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为了解江苏省某猪场的感染状况,本试验采用复合PCR技术,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病理切片等方法对发病的保育猪进行诊断,结果显示,PCR方法检测出猪伪狂犬病毒和猪圆环病毒处有明显条带。结果表明该猪场存在猪伪狂犬病毒病与猪圆环病毒病的混合感染,采用经实验室诊断给出的综合防治方案治疗后,疫情得到控制。本次病例的诊治为养猪业可能发生的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并的混合感染提供了有效的防治方法和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广西隆安县某小型猪场发病仔猪进行确诊,运用PCR诊断技术,综合细菌学检测结果和临床症状分析,判断本次疫情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细小病毒(PPV)混合感染引起。检测结果提示该场存在PRV、PRRSV、PPV等病毒在临床上严重的混合感染,对新生仔猪危害很大,应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3.
<正>猪圆环病毒又称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是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新型传染病,主要感染3~8周龄猪,其主要特征为体质下降、消瘦、腹泻及呼吸困难。临床上还可表现出生长发育不良,皮肤苍白。其主要危害是导致所有疫苗免疫失败,仔猪感染后引起多系统衰竭综合征,死亡率高达70%;中猪发病主要出现皮炎肾病综合征,其死亡率在12%,生长受限,缓慢,皮肤苍白,浪费饲料。1临床症状主要是母猪在怀孕阶段感染了PCV病毒。PCV病毒并通  相似文献   

4.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 ,是以仔猪的发病死亡和怀孕母猪繁殖障碍为特征的猪病 ,是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疫病之一。该病在世界上分布广泛 ,并有不断蔓延扩大的趋势。任何年龄的猪在耐过伪狂犬病病毒急性感染后均能形成潜伏感染 ,并可在体内终生潜伏 ,且不表现临床症状 ,在一定条件下 ,潜伏状态的病毒能被激活 ,引起复发性感染并向外散毒。这种伪狂犬病病毒潜伏 -激活循环机制决定了伪狂犬病病毒在猪群中的永远存在。猪一旦感染必须视为伪狂犬病病毒散播的潜在来源。因而对潜伏感染猪的剔除对于根除伪狂犬病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对潜伏感染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鉴别血清学诊断、潜伏病毒的激活与检测、组织块培养技术、核酸探针技术以及PCR技术。本文主要综述了这几种方法的研究情况 ,并比较了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猪高热病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猪“高热病”病因复杂,主要包括猪流感、猪蓝耳病、非典型性猪瘟、圆环病毒病、乙型脑炎、猪伪狂犬病、猪链球菌病、猪肺疲、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弓形虫病和猪附红细胞体病等。临床上常见混合感染的类型有猪圆环病毒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猪圆环病毒与其他细菌混合感染、猪圆环病毒与支原体或弓形体等混合感染,以及猪圃环病毒与其他病毒和(或)细菌等多重混感等。  相似文献   

6.
猪瘟病毒是猪常见易感病毒,猪感染后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临床上猪圆环病毒和猪瘟病毒混合感染的情况很普遍,本文介绍了一例猪圆环病毒和猪瘟病毒混合感染病例的诊治,以期为基层兽医技术人员进行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不同年龄、性别的猪均易感。猪群一旦感染了猪细小病毒,就会伴随木乃伊、窝仔数减少、母猪难产以及重复配种等临床现象,如果母猪在怀孕30~50d的时候感染,就会造成胚胎死亡,母猪也会因此受到极大地影响。即使处在怀孕后期的母猪感染了猪细小病毒,胎儿随带有一定的抵抗力,但是仍可长期携带病毒。猪细小病毒对猪群健康繁衍有着极大地影响,本文针对目前猪细小病毒防范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诊防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山东省莱西市某猪场送检病猪的发病原因,并调查猪群主要疫病抗体水平以便为猪场疫病防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试验采集送检病猪病料,综合运用临床观察、病理剖检、细菌分离鉴定和病毒核酸检测等技术进行确诊;并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使用ELISA检测试剂盒对猪群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蓝耳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4种主要病原进行检测,分析抗体水平。结果表明:送检病料经TSA培养基分离培养可见针尖状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阴性杆菌,生化试验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该分离细菌对大观霉素高度敏感,对头孢噻肟极度敏感;猪群中PRRSV和PCV-2为阳性,未检测出其他病毒;同场猪群的猪瘟抗体水平偏低需加强免疫,猪蓝耳病抗体水平不稳定,存在野毒感染风险。说明送检病例为PRRSV、PCV-2和副猪嗜血杆菌的混合感染,同场猪群需注意加强猪瘟免疫和猪蓝耳病抗体监测。  相似文献   

9.
正猪圆环病毒病是由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性、传染性疾病。单独的圆环病毒2型感染并不会引起猪出现临床症状,但在环境变化、饲养管理不当或其他病原侵袭的情况下会导致临床发病。猪圆环病毒病是一系列多种不同临床病症的总称。PCV-2感染后导致猪的机体免疫力下降、产生的免疫抑制易引发其他病原的混和感染或继发感染。猪气喘病又名猪支  相似文献   

10.
猪蓝耳病是由于感染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而导致一种常见疾病。猪感染病毒后,主要是侵入呼吸系统和繁殖系统,临床上表现出呼吸困难、咳嗽增多、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嗜睡等,且患病母猪妊娠期体温明显升高,妊娠后期容易发生流产、产出木乃伊胎、死胎或者弱仔等,对母猪与仔猪的健康产生巨大危害。我国大多数地区都会发生猪蓝耳病,严重影响养猪业发展。现概述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防控措施,供广大养猪户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黑龙江省某猪场发生的猪病确诊,首先采用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和病理解剖初步怀疑是猪圆环病毒病和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然后无菌取病猪脾脏、淋巴结进行细菌分离,分离纯化后的细菌经革兰氏染色、生化实验和动物实验,鉴定为猪链球菌;提取脾脏和淋巴结DNA、RNA经PCR检测出猪圆环病毒和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毒的核酸阳性条带。说明了该病猪确系猪圆环病毒、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毒和猪链球菌的混合感染。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对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不敏感,对头孢咪唑、环丙沙星、氟哌酸高度敏感。并结合猪场的发病情况和试验结果提出了防疫方案和治疗措施,为猪场防治猪圆环病毒病、猪高致病性蓝耳病与链球菌混合感染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省某猪场母猪发生繁殖障碍和仔猪突然发病,病猪出现体温升高、精神萎靡、采食量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等初步怀疑是猪蓝耳病病毒等传染病的感染,通过实验室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猪圆环病毒及猪伪狂犬病毒进行检测,结果猪蓝耳病病毒核酸阳性,最终确诊为猪蓝耳病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3.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于感染猪细小病毒(PPV)而引起的一种母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主要是导致胚胎和胎儿发生感染及死亡,但母猪自身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通常是母猪易发,特别是初产母猪,而其他猪感染后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目前,在我国各地区的猪群中都有该病的发生,且外界环境中的病毒能够生存长达几个月之久,且对大部分消毒剂都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对我国养猪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4.
猪博卡病毒是2009年发现的博卡病毒属病毒。临床上该病毒与其他病毒共感染现象十分严重,感染猪多呈现胃肠道与呼吸道疾病。目前猪博卡病毒尚未在体外细胞系中被成功分离纯化,其致病机制尚不明确,相关疫苗还在研发中。猪博卡病毒检出率逐年升高,对生猪养殖带来巨大影响,并可跨越物种屏障感染人类,对公共卫生带来了新挑战。本文将对猪博卡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制、诊断与检测、防控手段5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猪博卡病毒感染防控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不仅感染奶牛和黄牛,还会感染猪、鹿和羊等多种动物。猪感染BVDV会出现类似于猪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本试验通过对黑龙江大庆市某猪场送检的病猪进行实验室诊断,确诊该病猪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6.
猪感染猪圆环病毒后,免疫系统受损,形成免疫抑制,导致免疫缺陷,在临床上常引发其它病原体混合感染。某猪场发生了圆环病毒Ⅱ型与蓝耳病病毒混合感染的病例,经临床诊断和病毒核酸检测,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保健、消毒等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大的DNA病毒,可感染家猪、野猪和软蜱.不同宿主感染后的症状各不相同,只有家猪表现出临床症状,其症状与传统猪瘟相似,以全身出血、呼吸障碍和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用于预防非洲猪瘟,主要通过检疫扑杀来控制该病.作者就该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病的防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正>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主要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WMS)、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猪呼吸系统综合征(PRDC)、仔猪先天性震颤(CT)等疾病,统称为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PCVAD)[1]。PCVAD在临床上可能仅仅表现散发的个别症状,也可能混合感染几种病毒或细菌而使病情加速和严重,表现出严重的综合征,临床症状以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猪的饲养模式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式发展,生猪流通以及密集型养殖情况更加的普遍,猪混合感染型疾病发生率大大增加,尤其是猪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情况多见。临床主要有猪圆环病毒病和流行性腹泻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猪肺疫、猪副嗜血杆菌和猪蓝耳、圆环病毒和猪肺炎支原体的混合感染。传统的细菌混合感染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是很好,并不能使病猪得到有效的治疗,因此,如何对混合感染型病猪进行有效的治疗是当前主要研究的问题之一。本文选取了  相似文献   

20.
规模化猪场猪常见猪病毒性腹泻,是由包括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轮状病毒(RV),以及最新报道新发现的猪嵴病毒(PKV)和猪博卡病毒(PBoV)中一种或多种不同病毒单独或混合感染猪的机体后导致的腹泻与引起消化道生理机能紊乱的疾病。这些疫病在临床上的症状、流行病学及病理变化等方面十分相似,病猪表现出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等特点。每年冬春寒冷季节高发期,给规模化猪场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主要对规模化猪场猪常见病毒性腹泻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进行了综述,为临床对病毒性腹泻的诊断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