱼、禾花鲤、草鱼和黄颡鱼都有很强的致病性。本试验结果为有效防控黄颡鱼细菌性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可指导养殖户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黄颡鱼发病的原因,试验从患病黄颡鱼体内分离得到1株病原菌,命名为GDYM20160809,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6S rDNA分析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等方法对分离菌进行鉴定,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PCR扩增其16S rDNA片段,经测序及BLAST比对,显示其与迟钝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的同源性达100%,结合生理生化鉴定结果确定分离菌为迟钝爱德华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磺胺类药物、头孢类药物、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药物敏感,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新生霉素、多黏菌素B、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和万古霉素6种药物耐药;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证实,菌株对罗非鱼、禾花鲤、草鱼和黄颡鱼都有很强的致病性。本试验结果为有效防控黄颡鱼细菌性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可指导养殖户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旨在对海南某陆龟保育基地内患病斯里兰卡星龟体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收集了2只死亡斯里兰卡星龟的病料,通过病理解剖、触片镜检、细菌分离培养、16S r RNA基因扩增测序等方法鉴定细菌,基于16S r RNA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分离菌生理生化特征,进行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结果:从2只病死星龟病料内分离得到6株相互间高度同源的革兰阴性杆菌,为同一种属细菌,命名为HN20161121SUN,16S r RNA鉴定显示出该菌与香味类香味菌(Myroides odoratimimus)CCUG 39352同源性达99.41%,且在系统进化树上聚为一枝,生理生化特征鉴定进一步验证该菌符合香味类香味菌细菌生理生化特征,药敏试验显示该分离菌仅对测试的16种抗生素中的磺胺异噁唑敏感。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某獭兔养殖场獭兔发病的主要病原菌,分析该病原菌的耐药性,本试验对青岛市某獭兔养殖场送检的病死兔进行病理剖检,并从肺脏中分离得到1株细菌,随后进行分离菌形态观察、生化试验、细菌16S rRNA基因测序。该株分离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博检革兰阴性细菌鉴定系统的生化鉴定结果为铜绿假单胞菌,细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经同源性比较,与铜绿假单胞菌同源性为100%。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株分离菌对多种头孢类、喹诺酮类药物高度敏感。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用药治疗该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自锦州某肉鸡养殖场分离得到一种革兰阴性、无荚膜、无芽胞、短小杆菌,采用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致病力试验等常规方法进行分离鉴定,并对该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为亚利桑那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庆大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8.
对广东省佛山市某乌鳢养殖鱼场患病的乌鳢进行病原分离,将疑似分离菌S-1株进行形态和培养特性、生化特性鉴定、PCR鉴定、药敏试验和人工感染等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为舒氏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本分离菌对壮观霉素、米诺环素、庆大霉素、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头孢类等多种药物敏感。本研究为舒氏气单胞菌病细菌学检测及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引起青岛市某猪场发病的主要病原菌,本试验对该猪场送检的病死猪进行剖检,从肺脏中分离得到一株细菌,随后进行分离菌的形态观察、生化试验、细菌16S r RNA基因测序与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株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生化试验结果表明该株菌分解氨基酸、不分解糖类,与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生化试验结果大致相同;16S r RNA基因序列与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Gen Bank序列号:AP014582.1)同源性为100%;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株分离菌对部分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药物敏感。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的结果为猪场发生该病时如何用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贵州省某养猪场发生仔猪黄痢的病例进行病原分离鉴定,病仔猪直肠拭子接种至普通营养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和生化试验,鉴定为大肠埃希氏菌;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高度敏感,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等药物不敏感。根据药敏试验指导用药后,仔猪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某猪场仔猪死亡的主要病原菌,分析该病原菌的耐药性,本试验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并从肺脏、脾脏中分离到一株细菌,随后进行分离菌形态观察、生化试验、细菌16S r RNA基因测序与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株分离菌为革兰氏阳性链状球菌,生化试验结果与链球菌的生化试验结果大致相符;细菌的16S r RNA基因序列经Blast同源性比较,与猪链球菌(Gen Bank CP007497.1)同源性为99%;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株分离菌对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多种药物敏感。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的结果为猪场发生该病时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12年早春季节广西柳州市某罗非鱼养殖场出现暴发性疾病,从患病罗非鱼的肝脏、肾脏和脾脏组织中分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杆菌。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罗非鱼有很强的毒力,该菌注射浓度为1×109 CFU时,可使健康罗非鱼在24 h内全部死亡;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仅对氨苄西林耐药,对氨曲南、氧氟沙星等15种抗生素敏感。本研究为早春季节罗非鱼疾病防控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郑州海洋馆饲养的赤魟的发病原因,试验采用微生物分离方法从病鱼体内分离出一批优势菌,以常规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检测,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该优势菌进行了鉴定,使用K-B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理生化特征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株对青霉素G和杆菌肽耐药,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新霉素、头孢唑啉、头孢噻肟、新生霉素、链霉素、强力霉素、恩诺沙星、利福平和复方新诺明等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4.
鸭传染性浆膜炎病是危害养鸭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从海南省定安县某鸭场的病死鸭中分离得到疑似鸭疫里默杆菌的菌株,并对该菌进行分离鉴定、革兰染色镜检、生化鉴定、PCR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为鸭疫里默杆菌;该菌对庆大霉素、氟苯尼考、头孢噻肟、林可霉素、环丙沙星高度敏感,而对氨苄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不敏感。说明该鸡场出现了耐药性的鸭疫里默杆菌。  相似文献   

15.
从富阳某发病兔场分离到一株疑似大肠杆菌的菌株,对其进行了分离培养、生化试验、PCR鉴定、血清型鉴定、免疫原性试验及药敏试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复方新诺明、羧苄青霉素、左氧氟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药物高度敏感;为兔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某养殖场用药提供理论依据,从该场临床患病猪中分离出一株细菌,经细菌培养特点、形态特点、生化特性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出分离菌为沙门菌,血清型鉴定为都柏林沙门菌。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菌仅对丁胺卡那霉素、美洛西林和菌必治敏感。  相似文献   

17.
鸭传染性浆膜炎病是危害养鸭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从海南省定安县某鸭场的病死鸭中分离得到疑似鸭疫里默杆菌的菌株,并对该菌进行分离鉴定、革兰染色镜检、生化鉴定、PCR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为鸭疫里默杆菌;该菌对庆大霉素、氟苯尼考、头孢噻肟、林可霉素、环丙沙星高度敏感,而对氨苄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不敏感。说明该鸡场出现了耐药性的鸭疫里默杆菌。  相似文献   

18.
为确诊田东县某鸡场20日龄雏鸡发病死亡的原因,无菌采集病死鸡脾脏、肝脏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和致病性试验。结果: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均出现与大肠杆菌一致的生长特征,生化试验鉴定均符合大肠杆菌的生化特性,致病性试验表现为较高的致病性,药敏试验显示该菌对安普霉素、丁胺卡那、恩诺沙星高度敏感。通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9.
从病死竹鼠体内分离到1株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鉴定、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等方法对分离菌种属进行确定,并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方法检测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人工感染小鼠试验确定分离菌的致病力。病原鉴定显示,分离菌为革兰阳性杆菌,16S rDNA基因测序及BLAST比对显示其与棒状杆菌序列相似度达92.1%~99.2%,结合生理生化鉴定结果确定分离菌为棒状杆菌;药敏试验显示,该分离菌对氟苯尼考、头孢氨苄和青霉素等药物敏感,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和红霉素等药物表现耐药,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为oqxB、tetX、sul1和ermF阳性,与药敏试验表型一致;该菌对小鼠有致病性,毒力基因检测发现,分离菌携带fyuA和papA。本研究为竹鼠棒状杆菌病预防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天芝  于新友 《养猪》2019,(3):116-118
从鲁北地区某猪场疑似患链球菌的仔猪群中采取病料组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对分离细菌进行形态观察、染色镜检、生化试验、药敏试验、PCR鉴定与动物致病性试验。镜检结果发现,分离菌为革兰氏阳性、长链、球菌;生化试验该菌可发酵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山梨醇、麦芽糖、柳醇、水杨素、蔗糖、海藻糖和乳糖等;接种试验动物小白鼠全部死亡;药敏试验显示,该菌对头孢噻呋、万古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克林霉素、克拉霉素等高度敏感。确定分离到一株猪链球菌,临床采用敏感药物治疗迅速控制疫情蔓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